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车间再不是传统的嘈杂模样,而是越来越接近“未来”的数字工厂。
在位于顺德伦教一家现代化工厂四楼的仓库取货层,各司其职的不止是一线工人,还有一群AGV小车(运输机器人),通过5G专网接收到任务信号后,AGV小车们“滴溜溜”地响着音乐,托起一车物料向生产车间跑去。AGV小车的脚下没有轨道也没有磁条,就像一线工人般自由穿梭。
这是数智化车间的一角,智能生产、智慧物流、5G应用、视觉检测、无人运输等等大数据手段,如何实现高效生产和经营变革?本期“佛山数智变革”,课题组走进顺达电脑厂。
在这里,一块电路主板“数字化之旅”的背后,是这家制造业企业从十几年前就以不断探索数智转型的实践与路径。在前瞻性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企业逐步建立起全球信息化运筹体系并提高自身的软件研发能力,以信息化驱动公司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变革。
数智变革,正在让这家企业从奔赴“灯塔”,到成为“灯塔”。
一线走访
一块电路主板“数字化之旅”从仓库就已经开始了,甚至是更早一些,在物料配送运输的路上,大数据就已经如影随形。
在顺达电脑厂一楼智慧仓库,多个数据大屏上的数字实时变动,显示着当前制造线从下单到生产再到配送的全链条信息。就连三天内即将到货的物料,实时动态也同步呈现在大屏幕上。
“数字看板能够让管理者对日常运营快速反应,并做出有效决策”。顺达电脑厂资讯管理部资深经理高二雄说。
各种实时大数据之所以能够呈现在看板上,背后是顺达电脑厂过去十几年来在建设核心系统、推动设备自动化以及设备互联互通等方面所付出的心血。
课题组在顺达物流仓储看到,每一个物件上都贴着一个条形码,这是顺达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信息载体。每一个条形码分别对应着物件的具体信息,有了这些条形码,管理者能够通过系统,快速对生产进行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和管理,有条不紊地安排将近7300个货架的入库和出库,实现高效灵活的备料过程。
不仅如此,顺达电脑厂还自主研发了一套“亮灯捡料”的系统。
接单后,在20万个储位中,所需材料的位置会由系统识别定位并亮灯显示,一目了然,工人根据亮灯提醒可快速到达所在货架位置取料,而这背后的顺利运行也依赖着一个个“码”。这套系统的建设让工单备料效率提升4倍,原先需要七八个人来负责的工作现在也仅需两三个人完成即可。
一块电路主板“数字化之旅”更体现在生产过程中。课题组跟随顺达电脑厂工业工程部资深经理卢润祥走进车载电子生产车间,在这里数字化应用已经覆盖生产、品质、设备和检测等工艺流程。
从锡膏印刷机、高速贴片机、炉前AOI、回焊炉、炉后 3D AOI……再到无人化全自动老化测试、全自动功能测试和自动封箱,整条生产线已经实现了人员精简化,车间的生产设备已全部升级为数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是机器设备之间的协作。
“车间90%以上的设备都已实现联网,进入产线的产品会有一个条码,其生产链条被严格监管”,高二雄介绍。通过自动化生产以及严密的数据监控,生产流程得到了规范,整条制造流水线也从原来的20人/线降为约8人/线,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近三年,顺达电脑厂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投入的金额超1.5亿元,实现提质、降本、增效、节能,企业服务器以及车载电子生产车间两个制造车间在2021年被佛山市工信局评为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在调研过程中,有几个细节让课题组印象深刻。
在交流过程中,顺达电脑厂多位负责人对于走访先进企业的取经的过程如数家珍。高二雄直言,“例如华为等企业给顺达数智化转型很多经验,如同我们前行的’灯塔’。”
但在另一方面,顺达电脑厂对于企业前来学习、调研和交流非常热情开放,多个自研系统和探路成果,也正在成为更多刚刚踏上数智化转型之路的中小企业的“灯塔”。
比如企业自己研发的“亮灯捡料”的系统,就吸引了不少同行,甚至是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来参观。
“抱团”转型,正在成为从伦教街道到顺德区,再到佛山市政企携手的共识。
课题组了解到,去年以来,顺德区伦教街道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如通过“企业服务月”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军,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联盟,先后为包括云米、周大福、赛普、艾凯、银河兰晶、索奥斯、胜业、豪德在内的8家联盟成员单位,和精工、华为2名顾问授牌。2021年底,伦教企业获得市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2个、市级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项目3个,区级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9个、区级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项目9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和培育园区项目1个。
今年,伦教多家重点企业继续全力推动相关工作。本次调研的顺达电脑厂,今年已申报数字化示范工厂,还有周大福正在开展智能无人物流仓、生产仿真仓等数字化改造工作,计划申报市级“数字化示范车间”项目。此外,周生生目前已进行了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备案;伟经集团今年已申报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赛普开展洗碗机零部件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作,已申报市级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金泰、冠宇达计划申报市级“数字化示范车间”。
对话企业家
市场需求变化带来了企业战略的转变,从而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现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倒逼企业做出战略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十年前,我们公司本来是少样多量的大规模制造模式,现在我们走的是多样少量的制造模式。而这种模式的转变是因为消费端开始转向个性化需求。这样一种改变倒逼我们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制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是按照原来的制造方法,我们无法达成快速交付的目标。”高二雄提到。
