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中控科技集团(中控技术研究报告)

  • 公司招聘
  • 2023-08-20 10:1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李沐华、李博伦)

1. 核心观点、盈利预测

工业 4.0背景下公司成长空间超预期。市场认为公司是自动化时代的, 而自动化渗透率已高,行业增速平缓,对于公司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成长 路径并没有充分预期。我们认为,公司发力工业软件,将成为工业 4.0 时期下的流程工业信息化主力,未来成长空间有望超预期。 2026年新目标确立,成为亚洲第一。目前亚洲第一的工业自动化企业为 日本的横河电机,年收入约 200 亿人民币左右。公司计划 2026 年登顶亚 洲之巅,收入规模超越横河电机,2021-2026 收入 CAGR 有望达到 35%。 未来公司收入来源将呈现 4:3:3 布局,即自动化部分占 4 成,仪器仪表占 3 成,工业软件占 3 成。

成长路径清晰,准备充分。公司为成为亚洲之巅做了一系列准备,例如 优化管理体系、持续通过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市占率、积极出海争取海外 大客户、进一步拓宽下游应用行业以及通过收购补齐上层企业级应用服 务能力等。我们认为,未来公司成为亚洲第一,乃至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是大概率事件。 关键假设:工业 3.0 部分,预计未来行业增速在 5%-10%左右,公司通过 S2B平台及 5S 店贴身服务,叠加国产化浪潮,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 速在 20%左右。仪器仪表方面,公司募投的新工厂投产后将加速释放收 入体量,叠加海外市场的开拓,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增速在 40%-50%。工 业软件方面,全行业渗透率依然较低,行业增速在 20%左右,公司作为 行业龙头,预计未来增速将持续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盈利预测:上调 2022、2023 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64.91(+17.35)、86.12(+27.91)、 113.9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2(+1.50)、11.09(+1.87)、14.72 亿元。EPS 分别为 1.69、2.23、2.96 元。

2. 流程自动化龙头发力工业 4.0

2.1. 中控技术是国内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

聚焦流程工业领域,提供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中控技术是国内领 先的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 业数字化需求,提供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及运维服务的技术和产品。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在油气、 石化、化工、电力、制药、冶金、建材、造纸等行业领域,覆盖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表现强劲,连续 11 年蝉联 国内集散控制系统(DCS)市场第一,在安全仪表系统(SIS)市场也具 有较强竞争力,是国内流程工业自动化龙头。 以 DCS为业务起点,逐步实现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到智能制造整体解决 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以研发集散控制系统(DCS) 为业务起点,自成立起至 2006 年,公司先后研发了 JX-300X、ECS-100 等重点产品,争取到一系列中小企业客户和项目,开始实现流程工业对 国外品牌 DCS 系统的国产化替代。2007 年至 2015 年,公司产品以 DCS 为主转向 DCS 与其他产品并重,如现场仪表、安全栅、控制阀、先进控 制和优化软件等自动化系列产品,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 3.0 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目标客户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完全进入中 高端市场。2016 至今,公司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 案业务,同时加强本地化运维服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 3.0+4.0” 产品及解决方案架构,由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服务于流程工业的 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股权结构分散,实际控制人为褚健。截至 2022H1,褚健先生直接持股比 例为 14.56%,通过杭州元骋间接持股 7.95%,合计持有公司 22.51%的股 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除褚健和杭州元骋外, 公司前十大股东还有中国石化集团、褚敏、员工持股计划、兰溪普华壹 晖投资、中核基金、浙江正泰电器、中信证券、上海檀英投资,股份皆 不足 5%。公司实际控制人褚健系公司创始人,曾任公司董事长,目前担 任公司战略顾问。褚健是国内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智能制造专 项)专家组专家、全国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 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协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务。


