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保健医生(保健医生喋喋不休)

  • 公司招聘
  • 2023-08-25 10:10
  • 龙泉小编

毛主席的生活非常俭朴,即使在建国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可毛主席始终都保持着节俭的本色。

而他的保健医生对于这件事情也很有发言权,他们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总是希望毛主席能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可也总是被毛主席一口回绝。

俭朴的生活本色

毛主席的早年生活在农村,他对于民间的疾苦,最为了解。

他的父亲上过几年私塾,也有了一些见识,他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将父辈典当出去的田宅又给赎了回来,并购置了一些新水田,原有的房基上,也就这样多了十几间瓦房,也就是现在“毛主席故居”的模样。

而毛主席的母亲向来勤劳、勇敢、贤惠,她总是将自己家里的米面分给穷苦的乡亲们。

幼年时期的毛主席受母亲的影响很大,他在后来谈论到自己母亲的时候,也曾说过:母亲属于“选择自己吃亏而帮助他人”的那种。

在父母的教育下,毛主席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不过,六年私塾读完以后,他的父亲觉得文化程度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就让他回来务农。

这段时间里,毛主席投入到农间的劳动之中,白天要和家中的大人们一起劳作,而晚上还得替父亲记账。

繁忙的劳动,丝毫没有减轻他对于知识的渴望。

他总是会抽出一切时间来读书,不知疲倦地从书中吸取养分,这也养成了毛主席一生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

随着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一个想法进入了毛主席的脑海里:这些颂扬统治阶层的作者,他们本身都是不用种地的,因此,主角光环也不会落到普通下层劳动人民的头上。

少年毛主席也很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社会现状,也让毛主席坚定了为穷苦大众谋福祉的决心。

后来,无论多少年过去,无论革命已经进入到哪个阶段,毛主席在乡间形成的勤俭朴素的美德丝毫没有改变。

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牙膏、牙刷这些在毛主席早年的时候,都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的东西,于是,大家都会使用到牙粉。

牙粉的是化学活性的灰,富含二氧化硅、钠、钙等元素,去垢效果也很好。

在韶山的“毛主席故居”中,还能看到一个用来装牙粉的竹筒。

建国之后,毛主席还是非常喜欢用牙粉,这也被他的卫士长李银桥发现了,他说:“主席,现在大家都不用牙粉了,您以后也用牙膏吧。”

毛主席笑了笑,对他说:“我在延安用的就是牙粉,现在已经习惯了,如果今后每个人都能用上牙膏,那么我就也不用牙粉了。”

甚至连平时的牙刷,他总是舍不得换新的。

其实,毛主席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他也说过:“每个人都节约一块肥皂、一条毛巾,似乎也微不足道,可要是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都节约,那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

一直以来,毛主席都将自己与天下千千万百姓联系在一起。

哪怕很多历史性的时刻,毛主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不顾及所谓的“国际观念”。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对于中美关系极为关键,是破天荒的一次会面。

那会的毛主席疾病缠身,待到尼克松来的那一天,护士专门叫人为他理发和刮面,又按照以前的惯例,为他穿上了灰色的中山装。

这次原定时间只有15分钟的会面,却谈了足足65分钟,这次谈话,打开了中美之间尘封已久的大门。

会面时毛主席穿的假领假袖,现在还存放在韶山的纪念馆之中。

这是因为,在全国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和全国百姓一样,都会定量用粮用布,这也是毛主席使用到假领假袖的一个原因,此外,这样的方式穿起来也更为简单,能节约很多时间。

此外,毛主席的生活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所有支出,都会按照严格的标准,从自己的工资里扣除。

在不少老照片中,毛主席都燃着香烟,当年工作人员为了让毛主席保持身体健康,要求他每天只抽半根烟,后来又听说国外有一种烟嘴能够过滤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因此他们就购买了两打这样的烟嘴。

一个月后,外交部出具了《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这笔支出的款项,最终还是从毛主席的工资里扣出来了。

作为杰出的领导者,很多国家的元首在前来会面的时候都会送上礼品,这里面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可毛主席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贵重物品就交公;补品统统上缴国库。

护士孟锦云就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样高级的补品,为什么不吃呢?”

