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袁成力量(守丧六年)

  • 公司招聘
  • 2023-11-03 09:00
  • 龙泉小编


成王败寇是中国历史的永恒法则。

一个人如果成功了,那是满身光环,即使是弑兄杀弟犯人伦大忌的李世民,屠戮功臣的朱元璋都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好皇帝,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历史选择的成功者嘛;而那些失败者就悲催多了,从出身开始,一言一行地找不是,实在找不到就从道德的高度进行谴责,反正总会找出一堆让他必然失败的因果报应。

袁绍正是这一类人中的典型案例。

他本来是个正面人物,可就一个官渡之战打败了,立马被打上一堆的狂妄不羁,猜忌贤能,志大才疏等用语,即刻被边缘化,永远成了人们口中美化曹操的一个配角了

袁公子六百里奔丧

东汉灵帝熹平五年(176)的暮春时节,从兖州东郡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县),通往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南)的官道上,一队车马已经赶了五百多里的急路,即将进入汝南郡地界。

车马的主人,是一位二十岁左右容貌英俊的青年官员,路上的行人望见这队威风凛凛的车马,都远远躲避在路旁观看。有见多识广的老头向同伴说:“是袁家公子回老家奔丧来了!”

袁家公子是谁?他快马加鞭赶回老家又是奔谁的丧?原来,这位青年官员就是袁绍,字本初,就是这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人。

袁绍背景很硬,出生于“四世五公”的显赫豪门大户

东汉以来,讲究门第阀阅之风日益盛行。而门阀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世的官位是否连续和显赫,同时也兼及家学渊源,特别是儒学渊源如何。

这汝南袁氏,则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袁绍的高祖袁安,曾任三公之中的司空和司徒;袁绍的曾叔祖袁敞,曾任司空;袁绍的祖父袁汤,曾任司空、司徒和太尉;袁绍的生父袁逢,曾任司空;袁绍的叔父袁隗,曾任司徒。袁家四代共五人做过三公,史称“四世五公”,袁氏三公的部属,以及他们援引识拔的官员,数目相当惊人,史称 “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说起家学渊源,自袁绍高祖袁安的祖父袁良起,袁氏就世代传习儒家的经学,特别是袁氏世代研习的《易》学,袁绍的曾祖父袁京在承传家学上成就最为突出,写出了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三十万字的研究专著。

跑官要官歪风至少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

袁绍一出生便自带家族耀眼光环,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他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垂髫童子,父辈竟然就为袁绍运作到了一个作为正式官员预备队的郎官的头衔。

东汉时期的中央政府,把那些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出来的年轻士人,全都编入皇帝的侍从队伍中,称呼为“郎”。政府所需要的各级官员,基本上从郎官中选拔。郎官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但也有少量未成年的少年,也叫“童子郎”。而童子郎几乎是清一色的三公九卿的子孙充任,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不可能被选上。

袁绍刚满二十岁又被委任为濮阳县的县长。按汉代典制,满万户的县叫县令,不满万户得县叫县长。濮阳虽然是一个不满万户的小县,但对首次正式当官的袁绍来说,仍然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因此,他到任之后,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濮阳的社会管理面貌一新,不久夸赞之声就传向四面八方。不巧的的是,正当袁绍大展抱负之际,却接到了老家的急信,说他的母亲去世!

于是,袁绍立即停止公务,匆忙回家。于是,才出现了前文所说的一幕。

袁绍一行跨入汝南郡地界后,立即换上了孝服,然后对随从说道:“我的车队岂能让许子将看见?你们愿回家者先各自回家,不愿回家者就在此稍作停留吧。”

说完后,袁绍换上一辆很素朴的马车,抛下随从独自向汝阳县跑去。

这许子将是何人?何以让袁家县太爷收敛威风单车入境?这些以后再讲。

“庐墓三年”,袁绍赢得真孝子美誉

袁绍回家后立刻以孝子的身份操办母亲丧葬事宜。古人最重视父母的丧礼,袁绍更是在礼仪制度上完全依据古礼,丝毫不将就,要把丧事办得十全十美,等一整套程序完成之后,虽然二十来岁的袁绍已经疲惫不堪,却赢得了世间少有的真孝子的美誉。

