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礼记尚品(国学经典之)

  • 公司招聘
  • 2023-12-11 06:00
  • 龙泉小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记尚品(国学经典之)

天子大蜡(zhà)八。伊耆(qí)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注】蜡:年终祭祀诸神。伊耆氏:古天子之号。邮表畷: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

【译】天子在年终时举行蜡祭,祭祀八神。蜡这种祭祀是从伊耆氏开始举行的。所谓“蜡”,就是寻求各方之神而祭。周历的每年十二月,邀请万物之神聚集在一起而祭祀它们。蜡祭主要是祭祀先啬神农氏,也兼祭司啬后稷。祭祀百谷之神都是为了报答先啬和司啬,因为有了先啬、司啬,而后才有百谷的。祭祀时附带宴请田官之神、阡陌之神、田舍之神和禽兽之神,这是广报恩惠,尽仁尽义之举。古代仁义之人,对于有利于人的东西,都一定要报答它们的 功劳。譬如迎请猫神,因为它曾帮助农民吃掉田鼠;迎请虎神,因为它曾帮助农民消灭了田里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并祭祀它们。至于祭祀堤岸与沟渠,因为它们对农业有功劳。蜡祭时的祝 词说:“堤岸不要崩坏,洪水不要泛滥,虫儿不要为灾,草木都生长于薮泽。”天子穿着皮弁素服参加蜡祭。用素服,表示送农事的结束;系葛带、执榛杖是表示略差于丧礼。天子举行这样的蜡祭,也是仁至义尽的表现,农夫在蜡祭时都穿黄衣戴黄冠,表示他们已结束了一年的农事。野草到冬天都枯黄了,所以农民的衣冠就用冬天的草黄色,表示结束农事。大罗氏是天子设立的掌管捕捉鸟兽的官,所以诸侯进献给天子的物品都归属他掌管。蜡祭之日,诸侯都派遣使者戴着草笠来 进献物品,特别尊重农夫的打扮。大罗氏收下了诸侯的贡物,便用 鹿和亡国的女子给使者看,并要使者回去向诸侯转达天子的告诫: “如果沉溺于田猎和女色,将要亡国。”天子种植的瓜果等物,都是 不能长久收藏的品种,这是因为不能和人民争利。蜡祭八神也是用来记载四方各地收成好坏的。如果一地收成不好,就不举行这 种祭祀,以节省人民的开支。只有收成好的地方举行蜡祭,让当地的人民欢乐一下。蜡祭之后就把谷物都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在蜡祭之后,君子就不再征发人民出徒役了。

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也;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非食味之道也。先王之荐,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武壮,而不可乐也。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稿鞂之尚,明之也。大羹不和,贵其质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宜。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祭天,扫地而祭焉,于其质而已矣。酰醢(xī)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

【注】恒豆:指君王平时食用的豆。菹:把蔬菜切成薄片或小段,加盐腌制, 如现在的腌菜。食用时有的加醋调和。:肉酱。几:用漆和丝缠在物体上, 形成浮雕状装饰。黄目:酒尊之名,也叫“黄彝”,外表用黄金镂为目形。醯:即醋。用于调和食品。

