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北京卫星制造厂(华测导航研究报告)

  • 公司招聘
  • 2023-08-10 18:3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张建民、汪洁)

1 国内高精度定位龙头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自成立以来,公司聚焦高精度导航定 位应用相关的核心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制造、集成和产业化,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精度 定位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是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龙头。 公司聚焦技术产品 1234 战略。公司围绕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核心,逐步构建起高精度 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两大核心技术护城河,并逐步打造公 司各类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在建筑与基建、地理空间信息、资 源与公共事业、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等板块的竞争力。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止 2022 年中报,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占总股本比例的 59.11%,第一大股东、公司实控人赵延平先生直接持股比例为 21.5%,通过宁波上裕投资 管理合伙企业和上海太禾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间接持股比例为 18.30%,合计持股比 例 39.8%。

近年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随着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产品 客户的不断拓展、公司在行业内竞争地位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2021 年公司实现收入 19.03 亿元同比增长 35.0%,归母净利润 2.9 亿元同比增长 49.2%,过 去五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31.6%、23.6%。

2022 全年经营目标收入 25.5 亿元同比增 34%,归母净利润 3.7 亿元同比增 25.7%。上半 年受疫情反复等外部环境影响,公司收入 9.3 亿元,同比增长 8.7%,归母净利润 1.4 亿元, 同比增长 23.2%;2022 年 1-9 月,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17 亿-2.22 亿元,同比增长 22.39%-25.21%。


2021 年公司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分别 10.9 亿元、8.1 亿元, 占比分别 57.5%、42.5%,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近年来逐步提升。

分行业来看,2021 年公司建筑与基建收入 8.6 亿元同比增长 25.8%、地理空间信息收 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 35.2%、资源与公共事业收入 6.1 亿元同比增长 51.9%,这几个相对成 熟的板块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新领域 2021 年收入 8922 万元,2022 上半年收入 3252 万元,未来有望打开广阔成长空间。

海外收入占比呈增长态势。分地区来看,2021 年公司国内业务收入 15.88 亿元同比增 长31.05%,国外业务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59.31%,2021年国外市场呈现高速增长;2022 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等影响,国外业务仍保持较快增长,收入 1.9 亿元同比增长 33.26%。 目前公司海外触角已经拓展至俄罗斯、英国、北美、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印度、新 加坡等多地区,在海外建立了强大的经销商网络,随着公司海外产品矩阵的完善、海外渠 道的开拓、品牌的积累等,海外市场成长性乐观。


公司近年来毛利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2021 年来面对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 涨及新冠疫情等影响,公司通过启用战略备货、提高供应链计划能力、持续研发降本、对 原材料及零部件进行国产替代等方式积极应对,持续保持毛利率的稳定,2021 年综合毛利 率 54.6%,2022 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58.9%,同比提升 2.31pct。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通过前沿技术研究、产品化能力,构建 竞争壁垒。公司已经在国内建立上海、武汉、南京三个研发基地,在海外建立英国研发基 地,逐步强化在北斗高精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整体稳中有降,带动公司盈利能 力保持在较好水平。

2 修炼内功强化产业地位

2.1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业内领先

公司以高精度导航定位算法核心技术为基础,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以高精度 GNSS 芯片、板卡、模组、天线等基础器件为主的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

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算法为核心,芯片、板卡全面发力自主可控。


公司一直走在国内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领域自主可控前列,并且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 靠齐,复盘华测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公司在国内 GNSS 自主可控领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 用,并且通过不断加大产业链自主能力提升公司全球竞争力。 高精度导航定位算法是公司核心技术,自成立以来,围绕 GNSS 高精度算法核心技 术,公司攻坚静态、动态、网络实时处理算法软件,持续投入高精度 GNSS 算法、高精度 GNSS 芯片开发、精密定位定轨算法、卫惯组合导航算法、多源融合算法等研究,开发 SWAS 广域增强系统核心算法。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自主可控毫米级/厘米级高精度算法,具备高精度 RTK、PPP、静态 解算、网络 RTK、精密定轨技术、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等完整算法技术 能力。同时公司拥有数万个典型用户场景的实测数据,不断打磨核心算法的适用性和先进 性,构筑核心技术壁垒,同时打造基础器件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持续保持产品竞 争力。

以算法为核心,公司也持续在芯片、板卡等上游核心器件全面发力自主可控。 公司上游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从核心板卡环节切入,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板卡 其成本占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终端总成本的 60%以上,此前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原来都被美 国的 Trimble、以及加拿大的 NovAtel 等海外厂商垄断。 公司 2005 年开始组建团队,分别于 2009 年、2010 年推出国内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测量型 GNSS OEM 主板、国内第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型 GNSS 接收机,结束 了 GNSS 主板、GNSS 接收机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历史。

