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看到80多岁的尹明善苦苦支撑几年后,力帆仍不得不破产重整,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90年代是中国摩托车最红火的年代,但随着“禁摩”城市不断增多,很多人意识到摩托车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于是纷纷有意上汽车。力帆少有的成功者之一。
当年的“摩托车大王”济南轻骑也曾在汽车上做过不少努力 ,无奈最后梦碎,为后来的沦落埋下伏笔。
如今提起轻骑,很多济南人都会扼腕叹惜。
叹惜多厉害,就说明轻骑曾经有多辉煌。
一般来说,追溯轻骑的历史,会认为始于1984年,其前身是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其实,之前他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再往前,其是济南自行车零件制造厂,早在1958年就开始试制单缸两用摩托车、中型摩托车、机动三轮摩托车,中断几年后,于1964年正式研制出15型机动脚踏车,第二次7月开始小批试产。
这便是著名的黑老鸹,一般被称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
黑老鸹生产很多年,如今一提起来,很多人仍有记忆,或骑过,或见过,或听说过。去年我到济南主要做宾馆、饭店的鸿腾集团时,还看到其总部的展厅居然展着一辆黑老鸹。目前看到的黑老鸹都打着轻骑品牌,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打的,不得而知。
1965年4月,济南自行车零件制造厂正式更名为济南机动脚踏车厂,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轻便摩托车。
所谓轻便摩托车,是指小排量跨骑式摩托车。日后,轻骑曾成为这种摩托的代名词,甚至连济南交警都曾经搞错,专门在马路划出一条道,叫“轻骑专用道”。
1980年,原历城县“八一”农机修造厂划归济南市一轻局,并入同属于一轻局的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这就是轻骑原来的装配一厂,内部简称一总装;总部和平路34号后面的厂,叫二总装。几乎同时,济南缝纫机零件厂并入,生产油箱、前叉、护板、消音器等。
1984年,对于轻骑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
济南市一轻局副主任张家岭调到轻骑任厂长,日后带领轻骑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摩托大王;
济南缝纫机厂划入济南机动脚踏车总厂;
成立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这是企业名字第一次以轻骑出现;
第二年,轻骑从日本的铃木公司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就是日后轻骑立家的K90系列摩托车。
这里有一个佳话,不知道是真是假:
从80年代到90年代,“踏上轻骑,马到成功”叫响大江南北,轻骑成为中国摩托大王。两个品牌轻骑和木兰,分别成为跨骑式轻便摩托车和踏板式摩托车的代名词。
轻骑最辉煌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
1994年,轻骑与铃木合资成立轻骑铃木。这家合资企业生产的GS125铃木王,是当时国内最高端的摩托车之一。
济南轻骑于1993年底的上交所上市,是山东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济南第一家上市公司。1996年,轻骑B股上市。
随后,由1989年海南建省后不久被派到海南建厂的办公室主任赵序宏,在海南创立的新大洲也上市,轻骑是第一大股东。同时,轻骑四处收购兼并了数十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琼海药,逐渐形成了巨大的企业集团,产业也不仅限于摩托车。股市上形成 了轻骑系。
不过,张家岭显然早已经意识到光靠摩托车不是长久之计,其中一个方向便是从两轮到四轮——上汽车。那时候汽车还没有进入家庭,以“老三样”一汽大众捷达、上汽大众桑塔纳和二汽雪铁龙富康为主,价格很高。
当时,上汽车是摩托车行业的主流想法。同为国内摩托车巨头的重庆嘉陵、建设等摩托车企业都有意进军汽车,当然也包括吉利和力帆。
生产汽车必须获得国家批准,俗称要有“目录”,就是生产的车必须在国家汽车目录之内的,才能上牌照,上路行驶。大家纷纷争取,但都难获得批准,一个理由是生产汽车技术复杂、投资大,风险很大,于是就是有吉利李老板著名的“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和“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等惊人之语。
直接获批很难,大家纷纷开始“曲线救国”——收购有资质的汽车企业。吉利和力帆后来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
轻骑也采取了这种方式。他们早在1995年就兼并了淄博汽车制造厂。不过,这家厂只能生产农用车和轻型货车。
大约1998年前后,轻骑专门成立了四轮本部——相对应的还有二轮本部——就是汽车部,由当年派去轻骑铃木任总经理的一位李姓副总主要负责,他当时是整个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被视为张家岭接班人。
轻骑从两个方面加速推进汽车:
一是在国内兼并企业,主要是有目录的汽车企业,以及汽车相关企业,如轻骑曾兼并烟台的牟平发动机厂等。当时广东湛江有一家叫“三星”的汽车整车企业,正面临破产。对方市长曾亲自带队到轻骑考察。
二是与国外汽车厂家洽谈合作,准备引进技术和车型。当时主要是2家,一家是日本的日产;另一家是韩国的起亚。好像与马自达也谈过。其中起亚曾送来8辆不同型号的轿车,让轻骑先试用,以供选择。
但1998年一场以拍卖为爆发点的危机,打乱了一切,随后的种种事件,一方面把轻骑的内部问题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也把轻骑一步步推向深渊。
随后几年,轻骑陆续暴出让全国震惊的问题。企业沦落,包括张家岭等多人身陷囹圄。
后来回头看,危机有轻骑自己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当然,我们在反思任何事情的时候,应该从内部找原因,“一切根源在自己”。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当年轻骑成功上汽车,或许会暂时掩盖内部问题,然后逐渐消化,度过危机。其实,中国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发展经历,尤其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一度都有相当严重的内部问题,如果碰到好的大势,企业则有喘息之机,逐渐消化、解决问题,经过调整后,成为健康的企业。例子不就举了。
可惜轻骑没有,或许是内部问题实在太严重,或许是外力给予的帮助不够大,甚至打击大于帮助,或许是命运不济。
回头来看,当年成功上汽车的摩托车企业,也仅吉利和力帆2个幸运儿,都是民企。国企连尝试的机会都没,当时最主要几家摩托车企业,嘉陵、建设、北易等,都没有从二轮拓展到四轮。
按理说,这是合理和自然的发展汽车的路线,世界上很多汽车巨头都是从摩托车到汽车的,如日本的本田、铃木等。
如今,因成功涉足汽车有过辉煌的力帆,也陷入困境,则是另外一个原因。其实,民营摩托车企业中,还有一家企业——春兰——其空调更有名,也曾生产过汽车,是卡车,如今也难觅踪影了。
多年后,历经曲折的轻骑被划给中国兵装集团,与当年的竞争对手、同样没能转型汽车的嘉陵、建设、北易等,成为一个集团旗下的兄弟。
上市公司的壳,被转给中国兵装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企业——湖南天雁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也迁至湖南衡阳,这家公司目前戴着ST的帽子。
当年一度从琼海药改名为轻骑海药的上市公司,如今叫海南海药;新大洲也被正ST。这2家公司早已与轻骑没关系。
最近不少消息称,搬迁后的济南轻骑和轻骑铃木,今年形势相当不错。不错是相对而言,轻骑的辉煌不再,是事实。
如果当年济南轻骑没有梦破汽车,会沦落至此吗?
人生没有假设,但可以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