【译】祭祀的时候,在朝事之豆中盛放的腌菜,都是由生长茂盛的水草加工制成的;而豆中的肉酱,几却是陆地所产之物制成的。祭末醋尸所献的豆,其中盛放的腌菜是陆地产品,而其中盛放的肉酱却是水中产品。篷豆中盛放的祭品,不是水中所生就是土中所长。这些祭品不敢制作得近乎活人的口味,也不敢讲究品种的繁多,因为这是献给神明享用的,而不是为了叫活人大饱口福。祭祀先王的供品,吃也可以吃,但味道欠佳:活人并不爱吃。祭祀时所穿的衰龙袍,所戴的冕,所乘的大路,尊贵是够尊贵了,陈列还可以,但平常并不好穿好坐。《大武》之舞虽然气势雄壮,但真正娱乐时也不用它。宗庙的建筑虽则巍峨壮观,但也不能平时寝处其中。宗庙祭祀时所用的器皿,活人也未尝不可以用,但说到方便适用就差得远了。道理就在于,用来和神明打交道的东西是讲究朴实的,它和活人所追求的安适欢乐大相径庭。酒酸虽然香甜可口,但在祭祀时却是以寡味的玄酒明水作为上品。这是以味寡为贵,而味寡乃是五味的根本。绣有脯敝图案的织品固然好看,但祭祀时却使用粗布蒙盖酒尊,因为粗布乃是最原始的纺织品。下面一层蒲席,上面再加一层竹席,活人寝卧其上自然非常舒服;而祭祀时只用一层蒲席或者铺上一层庄稼的秸秆就可以了,因为这是神明所用的啊。祭神的牛肉汤不加任何调料,这是以原汤原味为贵。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饰,这是以其本身的质朴为贵。在车上雕出或凹或凸的图案,并且漆得红彤彤的,这自然好看不过,但祭天时却用毫无雕饰的车辆,这是尊重其朴质,贵重其本色而已。总而言之,凡是用以祭祀神明的东西,不可以活人所追求的舒服华丽去衡量。鼎姐的数目总是单数而篷豆的数目总是偶数,这是取阴阳相配之义。黄目这种酒尊,是用来盛放郁毯的上等酒尊。黄色,在五行当中居于中央;目,是人五官当中洞察外界的器官。这就是说,斟酒于其中而能清澈透亮于外。祭天,只要把地打扫干净就可以了,这也不外乎以质朴为贵罢了。以醋调制的肉酱虽然味美,而祭祀时却把煎盐放在前列,这是因为盐来自大自然,所以可贵。人们日常使用的刀锋利称手,但祭祀‘时杀牲却偏要使用莺刀,因为莺刀上有铃,铃声和谐然后才能割断。

礼记尚品(国学经典之)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适子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móu duī),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x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注】委貌、章甫、毋追:都是平常人出门戴的缁布冠,因朝代不同而形状有异。弁、冔、收:祭祀时所戴的礼帽。

【译】冠礼的意义:举行加冠礼,先戴缁布冠。因为上古的时候,人们都是戴白麻布冠,到斋戒时才用缁布冠。现在先用缁布冠,也是 尊重古制。古时候缁布冠的帽带有没有下垂部分呢? 孔子说:“我 没有听说过。”缁布冠只是在行冠礼时用一下,行过礼之后就可以 丢掉,因为后代人不再用了。嫡长子的加冠礼,要在堂前东侧的主 阶上进行,这意味着他将来要继承主人之位。又把他请到堂西侧 的宾客座位上,给他敬酒,这表示他已经是成人了,可以交际应酬了。在冠礼中,要给冠者戴三次帽子:第一次是缁布帽,第二次是 皮弁,第三次是爵弁。这三种帽子一个比一个贵重,这是勉励他要 不断上进,求取功名。行冠礼时,宾要给被加冠的人取个字,以后 人们都称呼他的字,因为名是他父母取的,应当受尊重。平常戴的帽子,周代叫“委貌”,殷代叫“章甫”,夏代叫“毋追”。祭祀时戴的帽子,周代叫“弁”,殷代叫“冔”,夏代叫“收”,但是三个朝代的天子 祭祀时都是戴皮弁,穿白色有裥的裳。大夫没有冠礼而有婚礼。因为古时候五十岁以后才有大夫的 爵位,而冠礼是二十岁时就举行的,怎么会有大夫的冠礼呢? 诸侯 有冠礼,是到夏朝末年,诸侯可以世袭后才有的。天子的嫡长子, 是王位的继承人,但也只是个士,所以加冠时也用士冠礼。天下没有生下来就尊贵的人。能够被封为诸侯的,都是保持着他先人的贤行的人。用官爵封赏,都是视其人的德行大小来决定官爵的高低。人死后都追加谥号,是现今的礼俗;古时候活着的时候没有封 爵,死后也就不加谥号。种礼典所尊重的是它们所表达的特定意义。如果不明白它 们的特定意义,而去摆设各类物品,那是祝史的事情。所以行礼按规定陈列各种物品是容易的,而要通晓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就难了。 深知礼的意义而恭敬地举行各种礼典,这就是天子用来治理天下的法术。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执挚以相见,敬章别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婿亲御授绥,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器用陶匏,尚礼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厥明,妇盥馈。舅姑卒食,妇馂(jùn)余,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注】贽:女婿拜见岳父的见面礼。馂:吃剩下的食物。