毛主席回答道:“本人生来不高贵,故高贵之物,不敢问津。”

一句话足以表明,毛主席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除了和全国人民保持一致外,毛主席在节俭的同时,还有理论支撑。

比如用竹筷子这件事,毛主席就曾特意要求过:今后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家吃饭,一律用竹筷子。

在他的眼中,竹筷子有三种作用:其一,筷子经济,不用多少钱就能买回来使用;其二,大众化,中国的老百姓都会使用到,连一些其他国家的人都会使用;其三,则是轻便好带,也不怕丢失。

在他眼里,衣服就是用来穿,筷子就是用来用的,自然是越实惠、好用越好。

有一次,毛主席外出视察走得比较匆忙,随行的工作人员忘记了带竹筷子,因此干脆用了保管室内的象牙筷,工作人员再三解释,毛主席就是不愿意动筷子。

最终,列车员翻遍了整个车厢,才勉强找到了一双长短不一的竹筷子,洗了洗才拿了过来。

毛主席看到这双竹筷子,很快就喜笑颜开,说了句:“好!”

毛主席的农民本色,保健医生也很有发言权

那些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送来的补品,毛主席一口都没有吃过。

他的一生当中都喜欢吃粗粮和青菜,进入到中南海中后,他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中南海中的花园,都被他变成了菜园,那些色彩斑斓的盆花都被毛主席给拆掉了,只是在院内十字路口处摆放了一对常绿的棕树和无花果。

毛主席还有一种恋旧的情节,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也舍不得扔掉,改革开放后,丰泽园对外开放,有曾经的工作人员进去后说:“里面的摆设,和毛主席当年的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吃”这种问题,毛主席从来不会循规蹈矩,他工作起来不分点钟,吃东西也只以饥饿为标准,有的时候一天吃两餐,而吃一餐的时候也有。

而在内容方面,他也总是随性所欲,有的时候几个烤芋头就算一顿,偶尔连麦片粥都可以。

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为了工作连续两天没睡觉,期间只吃了一顿饭。

值班卫士封耀松实在憋不住了,轻声说:“主席,您十几个钟头没有吃饭了,给您搞点吃的吧?”

毛主席听到这句话,也就休息了一下,他伸着懒腰,眼睛里布满了红色血丝,也就对封耀松说了一句:“你给我烤几个芋头就行了。”

封耀松思索了很久,本来想弄些其他的,又怕主席责备,干脆就拿了几个芋头烤了送去。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毛主席也从不讲究吃喝,最高的要求:一碗红烧肉。

至于红烧肉,也有规律可言:每当成功开完一次大会,或是作出一个重大决策,就想要吃一碗红烧肉。

毛主席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

组织上处于健康考虑,也会为重要领导人配备保健医生。

毛主席身边的保健医生换了不少,可他们都很难去改变毛主席的饮食和起居习惯,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不停地劝说,希望主席能够听进去一点。

毛主席的第一位保健医生是陈炳辉。

在1932年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开赴福建的时候,当地一家医院的医生傅连暲见到毛主席因为战事劳累身心疲惫,因此产生了将自己的得意门生陈炳辉送到了毛主席身边的想法,之后,毛主席的身边换了不少保健医生,他们都在“吃”这件事上对主席提过要求。

可毛主席始终都坚持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他更不愿意去“补”什么。

建国后,1953年到1957年这段时间里,徐涛担任过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徐涛于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系,后来也担任过解放军305医院的院长,在1971到1972年,他还担任过毛主席医疗组的副组长。

他对于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

根据徐涛的会议,一生俭朴的毛主席,有3句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次,毛主席用竹筷敲了敲饭碗里的米饭,对徐涛说:“全国农民要是都能吃上我这样的饭,那就非常不错了,你就过来提那些建议。”

徐涛知道,主席惦记着广大农民,有人吃不上米饭,他心里也不安,因此,徐涛也很少再去特意强调希望主席吃什么。

另一次,徐涛忙着跟毛主席讲述饮食的注意事项,一直说个不停。

毛主席皱着眉头挥了挥手,对徐涛说:“你不要说了,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我习惯了的,你不要勉强我改变。”

还有一次,徐涛又开始提出希望主席能够注意饮食,可毛主席还是选择了打断,对他说:“就你懂得科学饮食?你到我这个年纪还未必有我这个身体呢,我看小地主就活的比资本家长。”

接着,他就将脸转了过去,说:“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不听要吃亏,全听呢,我也要完蛋!”

毛主席的农民本色,也让徐涛深深感慨。

参考

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俭朴生活大揭秘 南阳日报

走近毛泽东 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475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