业绩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再提速。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迅速,从 2017 年的 17.15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45.19 亿元,实现 27.41% 的 CAGR。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公司优势产品工 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订单量实现高速增长。同时,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普及率的逐步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工业软 件和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也大幅增长。同时期,公司归母净利润 由 1.63 亿元增长至 5.82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37.34%。2022 年上半 年公司营收为 26.67 亿元,同比增长 45.50%,归母净利润为 3.1 亿元, 同比增长 48.31%,增速进一步提升。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化工、石化为主 要应用行业。2017-2021 年,公司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贡献公 司主要营收,占总营收 70%以上。其次是自动化仪表业务,营收占比呈 上升趋势,2021 年达到总营收的 11.42%。同时期,工业软件占比在 8% 左右,为公司第三大营收来源。从收入行业结构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 源于化工和石化行业,2021 年分别占比总营收 29.28%和 21.11%,其他 下游行业还包括制药食品、电力、冶金、公用事业、建材、造纸、装备制造等。

大项目导致公司毛利率结构性下滑,2022年内部管控效率提升。自2019 年来,公司毛利率呈下行趋势,细分领域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 案、工业软件、仪器仪表、运维服务等毛利率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系 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大项目占比上升所致,2021 年毛利率下降部分原因为 疫情导致短期波动。随着公司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提升,未来毛利率有 望回升。同时期公司净利率相对稳定,受益于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公 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明显下降,内部管控初显成效,研发费用率 相对稳定。


2.2. 工业 3.0 起家,发力工业 4.0

公司以“工业 3.0”核心业务为基点,不断完善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产 品链,向“工业 4.0”迈进。工业 3.0 的关键词是自动化,为自动化驱动 的工业革命,工业 4.0 的关键词是智能化,是由工业软件驱动的工业革 命。公司早期产品形态以 DCS、SIS 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主,在二十多 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不断拓展和丰富产品线,逐步向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既包括基础自动化层面的控制 系统、仪器仪表(工业 3.0),也包含数字化与智能化层面的各类优化控 制等工业软件(工业 4.0)。

2.2.1. 流程工业企业的“大脑”——自动化控制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核心。自动化控制系统指运用自 动化控制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的装置,公司自动化控制 系统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混 合控制系统(PLC)。 1)集散控制系统(DCS)为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又名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控制器和现场设备为基 础,将相关工艺信号汇集到系统中,由操作站进行监视或其他控制操作 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点为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DCS 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材等流程工业领 域。

国内 DCS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化工、电力、石化为主要应用行业。根据 睿工业发布的《2019 年中国 DCS 市场研究报告》,2019 年中国 DCS 市 场规模为 87.43 亿元,同比增长7.2%,受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 市场增速放缓。从下游用户的行业分布来看,化工、电力和石化是 DCS 主要应用行业,2019 年三者市场份额分别为 37%、24.3%和 19.4%,合 计市场份额超 80%。2020 年,新冠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致使 DCS 相关 项目进度迟缓、石化项目投资缩减,DCS 市场短期有所下滑。长期来看, 随着疫情的好转与制造业投资的回升,DCS 需求将会回暖。睿工业预测, 在量价齐升的作用下,DCS 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达到 117.1 亿元,预计 2022 年至 2027 年,DCS 市场的 CAGR 将维持在 5%-6%左右,整体市场 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国内 DCS 市场格局高度集中,中控技术龙头地位显著。根据睿工业统 计,2011 年中国 DCS 市场 CR5 为 59.9%,2018 年达到了 72.0%,截至 2020 年达到 76.6%,市场格局高度集中,且预计将会持续向头部集中。 公司连续 11 年蝉联国内 DCS 市场榜首,市场份额从 2011 年的 13.0%, 领先第二名的市场份额不足 1%,成长至 2019 年的 27.0%,领先第二名 超过 11%,2021 年市场份额达到 33.8%,是国内 DCS 市场绝对的龙头。 其中,2021 年公司在化工、石化和建材三大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51.1%、41.6%和 29.0%,在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可靠性、稳定性、可 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领先全行业发布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或将成为下一代 DCS。公司于 2022 年发布新一代智能运行管理控制系统,是公司结合客 户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高度自主运行 的新一代系统架构,超越了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能力,实现生产运行管 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同时以开放性的架构,更加便捷有效地集成了制造 商、用户等的海量行业知识及经验,实现流程工业从传统的自动化向智 能自主化运行的重大创新和升级。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 制药、冶金、建材等流程工业领域。