【译】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配而万物生。婚礼也是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以至于无穷的事。娶异姓女子为妻,这既是为了和血缘关系疏远的人家结亲,也是为了严格区别血缘相近的族人。男方向女方献纳的礼品一定要诚信不欺,讲究实用,男方的使者在赠送聘礼时也不要说“礼物太菲薄了”这类客气话,要直言相告,开诚相见。这表示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作媳妇应有的本分。只要和丈夫在同牢的仪式上同吃了一碗菜,同喝了一杯酒,那就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所以丈夫死了也不再嫁。成亲的那天,男子亲自到女家迎娶,从女家出来以后,男的要先走一走,女的随后跟着,这表示阳刚阴柔的意思。这就好比天先于地,君先于臣,其道理是一样的。迎亲的时候,男子到了女家,先拜过岳父,然后放下礼品,这才和新娘施礼相见,这样做是要彰明男女之别。男女有别,然后才有父子之亲;父子相亲,然后才有君臣之义;君臣有义,然后才有礼;有了礼,然后才万物各得其所,天下太平。如果男女无别,无亲疏之分,那岂不是禽兽之行了吗!从女方家中出来,婿亲自为新娘赶车,让车子往前走三圈,然后又亲自把登车的引绳交给新娘,这样做是表示对新娘的亲爱。新郎对新娘表示亲爱,作为回报,新娘自然也亲爱新郎。对新娘又敬又爱,把这种敬爱推而广之,有的先主就是凭借这点得到天下的。从女家大门出来以后男的就一直在前,男的领着女的,女的跟着男的,夫唱妇随的表现就由此开始。所谓“妇人”,就是服从别人的人。幼小时服从父兄,出嫁后服从丈夫,丈夫死了则服从儿子。所谓“夫”,就是师傅的意思。作为师傅,自然要以智慧领导别人。迎亲之前,新郎要身着祭服,斋戒沐浴,察告祖先和天地。试想,成亲之后,新娘就成了内当家的,生男育女,繁衍后代,事体如此重大,怎能不虔诚地祭告天地祖宗呢。成亲的当晚,在新房里,夫妇同吃一个碗里的菜,其含义是夫妇平等,尊卑相同。所以妇人是没有爵位的,丈夫有了爵位,妻子就跟着作命妇,这叫夫贵妇荣;就是席间座次的安排,也是以丈夫的辈分和年龄为准。远古时的食器用的都是没有装饰的陶器,当时崇尚的风气就是如此。夏商周三代始有共牢之礼,其食器就沿用陶器。成亲次日的黎明,新娘先拜见公婆,然后洗手,向公婆进献食品,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义务;而公公婆婆吃毕,把剩下的食物赐给新妇,表示对新妇的疼爱。礼毕,公婆先从西阶下堂,然后新妇从昨阶下堂,这表示主持家务的权利将要授予新妇了。结婚典礼上不兴奏乐,因为婚礼属于幽阴之事,而音乐则属于阳气。举行婚礼,也不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因为结婚就意味着新陈代谢,下一代将要产生,上一代将要衰亡啊。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祭,用气也。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ruì)萧合膻芗。凡祭,慎诸此。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

【注】焫: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

【译】虞舜时祭祀,特别崇尚生腥的气味。祭祀时先进献的供品是牲血、生肉和半熟的肉,这是崇尚生腥气味的缘故。殷代人的祭 祀,崇尚声音,在未杀牲,尚无腥气、口味时,先演奏抑扬顿挫的音乐。等奏完三个乐章后,主祭人才到大门外把牲畜牵进来。用音 乐的响声召唤天地之间的鬼神来受飨。周代人特别崇尚酒的香 气,所以用香气浓烈的酒请鬼神来受祭。用郁金草浸过的酒,浇在 束茅之上,香气可以直透到地下。灌酒用玉瓒,是要借助玉的洁润之气。行过灌礼后才到大门外迎牲,这样做都是为了招致地下阴气。焚烧裹上动物油脂并粘有黍稷的艾蒿,使焦香气味弥漫于墙 屋之间,这是招致天上的阳气。所以在尸未入室之前,助祭的巫祝 把酒和熟食陈设好,然后就把艾蒿加以脂和黍稷点燃,让它缓慢地燃烧,散发出焦香味来。凡是祭祀,都要特别注意这些仪式。人死之后,灵魂升上天,而形体埋入地下,所以祭祀时,要上致阳气,下致阴气。殷代祭祀先求阳气于天,周代祭祀先求阴气于地。