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企业战略模式的改变,企业以数字化转型的手段来迎合相关的战略调整。顺达电脑厂自2006年起,每年投入大量信息化建设资金,以数字化驱动公司业务流程的改善,直到目前,顺达近三年已在数字化转型上投入了约1.5亿的资金,并取得一系列体系认证,支撑数字化转型。
这一点让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李晓蕾感触颇深,在“佛山数智变革”已经调研的多家企业中,数智化转型有的来自内驱力,有的来自外部压力,每个企业的转型驱动力有不同特点,因此,企业转型的出发点和实施路径也有所不同。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主要在建立智能仓储系统、ERP系统、PLM系统等核心系统,打通制造物流;近期,重点在做工业互联,推动系统集成;到现在,我们开始做数据中台,对业务数据做分析”。顺达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规划,决策数据化是整个数字化转型流程的最后一步,当前顺达的数字中台建设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正在突破数字驱动模式,希望在未来能够利用数据实现状态感知、自我学习、预测等智能决策。
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顺达成功实现营收额增加5.87%,利润增加124.8%,人均产值达到10万元。
“在从少样多量转变为多样少量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痛点就是换线时间特别长,一般需要花费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如果是采取多样少量的制造方式,切换会浪费很多效率”。在这种背景下,顺达成立了一个业务、IT的数字化改革团队,重新梳理制造物料流程,自主研发出一套IMS管理系统,将物料备料的速度提高了四倍,目前换线时间基本可以实现在20分钟以内。
顺达在数字化系统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企业内有接近200个IT技术人员服务数字化转型,形成“外包+自主研发”的模式。“未来的制造企业本质上是数字化技术企业,如果制造团队不够强大,无法很好地支撑发展”。
然而,当前顺达在研发团队组建上也面临着大部分企业会遇到的难题——怎么去吸引人才。一方面,企业所在的城市需要去联通其他城市,把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头部效应也使得中小型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对此,顺达也在考虑,在未来,通过管控数字化,将技术应用到人力场景中,及时了解人才需求,减少人才流失。
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改革团队融入了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如何去推动团队工作高效运转,顺达强调,背后关键在于“改变人的思维”,以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去思考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
“流程驱动走向数据驱动,走向智能驱动”。三个“驱动发展”精准概括了顺达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在过去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中,顺达已经成功实现了流程驱动,通过打造核心业务系统,推动设备联网,链接制造生产要素等,获取到大量数据。
如何去发挥数据价值?从企业高管到数字化实施团队不断思考,“现在,我们正在迈向数据驱动,这里面包含了三个阶段,目前开展的1.0阶段主要是在做现场和仓库里面的数据看板,2.0主要是结合人机开展建模预测场景,3.0阶段主要设想做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实时感知、自我决策、精准实习,达成数据驱动的目的;未来就是智能驱动,深化AI与业务的场景融合”。
在未来,打造业务中台也是顺达的一个设想,在顺达电脑厂电子制造技术部经理狄清龙看来,如何结合数据平台、算法平台等,打造可复用的环境,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专家观点
“链接”是当前顺达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无论是在打造智能物流仓储、智能生产车间,还是在当前5G信息化系统建设上,都少不了设备的联网打通以及实时的信息流互通。正是在链接的基础上,顺达才能够往前推动数字中台的建设,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改善,提高管理效率。
“大家都在变,不变可能就会被淘汰,其根本就是核心动力还是整个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深入走访佛山多家标杆企业和中小企业后,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李晓蕾直观感受到佛山企业转型的内驱力和外部压力、动力。
在顺达电脑厂的调研期间,让课题组看到的不仅是高效的仓储、人员精简化的生产线、智能的管理系统,以及低消耗的“换产”与“备料”环节,大数据更让管理有据可依。在李晓蕾看来,基于内驱力和外部发展压力等综合因素下,数智变革带给企业的已经不仅仅是提质降本增效,更大程度在于生产、经营全链条的业务变革。
企业通过数字化和数据运营,赋能实现业务融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广州运营中心主任赵瑞龙认为,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变革相较于之前的模式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强调的是“人机物法环”多层面多维度的链接,体现在数据可以流转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并且能精准地传递不同信息。
在长达两小时的交流中,“赋能”在顺达与课题组的座谈交流中被反复提及。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顺达以精益化的思维,汲取华为等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以战略为牵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智化转型道路,以技术赋能企业成长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陈飞龙
实习生 卢泽宇 张晓斐
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孙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