2)安全仪表系统(SIS)是保障工厂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通过对控制 系统中检测的结果实施报警动作或调节或停机控制,SIS 提供在工业生 产期间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SIS 主要应 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冶金等各个领域。


国内 SIS市场增长迅速,需求主要来自炼化石化、化工及油气行业。根 据 ARC 发布的《过程安全系统中国市场研究报告(2019-2024)》,2019 年度国内 SIS 市场规模为 3.2 亿美元,连续第三年取得两位数增长。化 工、炼化石化及油气为 SIS 主要下游应用市场,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 80%。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推动,以及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发力,石化、 化工等行业对安全系统的要求逐步提升,将提高 SIS 的市场需求。此外, 现有工厂设备、技术升级改造以及存量市场服务需求的拉动,也将进一 步推动 SIS市场的扩张。根据ARC预测,SIS市场整体规模未来将以8.3%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 4.76 亿美元。

国内 SIS市场格局集中,中控技术位于第一梯队,具有较强竞争力。根 据 ARC 统计,2019 年度中控技术国内 SIS 市场的市占率为 24.5%,排名 第二,仅次于康吉森(26.4%)。市场前两名企业市占率之和超 50%,格 局集中,头部效应显著。2021 年,公司 SIS 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 达到 25.7%,市场排名第二,在下游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随 着石化、化工等行业对安全系统要求的提升,规模较小、研发实力较弱 的企业将难以适应下游顾客日益提升的需求,这将进一步促进 SIS 行业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3)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是基于通用通信协议 (UCP)网络进行构架,使得产品适应现场分散的使用场合,满足连续 或半连续工业过程,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场所的控制需求。其集成多种控 制功能、可视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各类应用程序提供完全集成化解 决方案。其丰富的行业功能库和开放的组态方式能广泛应用于油气长输 管道、轨道交通 BAS、隧道环控、水利监控、综合管廊、污水处理、供 水净水及其他市政工程等领域。

2.2.2. 流程工业企业的“眼睛”和“手足”——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是流程工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仪器仪表是指安装在工 业生产现场的,用于测量压力、流量、温度、物/液位等工艺参数或控制 的仪表,包括现场仪表和控制室仪表,主要作用是将生产现场的信息传 送给自动化控制系统,或执行控制系统的指令。公司仪器仪表产品主要 包括现场仪表产品线、智能控制阀产品线、信号链产品线、智能柜产品 线。其中,现场仪表产品线主要包括智能压力变送器、流量仪表、物位 仪表及解决方案等,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防爆等特点。智能控制阀 产品线涵盖含调节阀、控制球阀、控制蝶阀、偏心旋转阀、智能定位器 等产品,具备调节精度高、耐磨损、使用寿命强、安全可靠等特点。信 号链产品线包括安全栅、隔离器、浪涌保护器等产品,提供安全可靠的 雷电防护,具备抗干扰、散热快等性能。


