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潮州人才市场(古城新生)

  • 公司招聘
  • 2023-08-29 14:21
  • 龙泉小编

游览广济桥、闲逛牌坊街、穿过旧巷道……漫步在潮州古城内,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为潮州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瑰宝,使其成为一座丰富的大型藏宝库。近年来,潮州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古城改造提升计划,重振千年古城历史荣光。

6月8日,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带队调研古城改造提升工作,强调要以珍爱之心呵护城市文脉肌理和城市建筑风貌,探索古建老宅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新路径,让历史文化遗存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古城内外,古韵流转,新潮涌动。盘点古建“老家底”、保育活化促提升、激活“年轻态”探索“文物+”新形式……潮州这座“宝藏之城”,正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融合中,不断延续传承,焕发新生魅力。

盘点老家底 古城文物古迹荟萃

潮州是一座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古城。这里文物古迹荟萃,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22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粤东第一古刹开元寺、被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许驸马府、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等均分布于此。

潮州古城核心区2.33平方公里,尽管岁月变迁,但潮州古城的“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在今天依然完整,大批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保护良好,文物资源集中成片。城内“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等老街巷中,更是汇集了各类形制的祠堂府第,各种时期的传统建筑。据潮州市住建局统计,潮州古城区42%的面积是民国及以前的古建筑,古四合院超过一千座。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为潮州古城内的南门十巷历史街区、许驸马府历史街区和旧西门街历史街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共14座古民居,分布在辜厝巷、郑厝巷、甲第巷、兴宁巷等街道之中,分别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建筑遗存,是潮州民居建筑的典范和代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平面布局上,潮州老城民居建筑群由主体院落、从厝、火巷、后包、书斋、花园等潮州民居基本元素形成的不同组合形式,建宅主人有文武官员、学者名士、富商巨贾等不同社会群体。该建筑群主体建筑、院落和装饰基本保持完整,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和工艺美术,是潮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走在建筑群之中,可见其建筑形式多以“四点金”和近似“驷马拖车”为主,在木构架、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则以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等精致装饰,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潮州老城民居建筑群外,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的广济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988年1月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潮州开元寺,寺内文物丰富,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寺;潮州清后期祠堂建筑的代表己略黄公祠,尤以精美木雕著称于世,被誉为潮州木雕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刻在潮州古城的每一寸肌理之中,在当下依然有迹可循。

近年来,潮州古城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首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试点单位,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牌坊街义兴甲巷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为守护好这座文物资源丰富的宝藏之城,潮州不断推进古城保护工作,重新修编了《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潮州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公布了《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划定了南门义兴甲、旧西门街、许驸马府、太平路4个历史文化街区,公布了一批历史建筑。潮州还将开展全面普查,全方位摸清掌握古建老宅的数量、现状等基本情况,重点对需要保护修缮重建的进行登记造册,为唤醒沉睡资源、盘活低效老宅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新提升 保育活化变“锈”为“秀”

潮州古城处处是古建,“如何修好古城”成为潮州古城整体提升的重要课题。以“修旧如旧”为出发点,以保育活化为落脚点,潮州用“绣花功夫”复原古城肌理,让古建从朽到修、从旧到救、变“锈”为“秀”。

2021年1月,潮州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2021年、2023年、2025年三个阶段建设目标,部署了深化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潮州”、打造保育活化典范的潮州古城、推动古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古城旅游业态全面提升六方面24条的工作,建立了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库。至此,古城提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以体制改革破题,潮州在组织机构上采用“领导小组+实体机构+市场运作”模式,成立潮州古城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讨论决策古城发展的重大事项。同时,按程序设立潮州古城管理委员会,履行古城建设和管理职能,统一规范管理古城范围内的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工作。组建成立潮州府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古城项目实施和市场运作的主体。引进知名文旅企业提供潮州古城综合运营服务,引进万科、碧桂园等知名企业在古城投建文旅综合项目,为推动潮州古城文旅产业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劲动力。

