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是呀,如果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名扬天下,那种感觉真的要比人到中年甚至晚年才出名要畅快得多。
年少成名,鲜衣怒马,青葱少年郎,谁不喜欢呢?
曾经,就有一个90后的小伙子,在大学时,就和同学创办了一家共享单车的公司,引得互联网大佬们纷纷为他投资。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狂赚30亿,业务拓展至全球20多个国家的250座城市。他甚至还扬言,要像谷歌一样,改变世界。那时,他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但是,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很快褪去了。由于他的几次决策失误,公司竟然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甚至还欠1600万用户的押金还不上。他本人也也从神坛跌落,成了一个老赖。
他就是戴威,曾经风靡一时的ofo的创始人。
1991年,戴威出生于安徽淮南,是家中的独子。父亲是国企的高管,家里经济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学生时代,戴威学习成绩很好,基本上保持在全校前三的水平。此外,他还一直担任着班长职务。
业余时间,他喜欢踢足球,而且踢的是中场位置,也就是球队的枢纽位置。可以想象,戴威上学时应该一直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16岁时,戴威跟着父亲到了北京读书,后来拿到了北京户口,还凭借艺术特长生的身份又加了60分,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为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学生。
刚上大学,他就加入了自行车协会,经常和同学一起骑车拉练,慢慢地,戴威爱上了那种骑行的感觉。
在大二时,戴威还当选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善于活动的他在学生会混的那是风生水起,也因此结识了一帮后来一起创业的同学。
那时,戴威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学习,他发现,北大没有可以通宵学习的自习室,很多考研的和要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在闭馆后只能打车到清华去学习。于是他决定要开一个24小时咖啡屋。
尽管过程稍显曲折,但是戴威还是想尽办法把咖啡屋开了起来。每天晚上一到9点,咖啡屋就会进入爆满的状态。而戴威呢,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戴老板。
做这个咖啡馆,戴威也不是为了盈利,毕竟他家里条件也不差。他更注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并由此得到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大学毕业后,戴威和同学去了青海一个偏远的农村支教了一年。那时,他和好友每到周末都会骑着自行车,跑到十几公里之外的镇上去改善伙食,骑行的力量在他心中留下了更深的烙印。他们也就是在那时注册了ofo的域名,希望有朝一日能做一份与骑行有关的事业。
此外,他们还注册了一个叫“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的NGO组织,四处奔走募集资金,用以帮助贫困学子。
有一次,戴威有幸见到了徐小平。谈到他们在做的NGO项目,徐小平问戴威,一年能募捐多少钱?戴威说15万。徐小平听了之后,就问戴威:“你们为什么不试着去创业呢?等你们有更大的影响力了,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
徐小平的话启发了戴威,回去之后,他就和4个同样热爱骑行的朋友一合计,就准备开启一份“与自行车有关的事业”。
有了初步的想法和计划之后,戴威从一个做投资的师兄那里拉到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
然后,戴威还拜托一位中文系的师弟帮他写了一篇文章——《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文中写道:“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戴威号召北大学生将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去。这样的话,有车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免费的车可骑;没有车的人,只需要花费一块钱左右,就能有车骑了。
文章一出,立马就被火爆转发,很多人把自己的车子交给戴威管理。对于这个创业团队来说,有了现成的自行车可用,以后只需要做好车子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就可以慢慢实现盈利了。
共享单车业务启动以后,很受欢迎,每天都会产生几千个订单。很快业务就拓展至北京5所高校,每天订单上涨到几万。
这让戴威感到无比的欣喜,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件事,共享单车也太烧钱了,运营、开拓市场、还要不断地买车,这一项项支出,让最初的投资很快就花完了,还负债了600万。
但是,好在,嗅觉灵敏的资本已经开始注意到ofo这个项目了。
2016年春节前后,金沙江创投的合伙人罗斌到北大办事,走在校园里,他发现路上有很多学生都骑着相同的小黄车。