近年来公司在板卡基础上,进一步向上游芯片自主可控延伸。 2020 年公司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 GNSS 基带芯片“璇玑”,为公司在 芯片等基础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璇玑”已完成样片投片、测试成功并投产,“璇玑”支持全星座全频点 GNSS 卫 星(北斗、GPS、GLONASS、Galileo、QZSS)信号,支持 SBAS 星基增强系统,支持 Lband,支持 RTK,PPP-RTK 和 RTD,支持单芯片高精度定位定向,支持 PPS、 eventmark,并可实现 100Hz 原始观测量输出。 “璇玑”使公司大程度避免了“卡脖子”风险,并且从芯片出发的能力更加扩宽公司 产品在测绘测量、导航应用、自动驾驶、无人机航测、农机自动导航、精密定位服务系 统、GIS 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未来公司将持续投入研制下一代更高集成度和更高制程的 GNSS 芯片,此外 2021 年公 司进一步布局车规级 GNSS SOC 芯片、高精度车规级 IMU 芯片,加大自动驾驶领域的拓 展力度,看好未来公司芯片赋能产业发展。

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外,公司也积极发力打造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 卫星导航定位在无增强系统的辅助下,定位精度通常为米级,需要使用增强系统实现 毫米/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增强系统主要包括地基增强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络(CORS 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 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部分组成。基准站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经通信网络传 输至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处理后产生修正信号,通过卫星、数字广播、移动通信方式等实 时播发,实现地基增强系统服务覆盖范围内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 精度定位服务。 星基增强系统由地面监测站、主控站、地面地球站及同步轨道通讯卫星(GEO 卫星) 组成,主要通过 GEO 卫星搭载卫星导航增强信号转发器,可以向用户播发星历误差、卫星 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多种修正信息,实现对于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星基增 强可以解决无网络覆盖地区的用户痛点,在沙漠、海域等难以建立地面基站或者通信信号 不足的地方继续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地基增强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两者互相补位、深度融合进而可满足各行业全场景 的用 户需求,形成更高效的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服务网络。

公司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公司持续 攻坚 SWAS 广域增强系统核心算法和打造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构建全 球卫星导航定位解算平台,提供“云+芯”的闭环解决方案。2015 年,公司为包括四川、吉 林在内的 12 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批量设备及技术服务,并成为中国兵器承建的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主要软硬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2020 年由公司、北京卫星 中心、上海天文台等七家单位联合参与的《北斗性能提升与广域分米星基增强技术及应用》 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2 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随着国内北斗的发展、卫星导航高精度产业自主可控程度的不断提升、卫星导航需求 的持续增长,国内卫星导航高精度产业链成熟度也不断提升。

2017 年以来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实力持续提升。对比华测导航、合众思壮、中海达三 家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领域产品矩阵和业务布局上更为接近并且规模体量国内厂商居前 的厂商进行对比,公司的收入增速更快,行业内份额判断稳步提升。


2.3 精益管理高效组织提升效率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市场、运营企业管理体系,并且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阶 段和市场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实现高效的组织能力,更好地支撑公司 业务发展。 生产方面,公司位于上海的华测时空智能创新产业园及武汉的华测时空智能科创园今 年投入使用,形成双基地的生产布局。长三角地区是目前国内主要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 产业研发、生产和应用地区之一,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武汉大学的测 绘学科实力雄厚,并且光谷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产业链齐备。上海和武汉双基地的 布局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两地的政策、人才、产业链等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公司综 合运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销售方面,公司坚持“布局全国、拓展海外”的营销策略,全球市场拓展是公司重要 的市场战略。公司已经建立了直销与经销并重的全国营销体系,并在海外建立了强大的经 销商网络。目前,公司在全国主要省份拥有 35 个全资子(孙)公司,1 个控股孙公司及 7 个参股公司,在美国、东南亚等国家设立 8 个海外子(孙)公司和 1 个代表处,在俄罗斯 有 1 个控股孙公司。

组织流程方面,近年来公司持续梳理、融合和优化公司流程,全面整合,搭建统一、 全球化高度集成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搭建“从线索到现金” 的营销管理体系,构建敏捷计划体系及智能化生产管理,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快速 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提升了规模化发展的能力。 持续股权激励收益共享。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5 次,共激励员工超 过 1600 人次,充分实现长效激励。 规范高效的流程综合带动公司管理效率、人均产值、现金流均得到有效提升,也为公 司在全球视角的长远发展持续奠定基础。

3 继往开来成长空间广阔

3.1 北三带动高精度行业增长

卫星导航技术是现代导航技术中的一种,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同时提供 PVT(位置、速 度、时间)信息,是当前 PNT 服务能力形成的基石,基于 PNT 服务能力,卫星导航在测 量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导航、控制、授时、时间同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 来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全球卫星导航市场持续增长,GNSS 设备的年出货量预计将从 2021 年的 18 亿台增长至 2031 年的 25 亿台,市场规模方面,预计 2031 年全球 GNSS 下游市场收入为 4920 亿欧元, 10 年 CAGR9.2%,其中超 82%的收入将由增值服务产生,农业、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以及 基础设施等专业市场将成为全球 GNSS 收入的主要增量贡献行业。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同样呈现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 业总体产值达 4690 亿元同比增 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 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 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 1454 亿元同比增 12.28%,占比为 31%;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 3236 亿元同比增 18.20%,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 69%。


