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民生轮船(柳传志一生敬佩的)

  • 公司招聘
  • 2023-08-16 06:01
  • 龙泉小编

柳传志:我可以谈谈我特别尊敬的人,比如民国时期的卢作孚,但我绝不敢跟他比。抗日时期,他让员工为国家运送物资,损失很大。之后他又一心做建设,后来蒙受不白之冤。我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半天,看对企业有利没利,之后我会尽力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而卢作孚完全是无私的。如果我处在战争年代会不会那样做,我不知道,但我很敬佩这样的人

几句话已经勾勒出来这位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的大致轮廓。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1893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自己编著多本教材;

1910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

1914年,担任合川中学教师,之后先后任报纸编辑、主编、记者;

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

卢作孚以8000元开始创办民生轮船公司,但这种创业绝非我们现在以为的那样容易。在当时长江上的航运是由外国人瓜分的,外资财大气粗。

卢作孚靠乡亲、朋友、地方绅士的支持,才募集了一点资金购置了一条仅七十余吨的小客船。这种艰难的起步或说夹缝里的生存大概是我们能够想象的,但我们想象不出的是卢作孚坚持下来,而且成功了。几年后,卢作孚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企退出长江上游。

十年后,相继在上海、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设立分公司。他从只有一艘七十余吨的客船发展到拥有130多艘的36000余吨的船队,职工则有7000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船王”

卢作孚又确实是清廉的,他几乎是清教徒人格的典范。他克勤克俭,严于律己,虽身为民生公司总经理,其股份却只有一股,全家仅靠工资度日,其夫人子女乘坐民生公司轮船一律按规定买票。他也从不求田问舍,他兼职所得的车马费、津贴费,全都捐了出去。他的孩子回忆说,他担任民生公司的总经理,但多年来只靠一份工资维持家庭生活,其他兼职收入都捐给了北碚的公益事业,家中的经济状况一直是相当紧张的。

不顾日机狂轰滥炸抢运物资

1938年,武汉保卫战失败,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整个宜昌也成为日军重点轰炸的目标,宜昌安危也命悬一线。


国民政府将这次抢运任务交给了民生公司。而此时的日军除了每天派飞机飞步步逼近宜昌,加之再过40天长江将进入枯水期,如何赶在枯水期之前利用仅有的24艘船将难民和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转运至大后方重庆,就成了承担这次撤退任务的民生公司当家人卢作孚心头痛。

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卢作孚本人的极简生活

1944年美国《亚洲和美国》杂志曾经谈到卢作孚的家居环境:“在他的新船的头等舱里,他不惜从霍菲尔德进口刀叉餐具,从柏林进口陶瓷,从布拉格进口玻璃器皿,但是在他自己的餐桌上却只放着几只普通的碗和竹筷子。甚至这些船上的三等舱中也有瓷浴盆、电器设备和带垫子的沙发椅,但成为强烈对照的是,他那被称为“家”的六间改修过的农民小屋中,围着破旧桌子的却是一些跛脚的旧式木椅。”

家里的设施近乎贫寒,“家里唯一一件‘高级’用具,是一把三十年代初期买的小电扇,漆都褪尽了,破旧不堪,毛病不少”。甚至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卢作孚的夫人亲手缝制,“为了节省,我们全家人的衣服,绝大部分是我的母亲自己缝的;我们的鞋子,几乎全都是我的母亲一针一线地做的”。

抗战时,他有一次病倒,家人想买一只鸡给他吃,却无钱作罢。

药王庙创建的民生公司电灯部旧址,门两侧可见“民生”二字

他担任交通部长时,在交通部领工资,就停了自己在民生公司的工资;兼任全国粮食局局长时,也不领全国粮食局长的工资。

任何时候,都只领一份工资,绝不多领。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清教徒懂生活吗?显然他是懂得的,他的享受之一就是从一个自学成才者获得了语言的能力,他在我们母语——汉语里登堂入室,语言是存在的家,他的居家享受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有人曾集卢作孚的名言,那些名言可圈可点。在民生公司船舱和职工宿舍的床单上印着他的一副联句:“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

比如他对享受回报的理解是:“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美好的公园,便报酬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便报酬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它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它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1952年,在重庆服安眠药自尽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卢作孚还在香港。国民党多次请他入台湾都被他拒绝了,卢作孚也拒绝了好友请他去美国的提议。

1950年6月卢作孚组织18艘海外轮船突破层层封锁陆续从香港安全驶回大陆,可谓气势恢宏!

