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千亿投资)

  • 公司招聘
  • 2023-08-19 18:30
  • 龙泉小编

言必称PPP,已是当前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特征。据预测,2017年PPP投资有望达到3.8万亿元。在这一生态体系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基建类国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触角覆盖了从投资、建设乃至运营的整个产业链条。

在几年前,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交建对此早有预感。

2007年4月28日,中国交建组建了中交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业务。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背景下,中交投资坚持创新理念、坚守价值投资原则,严控投资风险,开创出了一条基建央企转型升级的通衢大道。

《国资报告》记者采访发现,中交投资成立10年来,累计完成投资额约1088亿元,累计利润总额突破100亿元, 2016年度利润突破20亿元。形成了近200亿元的净资产,带动了中交集团近3300亿元的主业合同额。

10年来,中交集团的投资业务有了长足进步:2016年完成投资额700亿元,拉动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过90亿元,占公司总体利润比重约37%。对此,中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评价说,中交投资堪称中交集团投资业务的“探路者、试验田、排头兵。”

刘起涛更看重的,是在中交投资发展过程中,中交集团资产质量的升级换代:截至2016年末,中交集团拥有经营性资产1412亿元,已批复项目实施完成后预计可形成经营性资产2840亿元,他说,这将“成为中交集团‘由工到商’转型升级的压舱石,乃至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对于未来,中交集团总经理陈奋健说,行业洗牌正在加快,拥有综合实力的大企业将把单纯施工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挤出市场,“最终将形成几家少数寡头的垄断格局”。因此,他对中交投资寄予厚望。

中国交建总裁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喜安则总结说,中交投资的发展成就,主要是因为抓住了模式创新。“未来还是要靠模式创新。”

拓荒

2007年,正是世界金融危机前夜。全球基建行业高速发展,中国基建行业更是一派繁荣景象。当年,刚刚上市的中交股份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建筑企业,营收增幅超过30%,利润增幅超过75%。

喜报连连,中交人的头脑却始终清醒。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在竞争已达白热化的背景下,获取未来的发展主动权。

2007年4月28日,中交投资正式成立。时任中交资本运营部总经理李茂惠出任中交投资首任总经理。“中交集团作为央企,有责任引领新的业务方向”。

喊出豪言壮语容易,落实起来困难异常。

建设施工企业涉足投资领域,在当时还是一件新鲜事,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照。此外,人才缺乏、资金缺乏,困难重重。

拓荒,成为了中交投资唯一的,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中交集团的支持下,中国交建总裁助理,中交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茂惠带领同事,从投资模式到投资领域再到运作方式,不断探索,直到今天。

中交集团投资第一个大的项目,是贵州的贵都高速。贵州山高地险、交通不便,对高速公路建设需求强烈,但限于地方财政等因素,每每有心无力。

中交投资成立后,中交集团对贵州交通厅表示,可以运用“BOT+EPC”模式,组织中交集团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全产业链优势,为贵州的发展破局。

所谓“BOT+EPC”模式,是指政府向企业颁布特许权,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而企业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当特许期限结束后,企业将该设施向政府移交。此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是地方政府进行分条块招标,把设计、施工、运营交给不同主体。政府则负责筹集相关资金。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既解决地方政府资金缺乏问题,也为投资企业带来稳定的资产。

但是,当时这种模式在政策法规上是一片空白,国内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经过多次磋商,中交投资与贵州省交通厅达成共识。贵都高速成为全国第一个“BOT+EPC”项目,也是贵州第一条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贵州交通厅厅长王秉清认为,贵都高速模式就是如今PPP模式的早期实践。

以此为基础,中交集团推动了多个重大项目在贵州顺利进行,投资手段不断丰富,创造了全国PPP投资的经典案例,被誉为“贵州模式”。

针对业主单位的不同需求,中交投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比如,2016年,河北省将效益不等的5条高速公路项目打包统一招标,中交投资一举中标,并采用“PPP+EPC+交通量保底+政府补贴”的模式,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该项目的总投资接近500亿元。

此外,中交投资还探索了BOT转BT、PPP、PPP+EPC、项目+土地补贴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应不同区域、项目的投资办法。

交通设施建设,是中交集团的优势领地。中交投资成立后,在坚守阵地之余,也将触角伸向了城市开发运营等全新领域。

汕头东海岸新城项目是中交集团与汕头市进行战略合作的大型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中交投资具体负责。该项目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誉为“决定汕头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项目”。