高精度定位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中价值含量最高的细分领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区 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基本为米级,高精度定位通过部署多星座和多频接收机以及利用 RTK、PPP、SBAS、CORS 或其组合技术,可以减小导航系统定位误差,以实现分米级、 厘米级、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卫星导航系统商业应用的价值与定位精度密切相关,高精度 定位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中价值含量最高的细分领域。

2020 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产业加速发展,带动国内高精度定 位市场发展。 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全球导航系统,也是目前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 1994 年启动建设,到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 2020 年 7 月北斗三号正式开通,目前北斗导航 系统在轨服务的北斗卫星共计 45 颗(包括北斗二号卫星 15 颗,北斗三号卫星 30 颗),空间 和地面基础设施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能力,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北斗导航系统提供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类、七种服务:面向全球范围,提供 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GSMC)和国际搜救(SAR)三种服务;在中国及周边 地区,提供星基增强(SBAS)、地基增强(GAS)、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区域短报文通 信(RSMC)四种服务。

我国正在推动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 PNT 体系建设,2035 年前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 体系。


随着北三的组网,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北斗+智 能化”方式逐步渗入交通、物流、农业、机器人等新兴市场。截至2021年底,国产北斗兼容 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 2 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 1000 万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 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 12 亿台/套(含智能手机)。 十三五末,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表 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长达 20%以上;预估到 2025 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 1 万亿元。 北斗系统自主建设的推进以及北斗产业的规模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 核心技术研发进步。 目前我国已掌握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卫星导航装备核心技术,在芯片、板卡等具有较高 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环节已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关键技术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 国际同类产品相当,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同时已经形成一定的成本优势,在持续提升份 额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需要使用专业 GNSS 接收机的最终用户进入市场,有助于北斗系 统与其他产业融合,进一步带动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进步,激活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上海市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要以北斗全产业 链发展为导向,瞄准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需求,着力突破北斗关键技术。根据规划,到 2023 年末,上海北斗时空信息产业规模将达 1000 亿元,其中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规模 超过 500 亿元。

多源融合定位进一步打开高精度卫星导航新的应用场景。近年来,随着无人智能等应 用对于定位导航复杂性准确性要求的持续提升,多源融合定位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多源 融合定位采用多种定位源共同实现定位服务,能够将包括卫星定位、无线通信信号定位、 机器视觉、激光雷达、雷达等传感器定位等相关定位手段进行融合,得到更加精确的融合 定位结果。多源融合定位进一步打开高精度卫星导航新的应用场景。


随着高精定位技术的迭代优化,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的发展,行业空间持续打开,印证: 一方面,传统高精度卫星导航测量测绘逐步向数字化测绘、智能化测绘等新型测绘方向发 展,传统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各行各业正在和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相融 合,高精度定位产业的范畴、边界和生态圈逐步被扩大,包括智能驾驶等在内的新兴应用 场景持续拓展,并且这种边界的扩张仍在升温,行业空间持续打开。

高精定位技术的迭代优化、多源融合定位技术的发展、北斗系统与行业应用的加速融 合等多向驱动我国高精度产业发展。 2021 年我国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达到 152 亿元,同比增长 33 %,艾媒数据预计 2022-25 年中国高精定位市场产值复合增速高达 46%,2025 年市场产值达到 826 亿元。 2021 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总出货量超过 120 万片,主要应用场 景包括无人机、农机自动驾驶、智慧施工、测绘仪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精度 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总销量接近 170 万台/套, 其中应用国产高精度模块和板卡的终端已愈 80%;高精度天线出货量近 170 万只。

3.2 成熟业务:需求持续渗透

地理空间信息业务:受益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速推动

2021 年,公司地理空间信息业务实现收入 3.45 亿元同比增 35.2%。公司的三维智能产 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建设、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数据获取,以及国土调 查、勘测、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所需空间数据智能化获取,构建实景三维城市,通过公司 的测量装备组合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测绘方案。 实景三维中国是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2015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基础测绘 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 年)》,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2019 年自然 资源部提出启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实景三维中国”由空间数据体、物联感知数据和支撑 环境三部分构成,“三维”即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三个层级,实景三维中国可以真实、 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较传统测绘可以提供更加数字 智能精确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政府、数字经 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


实景三维中国政策加速出台,行业需求乐观。2021 年以来各类政策加速出台,实景三 维中国发展提速。2022 年 2 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 明确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目标,进一步量化了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任务,有利于形成数字 治理新格局。

实景三维产业链涉及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架构,目前实 景三维市场正处于全面铺开的初期,基于自然资源部整体规划,实景三维中国 2025 年要初 步完成所有地级市的覆盖,未来市场需求预期乐观。

泰伯智库预计 2025 年我国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领域的直接市场规模(数据采集、处理 为主)将达 40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75%,若扩大市场范围,按 1:10 带动效应计算, 2025 年关联市场规模将达 400 亿元左右。


