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政策 促融合 “金”服务:
解锁昆山人才科创密码
中经社分析师 肖心月
新华社记者 孙寅
昆山,连续17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固然,地处长三角、毗邻上海的有利条件为昆山带来了“先天”优势,但能在具备类似条件的诸多城市中独领风骚,得益于昆山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要素——人才。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调研发现,昆山没有就人才而论人才,而是提升到“人才+科创”的新层次,以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为主线,强化人才科创政策体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围绕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合一”抓好人才科创工作,系统化构建“产才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在人才项目、平台载体、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等方面不断提升,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人才科创工作体系。
近三年,昆山市级以上双创人才认定数年均增长超26%,新注册人才科创项目年均增长48.8%,人才科创企业税收贡献占全市所有企业的四分之一。
强政策筑牢人才科创“桥头堡”
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支撑昆山高速增长的传统模式早已遇到“天花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演进,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塑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昆山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新路、创新篇,形成县域经验,就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2018年8月中共昆山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目标任务,从创新的顶层设计出发,坚持以人才科创为引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举全市之力建设昆山产业科创中心。“昆山人才工作内涵,不是单纯地就人才而论人才,而是拓展到了‘人才+科创’的新阶段,要更加全面地统筹整合各方面的创新资源。”昆山市科创办(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昆山从重点研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入手,全力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今年3月,昆山出台《关于加快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人才科创政策“4.0版”),共20条措施。这是昆山在近两年原有政策基础上的全方位整合提升,不仅拓展了人才支持对象,聚焦前瞻性、引领性、嵌链型人才,创新实施五大人才计划;还提升了政策资助标准,头雁顶尖人才最高可获2亿元支持;对载体建设支持力度明显加大,重大创新平台最高可获3亿元支持。
2017年以来,昆山就以人才强市建设“33条”为总领,陆续配套了双创、产业、高技能、外专、金融、乡土人才等42个实施细则;出台“头雁人才”工程实施办法、人才安居、优秀人才贡献奖励等多个专项及配套措施,形成了“1+X”的人才科创政策体系。截至目前,昆山累计出台67个人才科创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人才科创工作有效落实,还需强有力的统筹推进、责任传导、督查改进等机制。昆山专门设立产业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并在全市各层面均明确“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强化对全市人才工作的重大事项把关,加强全方位人才资源统筹。
近三年,昆山人才科创政策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6.22亿元。政策加持之下,全市人才科创企业三年累计贡献税收372.65亿元;今年上半年,人才科创企业实现销售2332.6亿元、纳税71.4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26.15%、23.99%,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2.18%、51.77%。
顶尖人才在昆山形成集聚效应。截至目前,昆山累计拥有院士项目89个,集聚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39名(其中自主培育42名,位居全国县市第一)、省双创人才(团队)171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46万人。
系统思维促“产、城、人”融合联动
“脱离产业谈人才,离开人才谈产业,忽略城市讲人才,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人才科创工作,最重要的是抓住产业、人才、城市关系这一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推动产才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
——以城聚才,拓展多元化人才承载空间
历经多年高速发展,昆山可利用的科创产业用地空间越来越少。2019年以来,昆山在借鉴深圳先进做法基础上,结合老工业小区改造,在江苏省率先推出科创产业用地(Ma)创新做法,推动传统工业区向科创园区转型。向土地要“倍增”,科创产业用地项目配套用房比例从一般工业用地的15%提高至30%,容积率最高提升至3.0,得以配建更多符合高端人才需求的人才公寓、咖啡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设施。
横长泾路555号,2019年之前还是产能低效的厂房所在地。如今,这里已被改造为集生产、研发、商业、人才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蒲公英周市科创产业园。目前,三宗“工改Ma”项目——蒲公英周市科创产业园、铱工场周市科创产业园、铱工场千灯数字经济产业园,均在昆山加速建设。
除了科创产业用地(Ma)腾挪人才承载空间外,昆山还加快“一廊一园一港”建设,打造配套齐全的高端园区载体,体现高层次人才的尊享性和国际化。三年来,夏驾河科创走廊新引进高端人才科创项目超150个,销售超亿元人才科创企业超100家,建成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平台38个;阳澄湖科技园打造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科创空间,试行创新型企业积分管理,培育“独角兽”培育企业4家、苏南潜在独角兽4家,院士项目25个,上市人才科创企业7家;花桥国际创新港打造“一轴多园”空间布局,引进人才科创新经济、新平台项目20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5%。
2021年,昆山新启用超49万平方米的科创承载空间,累计启用科创承载空间超529万平方米,现有科技载体共154家。张浦、周市、陆家等科创样板镇同步发力,今年3月14日举办的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发展大会上,集中规划启动、开工建设、开园运营15个科创产业园区。据估算,这些园区运营三年后,将实现亩均纳税超80万元,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320人以上。
——“两轮驱动”,聚力打造以才促产新路径
在经历以产业引聚人才、产业和人才相互促进两个阶段后,昆山逐步走向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阶段,依靠优存量和强增量“两轮驱动”,推进产才融合。
优存量,就是通过高层次人才的“植入”,发挥政策撬动作用,对研发费用连续大幅增长的企业实施奖励,推动企业引进人才、加大投入,实现创新转型。2020年,全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83.35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20.84亿元。
