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 公司招聘
  • 2023-11-07 09:00
  • 龙泉小编

本文由“吾球商业地理”总编王千马所作,首发于“吴晓波频道”。略有增补。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图说:让人感受科技气息的雕塑】

1984年,陕西人牛文文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常要走一条四车道、有着两排白杨的林荫路,路的周边,都是过去的那种民房,有古镇,还有书店。

大学几年,他在这里还感受不到太多的科技气息。等到他本科毕业读硕,“中关村”这个词开始走进他的生活,成为他脑海中的印象。读完硕士没多久,他就发现今天黄庄的街口,冒出了一个双螺旋的雕塑。

其高9.9米,通体银白,以双螺旋的造型交错向上,像极了人类的DNA基因。在花岗岩基座上,镌刻着雕塑的标题:《生命——献给新技术开拓者》。

这个带有点超前色彩的雕塑,吸引着牛文文等人的眼光,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块土地正在发生着某种积极的变化。

伴随着这种变化,是那条唤作白颐路的林荫路,在1997年的大规模改造之后,从乡村公路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城市主干道。与此同时,白杨让路给了此起彼伏的大厦,而它这略带诗意的名字,也正式被中关村大街所取代。

悄然之间,此前还有些不为人知的“中关村”,开始凭借着科技的手段,强势切入这块区域、这个时代,并宣示自己的存在。

中关村孕育史

一个屯、一条街,一块地,以及一个城。

如果说科技是中关村大街的底色,那么,白颐路的底色更靠近学术。它位于京城西北的海淀区,因东南起自白石桥,西北至颐和园而名。

由于路两侧有着北大、人大、北理工等著名高校,以及首都体育馆、国家图书馆、海淀影剧院、大慧寺、圆明园等场所,这也让它素有“文化大道”之称。

1951年11月,中科院的第一栋大楼——现代物理研究所大楼开始在白颐路以东建设。此地原是太监(中官)养老、归葬之地,所以称为“中官屯”。大家觉得不好听,遂改名中关村。

这不只是名称的更换,更是气质的彻底转换。中关村因中科院的建设而改善了生活设施,更重要地,自此和科技息息相关。

更大利好来自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调整。“在1978年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外,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就是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也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著名论断。此后,“在中国的科技领域里面出现了一批要把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些实验者。”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图说: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研究院的陈春先奋勇当先,于1980年带着纪世瀛、崔文栋等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在物理所一间十几平方米平房仓库里,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率先拉开中国科技改革、科技人员下海创新创业的序幕。

2019年,为拍摄《地标70年》,吴老师特意找到海淀区博物馆里的陈春先纪念室,面对着故人那只有两室一厅的生活格局,不禁感慨万千。虽说他的创业以失败而告终,连他的名字也一度不为外人知晓,但今天中关村那浩瀚如江河的高新产业经济,其滥觞所出,正是来自他的努力。

相比之下,紧随其后的段永基、柳传志等人要好很多。和陈春先一样,柳传志的创业条件也很寒碜,年龄更已奔四,但春天的气息却在此时变得更浓。

当压抑多年的创业热潮在中关村井喷,白颐路有了一个更新的称呼,电子一条街,“1987年,电子一条街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达148家。”

当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地区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正式诞生。它也是中国第一家高新区。

某种意义上,中关村不是顺产的婴儿,更像是从“规矩”之外,斜刺杀出的猛将。但国家对它的默许和追认,还是让它成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地。

问题也很快彰显。由于中关村区域有限、房价高涨,各家公司在租来的房子中搞搞贸易什么还行,但要产业化、规模化,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产业基地。

永丰先是被选中,但交通不便,最后于1991年确定在上地。今天看来,面积仅两三平方公里的上地简直是小不点儿,但它机缘巧合成为中关村的第一发展组团。同年,丰台区、昌平县两个科技园区开建。

与此同时,中关村电子城也在中国IT启蒙时代强势崛起。1999年,太平洋数码大厦、硅谷,以及海龙电子城相继开业。2003年,与海龙同在中关村大街西侧的鼎好大厦开业,更是将中关村的电子卖场推向了顶峰。

尽管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关村这个概念还是有些模糊不清,但是,热闹的电子一条街、借势而起的上地,以及“南有华强北北有中关村”,还是拼凑出了一个具象的中关村。

自此,一个不是太监归葬地也不是乡土村落,而是有着科技含量有着无尽发展欲望的中关村,开始烘托而出。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急速狂奔

1996年,位于白石桥西侧,出现了两个巨型广告牌,一个写着“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一个则写着,“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站在这个原点,吴老师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传奇女性——张树新风光一时的场景。向北1500米,正是她一手创办的瀛海威公司。因为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试水者,她也就此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教母”。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图说:吴晓波手持当年的广告牌(缩小版)】

和陈春先一样,两者最终的命运都不算好,但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让中关村在组装电脑、倒卖软件之外,又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王小川在1993年第一次到中关村时,特受打击,因为看到的就是几栋楼,算不上特别宏伟,剩下的就是卖光盘、攒电脑,但等到他在1996年开始到清华读书时,却再也没有从这里“走出去”——他从ChinaRen兼职开始,到进入搜狐,职业生涯大部分都在搜狐体系和五道口,也因此被外界戏称为“五道口守门员”。

他的经历,无疑为中关村的兴起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解:得益于周边高校林立,为它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人才。