丧事结束后,袁绍并没有赴任,而是向大家宣布:不再回濮阳当县长了,要在老家为慈母守冢尽孝三年。

这个决定让人们大出所料

原来,自西汉以来,虽然官方把儒学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这主要用来要求老百姓的,对于执政者自来说,自由变通捷径,比如为父母服丧之事即为突出的例子。按照官府规定,凡是平民老百姓不为父母服丧三年,都不能参加孝廉或秀才的选举,这实际上是断了你的仕进之路和政治前途。可是官员来说却享有特权,可享受一种“以日易月”的特殊优待。所谓“以日易月”,即服丧一日算一月,三年有三十六个月,只消服丧三十六天就算期满了。这样一来,官员们名义上享有孝子之名,而实际上服丧期只有平民的三十分之一,既不会失去职位,也不影响俸禄,实际利益完全不受影响,当然受到他们的拥护和欢迎。

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干脆明令宣布:高级官员不得因父母之丧而放弃职守,连“以日易月”的过场也不必再做。

此后,官场中人便再不提什么“三年不从政”之类的古礼,不论父亡或母死,一样做官拿俸禄不误。设若有那么一两位迂腐之人表示异议,他们就会以忠孝不能两全,或者显亲扬名乃孝之大也之类的道理来抵挡。袁绍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汉后期的桓、灵衰世,世风日下,宦海污浊,愿意为父母尽孝而不惜放弃禄位者更是寥若晨星。在这样的风气之中,刚刚开始踏上仕途而且前程未可限量的袁大公子,竟然要弃官还乡为母亲守墓尽孝三年不打一点折扣,当然要令人们大感意外了。

人们感到意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即此番瞑目长逝者,并非袁绍的生母,而只是他名义上的母亲,他无须如此这般动真感情。

袁绍的生父名叫袁逢,袁逢有一兄一弟。长兄袁成,曾任左中郎将,不幸早死。小弟袁隗,曾任三公之一的司徒。袁成无子,袁逢不忍长兄绝后,便把尚在襁褓之中的袁绍过继给长兄为子,而袁成的夫人也就是袁绍的大伯母,便成为袁绍名义上的母亲。

此番去世者便是袁绍名义上的母亲、实际上的大伯母。她虽然对袁绍有养育之恩,但终归不是其生母。袁绍心甘情愿为她服丧三年,人们心中总觉得有点过于认真,甚至有点矫情。

于是,便有人去劝慰袁绍,要他把忠君放在第一位。

然而袁绍丝毫不为所动。他命人在母亲墓侧盖了数间简陋的茅屋,作为自己的住处,从此开始了“庐墓三年”的简朴生活。

又为早死的父亲追服大丧三年,袁绍脑子进水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袁绍孝行过人的美名传向四面八方。三年服丧期满之后,人们都以为这下他要重返官场了,不料袁绍竟又宣布:他还要为早死的父亲袁成,追服大丧三年!

如果说袁绍为刚死的母亲守墓三年,那算是遵循古礼的话,那么他要为二十年多前去世的名义父亲追服大丧,便完全出自独创了。且不说是名义上的父亲,就是生身父亲,礼制上也无追服之文,何况是在风俗浅薄世道。因此,人们表面上都夸赞他出类拔萃的孝行,背后却在质疑:袁大公子的大脑是不是进水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袁绍的远大政治抱负

其实袁绍的头脑很清醒。他之所以把六年青春年华浪费在名义父母的墓地之上,完全出于深谋远虑,目的就是想要在未来的政治生涯中给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

袁绍走上仕途,正值东汉政治最为衰败的时期。汉灵帝刘宏,与在他之前的汉桓帝刘志一样,都是昏庸无道之徒。诸葛亮与刘备谈论时时局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处的“痛恨”,准确的含义是痛心和憾恨,而非现今的极度仇恨之意。而桓、灵二帝最令清流士大夫痛心和憾恨的举措,便是诸葛亮所言的“亲小人,远贤臣”。小人是谁?是宦官。桓、灵二帝最宠信宦官,宦官不仅能封侯佩印,还能控制枢机,掌握军队。宦官势势之大,《后汉书》曾描述 “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五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对于宦阉乱政,最为愤怒者是清流士大夫集团。他们或者单枪匹马,向宦官势力猛烈攻击,置身家性命于度外;或者结成同盟,密谋采取武力手段,把宦官祸根一举铲除。可惜的是,直到袁绍走上仕途之时,宦官势力依然控制着政权。而清流士大夫集团,因受“党锢之祸”的残酷打击,其活动暂时处于低潮时期。不过,尽管在表面上政坛没有出现大斗争,然而在暗中,人们对宦官势力却是更加仇恨,势同水火的人越来越多。