压力变送器和调节阀国内市场规模近期未来将稳定、缓慢增长。根据工 控网发布的《2020 中国压力变送器市场研究报告》,2019 年国内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为 40.2 亿元,预计 2020-2022 年市场规模将保持 3%左右 的 CAGR。调节阀方面,根据 ARC 出具的《中国调节阀市场研究报告》, 2018 年国内调节阀市场规模为 19.99 亿美元,预计 2018-2022 年市场将 以 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压力变送器和调节阀领域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我国 压力变送器市场从业企业较多,呈现高度竞争格局,除少数实力雄厚的 大型跨国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处在较低水平。2019 年横河 电机、艾默生分别以 28.6 和 24.2%的市占率领跑,本土品牌厂商川仪股 份占比 5.6%,排名第四。公司市占率仅 1.1%。调节阀市场集中度较低, 竞争较为分散,2018 年 CR10 为 41.00%。高端调节阀市场主要被国外品 牌占有,2018 年,艾默生以 8.3%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一,本土品牌吴 忠仪表占比 3.7%,排名第四,公司市占率仅 0.6%。我国仪器仪表市场中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2.2.3. “大脑”中的“知识”——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是实现流程工业企业运营管控智能化的关键。工业软件是以自 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解决生产计划管理和实际生产控制中的协调与优 化问题的系列软件。若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流程工业企业的“大脑”,这些 工业软件即是这个“大脑”中的“知识”积累。利用工业软件,流程工 业企业可实现数据分析与控制优化、数字化仿真以及生产管理、能耗管 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工厂计划管控,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产品 质量、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产品功能 和用途可将工业软件划分为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信息管理软 件和嵌入式软件。

MES、APC、RTO 以及 OTS 为中控技术“工业 4.0”核心产品。中控 技术的主要工业软件产品布局在生产控制类软件,包括负责生产流程执 行的 MES(制造执行系统)以及负责生产流程管控的 APC(先进控制过 程)、RTO(过程实时优化)、OTS(仿真培训软件)等。MES 是介于 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自控系统(DCS、PLC 等)之间的系统,是管 控一体化的桥梁。MES 可以快速实现生产计划的下达和监控生产计划的 执行,在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制造周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设备利用 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PC 在 DCS、PLC、FCS 等计算机控制系统 已有常规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预测控制、智能控制、软测量和工 艺计算等策略,能够提高复杂工艺过程的控制品质,增强系统的抗干扰 能力和鲁棒性,降低劳动强度,进而实现节能增效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 力。RTO 是一种通过将回路控制与过程运行优化相结合来解决复杂流程 工业过程优化与控制问题的技术,该技术以装置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 过程参数平稳高效运行为约束,对大量操作案例进行智能分析,构建优 化操作案例库,并与 APC、DCS 等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最佳操作参数 的闭环执行。 OTS 针对流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采用云技术、虚拟技术 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安全隐患进行模拟和培训,助力企业实现稳定、 高效、优化生产。

MES市场近期未来将持续上行,APC及 RTO市场规模将保持中高速增 长态势。根据工控网发布的《2020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研究》,2019 年国 内 MES 市场规模达到 26.8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3.1%。其中,流程工业 MES 市场规模达到 10.44 亿元,同比增长 9.5%,带动了整体 MES 市场 的增长。化工、石化、冶金等下游应用行业市场份额显著上升。APC 及 RTO 方面,据工控网统计,2019 年国内 APC 及 RTO 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0.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5%,化工、石化、电力及冶金等流程工业领 域是主要应用行业。根据工控网和 ARC 预计,在未来智能制造的深入落 地、流程工业的持续转型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下,2019-2022 年国内 MES 市场将保持上行态势,2019-2024 年国内 APC 及 RTO 市场将继续保持 10.8%的 CAGR。 工业软件市场呈垄断竞争格局,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工业软件市场 供应商数量繁多,各类供应商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在各个细分行业中占 有一定市场份额,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也较低。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知 识积累、产品体系以及客户资源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根据 ARC 统 计,2019 年公司国内RTO 市占率为26%,排名第一,MES 市占率为4.5%, 排名第四。2021 年度,公司核心产品 APC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28.6%, 位居行业第一,且在化工、石化行业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我国工业软 件市场目前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未来头部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市场集中 度将有所提升。

3. 新成长目标确立,开启成长新篇章

3.1. 工业自动化和软件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具有巨大的工业体量,但是中国目前对 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投入金额仍然很小。从近年各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变 化情况来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与世界平 均水平相比,中国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占比仍然较低。2021 年,中国工 业软件与自动化市场规模达 4390 亿元,工业生产总值为 372575 亿元, 世界工业软件与自动化市场规模达 7061亿美元,工业生产总值为271775 亿美元,中国自动化信息化的体量和工业产值的比例为 1.18%,远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 2.60%,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产业规模与“全球制造第一 大国”的地位不符,这说明中国自动化和信息投入金额仍具有比较大的 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最为广阔的工业土壤,自动化信息化投入比例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在中国巨大规模工业体量的支撑下,对应了极为广 阔的市场规模增长。