实景三维数据采集环节需求爆发有望直接带动公司地理空间信息板块业务增长。公司 结合高精度激光雷达、组合导航、SLAM、摄影测量、无人飞控等技术,目前已经具备自 主可控的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及处理能力,推出激光雷达系统、移动测绘系统、移动背包扫 描系统、无人船、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等产品,同时对获取的多源数据研发实现海量点云多 层次信息提取、数据渲染封装、三维空间信息提取与标准化,达到三维全景数据全流程半 自动化处理,提升现有人工作业的工作效率。 公司多源数据采集与融合解决方案应用于多个实景三维项目,截至 2021 年底已与 1 个 直辖市、8 个省会城市、2 个地级市的勘测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无人船产品在各大水文局、 水利水电单位、涉水测绘单位等完成快速推广,2021 年公司无人船搭载多波束进行河底高 密度点云采集产品在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害现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资源与公共事业:农机产品快速推广,灾害监测需求多领域释放

资源与公用事业行业领域,母公司依托机械自动控制技术、高精度组合导航算法等核 心技术,为农业、林业、公用事业等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2021 年公司资源与公用事业 板块实现收入 6.09 亿元同比增 51.92%。

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快速推广份额持续提升

当前我国农机自动驾驶最主要的技术为农机车辆导航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卫星导 航系统实现农机沿直线作业功能,同时通过摄像头获取周围作物生长数据以及导航卫星实 时跟踪车辆信息数据,将三者获取的数据经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后, 利用车载计算机显示器实时显示作业情况以及作业进度等。 近年来公司持续深耕精准农业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出北斗农机自动导航控制 系统、卫星平地系统、农机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等,能够实现智能作业机械集成和多机作 业远程交互与共享,从而提升农业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提供作业决策支持等。 2021 年,公司推出农机自动驾驶产品“领航员 NX510”,作业精度可达±2.5cm,提高土地利 用率降低作业损耗,进一步快速带动产品销售。


农机自动化具备内生需求。近年来我国农机保有量稳定略增,2020 年农机保有量达 2.04 亿台,其中中大型拖拉机销量占比提升明显;随着国内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新一代农户更倾向于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而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可全天候作业,作业精 度高,可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 30%以上,提升作业效率 50%以上;多向内生促进农业机械 化向智能化升级。

农机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机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从 2018 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财 政部将农业终端北斗系统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财政资金补贴目录范围。2021 年 4 月,农业农 村部印发文件提升部分重点补贴机具补贴额,测算比例从 30%提高到 35%,其中农业用北 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含渔船用)位列其中。2022 年 1 月,《“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 展规划》明确大力推进农用北斗终端产品在农机上的应用,推广应用加装北斗终端的农业 机械不少于 50 万台。

近年来我国农业自动导航系统与设备销量呈现快速增长。智能化升级内生需求以及政 府补贴促进综合带动,近年来我国农业自动导航系统与设备销量呈现快速增长。《中国卫星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19 年底、2020 年底、2021 年底,我国北斗农 机自动驾驶系统部署分别超过 2 万台/套、近 4.5 万台/套、超过 10 万台/套。

行业综合渗透率低,框算 2025 年规模超 30 亿。2019 年我国自动驾驶系统在农机上的 渗透率低于 1%,远落后于美国 40%的渗透水平,框算 2021 年我国自动驾驶系统在中大型 拖拉机中的渗透率也仅在 2%上下,成长空间广阔。基于对行业渗透率、产品售价的相关 假设,框算 2025 年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 35.2 亿元。


当前市场格局仍存在较大变化可能。农机自动导航系统领域参与厂商包括洛阳智能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洛阳智能)、华测导航、 上海联适、黑龙江惠达、上海适星、合众思壮、丰疆智能、中创博远、无锡卡尔曼等,当 前行业份额变化仍较大,新进入者洛阳智能份额 2021 年份额达到 45%,洛阳智能具备较强 背景,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是在工信部指导下组建的面向农机领域的创新平台,对行业 内其他厂商形成一定冲击。

公司持续深耕,份额有望继续提升。凭借在精准农业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已牵头或 参与起草农机导航国家标准 2 项,“领航员 NX100 ”产品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首 届空间信息产业暨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展产品金奖。公司近年来行业内份额持续提升,基于 公司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有望获取更多份额。

地灾监测市场稳步推进,水利大坝、雨水情监测等市场有望启动

公司基于物联网+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术,开发针对不同行业的位移监测系统解决 方案,全天候、全天时获取被监测对象的三维形变、裂缝、降雨量等感知数据,广泛应用 于地质灾害、矿山安全、交通边坡监测、水利水电监测、应急监测和建筑形变监测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19 年起, 自然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推进 并提供全流程科技支撑、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有 33 万余处,自 2019 年始,自然资源部在山 西、浙江、福建等 17 个省份建成并运行地质灾害监测点 2.5 万余处(2019 年、2020 年分别 约完成 29 处、2512 处监测预警实验点的设备安装),2022 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在全国 17 个 省份开展实验工作,计划建设 20040 实验点。“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部计划新建 8.2 万处地 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点,显著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水平与覆盖面,逐步构建人防与 技防并重的监测预警体系。 假设单点投资 5-8 万元(2022 年广西投入 5000 多万元抢在主汛前完成了 755 处地质灾 害监测预警站点建设任务),则十四五期间 8.2 万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点总体建设规模 将达到 41-66 亿元,而我国总体 33 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建设规模将达到 165-264 亿 元,需求持续释放。 公司份额约 20%,有望充分受益。参与制定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 技术指南》,作为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全国标准技术指南。截至 2021 年公司已经安装 2 万余台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布设于全国 14 省近 5000 处隐患点,实现累计有效预 警 60 余次,测算公司产品市占率约 20%,未来将持续受益行业需求释放。