经过了解,罗斌觉得对于学生们来说,自行车是一个刚需,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前景应该蛮不错的。
于是,他当即就拨通了ofo的客服电话,自报家门,说要找他们的负责人,并让对方与次日上午十点,到国贸三期56楼见面详谈。
戴威如约而至,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这位投资界的高手,眼光非常毒辣,屡次创造了佳绩,他投资的饿了么、滴滴出行、映客等等,每一个都收获了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回报。被他看上的项目,那也就意味着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这次会面还发生了很搞笑的一个桥段,因为之前并未接触过创投圈,起初,戴威还以为对方是个骗子。
谈话时,他借故跑了出去,赶紧用手机搜索对方的名字。戴威难以置信地看着搜索结果,刹那的震惊之后,他赶紧又跑回去,认真地和对方谈起了投资的事儿。
双方聊了快半个小时,最终朱啸虎决定向ofo投资1000万。一大笔钱从天而降,这是戴威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和朱啸虎谈完之后,出了门,戴威还仿佛跟做了一场梦似的,晕乎乎的。
之后ofo就进入了大规模扩张时代。在全国200多所高校内,都能看到小黄车的身影,用户数量暴增。到2016年底时,每日订单突破了150万大关。
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初次创业,就大获成功,让他们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成功来得太容易,他们不知道珍惜,也不知道怎么去把握,这也为以后他们的行事埋下了隐患。
在戴威创立0f0的那一年,有一个来自浙江的女生胡玮炜离开了自己工作十余年的老东家,并接受了146万的天使投资,创办了摩拜单车。
在后来的几年,走在同一赛道上的两家企业,不免开始了明里暗里的较量。
2016年8月,在朱啸虎的引荐之下,戴威见到了腾讯投资部的夏尧。
两人很谈得来,甚至都开始谈到了合作的具体事项,夏尧几次三番向戴威建议ofo走出校园,向城市扩展。但是戴威每次都直截了当地给拒绝了,他固执地认为ofo只能在校园范围内生存。最后,合作当然没谈成。
一个月后,腾讯转投了摩拜单车。
如今,不知道戴威在回想起他和腾讯这次短暂的交锋时,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ofo错过了走出校园的最佳时机,从而给了摩拜单独吞大蛋糕的机会,以至于成长为了后来的行业老大。
不过当时的戴威肯定不会后悔,因为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很快就又迎来了几次融资。滴滴就是在C轮融资的时候开始进入ofo,并通过参与D、E两轮投资,最终成功占有了ofo30%的股份。
那时的戴威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甚至还说:“终有一天,我们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让小黄车遍布全球,是我们的使命。”
随之,Ofo在海外市场开始发力,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新加坡等地开始试运营,一副要席卷世界的态势。
戴威也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商界精英,前途无量。
到2016年底的时候,随着各路资本纷纷涌入ofo和摩拜,双方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双方都在不停地拉投资、烧钱,撒钱补贴用户,推出了一系列1元骑、充100送200等活动,以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个阶段,用户是享受到了福利,但是背后却是两家企业的巨额亏损,以及那些不停地拿钱填补这些亏损的资本。
到2017年,ofo和摩拜双方的投资人力推合并。在互联网创业史上,为了避免继续做一些无意义的消耗,行业老大老二经常会进行合并,像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等。
这样,公司就可以慢慢扭转亏损,实现盈利,而投资人也可以直接套现走人,原先的行业老二的创始人则会拿钱出局。
但是戴威却拒绝走这样的套路。他还很生气,觉得资本就只会考虑到钱,一点都不在乎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也是在那时,朱啸虎终于看清了戴威。这个家境优越、一路顺风顺水的年轻人,骨子里是一个过于自信和骄傲的人。
只不过在创业初期,在面对不熟悉的资本和市场时,戴威没有机会展现出来他的那种骄傲。后来慢慢地摸清了门路之后,他再也掩饰不住了,他开始向资本说“NO”了。
随后,朱啸虎果断地将手中的ofo股份以30亿美金的价格转让给了阿里。
朱啸虎离开之后,ofo开始在阿里和滴滴的夹缝中求生存。在这两个成熟而世故的公司面前,戴威明显就是一个菜鸟。
他没上过一天班,缺乏社会经验,考虑问题时还是一种学生思维。可以想象,戴威的日子也并不会有多好过。
相比于其他资本只是想从这个项目中获利,滴滴的程维对ofo可谓是非常上心。因为共享单车能和滴滴的网约车形成一个闭环,解决了滴滴在交通网络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程维还去找了曾经投资过自己的资本大佬——软银的孙正义,想让对方也投资ofo。
而孙正义,也没辜负程维的期望,初次见面,就承诺要给ofo投资18亿美元。但是,他说还是要按照正规流程对先对ofo进行调查。
