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高校人才(高校人才流失困境)

  • 公司招聘
  • 2023-08-27 22:40
  • 龙泉小编

在前两天的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来自西部的高校校长再一次提出了留人难的问题,问题描述和往年基本没有差别:西部高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持续不断地向东流动,这种态势短期没有逆转的迹象。尤其是戴帽子(长江杰青千人等)的人才,大多逃不过东部高校的“围猎”,而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外流,让西部高校的很多学科“伤筋动骨”“被掏空”。

其实,从多年的情况来看,“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西部高校,东北高校也好不到哪里去,另外,山东、河南、山西、江西等等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滞缓,高校虽然暂时没有严重人才流失,但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力度明显不足,现有人才的保持存在较大风险。

人才关系着高校的存亡,而中国的教育又是讲公平、讲规矩的,这种吸血式的人才争夺显然是不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方向。这些年,教育主管部门其实也想了很多办法,可谓是“软硬皆施”。比如,2017年,75所部属高校签约成立了“高校人才工作联盟”,倡导人才合理流动,陈部长也请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人才“手下留情”,这是软招;2018年,新的长江学者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东部高校不得招聘中西部高校人选”,这是硬招。而今年,据说还要出更硬的招,即西部高校的人才,人可以走,但帽子必须留下

小编在一所部属高校做人事人才工作多年,既从别的学校挖过人才,也遭遇过核心人才被人挖走、相关学科一落千丈的悲剧。总的来说,个人对这一举措很支持,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一措施恐怕还无法有效扭转目前的局面。我们从有两个层面来看:

从外因来看,区域发展差距只会加剧人才流动

关心人事工作的朋友可能关注到,年初人社 部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人才资源作为市场主要资源,顺畅有序流动是必然的。高校人才也不可能逆势而行,即便通过行政手段限制人才在高校间流动,也难以限制人才去企业,甚至去国外,进而造成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流失。

怎样流动才算合理流动?人才流动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性需求。比如说,明明在西部高校科研条件很好,学校学术氛围很好,非要为了钱跳槽到东部高校,这可能符合市场规律,但不一定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所以这应该不算合理流动。那如果东部高校既有好的待遇,又有好的成长环境,还能满足人才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如果还拦着不让跳,那就是违反人性了。

当前,高校人才流动的规律是非常清晰的。对人才来说,首要因素不是钱,而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的综合考虑。人才倾向于去思想更加开放,社会更具活力,管理更加民主、资源更加充足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也不一定都在东部,西部地区如西安、成都,这些年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比较快,城市地位有所提高,伴随着的就是人才流失的放缓,甚至人才的回流。反之,像兰州这样的城市,丝毫不见起色,人才流失便难以阻挡,还有山东,这些年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速放缓,民众思想偏保守,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相应的是外省籍人才进山东的意愿不强,山东本土人才发展容易受限。所以,高校人才流失的根本症结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能改变的很少。

从内因来看,人才评价能力的差异仍将造成人才持续流失

这些年来,因为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主要是数帽子,所以高校都在抢帽子。而此次出台的硬招也是针对高校抢帽子的问题提出来的,这样做最大的作用是能对人才产生震慑,那些不愿摘帽子的人才可能就因此不走了,”黑龙江的‘虎皮帽子’,你到海南去,戴上不热吗?“。

但是,这一举措对高校抢人恐怕起不了什么任何约束作用。高校抢戴帽子人才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要这顶帽子,帽子可以提升学校声誉;二是要这个人才,人才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可否认,少数高校看重前者,但大多数务实的高校更看重后者。

目前,由于国内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并不健全,高校独立评价人才的能力不足,国家的各类帽子工程实际上就成为各高校评价人才、筛选人才的“公共检测站”。一个曾经获得过帽子的人才,哪怕被取消了帽子,高校也会去抢,因为这个人才的学术水平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甚至国际层面的“检验”,聘用后仍然可以给学校带来巨大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评价结果比帽子本身更有用。而对人才原所在高校来说,人才带不带帽子走,损失都是一样的,毕竟,“人走了,留下帽子有何用,其他人又戴不上”。

从去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破除“五唯”的评价导向,未来帽子的分量很可能会逐渐降低,通过控制帽子的流动来控制人才流动的办法恐怕将越来越没有效力。一些高校得益于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评价方面更加大胆更加开放,能够大胆给没有帽子的青年人才好的待遇和好的条件。相反,一些体制比较落后的高校,人才晋升仍然是按资排辈,青年人才若长久得不到发展,也必然会选择出走。小编所在的高校就有几个青年人才,迟迟无法晋升教授,后来被985高校挖走,直接聘为教授。所以,对某些西部高校来说,当东部高校不看帽子只看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狼来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

人才流失是国际难题,高校人才流失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能够解决的,国家层面、地方层面、高校层面,都应该有更大作为。

从国家层面,光管住帽子肯定是不够的,一方面还要加大对西部高校的支持,不能光喊口号不动作。比如可以给西部高校政策倾斜,普通长江奖金200万,西部长江可以提高到300万;另一方面不但不应该限制流动,还要允许流动,国家可以设立西部高校特别岗位,规定人才在岗工作10年以上可以带着帽子离开,这样人才至少可以为西部高校做出一定贡献,或者培养出一个梯队,反之,如果限制戴帽子人才流动,会造成人才在初露头角的时候就选择跳槽。

从地方政府层面,则需要给予高校更大的支持力度,不能只为了政绩,重引进轻培养,光数人头不看质量,地方政府形象的转变,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人才的流向。

从高校层面上,则要着力给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多发掘人才带团队带队伍的作用,发挥“造血”功能,少制定一些涸泽而渔的业绩要求。此外,思想工作也不能少,要真正让人才对学校感激、对学校留恋、对学校负责。

正如陈部长所说:工作要一步一步地做。希望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走,使人才能够在公平发展的背景下更有序更合理地流动,能够为合适的高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5494.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