中国工业实体增长迅猛,高速发展的国内工业将拉动自动化和软件的发 展。工业自动化和软件的发展依附于工业企业,其下游应用企业以化工、 石化、电力、制药、冶金、建材等工业企业为主,这些工业企业的投资 和需求将推动自动化和软件的发展、升级和演进。2012 年至 2021 年, 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 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 以不变价计算,我国年均增速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约 2%的年均 增速,工业进步飞快。我国工业实体的飞速增长将为工业自动化和软件 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张。 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继续维持 10%左右的 CAGR,发展潜力大。2016- 2020 年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 2016 年的 1428 亿元增长 至 2020年的 20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3%。根据中国工控网《2022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白皮书》,2021 年度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突破 2500 亿元,同比 2020 年增长 2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工控网预测, 2022-2025 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将继续保持 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稳定增长。

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发展迅猛,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亿元。在中 国制造 2025 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是大势所趋。2016 年至 2020 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从 1078 亿元增 至 1974 亿元,实现 16.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呈高速增长态势。据Gartner 数据,2020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为 433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8 万亿元,中国工业软件市场仅占全球份额的 7%。2021 年,中国工业软 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2414 亿元,同比 2020 年增长 22.29%。据亿欧智库 测算,2025 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 亿元。我国工业软件 起步较晚,目前与其他先发国家在市场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产业规模 与“全球制造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国家产业政策助力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 仪器仪表领域发展。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其他先发国家相比,发 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高端工业仪器仪 表为主的关键产品技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卡脖子问题,深受国际形势影响。 近年来,地缘政治、国际贸易、金融及技术流通等国际态势瞬息万变, 俄罗斯计算机产业被欧美全面制裁、中国知名企业华为被美国无理打压充分说明科技有国界,卡脖子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实现 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实现智能制造自主供给能力迫 在眉睫。国家 先后出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智能制造 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 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或指导意见,为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 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安全事件频发,加速工控国产替代。全球工控安全事件报告数量自2012 年开始逐年上升,2019 年达到 329 件。安全事故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 天然气、制造、能源、电力、汽车、化工等,对于流程工业这类规模大、 连续的、风险点众多的行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生产 流程,其损失将是巨大的。下游流程工业企业开始寻求国产替代,国内 工控系统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数字化转型驱动工业自动化和软件行业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 将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实 现信息、技术、产能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对接,作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工业软件将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助推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的人工成本在 过去几年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 工年平均工资由 2017 年的 76121 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97379 元,增长幅 度达 27.93%,且将继续保持快速上涨趋势。为了抵御人工成本不断上涨 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 从而增加对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需求。

3.2. 学习横河电机,开拓海外市场

横河电机是亚洲工业自动化领头羊。公司成立于1915年,总部设在日本 东京,是工控行业专业的跨国公司。横河电机以电表起家,是第一个在 日本生产和售卖电表的公司。之后,公司开始拓展业务到测量仪器,航 空仪器,自动化仪器,并通过合作与收购不断壮大。1975 年,横河电机 推出了划时代的 DCS,稳固了横河在业内的领头羊地位。2005 年后,横 河电机的业务发展方向基本分为三项,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测量仪 器和航空设备业务。公司工业控制业务板块主要向用户提供控制系统、 测试和测量仪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氧分析仪、现场总线仪表、制 造执行系统和先进过程控制软件等产品,下游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等 行业。

营业收入稳定,净利润存在一定波动。2012-2021年,横河电机年营业收 入基本维持在 35 亿美元左右,净利润通常在 1.2 至 3 亿美元间波动。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33.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28 亿元,同比 2020 年下滑 9.04%。这主要由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所致,而 2021 年公司净利 润不降反升,达到 1.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89%(以美元计价)。