地质灾害外,公司产品在水利大坝监测、交通边坡监测等领域具备机会。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根据水利部数据,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 水库 98566 个,其中大型水库 774 座,中型水库 4098 座,截至目前仍有大量病险水库,致 使水库安全问题面临严峻风险和挑战。“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提升水利基 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大坝 安全隐患,加强监测预警设施建设。 公司 2021 年承接了工信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专项《堰塞坝多源信息快 速感知与结构探测装备》,未来水利大坝、雨水情监测需求有望拉动公司产品销售。 交通边坡监测领域,我国目前拥有高速公路 16.9 万公里,铁路 15 万公里,地铁 0.7 万 公里,公路桥梁 96.1 万座,公路隧道 2.3 万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持续提 升,高精度 GNSS 产品有望逐步加大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供成长空间。

建筑与基建:受益建筑施工数字化需求,海外市场进一步打开空间

建筑与基建是公司的基础业务板块,2021 年实现收入 8.6 亿元,同比增 25.8%。未来在 环境要求、科技发展、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驱动下,建筑施工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 要求持续提升。RTK 等高精度 GNSS 产品也不断融合惯性导航、视觉、AI、AR、图像识别 等技术,在产品的功能、精度、可靠性、使用便利度等方面不断提升,不断拓展 RTK 等高 精度 GNSS 产品在建筑和基建领域的场景渗透。 此外海外一带一路等国家基建需求旺盛,基于公司高精度 GNSS 智能装备、系统应用 及解决方案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公司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有望进一步带动建筑与基建 板块销售收入。


3.3 自动驾驶:具备弹性空间

定位是自动驾驶中基本且关键的环节。 自动驾驶技术框架分为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感知层由电子地图、传感器等组成 获取汽车环境信息;决策层通过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对车辆进行定位,对路径进行规划,对 环境进行理解,对车的行为进行预测;控制层针对车的行动进行规划,从而代替驾驶员通 过控制层的电子驱动,对车辆进行控制,从而逐步实现自动驾驶。 定位是自动驾驶中基本且关键的环节。自动驾驶汽车需要精确的位置和方向信息用于 感知、路径规划、控制和通常的安全操作,并且这些信息的获取应不受天气因素和交通条 件的影响。定位功能可以明确目车辆相对于全局的绝对位置或相对于其他车辆/交通参与者 的相对位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精确定位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

汽车新四化(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驱动,汽车自动驾驶能力等级 要求不断提升,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服务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水平定位精度要求分 别<0.3m、<0.5m,速度精度<0.2m/s、<0.5m/s。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提升将带动高精度定位软硬件产品需求爆发。 随着汽车从无智能到低阶 L1、L2 到高阶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级别演进,高精度定位的 装配率逐渐上升,当前已经在诸多车型上配备,2021 年以来包括小鹏 P5、蔚来 ET7、哪吒 UPro、埃安 VPlus、埃安 LXPlus、长城机甲龙、北汽极狐阿尔法 SHi 版等在内的多款搭载 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车型相继推出。 全球自动驾驶正处于 L2 向 L3 级别转变的阶段,目前产业整体依旧处在爆发初期。从 全球主要国家对自动驾驶推进进程来看,目前均处于法律监管不断优化、政策持续更新的 状态,且有望在 2025 年前后达到 L4 级高度自动驾驶的目标。

车企也在积极推进 L3等车型商用,2021年 3月本田限量发售 100台 L3自动驾驶车型; 2021 年 12 月梅赛德斯-奔驰 L3 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严 格的技术条例审批,可以上路,2022 年 5 月德国市场销售的奔驰 S 级和奔驰 EQS 将可选装 Drive Pilot 系统(L3 级自动驾驶系统)。 国内同样处于 L2 向 L3 发展的阶段,IDC 数据,2022 年第一季度我国 L2 级自动驾驶在 乘用车市场的新车渗透率达 23.2%,同比 2021Q1 的 7.5%提升 15.7pct,目前市场上 L3 级自 动驾驶技术已相对成熟,L4 级自动驾驶测试数据的积累也正在加速进行。 预计 2025 年、2030 年全球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 14.3%、36%;预计 2025 年、2030 年我国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 10%、31%。

高精度定位将成为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前装标配功能组件,并且有望向 L2+及以下 级别车辆渗透。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提升有望带动高精度定位软硬件产品需求爆发。