简单说,就是中交投资通过围海造田等方式,为汕头市的发展创造更多地理空间,并对空间加以改造、经营。通过投资的拉动引领,该项目实现了中交集团在设计、施工、开发、运营的全覆盖。

创新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在接连拍出几块地之后,2014年底,东海岸新城两个地块接连遭遇流拍。

根据投资建设合同,投资方只有在出让土地后才能收回成本、获得利润。土地流拍,无疑是重大挫折。

对此,中交集团经过深入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项目建设已成规模,工程实体风险基本解除,但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仍是工程建设,忽视了对市场的关注和培育。

2015年6月,中交集团提出,将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汕头投资交由中交投资自管自营。中交投资迅速调整思路,将工作重点转变为以投资风险控制、围绕土地特色产品打造,突出投资目标实现与项目建设并重。

半年时间,汕头投资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出让土地687亩,回收资金20.7亿元,土地成交价格、销售额、利润均创历史记录。2016年,该项目出让土地918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以此项目成功合作为契机,中交投资与汕头市政府新近签署200亿元项目包合作协议。

拓展投资领域的同时,中交投资也在探索自身职能的丰富完善。

2016年通车的嘉通高速是中交投资第一个自投、直管的高速公路项目。中交投资总经理赵晖表示,“从单纯的投资委管代建模式向投资、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转变,是中交投资在管理模式上的重大突破。”

为了增加项目收入,中交投资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广泛开展与景区、酒店的合作,为司乘人员提供配套服务;再比如,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掌握货运司机需求,为其推荐最优运输路径,提供定制化服务等。

与此同时,中交投资还探索了集约化管理、打造区域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心的试点。“同一个团队运营两条甚至多条高速公路,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造中交投资的运营品牌。”赵晖介绍。

随着中交投资职能的不断完善,中交集团将已通车的山西冀侯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广东广明高速公路划归其管理。中交投资成为中交集团首个形成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的公司。

据统计,10年来,中交投资累计培育超过320亿元的高速公路经营性资产。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中交投资不断改进管理、组织模式。

贵瓮高速投资、建设过程中,作为控股股东的中交投资提出,将建安费用总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多不退少不补。“这样既能控制投资风险,也能调动施工方的积极性。”李茂惠说。最终,贵瓮高速实现总体大幅结余,且提前一年通车。

同时,中交投资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用少量自有资金,带动基金进入,实现了小股东掌控大项目。据了解,中交投资的项目中,自有资金平均不足10%。“今年我们要做很多大项目,同时又不能增加有息负债,就要继续像中交投资这样,探索更多融资模式。”赵喜安说。

面对新的形势,刘起涛要求,中交投资要继续保持创新引领精神,敢想、敢闯、敢试,“在集团投资新业务发展中勇当领先者、示范者”。

生根

中交投资的快速发展,给中交集团带来了重大影响。

首先,由于中交投资在实践中摸索、积累了一整套投资、运营理念,探索了很多新兴的投资业务模式,有效激发了中交集团其他单位涉足投资业务的积极性。

当前,中交集团已有70%单位开展投资业务,形成了以中交投资为首的三大投资平台,以及相关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二航局、一公局、二公局、中交路建等基建企业的投资业务利润占比已超过60%。

其次,中交投资陆续向中交集团移交了一批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

再次,中交投资累计向中交集团总部和城投公司、海投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输送各类专业和管理人才50余人。中交集团投资板块其他成员企业的一把手多是从中交投资走出去的。这个成绩没有体现在考核指标里,但是一项重要的价值创造。

还有,以中交投资为代表的投资业务对中交集团拓展高端基建业务起到了很好的牵引带动作用。比如,通过投资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项目,打破了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建设这一业务领域很高的行业壁垒。

某种程度上,中交投资一系列成功项目的实施,甚至为PPP模式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中交投资的贡献远不止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交集团提出,要致力成为“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中交投资堪称这一理念的早期实践者。

《国资报告》记者从中交集团了解到,过去几年,其紧跟中西部开发战略,抢先布局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市场,为其交通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中交集团在相关区域累计投资高速公路项目近3000亿元。创造了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贵州模式”、“重庆模式”、“广西模式”、“云南模式”等。

“十二五”期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跑在了很多大省前面。在此过程中,中交投资为代表的中交集团成员企业作用巨大。贵州交通厅厅长王秉清认为,他们的进入,使得贵州“县县通高速”目标整整提前3年实现。