海外市场是横河电机的营收主力。海外市场营收在横河电机的营收中占 据重要地位,2018-2021 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 70%左右。以 2021 年为例,横河日本国内市场营收占比 30.52%,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则 达到了 69.48%,海外市场范围涵盖全球各大洲,以南美市场,中国市场 和中东/非洲市场为主。


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呈“金字塔”状分布,竞争激烈。全球工业自动化企 业众多,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呈现为“金字塔”状分布。国际高端市场 主要由国外厂商占领,西门子、艾默生、ABB位居第一梯队,施耐德、 罗克韦尔、三菱居第二梯队,霍尼韦尔、横河电机、通用电气、Frtive 处 于第三梯队,除此之外,国际上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企业还包括欧姆龙、阿美特克等。中国工业起步相对较晚,自动化企业在国际上仍不具规模, 市场竞争力不足。

3.3. 2026 年实现亚洲第一

公司目标 2026 年做到亚洲第一,收入体量或超 200 亿元。公司现任董 事长崔山先生在 2021 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表示,公司未来五年将加大在 DCS、SIS 和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核心产品的 投入,进一部扩大自动化控制市场份额,稳固核心产品的国内市场地位, 同时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军,不断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业务发展能力 和现代化管理能力。公司以横河电机为目标,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营 收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公司业务的高质量成长,在 2026 年成为亚洲第一, 营收体量超 200 亿元人民币。同时,公司将以“工业 3.0”核心业务为基 点,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自动化产业链产品,向“工业 4.0”智能化转 型目标靠齐,届时公司收入结构将为控制系统 40%、仪器仪表 30%、工 业软件 30%。

4. 如何成为亚洲第一

4.1.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内部变革做起

管理层换届,董事长崔山带来全球性视野。董事长崔山先生深耕工业自 动化领域 20 余年,曾任霍尼韦尔高级过程控制工程师、横河电机(中国) 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副总裁,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崔山 于 2021 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并在 2021 年正式启动管理变革,重点从公 司治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研发管理、供应链、项目经 营等方面做出系统性的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公司规范化、现代化、国际 化建设的目标。

管理变革为公司高速增长和高质量成长奠定基础。公司治理方面,2021 年公司梳理业务逻辑,优化流程架构,并紧紧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 的目标升级了治理架构,同时按群体决策、专业分工的原则,设立了多 个跨部门的委员会,实现决策机制的高效运作。战略管理方面,公司全 面推进战略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形成了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及 2022 年 经营计划。人力资源方面,公司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制定人力资源 承接战略并重构了公司组织架构。营销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为客户创造 价值的销售服务管理体系和以项目为基石的销售与服务,并设计了以工 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流程架构。研发管理方面,公司打造商业成功导向 的产品体系,梳理 IPD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及治理架构,全面提升产品和 解决方案竞争力。供应链方面,公司对供应链业务架构进行升级,提高 全球采购能力和物流计划调度能力,并进行订单、制造、逆向模块建设, 全面提高了公司供应链的竞争力。项目经营方面,公司实施项目经理负 责制,并进行了项目经营问题的分析和定位以及管理逻辑的梳理。公司 通过一系列管理变革,加强先进、规范、高效的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加 快缩短公司运营管理与业界最佳实践之间的距离,为实现商业成功和可 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将在 2022 年继续深化管理变革,实现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变革全面推向一线,推向业务的每个角落。

深化变革的结果是费用率的下降以及资产负债表的优化。截止2022年 上半年,公司的变革卓有成效。首先最明显的,是在毛利率下滑的背景 下稳住了净利率,背后的原因是精细化管理下的费用率降低。另外,资 产负债表优化方面,公司通过各条基线管理措施,提升运营能力,从例 如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下手,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减少占款。精细化的 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数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