汽车自动驾驶单个定位方式目前主要可分为基于通信的定位、基于航位的定位、基于 特征匹配的定位等,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现实车况环境复杂,需要应对天气和季节变 化、光照和纹理条件、电磁干扰、道路及周边建筑状况等;基于不同定位方式的不同固有 缺点,当前普遍采用融合定位的方式来实现现实多变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

GNSS RTK+IMU 惯性导航+高精度地图的技术组合是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实时高精度定 位与导航功能的主流方案之一,GNSS+IMU 的卫惯组合有望在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等级车 型中得到广泛渗透使用。 GNSS+IMU 的卫惯组合综合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精度,并 且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佐思汽车研究信息,百度 Apollo 研究测试结果显示,GNSSRTK 可实现 65%的综合场景定位误差小于 20cm 的覆盖率,GNSS+IMU 的卫惯组合则可以 实现 85%左右的场景覆盖,GNSS+IMU+感知与地图的融合高精度定位系统可以实现 97.5% 的覆盖率。

2020 年以来上市的小鹏 P5、百度 Apollo 系统、高合 HiPhi X、理想 ONE(2021 款)、 一汽红旗 E-HS9、广汽埃安 V/埃安 LX/埃安 V Plus/埃安 LX Plus 等多款车型均搭载有 GNSS+IMU 的卫惯组合方案。 随着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提升带动高精度定位需求增长,GNSS+IMU 的卫惯组 合相关软硬件产品需求有望迎来爆发。

GNSS+IMU 的卫惯组合产业链涵盖上游 GNSS 元器件、惯性传感器等,中游 GNSS 模 块、INS 模块、组合导航系统等,下游军用、民用应用领域。

除了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外,算法能力是 GNSS+IMU 的卫惯组合定位非常关键的一环。 卫惯组合所需要的算法涵盖 RTK 算法、IMU 算法、融合算法、MCU 处理算法等多领域, 其中组合导航算法能力、集成度是重要的竞争力体现。 组合导航能力方面,目前卫惯组合的融合方式包括松耦合、紧耦合、深耦合,松耦合 在 RTK 解算完成进入滤波器后再与 INS 惯性测量数据进行融合,紧耦合在观测量生成阶段 与 INS 惯性测量数据融合,深耦合在卫星信号跟踪阶段与 INS 惯性测量数据融合,随着耦 合度的加深,对于算法等要求越来越深入,同时定位的精度将进一步提升,北云科技实测结果显示,深耦合相较普通的松耦合定位精度可提升 3-7 倍,较紧耦合定位精度可提升 2-5 倍, 但相应成本也更高。

集成度方面,卫惯组合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卫导模块、IMU 、处理单元。目前多数 厂家提供零件级解决方案,将一块卫导板卡(包括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和数据处理单元) 和惯导模块(IMU 和数据处理单元)集成在一块大 PCB 板上,结合自研算法提供零件级解 决方案。已有部分厂商推出板卡级产品,在一块小的 PCB 上集成卫导模块、惯导模块、数 据处理单元,自动驾驶厂商可灵活集成、开发,实现集成度更高的板卡级的解决方案。少 部分厂家积极布局集成卫导板卡和 IMU 模块的 SOC 解决方案。 当前自动驾驶 GNSS+IMU 的卫惯组合领域竞争厂商包括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UBlox 等在内的车载定位导航芯片、模块供应商,作为 Tier 2 或 Tier 3 参与汽车供应链;包括 天宝、诺瓦泰、华测导航、导远电子、北云科技、北斗星通、中海达等在内的具备高精度 定位技术储备的新兴供应商,以 Tier 1 的形式提供定位终端,作为新供应商切入汽车供应链;而千寻位置、六分科技、时空道宇、四维图新等高精度定位服务商通过与芯片厂商、 模块厂商、车企等合作也切入相关产业链环节。 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竞争格局尚未明确,包括公司在内的新兴供应商在卫惯组合导 航领域具备算法能力积累,并且直接对接车厂需求,在自动驾驶定位领域具备竞争能力和 成长机会。


公司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具备弹性。 公司拥有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平台两大护城河,公 司积极拓展自动驾驶业务,持续加大投入布局组合导航算法、车规级芯片、全球 SWAS 广 域增强系统及优化核心算法等。2022 年 8 月星地一体增强网络服务取得了大地测量甲级测 绘资质证书,并向行业用户提供 CORS 账号服务,未来有能力为自动驾驶车提供高精度位 置信息,业务链条形成闭环,增加客户粘性。 高精度组合导航模块成本下降进一步为上车渗透提供基础。比如 2020 年北云科技发布 的高精度组合导航板卡 A1 产品定价为 3980 元已经降至千元级别。当前整体出货量较低, 前期研发投入、芯片等产业链环节成本仍较高,参考其他车载产品、信息产品的价格曲线,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需求放量、产业链成熟度提升,高精度组合导航产品价格预计有望降至 千元以内。 假设全球、国内 2025/2030 年 L3 及以上级别车辆渗透率为 14.3%/36%、11%/31%;全 球、国内 2025 年/2030 年自动驾驶卫惯组合单价 821 元/635 元、734 元/568 元;我们框算 2025 年全球、国内乘用车自动驾驶卫惯组合市场规模达到 106 亿元、24 亿元,2030 年全球、 国内乘用车自动驾驶卫惯组合市场规模达到 229 亿元、62 亿元。卫惯组合向下向 L2+及以 下等级的渗透将进一步带动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未来 公司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具备弹性。