再比如,中交投资主导的汕头东海岸新城项目,直接投资230亿元,为汕头市增加了近1%的国土面积,带动的后续基建投资超过3000亿元。新城建成后,可容纳近30万人口,为社会提供近8万个工作岗位,预计每年可贡献160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

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赴任后,提出新疆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一万亿元的固定投资。但是由于地方财政紧张,独自完成目标的压力很大。

“想引进社会资本,新疆又没有相关经验。”赵喜安透露,中交集团从中交投资等单位抽调了一支将近200人的队伍,赴新疆开展前期策划工作。

与地方政府合作,尤其是PPP模式下的合作,并非一条坦途。《国资报告》记者了解到,几年来,央企的投资业务面临不小的风险挑战。部分企业一味埋头抢单,忽视了其中隐藏的各种陷阱,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有企业折戟沉沙,损失惨重。

李茂惠表示,当前投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社会整体信用水平不高,“政府换届对企业投资也有一定影响”。

在这方面,一个关于李嘉诚的故事流传广远。很多年前,李嘉诚在内地某市投资兴建了一座收费大桥,并商定在周边不得修建新的桥梁。然而,大桥落成不久,另一座大桥就在旁边开工了。李嘉诚迅速将桥梁转让给当地政府,退出。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地方政府领导换届后,可能会把发展重心由城东换到城西,或者干脆暂停几年,让已有合作执行困难,相关企业损失严重。

对此,陈奋健在内部会议上多次提醒,“好项目有的是,决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要好中选优”。

此外,中交集团也对项目选择做出了细致的规定:鼓励选择具有国家财政专项基金支持、政策性银行金融资本扶持、各级政府设立的产业基金引导的项目;优先选择国家发改委项目库项目、财政部示范项目或省级政府PPP项目库项目,择优兼顾地级市已列入PPP项目库或推出的示范项目;审慎选择使用者付费项目……

这与国资委的要求不谋而合。

2017年1月18日,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第34、35号令),核心要求就是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健全投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投资行为的全程全面监管。

陈奋健说,任何投资项目都有风险,但企业一定要尽最大责任,发挥全部能力来进行规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实现价值投资。”

正因为严控风险不冒进,中交投资各个项目运转良好,所有到期BT项目全都实现了按期足额回购。

现金流方面,“现在我们的资产负债为68%,去年的现金收入好几十个亿。”赵晖说,这为中交投资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多企业对此十分羡慕。 “投资公司最大的压力是资金,最大的风险也是资金。”他说,由于自身现金流稳定,信用评价良好,“未来中交投资有必要也有能力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

散叶

展望未来,不管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需求,都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有强烈的需求。

中交集团2017年投资工作会议上,中交集团总经理陈奋健预测称,“市政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仍然是投资的重点,同时生态环保、旅游、养老、能源等领域增长势头强劲。”

中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说,作为建筑企业板块唯一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交集团要做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此过程中,他对中交投资寄予厚望:“我希望未来十年,中交投资成为一家资产质量优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跟资本市场接轨、产融结合良好、人才培养摇篮的典范。”

按照这一要求,中交投资提出,要成为中交集团“战略投资、产业经营和创新孵化”三大战略平台。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领先的交通综合投资商、一流的城市综合服务商和央企产融结合的示范者。

投资领域,中交投资瞄准的是高速、城市轨道等交通基建产业。“不能抱着做项目的心态,要从产业培育的角度切入”,李茂惠说。

随着大城时代到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潜力尤其巨大。李茂惠表示,这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目前,中交投资已经在青岛、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等地着手布局。“基本操作模式是企业投资、政府补贴,配置沿线资源以平衡企业收支。”

经营层面,中交投资在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类项目,包括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等运营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涵盖养老、旅游、健康等内容的“中交城”“中交特色小镇”的运营。

赵晖说,到时政府只需要提供规划,中交投资将负责整座城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城市里的燃气、供水、道路收费等资源都是我们的收入来源。”不过赵晖觉得,这一思路目前看还比较超前,政府接受起来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赵晖觉得,越是发达地区的政府越开放,就会越早受益。“比如两年前我们投资一条道路需要两百亿,政府当时可能会觉得造价高。但是,现在他会非常感激我们,因为随着物价的上涨,现在的成本已经翻倍。”

与此同时,中交投资计划以战略布局、并购重组为主要发展路径,不断开辟投资业务发展新“蓝海”,致力于打造中交集团乃至更广阔层面的“创新孵化平台”。

这还不是中交投资“野心”的全部。

目前,中交投资还没有获得海外发展的牌照,但不少专业人员已经跟着中交集团其他成员企业走出了国门。李茂惠说,未来不排除中交投资向海外扩张的可能。

美国很多高速公路年久失修,市场很大。“这些地方可能要求我们创新业务方式,比如说只是带着资本去,使用当地的施工力量。”李茂惠认为,只有先获得当地的认可,有了存在感,才能打开后续合作的大门。