其中,昆山发挥“头雁人才”工程牵引作用,3.95亿元“包干”经费资助头雁人才及团队,清陶能源、中环科本等头雁人才项目发展迅速。中环科本总经理李多说:“作为成长型企业,中环科本从昆山人才科创政策中受益颇多,已获得7500万元资助,预计今年可实现近2亿元订单额。”
强增量,昆山在实践中发现,活动引才、平台引才和基金引才是效果较为明显的三个引才路径。昆山不断升级昆山创业周、双创大赛两大引才活动平台,去年昆山创业周首次举办人才科创招商大会,签约落地超100个高端人才科创项目。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创新平台以及各类孵化载体平台引才,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功能性平台已超30家。依托各类专业基金公司引进人才,利用人才项目跟着投资基金“跑”的特点,结合机构尽职调查,提升引进人才项目的创业成功率。
其中,升格为市属国企的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昆山工研院),是集聚人才、引进人才科创项目的核心平台。昆山工研院没有囿于一隅,而是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昆山工研院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均设立人才科创联络中心。其中,深圳人才科创联络中心运营两年多来,与当地20余家政府机构、产业创新协会、科创园区达成合作,助力昆山各区镇引入人才科创项目46个。在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昆山工研院联合当地高校院所设立国际创新中心、人才科创海外联络中心,成功导入200余项国际科技成果。截至目前,昆山工研院已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千人,其中院士15位,IEEE Fellow3位。
人才引领下,昆山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总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龙头旗舰项目。三一创智云谷、迈胜医疗、上交大全等轴晶3D打印装备等一批高端人才科创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产教融合,加速人才科创项目“开花结果”
人才科创,只有成就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昆山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哈工大等国内顶尖高校合作,加速高端人才科创项目成长。去年,昆山还专门推出“与清华大学合作十五条”,在“双创”人才计划中增加清华专项,仅2020年一年就真金白银支持清华31个人才项目3300万元。
与此同时,昆山也为人才成功创业搭建了智力通道。
“我们在研究5G手机天线时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通过昆山牵线搭桥,找到复旦大学合作,顺利攻克难题,年销售额过亿元,在行业中排名全国第三。”昆山科创人才代表、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说。
2019年以来,昆山创新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强化校企联合攻关,解决人才科创企业技术难题,现已滚动发布1950项技术需求,征集6179项高校科技成果,达成项目攻关366项,激发企业总投入达77.45亿元。
昆山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昆山高新区以创新产教融合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为抓手,同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合作,累计已有100余位研究生参与联培,助推他们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攻克技术难关、找到就业岗位。
“金”服务夯实人才科创坚强后盾
从“亲商、安商、富商”到“依法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再到“狠抓落实、力求突破、勇当标杆”,“昆山服务”不仅是铸就昆山持续辉煌的重要法宝,也是支撑、巩固昆山人才科创的“金字招牌”。
聚焦人才科创所需的各种服务要素,昆山组建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打破市级职能部门壁垒,围绕“政策、生产、生活”三张清单,出台《昆山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着力打造“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即网点全覆盖、办理全线上、时效全提速、在线全天候、人才全无忧)。人才科创服务11个区镇全面布点,全省县级市首家人才科创主题服务板块入驻“江苏政务服务网”,启用全省县级市首家外国高端人才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在全国县级市首推“免申即享”政策清单,5部门31个项目无需申报、无需材料、资金兑现“直达主体”。目前,当地已有科技、工信、人社、商务、市场监管等11个部门授权30个专项,累计完成各类项目审核近16000项。
昆山还利用好毗邻上海的资源优势,与上海10家三甲医院签约合作,畅通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与上海华二昆山国际学校等5所优质民办学校签约合作,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优质就学资源。
此外,昆山还先后与全国排名前十的会计事务所,以及全国知名法务、知识产权、社会化引才机构等8类32家精英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常态化开展人才科创法律法务、知识产权、金融信贷、政策培训、创业指导等各类增值服务。
在金融支撑上,昆山构建了“拨、投、贷”联动机制。一是每年投入各类财政扶持资金超30亿元,为获评顶尖、双创、产业、高技能等各类人才计划项目提供“包干制”经费资助。二是组建全国县域首支国资全额出资、总规模2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以及总规模100亿元、首期22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与高瓴资本、峰瑞资本等在昆投资的社会资本基金形成“互补”。三是采用“白名单制”,无贷款、无销售、无抵押类的初创型人才企业也可申请贷款,设定贷款利率不超过LPR+40个基点,缩短授信时限至15个自然日。
昆山人才科创的几点启示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昆山在人才科创工作上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其实践获取的经验可为其他兄弟城市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其一,坚持党管人才,创新工作机制。从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配备、组织结构和议事机制可以看出,昆山始终抓住党管人才这一原则不放松,不断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深化党管人才工作内涵,让党管人才原则在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中、在统筹协调人才资源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
其二,坚持落实执行,增强人才实力。无论是“1+X”人才科创政策体系,还是专业、优质的昆山服务,最终的落脚点都归于执行与落实。除了每年拿出30亿元的真金白银支持人才科创工作,昆山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设置创新驱动工作一项,并逐步提升为分值占比最高的单项工作,千分制考核占比从“十三五”初的2.5%提升到2021年的9.5%。
其三,坚持分析研判,提升工作成效。人才科创,重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未来规划展开。昆山在制定政策、打造优质服务、创新做法的过程中,提前做好功课,根据产业、城市发展布局引育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引来人才、如何培育人才,昆山均做了重点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或举措,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好钢用在刀刃上”。(完)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小编:胡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