为推进古城古建筑修缮项目,潮州提出要以“打造‘古’的典雅”为目标导向,最大限度保护好潮州古城的历史风貌。潮州分批次推进古城内139处登记文物点和已登记授牌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以文物、历史建筑的保育活化利用带动整个古城的魅力提升,保持古城山水完整格局。同时,潮州制定《潮州市古城区建筑修复改造指引和设计范例》,引导老匠人、老技艺人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发挥工匠精神,推进文物保护修缮,让“在潮州修古城”有据可依。

隐匿半个多世纪的麒麟照壁,在经过半年左右的精心修复后终于重见天日;完成修缮后的李厝祠厅堂敞亮,嵌瓷、屋脊等尽显古朴韵味;残损严重的黄尚书府,在历经2年多时间完成后座修缮工程……在“百家修百厝(祠)”项目推进之下,一批代表性的历史建筑重现古韵。目前,潮州还加快推进廖厝祠、铁巷陈宅、卓府、辜厝巷林宅等修缮工程,它们将在“留住历史遗存”的修缮理念中再展风采。

近年来,潮州建立“政府导向、专家指导、居民配合”上下联动一致的保护模式,启动了古城33条街巷的“微更新”,用“绣花”的功夫修复古城肌理。他们尊重历史真实原貌,充分发挥专业团体、技术人才的作用,充分听取专业意见,放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老匠人、老技艺参与其中,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融入精细、精致的“潮味”元素,让巷道保持潮文化的精华,体现古城风貌的原真性、多样性。

为修复古城肌理,近年来潮州还启动了古城甲第巷、义井巷、西马路、义安路、东平路等33条街巷的“微更新”项目,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用“绣花”功夫,在更新改造中尽力将建筑、街巷原来含有的传统元素保留下来。除了墙面修复,潮州从小处着手,通过小设计改变街巷整体空间品质,让街巷有颜值也有品质。如今,居住在古城的居民体验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市民游客则可以在游览老巷中感受到潮州的历史文化气息。

激活年轻态 探索“文物+”新形式

广济桥上,木雕、麦秆画、剪纸等非遗展演持续开展,重现“一里长桥一里市”文化盛景;博物馆内,工夫茶文化学习、泥塑研学游等活动吸引了青少年参加;涵碧楼里,戴上VR眼镜,即可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许驸马府、开元寺等文物单位成为游客必去的“打卡地”……潮州通过探索“文物+科技”“文物+非遗”“文物+旅游”等新形式,开辟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新业态、新空间在古城中得以延伸发展,让古城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潮州是广东省非遗大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7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7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0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位居全省前列。潮州在广济楼辟建潮州非遗展览馆,在广济桥组织“一里长桥一里市”非遗传习集市等,举行手拉壶、工夫茶、木雕、麦秆画、剪纸、泥塑、潮乐等非遗项目展演,推进“文物+非遗”,让文物单位成为非遗展演的空间载体。依托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主题街巷等场所,潮州正致力打造古城非遗展销“大客厅”,推动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赋予非遗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潮州探索“文物+科技”的跨界合作,在让文物鲜活起来的同时,互动式观展、沉浸式体验也让文物一改昔日“高冷”形象,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群众。在涵碧楼,VR和AR等高科技模拟南昌起义军主力挺进潮汕等历史场景,讲“活”潮州红色故事,让广大干部群众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广济桥上,“凤城之光”灯光秀用高科技的光影艺术丰富观赏体验,为文物保护利用带来新活力。科技赋予了潮州古城更多的魅力,2021年,潮州古城全域旅游导览上线微信小程序,以手绘地图的形式展现街区面貌,推介景点、美食、客栈等信息,为游客出行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此外,“文物+旅游”串联广济桥、许驸马府、开元寺等文物单位,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整合国保许驸马府、市保李厝祠,打造古城北片3A文物旅游景区。当前,潮州正稳步推进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和Y10号窑址本体加固方案编制,完成Y10号窑址周边环境整治。省考古院考古工作队已进驻,对Y10号窑周边范围进行发掘。