中交投资不断扩张的同时,中交集团的投资业务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三大专业投资平台,不少工程局、区域总部也深度涉足投资业务。

但是,李茂惠认为,纵向来看,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各环节的配合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他说,划分段落、各管一截的方式肯定不合理,因为上下游的角度不同,做出的决定不一定能完美对接。“投资人是责任主体,才能系统考虑问题,统筹布局。”他说,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谁投资、谁负责、谁管理”。

中交集团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中交集团总经理陈奋健提到,目前中交内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之间责任分工、利益分割、资金流转有些是不顺的,“2017年,我们将把理顺这三方关系的工作做为重点来抓”。

刘起涛表示,关系理顺后,将授权给有能力的子公司自主决策。

记者评论:寻找中交投资的成长密码

10年时间,中交投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率先完成了建工类企业转型投资的变身,对行业和投资区域也带来了深远影响。不少同行企业对其发展历程颇为好奇。《国资报告》通过深入采访,试图梳理出中交投资的成长密码,以为镜鉴。

协同能力

中交投资的协同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以及集团内部协同

中交投资一直把以市场化手段解决政府所需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投资过程中,中交投资着力布局西部地区,发力长江经济带建设,而且相关项目投资收益良好,实现了企业责任与企业效益相统一。

面向未来,中交投资紧盯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开发的同时,逐渐涉足养老、健康等社会急需的产业,致力成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坚定实施者、勇于担当者和创新探索者。

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中交投资不仅吸纳大批社会资金,还整合专业力量。比如在进军房地产后,中交投资与万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养老、绿色低碳及文化旅游地产的创新商业发展模式。

相对于其他企业,中交集团拥有策划、融资、设计、建设、制造、安装、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专业能力。中交投资积极利用这一优势,比如汕头东海岸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交投资就一次性集结了中交二航、三航、四航、天航、上航、广航六大主力子公司共同参与,在带动中交集团业务发展的同时,给业主单位带来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理性投资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冒险精神。对于中交投资而言,创新与冒险与企业发展步步相随。

但是,冒险不等于冒进。10年来,中交投资对投资的态度非常谨慎。应该说,中交投资之所以发展的不错,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了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比如,在与地方政府合作时,中交投资的具体做法是,首先严把合同关,一定要做到无缝对接,做到法理上占据主动权。其次是提高与合作各方的博弈水平,善于调动、整合多方资源。

每一年,中交投资都会与所属企业签订责任书。“到了绩效考核的时候,我们要用业绩说话、要用成效说话,而不是用嘴和腿来说话”。李茂惠说,“这是中交集团从上到下的共同文化”。

理性投资的文化体现在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2016年,中交集团所属企业共推荐投资项目2万多亿元,层层筛选后,只有1600亿元的项目拿到了路条。

理性投资的文化同样体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一年,中交投资都会对投资项目组织审计、检查,中交集团投资事业部同样会进行检查、抽查、后评价,并把160多个项目信息联网,以便随时关注。

理性的企业,往往有着更为广阔的未来。所以,刘起涛提出,中交投资一定要对未来保持想象力。

进取精神

中交投资的进取精神是基因中自带的,也是驱动其发展的关键动力。

中交投资成立的时候,中交集团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中交集团决策层考虑的却是,在建筑行业竞争已达白热化的时代,作为央企该如何发挥独特优势,在市场中获取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

在此背景下,中交集团决策层提出了两大转型计划,一是整合力量参与国际竞争;二是提升投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

于是,中交投资应运而生。可以说,中交投资的组建,正是后来中交集团“由工到商”转型的发轫之举,也是“五商中交”梦想的第一篇章。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中交投资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10年来,在投资模式、投资领域、管理方式、融资渠道等方面不断开拓。

所以,中交投资才能成为中交集团的投资功能试验田、产业升级驱动器、资产孵化保温箱、人才培育蓄水池,才能成为PPP模式的早期实践者,基建投资行业的风向标。

10年来筑梦,成绩斐然。但中交投资人却丝毫不敢懈怠。

采访中,李茂惠谈到,在PPP已成为主流模式的今天,中交投资曾经的领先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克服路径依赖,再寻发展新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324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