4.2. 国产化浪潮下,继续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

公司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龙头、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领先提供商,或 成为国产替代热潮最大受益者,加速市场份额提升。中控技术在工业自 动化领域深耕 20 多年,依靠自身过硬的产品性能博得了市场的认可,其 主要目标客户已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中控 技术在 DCS、APC、SIS 等领域的市场份额连年上升,分别排名市场第 一、第一和第二。强大的业内影响力以及高端客户所带来的龙头效应, 也为公司其他产品获取较大市场份额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流程工业 市场多数产品国产化率不足 50%,其中 DCS 国产化率也仅占 48%,国 产替代空间广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国产替代热潮的推动下,中 控技术作为国产工业自动化龙头,市场占有率提升空间较大。 提升服务水平是提升市占率的以有效手段。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 络与服务体系,在全国主要工业园区内设置 5S 自动化管家店(Sales 产 品销售、Spareparts 备品备件、Service 服务、Specialists 专家、Solutions解决方案),实现提供及时响应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反哺新项目 获取。公司通过国内六大区域 5S 店,做厚客户界面,加强销售管理,有 效分析细分行业客户分布及市场占有率,实现精准营销,公司还建设了 集信息收集、产品推介、客户服务、交易计算、仓储物流、运营管理、 资讯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工业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 PlantMate®。这种平 台+APP 的模式将打破数据的孤岛,实现有效协同。在产品领先的基础 上,通过细致贴心的品牌服务,公司有望进一步领先竞争对手,实现业 绩更有效的高速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市场份额。

5S店贴身服务优势在园区封闭时得以凸显。2022年疫情仍有反复,使得 某工业园区采取封闭式管理措施,物流暂时中断。此时,中控 5S 店充分 发挥身处园区优势,及时相应、贴身服务,在封闭的情况下为客户输送 备件,解决客户燃眉之急。

4.3. 技术水平过硬,斩获海外标杆客户

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开辟海外市场的实力。公司从小型 DCS 起步,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 20 余年,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连续多年入 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示范企业,先后承担国内外一 系列具有业内影响力、有标志性意义的智能制造示范型项目,成为中国 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全球 500 强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技术水平 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公司重视产品研发与创新,近年来,公司产品 与海外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技术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已实现部分领域如 DCS 领域上的超越。公司自身的产品与服务已具备开辟海外市场的实力。 积极竞争,持续突破国际顶级客户及市场。2021 年,公司专注国际标杆 项目的开拓,顺利进入 BASF 合格供应商名录,实现 DCS 在其生产装置 的正式应用。此外,公司中标了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世界巨头的工厂项 目,并被沙特阿美列为重点合作厂商,积极开展沙特阿美的供应商注册 工作,推进各类自动化产品的认证工作。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 收 1.84 亿元,较 2020 年上升 53.8%。


大力布局海外市场,加速品牌建立,提高公司国际竞争力。目前,公司 的主要营收来自于国内市场,其海外营收在 2021 年仅为 1.83 亿,不足 总营收 5%,海外市场如中东、东南亚、非洲等还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等 待发掘。公司已经完成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沙特等 7 个国家等七家本地化公司的注册的运营,未来计划在核心的海外国家尽 快建立本地化运营的销售技术服务的实体,加快提升在海外的品牌知名 度,并加强与高端国际集团客户的合作,拓展各地区渠道商,从而打造 国际化业务生态圈。未来,公司还将加强与国内龙头对外工程承包商战 略合作,通过“借船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争取更多项目机会。 通过走向国际市场,逐步提升公司的研发、营销、服务等方面国际化能 力,提高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地位。