当前,潮州还积极盘活资源,丰富业态,高层次推动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2021年初,潮州市首个古城保育活化BOT项目“潮州美食文化展示中心(潮人美食城)”正式开业,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集地域文化、旧城风貌和传统美食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新街区,进一步丰富古城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古城要提升发展,必须打响潮州古城品牌。为建设文旅新地标,一方面,潮加快推进镇海楼复建、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建设工程;打造许驸马府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完成潮州影剧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古城区潮剧展示场所;另一方面,引进万科对下东平名人故居片区进行开发,打造3000平方米集文化体验、住宿、美食、酒吧等业态的文化综合体。同时,加强优质业态引导建设,高质量打造民宿品牌,在全省率先出台民宿客栈管理暂行办法,对民宿客栈实行精细化管理,古城区民宿客栈数量从2013年的3家增至目前137家。

此外,潮州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不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展示古城文化魅力。潮州于2016年启动建设“博物馆之城”,系列展馆至今已增至70家,为文物展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空间。

■延伸阅读

守护广济桥

“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的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988年1月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历史变迁,广济桥几经修筑。过去,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广济桥桥体损坏严重,大部分桥墩出现掏空、倾斜与沉降,1958年改建的高桩承台式钢架桥梁已超过了设计年限。200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潮州市广济桥下游约6000米处建设潮州供水枢纽。但建成蓄水后,广济桥各孔包括中段钢桥主航道净空均不足1.5米,所有各孔均无法通航,此外,广济桥损坏严重的墩体将长年淹没于深水中。

彼时,一方面要抢救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另一方面还要解决韩江航运问题。经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和完善,广济桥的维修方案于2003年正式获国家文物局批复。2003年,潮州市成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按明代风格作为修复依据对广济桥进行全面维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至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广川利涉开新运,杰阁重楼见旧仪”。修复后的广济桥,梁舟结合、重瓴联阁,桥上楹联亭匾美轮美奂,诗文书法活色生香,成为潮州的历史文化地标。广济桥有大量的水下构件、木质构件,文物保护难度高,同时古桥与繁忙的水上交通线交错、节假日游客众多,安全管理难度也极大。守护广济桥,成为当下潮州做好文物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1年6月,潮州市广济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获评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多年来,她先后主持完成10多项文物保护性重大修缮项目,包括钢质木饰梭船建造、亭台楼阁木构件油漆维护、浮桥跳枋和栏杆设计安装,以及广济桥水下安全勘察工程等项目,实施广济桥古石梁区等附属设施建设。

广济桥上的21个古桥墩,是文物价值最大的部分,也是保护的重点难点。“广济桥本身是一个不可移动的大文物,确保文物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余小洁介绍。近年来,潮州市广济桥文物管理所多次监测摸查桥墩在水中现状和破损程度,观察连年来是否存在移位、沉降和变形等变化,在情况稳定后才能着手推进加固桥墩。

去年,该所完成了广济桥楼阁亭屋木构件保养工程,对全桥21座桥墩上的18座亭屋和12座楼阁进行全面勘查、对出现问题的构件进行纠偏加固。同时借助新技术,对广济桥古桥墩设置了66个沉降监测点、19个位移监测点,并进行了6次全面的生命周期监测,用数字编织起一道文物安全监测体系,着力健全文物安全管理体系,也为市民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今年,潮州还全面启动了广济桥自2007年修复以来最大的修缮工程——广济桥桥墩修缮工程,整个工程计划年底前完成。

为做好广济桥创新性活化利用工作,潮州在广济桥上开设了非遗展示区,集中展示具有潮州代表性的非遗精品,邀请了非遗传承人演示非遗技艺,再现“桥市”独特文化,使广济桥逐步建成以非遗展示为主体的潮州文化集中体验区。针对青少年、大学生群体,潮州在广济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宣传、实践体验活动等,凝聚全社会“热爱古桥、保护古桥”的共识。在“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传推介活动”中,潮州广济桥活化利用项目入选全省15个典型案例。

广济桥历时359年方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如今也成为潮州文旅的“流量担当”。每天下午,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站在江边,等待着“过河拆桥”这一奇观:浮在韩江水面的梭船被拆下,驶离广济桥,东西两桥就此隔断。夜幕降临,广济桥上亮起景观灯,与韩江两岸灯火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策划】达海军

【统筹】杨可

【撰文】许钰敏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591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