随后,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卢作孚仍然希望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作贡献,1950年,卢作孚将公司的全部船只开往内地,卢作孚一直是中共备受期待的实业家,可两年后卢作孚一手创办的公司矛盾频出,由于领导者没有正确执行政策,导致公司内的股东董事遭到了羞辱,卢作孚也也只能整日都在为董事操劳。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也愈发困难了,债务危机日益严重!

这一切都让卢作孚忧虑重重。国家决定破例贷给卢作孚的公司一千万元,但是卢作孚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就在卢作孚去世前两天,政府又打电话确认,可是卢作孚没有接到中央的这个决定。

后来得知是接受这个消息的人忘记告诉卢作孚了,可悲的是两次接收这个消息的还是同一个人。

不久,公司的轮船发生事故,有舆论说这是有特务在搞破坏,这一切又让卢作孚思虑过重。

在会上,卢作孚最信赖的人指责卢作孚是资本家等等。会上的气氛很紧张,卢作孚也感到非常的难堪。卢作孚后来找那人谈话,那人有恃无恐,对卢作孚态度恶劣。

卢作孚没有受过这样的屈辱,这严重伤害了他的人格尊严。压力过大的卢作孚在当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卢作孚的小儿子卢国纶说:“他只是接近完人。”“如果说他有弱点,那就是自尊心太强了。如果他自尊心不强,不会发生1952年那件事。”

一个世代传承的家族

在卢家的家风中,除了学习服务社会的本领等精神财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愿。这种发愿使得卢作孚能够在不到六十年的人生中成就那么多的事业,能够让卢子英把一个落后、野蛮的北碚建设成为花园般的文化重镇,能够让卢晓蓉在当代推介祖父不遗余力……


重庆市合川区老街卢作孚广场上的卢作孚铜像

据说,卢氏家族算得上是中国民族实业家族传承的一个完整样本。卢作孚当初对民生没有所有权,也并不鼓励子女接班,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几乎都学了理工,而不是管理;他的孙儿孙女也成长各异。但是,卢作孚的子孙多是发展全面的人才。

   以卢铿为例,从事房地产业十七年,有百余万字的著述,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者”。他在1999年首倡的“新住宅运动”在全国产生了超越房地产范畴的广泛影响,被誉称为“以住宅产业为载体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创新运动”。卢铿的思想,其源头仍是卢作孚

张瑞敏

   卢铿文化经营地产的理念得到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认同,2007年,张瑞敏邀请卢铿加盟运作海尔地产。据说,在与张瑞敏首次见面时,令卢铿惊奇的是,张瑞敏能细数其祖父卢作孚的往事,张不但能讲出许多连卢铿本人也未知晓的祖父事迹,还能信口说出卢作孚的许多语录。


卢作孚在美国参观大古力水电站


结语

卢作孚说过这样的话:“人生的快慰不是享受幸福,而是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欣赏,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最快慰的是且创造,且欣赏,且看公众欣赏。

这种滋味不去经验,不能尝到。平常人以为替自己培植一个花园或建筑一间房子,自己享受是快乐的,不知道替公众培植一个花园或建筑一间房子,看着公众很快乐地去享受,或自己亦在其中,更快乐。

他的儿孙们多这样实践了,卢国维辞世时,他的朋友、同事多有撰文纪念,真挚感人。

朋友们为他写下了挽诗:“欣任译员赴国难,奋拼余热创宏基。离亭芳草连天碧,寥落晨星动远思。”

挽诗之外还有挽联:“丧乱曾经,青春作远征,一生清朗入江魂;孝慈共同,耄耋成苍穹,千秋气节映高松。”

#头条圈子学院##泛生活创作者头条圈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228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