3.4 对标 Trimble 成长空间广阔

天宝 Trimble 成立于 1978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卫星导航相关领域,目前已经成为 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当前 Trimble 产品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订阅/服务两大类,硬件包括 GNSS 接收机、3D 激光扫描仪、激光接收器、网关、显示器、声波控制器、控制箱等,软件包括 3D 设计和 建模软件、BIM 软件、数据实时共享软件等,订阅和服务主要包括 Saas 服务、硬件软件的 维护和支持等。2021 年 Trimble 实现收入 36.6 亿美元,其中硬件收入为 16.9 亿美元,占比 45%,软件/订阅/服务收入合计为 20.8 亿美元,占比 55%,其中软件/服务收入为 7.9 亿美 元,订阅收入为 12.85 亿美元。 我们认为技术创新的研发基因是 Trimble 发展壮大的基石,外延并购对于公司能力拓 展的有效补充。

成立初期,Trimble 就聚焦将发展当时开发尚未成熟的 GPS 技术作为公司目标,不断 研发拓展,获得了多项专利技术,并且打开了商业化应用市场。1990 年公司上市,1992 年 Trimble 发明 RTK 技术,此后 Trimble 的 GPS 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速,1994 年 Trimble 开发可 以集成到 PC 卡上的 GPS 接收机,1995 年推出使用 PC 和 PDA 的即插即用型 GPS 传感器, 2000 年 Trimble 提出网络 RTK 技术-VRS 技术并于 2005 年推出 VARS NOW,2011 年 Trimble 向全球推出 RTX 服务(全球首个 PPP 的服务网络),始终走在 GPS 技术发展和应 用的前沿。 2014 年年报 Trimble 在经营战略中提出将软件和服务作为增长的关注点,大力发展软 件/订阅/服务业务,目前已经发展出较为完善的软件产品布局,并且发展 SaaS 业务订阅模 式增强盈利能力和用户粘性,近年来软件/服务/订阅收入营收占比已经超过 50%,并且对 于公司毛利率和经营利润率有较好带动。

发展过程中 Trimble 也结合发展阶段进行多项并购形成有效补充。1989 年 Trimble 并购 TAU 公司的导航系统部并开始开发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2003 年收购加拿大 Applanix 公 司、法国 MENSI 公司补充惯性导航/GPS 结合技术领域、陆地三维扫描技术领域。随着产 品商业化的进程,Trimble 加大应用和解决方案领域拓展,2004-2013 年十年间,Trimble 完 成超过 60 次并购,多为细分行业应用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2014 年 Trimble 提出将软件和 服务作为增长关注点,后续完成超过 40 起并购,其中涵盖多家软件、SaaS 服务提供商。


Trimble 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充分积累技术实力。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约占销售额 的 13-15%, 2021 年研发费用为 5.37 亿美元,其中 65%用于软件方面,目前 Trimble 拥有 3400 多个研发产品的员工,拥有超过 1000 个技术专利,持续的研发投入为业务长远发展提 供支撑。

Trimble 近年来总体保持较好的内生收入增长,软件/订阅/服务收入的增长进一步带动 利润增长。2020 年疫情全球蔓延叠加导致公司收入出现下滑,2021 年得到了较好恢复,实 现收入 36.6亿美元,同比增长 16.2%,净利润 4.9亿美元,同比增长 26.09%。2018年、2019 年利润增长较快存在收购相关事项影响。

Trimble 拥有完善的全球代理商网络,目前业务广泛覆盖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等地, 2021 年公司北美收入 18.66 亿,同比增长 13.3%,占比 51%;欧洲收入 11.24 亿,同比增长 21.9%,占比 31%;亚太地区收入 4.46 亿,同比增长 10.7%,占比 12%。 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建筑和基础设施行业(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2021 年实现 收入 14.23 亿,同比增长 15.6%,占比 39%;地理空间行业(Geospatial)2021 年收入 8.29 亿,同比长 27.3%,占比 23%;资源和公用事业领域(Resources and Utilities)2021 年收入 7.71 亿,同比增长 22.4%,占比 21%;交通运输领域(Transportation)2021 年实现收入 6.37 亿,同比下降 0.6%,占比 17%。


Trimble 产品毛利率较为稳定,软件、订阅的毛利率较高,分别在 85%、70%-75%左右, 硬件毛利率较低,在 40%左右,整合来看毛利率稳定正在 55%上下。 Trimble盈利能力较为强劲,过去五年综合毛利率水平超过 50%,2021年达到 55.61%; 综合净利率水平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在 2019 年达到 15.76%,2020-2021 年受疫情因素和 税率变化有所下降,2021 年综合净利率为 13.47%,总体上盈利能力稳中有进。