同时,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把日订单做到3000万单;二、升级公司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个消息让ofo的整个团队都无比的兴奋。如果能拿到这笔钱,那么ofo就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对于孙正义提出的这两个条件,他们自然是想尽办法也要达到。
对于怎么扩大日订单量,他们已经轻车熟路了,那就是继续烧钱。ofo将公司账上的所有钱都投入了进去,还不够,然后他们竟然还把将近30亿的用户押金也给花了,想着等软银的钱一到位,就赶紧把押金这个缺口给补上。
同时,大量招人。为此,程维还派了50名业务骨干去了ofo,希望能尽快让ofo的运营规范化,其中就包括滴滴的高级副总裁付强,以及财务总监柳森森。
事实上,在付强他们入驻ofo之前,ofo的日常运营一直处于比较散漫的状态。资本的不断注入,让公司员工总有一种“不差钱”的感觉。如果要邮递一个东西,即使不着急,他们也绝对不会使用邮政等其他相对便宜的快递,而是一定要用顺丰,而且是要快速的那种。
在2017年的年会上,戴威更是在兴头上,临时决定要奖励公司某位创始人一辆价值几十万的牧马人,还奖励了另外一位创始人100万的期权。随后,又在公司群里大发红包。
他的这一系列举动让公司的同事们都非常感动,但是却让投资人看得很直皱眉头。整个公司充满着浓浓的学生组织气息,过于随意、粗放,毫无章法可言。
付强一行人到了ofo之后,让ofo的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都更加规范了。但是一向随意惯了的ofo人,却觉得,这是因为滴滴不信任他们才那样严格,甚至他们还觉得滴滴是想要夺权。
而软银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也发现这家公司整个流程实在太混乱了,尽管有滴滴的临时救场,但是也无济于事。最终,ofo还是没能等来孙正义承诺的18亿美元投资。
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更要命的是,他们已经把那笔根本不能动的客户押金全花完了。
巨大的失望之下,戴威把这一切都怪罪到了滴滴头上,然后他在很不理智的情况下,把付强和柳森森都从ofo的办公室里赶了出去,彻底和滴滴撕破了脸。
也因此,ofo的第二个大股东滴滴也被戴威得罪得透透的,双方随即分道扬镳。
那时,共享单车的红利期早已过了,没有一个资本愿意再投资ofo了,很快,供应商们就蜂拥而至,要钱。ofo当然拿不出钱来。随后,被供应商告上了法庭。用户也堵在公司门口要求退还押金。公司陷入重重困境。
2018年11月,戴威发布了一篇公开信,宣布了公司的一系列人事任命之后,还倡导公司员工就算跪着也要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
但是口号喊得再响亮,也不能逆转ofo的颓势。2019年,戴威成了一名老赖。
在这一点上,摩拜的胡玮炜显然比戴威更清醒,她更能看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2018年摩拜的股东大会上,对于“出售摩拜”这个决定,胡玮炜义无反顾地投了赞成票,套现15亿,顺利出局。
作为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但是身处那种被资本裹挟的竞争中,眼看着共享单车市场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公司继续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个人的力量在这其中实在是太弱小了。于是她选择潇洒地退出,并以一句“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要还回去。”的话刷爆了朋友圈。
2019年ofo资金链断裂,约有1600万用户的押金无法退还。据悉,ofo一天能给3500人退押金,按照这个速度,全部退完的话,需要12.5年。
后来,ofo还推出了各种“迷之操作”,败光了好感。用户想要退押金的话,得先进行消费,充值10元即可退还押金2.5元,算下来,用户得充值近千元,才能拿到99元或者199元的押金。没有一点诚意不说,还给用户挖一个大坑,简直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
截止2021年6月,仍有超过1300万用户等待着退押金。希望戴威能够拿出男子汉的担当,主动站出来,担起应付的责任,还清用户的押金。
从ofo开始崭露头角,到惨败退场,中间也不过3年的时光。上场的时候有多风光,退去的时候就有多落寞。
年少成名是幸运的。但是由于缺乏锻炼,往往更容易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让人倍感惋惜。
如今看来,戴威的失败也是有迹可循的。
2017年时,记者就曾问过戴威一个问题:“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而不是谁把他做成功?”戴威很坚决地回应道:“不!我把这件事做成,比什么都重要!”
从他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戴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相比于公司的成功,显然,他更在乎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自己要有绝对的掌控权。
诚然,有理想固然是好的,但是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更应该能够认清现实,该屈服的时候就屈服,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对于戴威创业的失败,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