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勤学上进,刻苦钻研,怀揣军工梦想,将青春献给国防事业;他初心不改,践行使命,研发国之重器,让国产坦克插上信息化“翅膀”;他出类拔萃,勇攀科研高峰,当选科学院院士,揽得众多国家级荣誉。近日,他又收到母校的邀请,走进直播间为大家带来关于武汉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的一场视听盛宴。他就是武汉大学1983届校友毛明院士,本期推送,带大家了解“陆战之王”总设计师的故事——
1979年,毛明考入武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在武大这片风景如画、古朴典雅的校园中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回忆在武大的求学时光,毛明坦言,本科时候的他并不知道未来应该干什么,但很确定要拼命读书,学好每一门功课,有学位就该去拿。他不分寒暑,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跑步、背英语单词,晚上在大教室或图书馆看书做题,不到深夜11点基本不会回宿舍睡觉。那时候生活很清苦,他吃的最多的是5分钱的鸡蛋汤泡米饭。但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盖过了物质贫乏的窘迫。
也正是在美丽的武大校园里,毛明与坦克战车结下了一生之缘。毛明表示特别感谢本科时的班主任朱河海老师和教授机械设计的温乃扬老师,是他们鼓励自己报考中国唯一从事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兵器201所的硕士研究生。
1983年,毛明从33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兵器201所6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接下来,毛明再接再厉,1986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军用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张相麟教授。1989年,27岁的毛明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那个时候,国内出国潮、下海潮来势汹汹。毛明听着身边同学、朋友对商海绚丽的描述,他忍不住动了心,于是,他投身中关村的一家公司,打算在商界大干一场……
但没多久,毛明就收到了导师张相麟教授的亲笔信,老教授在信中饱含深情地呼唤毛明回到需要人才的201所,去为国防事业做点事情。读完信后,毛明决定回去。“从那天起,我就在201所。”
自1989年9月至今,毛明一直扎根201所,一生就此一份工作,也几乎没有休息天,转眼度过了30余个春秋。也是从那时起,毛明一点点建立起他的理想和抱负,从助理工程师到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毛明贡献颇多——
2004年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刚定型,毛明被上级任命为99A坦克的总设计师。历经7年的研制,他和他的99A坦克经受住洗礼和考验,把“梦”变成了现实。2015年9月3日,99A坦克作为第一方阵在“9.3”大阅兵上接受检阅。“它是我国第一台信息化坦克。”毛明自豪地说,99A坦克奠定了我国第一代陆军装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与综合的基础,实现了战场态势共享、协同攻防、状态监测、系统重构等功能,软件、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99A坦克已经成为我国陆军的一张名片,立于世界先进坦克之列。
毛明和他的团队在试验场
“陆战之王”99A坦克
此外,毛明还主持开发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使开坦克从此像开自动挡汽车一样方便,这里还有武大巫世晶教授团队的贡献;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二代履带式步兵战车水上分系统,使两栖战车的水上航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年轻的时候,这位杰出的武大校友曾想做一名军人,沙场点兵,刚硬凛然。后来,毛明没能从军,但也成为了一名英雄,为国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国防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官微、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官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官微、黑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