伴随国内 GNSS 产业链竞争实力的提升,华测导航成长空间广阔。 随着北斗系统自主建设的推进,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竞争力进 一步增强。目前,我国已掌握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卫星导航装备核心技术,在芯片、板卡等 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环节已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国内厂商的产品性价比优势逐步 得到体现,品牌知名度、客户认可度及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北三组网完成,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 慧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得到成功应用,国内企业 海外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在全球 GNSS 市场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 对标 Trimble 来看,公司作为国内高精度 GNSS 头部企业,与 Trimble 的销售规模仍有 较大差距。目前公司销售以硬件和解决方案为主,软件/订阅销售占比较小,这与国内应用 发展的整体进度也相关,北三的组网完成为包括公司在内国内厂商在软件/服务/订阅等领域 的布局提供基础,此外公司当前收入以国内市场为主,随着公司 GNSS 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以及海外的进一步拓展布局,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高速增长,未来海外市场也将为公司带 来乐观的成长机会。


4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实现收入 25.6 亿元、34.5 亿元、46.6 亿元,同比增速 34.3%、 35.0%、35.2%;归母净利润 3.7 亿元、5.1 亿元、6.8亿元,同比增速 26.8%、36.4%、33.9%。

盈利预测关键假设:

1)建筑与基建: 建筑与基建是公司的基础业务板块,2021 年实现收入 8.6 亿元,同比增 25.8%。未来在 环境要求、科技发展、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驱动下,建筑施工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 要求持续提升。同时 RTK 等高精度 GNSS 产品在功能、精度、可靠性、使用便利度等方面 不断提升,不断拓展 RTK 等高精度 GNSS 产品在建筑和基建领域的场景渗透。 此外海外一带一路等国家基建需求旺盛,基于公司高精度 GNSS 智能装备、系统应用 及解决方案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公司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有望进一步带动建筑与基建 板块销售收入。 综合国内国外市场判断、RTK产品需求与价格等假设,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建筑 与基建板块收入增速为 26.05%、24.98%、21.26%。

2)资源与公共事业: 资源与公共事业板块2021年收入6.1亿元同比增52%,而公司当前主要产品地灾监测、 农机自动导航等领域需求预期持续释放。 地灾监测方面,我们框算十四五期间 8.2 万处(2021 年底建成约 2.5 万处)地质灾害群 专结合监测点总体建设规模将达到 41-66 亿元,而我国总体 33 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 建设规模将达到 165-264 亿元,需求未来将长期持续释放,目前公司在地灾监测建设行业市 场占有率约为 20%。此外公司产品在水利大坝监测、交通边坡监测等领域也持续具备机会。 农机自动驾驶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自动导航系统与设备销量呈现快速增长,基于对 行业渗透率、产品售价的相关假设,框算 2025 年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 35.2 亿 元,2022-2025 年复合增速 26%,公司当前份额 14%并且 2019 年以来持续提升。 综合地灾监测、农机自动驾驶等领域行业空间、公司份额等判断,我们预计公司 2022- 2024 年资源与公共事业板块收入增速为 30.68%、30.27%、29.52%。

3)地理空间信息: 2021 年,公司地理空间信息业务实现收入 3.45 亿元同比增 35.2%。公司的三维智能产 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建设、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数据获取,以及国土调 查、勘测、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所需空间数据智能化获取,构建实景三维城市。 2021 年以来实景三维中国各类政策加速出台,发展提速,泰伯智库预计 2025 年我国实 景三维市场规模(仅考虑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领域的直接市场,数据采集、处理卫整租) 达 40 亿元,2022-2025 年 CAGR 75%,叠加相关延伸业务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公司多源数据采集与融合解决方案应用于多个实景三维项目,截至 2021 年底已与 1 个 直辖市、8 个省会城市、2 个地级市的勘测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无人船产品在各大水文局、 水利水电单位、涉水测绘单位等完成快速推广。随着数据采集的需求不断扩张,我们预计 公司 2022-2024 年地理空间信息业务收入增速为 34.28%、35.90%、31.79%。

4)机器人与自动驾驶: 卫惯组合导航产品有望成为自动驾驶 L3及以上等级主流配置,我们框算 2025年全球、 国内乘用车自动驾驶卫惯组合市场规模达到 106 亿元、24 亿元,而其向下向 L2+及以下等 级的渗透将进一步带动市场规模的增长。 2021 年公司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取得良好突破,已经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 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等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项目周期为 2021 年至 2026 年, 当前处于量产前的开发与测试阶段。 结合行业的成长空间、公司当前的业务进展,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机器人与自动 驾驶收入增速 138.36%、101.44%、98.13%。 卫惯组合导航产品销售规模预期较大,整体毛利率水平预计较传统 GNSS 产品有所下 降,随着卫惯组合导航模组收入规模的扩大,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机器人与自动驾驶业务 毛利率为 50.03%、44.50%、38.6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083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