与此同时,中关村的兴起,也撩拨着各位学子的心弦——以前,毕业等待分配还是正解,但随着清华大学举办起创业大赛,创业这个一开始看上去很奇怪很不可理喻的词,很快就变得再正常不过。

如果说在陈、柳创业的时代,白颐路是舞台上的中心,那么,等到搜狐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出现时,知春路取代了白颐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是一条为了迎接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而特意修建的,横在北三环与北四环之间的次干道,西头正与中关村大街相连。过去便是苏州街。

由于房租相对便宜,所以它集中了后起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门户网站新浪来自这里,金山也在1999年搬到这里的翠宫饭店。方正和它同在一个建筑。日后,京东尚科花近27亿收购翠宫,有趣的是,翠宫正是它的房东。

由于大量互联网行业的同行聚集于此,也让知春路变得像块磁石,吸引着资金和人才,直到移动互联时代,依旧是一片盛景。王兴从饭否杀入百团大战之时,曾一度把公司搬到这里;张一鸣在趁着内容创业的风口发家之后,斥巨资从锦秋家园搬到知春里附近的中航大厦,当然最为少不了这样一位主角——雷军,他投资凡客、UC、YY,甚至成立小米……所有一切据说都发生在知春路的某个咖啡馆里。

那个时候,386路公交车在知春路上特别有名,很多人坐它到人大和中关村办事。在翠宫方圆一公里之内有很多小区,像双榆树、双安,也成为创业者居住之所。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图说:寄托众多互联网人感情的知春路】

中关村火热的创业激情,也让牛文文在2008年离开了服务九年的《中国企业家》,创办《创业家》。日后又转型做“创业黑马”。但他自始至终都将自己的温暖的眼光,投向中关村这群创业群体。

2012年,他从中关村管委会那边接到了一个奖,叫创新型孵化器。这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只是在做媒体,也是在做创业孵化。

与此同时,他对中关村的运作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科学家、科技人员可以尽情折腾。他们不仅实现自己创业,带出来的徒弟又会出来创业,或者通过投资来扶持创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

也正是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崛起,让中关村在电子卖场日益萎缩的当下,依旧不负自己的盛名,并四处开疆拓土。

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精神图腾

在上地成为中关村第一组团才十年,中关村便由当初的一区二园,逐渐膨大到一区十六园,园区遍及北京16个区县。

这种扩展无疑跟中关村入驻企业迅速壮大、产业布局急速扩大,导致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有关。与各个区县共建开发区,便成了中关村继续发展的变通之道。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图说:中关村十六园区范围(黄色区域)】

在此期间,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和科技部《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2005年8月,国务院又做出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3年,“科技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

这些作为让中关村跳出了一个“试验区”的范畴,蜕变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同时,它也不局限在狭小的那块叫中关村的地域,而把科创的种子播向了各地。

后厂也摇身一变,成为中关村在新时期内的网红。2015年之前,这个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的小村,一直默默无闻,但随着中关村软件园二期的陆续投用,腾讯、滴滴、百度、新浪、网易这些互联网巨头搬迁而至,后厂声誉鹊起,成为中国互联网“宇宙中心”。在这些知名公司的邻居中,还有甲骨文和微软。

2018年,在这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的产值高达969.1亿元,园区单位密度产出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16号地铁线于2016年运营之前,地铁13号线是通达这里的唯一轨道交通。有段子就戏谑,什么能造成中国互联网“大地震”?北京地铁13号线停运。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图说:深夜不寐的后厂】

在互联网产业之外,新型科技企业也借着中关村的拓张而遍地开花。从人工智能、芯片再到机器人……不论PC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都由此发端。就连攒机圣地,也是刘强东京东商城梦想起飞的海龙,也开始向智能硬件创业中心迈进。

今天的中关村,不再只是北京的中关村,而是世界的中关村。它不同于硅谷的现代化,和深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重新描绘,而是在一步步的拓展中,左拥右抱、兼容并蓄,融合了科学与商业、京味与现代、白领与车库、校园与农村……

它以三十余年的时光,证明了“科技+人才+资金”可以改变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塑造了大家对创业创新的认知,同时也将自己打造成了中国新经济生态群落中不可分割的一支,也是中国多元文化生态的典型代表。

在这里,依旧有着天南地北的人群,他们身份变化多端,一会儿学生,一会儿员工,一会儿失业住地下室,一会儿西装革履当商务精英;而创业的路径也四通八达,从事互联网,卖吉他,做高考冲刺辅导,或者跑腿类的O2O……相比较柳传志、段永基,他们面对的时代更开放,而创业之初更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9年9月6日凌晨,当吴老师一路转场,从中关村大街,到知春路,再到此时的中关村某处天桥……尽管有不少公司搬离了这块大楼密集的区域,但是他依旧看到了,周边的那些窗口在这个时段依旧在亮着。

想必在那些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有着无数的创业者焚膏继晷、夜以继日。

尽管有很多人是没有办法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但创业永不眠。

————————————————————————————————

海龙电子城(地标70年)

《地标70年》,由吴晓波发起、吴晓波频道联合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出品的首档经济地理纪录片。于2019年出品。“我们在中国地图上找到12个地点,用经济地理纪录片《地标70年》呈现它们与这个国家的生动关系,每周五20:00更新。”

“吾球商业地理”与界面新闻、ZAKER、秦朔朋友圈、正和岛、创业黑马、一点资讯、单向街同为《地标70年》的合作媒体,参与这一纪录片重新发现中国的进程。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75420.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