4.4. 通过 PLC切入离散行业,打开全新市场空间

PLC 之于离散工业,正如 DCS 之于流程工业。DCS 在流程工业中处于 统治地位,而 PLC 在离散工业中也是如此。流程工业指被加工对象不间 断地通过生产设备使原材料进行规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并最终得 到合格的产品,具有流程规范、生产连续性强等特点。在很多流程工业, 例如石油精炼、化学合成、发电厂、造纸厂以及金属冶炼一直采用 DCS 用于过程控制,它起到隔离的作用,保证了一个控制系统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与其相连接的控制系统的功能,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决定了 DCS 在流程工业中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离散工业通常指一大类机械加 工企业,基本特征是生产设备对工件进行加工,再将不同工件进行组装, 机器与工件在过程中是分立的。在离散工业中,PLC 在中央处理器的帮 助下能够读取所有的输入数据、执行程序并将输出结果迅速转换成可编 程的状态,从而完全替代了使用物理设备的硬件逻辑系统。这个过程由 重复的扫描完成,每次的扫描时间不超过几毫秒,包括汽车自动化、楼 宇自动化、电子和半导体设备以及运输等离散制造业一直都采用 PLC。 PLC产品获得中国船级社(CCS)产品认证,完全符合海洋船舶行业应 用标准。虽然中控面向的行业多为流程工业,其部分 PLC 业务和工业软 件亦适用于离散行业。目前,公司的 PLC 产品已具备中小型、中大型规 模装置和分布式场合的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能力,支持不同周期的任务 和事件触发任务,适用于防腐蚀、宽环境温度、高海拔、防爆和户外使 用要求的应用场合。公司的 GCS 系列 PLC 产品已顺利通过了中国船级 社的产品型式认可试验,意味着中控技术 GCS 系列 PLC 产品已经完全 符合海洋船舶行业应用标准,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各类船舶自动化、海上 平台等海洋领域项目,这为公司后续取得欧盟互认认可、德国劳式船级 社 GL、挪威船级社 DNV等国外船级社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开发 PLC,切入离散工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伴随着国内工控 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工业 4.0”时代的到来,国内 PLC 持续发展,并在 新能源、环保等新兴行业中不断取得业务突破点。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 据统计,2020 年中国 PLC 行业市场规模为 125 亿元,同比上升 9.65%, 未来在自动化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逻辑下,PLC 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公司将进一步完成 PLC 产品的技术革新,并专门设立子公司开拓离散工 业方面的业务,正如公司最初进入流程工业那样,以 PLC 为起点切入离 散行业,并进行品牌建立。离散工业市场空间广阔,未来或将成为公司 业绩增长的重要一环。

4.5. 入股石化盈科,打通上层 ERP到底层仪表全栈服务能力


石化盈科为能源化工信息化领军企业。石化盈科成立于2002年,凭借多 年能源化工信息化的行业经验,石化盈科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起咨询、 设计、研发、交付、运营的完整服务价值链,形成了咨询规划、智慧经 营、智能制造、商业新业态、新基础设施、智能硬件等核心业务。石化 盈科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 软件开发管理体系 CMMI5 级以及 ISO、HSE 等多种体系认证,拥有信 息系统服务交付能力等级一级五星、国家首批 ITSS 认证、建筑智能化系 统设计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安防工程企业设计 施工能力壹级等多项顶级资质,是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 盟十三家理事长单位之一。 战略入股石化盈科,中控技术布局 ERP。2022 年 6 月,中控技术完成了 以现金收购石化盈科 22%股权的交易。石化盈科深耕能源化工行业信息 化多年,积累了大量石化系统专家人才,在石油化工领域具备极强的优势。 石化盈科与公司 know-how 的积累有较大的相通且互补性,具有多年的 ERP 实施经验,通过入股石化盈科,中控的工业软件产品体系将得以进 一步提升,可形成目前市面上业务覆盖面最全、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智 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ERP 与 MES协同合作,提高企业的管理自动化水平。ERP 与 MES属于 不同的管理层次,ERP 属于企业计划层,负责企业资源计划,它主要对 企业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源进行计划,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 率。而 MES 属于执行层,负责对制造现场的控制或围绕车间的管理工 作,主要从计划层面获取生产计划,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操作人员,同时从操作人员处收集现场信息,反馈到上层系统(ERP 层)。MES 系统与 ERP 系统协同合作,不仅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还可以使 MES 系 统的生产计划更合理,使 ERP 系统的数据更及时有效,从而提高企业整 体工作效率和效益。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3412.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