此时,天下名门望族,绝大多数受到宦官打击迫害。唯有袁氏家族,却一枝独秀,欣欣向荣,非但未受宦官的残酷打击,反而受到了宦官的扶持帮助。原来,在汉灵帝最为宠信的宦官头目之中,有一人叫袁赦,也出自汝南袁氏,与袁绍家族是同宗。袁绍的生父袁逢和叔父袁隗,都想攀附袁赦,作为皇宫内部的依靠;而袁赦也有心笼络这个世代公卿之家,作为宫廷之外的党援。双方一拍即合,从此袁氏便“贵宠于世,富奢盛,不与他公族同”。

袁氏与宦官同流合污,清流士大夫自然会慢慢和他们疏远了。比如司隶校尉部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的张氏,也是两代三公的高门。袁隗想与张氏结为儿女亲家,张氏却坚决不允。而当时一位专欲惩治不法宦官的执法官阳球,则更把袁家子弟与宦官相提并论,想全部收监判刑而后快。

知道了这些政治背景,袁绍接连为名义父母服丧六年的反常行动,就不难理解了。他以前顺利踏入仕途,自幼充任郎官,弱冠当上县长,都是依靠家族父辈的力量,并非个人奋斗的结果。父辈的力量从何处而来?是从天下人皆曰可杀的宦官而来。也就是说,袁绍以前的政治地位,是拜受阉人所赐。即使现今不以为羞,今后政局若生剧变,宦官倒台时,难免同受祸害。为今后长远前途考虑,他决心借此为父母服丧的机会,暂时脱离官场。这样做无非是把以往的政治生涯作一了结,表明自己与过去父辈荫庇和宦官援引的状态彻底断绝关系;同时努力树立自己的崭新形象,为将来再次踏入仕途做准备。

除了政治考量之外,袁绍服丧六年还有更为隐秘的原因

上文已经提到,袁绍自幼出继袁成为后,而他的生父,乃是袁成的二弟袁逢。袁逢的嫡室夫人生有二子,长为袁基,次为袁术。那么袁绍的生母是谁呢?其生母既非袁逢的嫡妻,亦非袁逢的侧室,而是服侍袁家夫妇的一名婢女或女奴。

按照儒家 “子以母贵”的规矩,反过来就是“子以母贱”,所以袁绍本人的身份地位也就极低,低到与奴仆相近。后来袁绍与异母弟袁术关系交恶时,为嫡妻所生的袁术便很鄙视地骂他是袁氏的“家奴”。

幸运的是袁逢把袁绍过继给大房,这才使袁绍得到了一个摆脱卑贱身份的机会。但是,袁绍过继之时,袁成已经去世,袁绍长大后再没有机会为之尽孝,因而父子之义不免有缺,说自己是袁成的嫡子,也就缺乏底气。此次袁绍下定决心为名义父母服丧六年,就是希望在为人子方面尽量有所弥补。更要向世人表明:我袁绍已经与过去的卑贱出身毫无牵涉,现今完全是已故左中郎将袁成的嫡亲儿子!

袁绍此举,显而易见,是出自一种自卑心理的驱使。这种自卑心理此后一直深藏在他心中,而且还将出现畸变,变成一种极度的自傲,以求得心理之平衡。


时间飞逝,转眼已经到了东汉灵帝光和年间。大约在光和五年(182),六年服丧期满之后,袁绍自认为革新形象、重建声名的计划胜利完成,到了重归政界大展宏图的时候。于是,他告别故乡,携万贯家产,怀一颗雄心,移居到京城洛阳。

至此,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终于正式粉墨登场了。(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7398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