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祭于祊,尚曰求诸远者与?祊之为言倞也,肵(qí)之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飨之也。嘏,长也,大也。尸,陈也。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血祭,盛气也。祭肺肝心,贵气主也。祭黍稷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取膟菺(lǜ liáo)燔燎,升首,报阳也。明水涚(shuì)齐,贵新也。凡涚,新之也。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着此水也。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尽也。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腥肆爓腍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举斝角,诏妥尸。古者,尸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也。尸,神象也。祝,将命也。缩酌用茅,明酌也。醆酒涚于清,汁献涚于醆(zhǎn)酒;犹明清与醆酒于旧泽之酒也。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齐之玄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必见其所祭者。

【注】肵:指肵俎,放置牲畜心、舌的方木盘。膟䒿:肠上的脂肪。涚:加水冲淡。

【译】宗庙之祭,未杀牲时,在室中举行告神之祭;杀牲之后,则在堂上设祭飨尸。在庭中杀牲时要举行告祭,献首于室时也要举行告祭。正祭时,祝官以祝辞告于神主;寻求众神之祭则在庙门外举行。在这么多的地方设祭:由室内而堂上,由堂上而庭中,由庭中而门外,就是因为不知道神究竟在哪里。在那边呢?还是在这边呢?或是在离人更远的地方?连庙门外都设祭,应该说请神也请得够远了吧?庙门外之祭之所以叫做“访”,是因为访有远的意思。所姐之所以称“所”,是因为所有敬的意思。什么叫福?万事具备就是福。为什么要“升首于室”因为首是牲体之正,是牲体的最尊贵部分。所谓相,就是劝导尸享用供品。所谓暇,有长久和广大的意思。因为暇辞是神灵对其子孙的祝福,哪个祖先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福寿绵长呢。尸是神主的意思。祭祀时的进献毛血,是要向神表示所用牺牲完整无缺。向神报告牺牲完整无缺,是表示子孙很重视牺牲的选择,只有内外都挑不出毛病的才敢进献。用牲血祭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血是生气最盛的东西。至于以肺、肝、心作为供品祭神,是看重它们是滋生生气的器官。用黍樱加肺祭祀,用五齐加明水祭祀,这是为了报答阴气。把香篙抹上牲血和肠间脂肪,点燃让其冒烟,以及用牲首作为供品,这是为了报答阳气。用收集的露水冲淡五齐,是看重它的清洁透明。凡是加水冲淡,都是为了提高酒的清洁透明度。至于把露水称作明水,是取义于主人的明洁之心就像露水显示的那样。国君在祭祀时要行再拜稽首之礼,要袒露左臂,亲自分解牲体,这是表示对神的极端尊敬。极端尊敬,就意味着服从。俯身下拜是表示服从;稽首则表示加倍服从;袒露左臂,那是表示毫无保留的完全服从。祭于祖庙,自称“孝孙”;祭于父庙,自称“孝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曾祖以上的祖先时,统统自称“曾孙某”。祭祀中的相,只须劝尸吃好喝好,毋须劝尸谦让,因为主人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他对神的虔敬。祭祀时,或进献生肉,或进献肢解后的牲体,或进献半生不熟的肉,或进献熟肉,也搞不清楚神究竟享用了哪一样,对于主人来说总算是对祖宗尽了孝敬之心罢了。把尸迎入室内之后,当尸入席并举起放在他面前的酒杯时,祝要提示主人对尸行礼,请尸安坐。古时候,尸一般都是立着,只有在饮酒吃饭时才坐着。尸是神的代表。祝是沟通神和人的传话者。对于五齐中的泛齐、醋齐,因其混浊,要先用事酒冲淡,再用茅草过滤,使其透明可用。对于盎齐以下三齐,因其较清,不用过滤,只须用清酒冲淡一下就行了。至于郁色,用盎齐来冲淡。古代的这些作法,就像如今的事酒、清酒与盎齐都要和陈年老窖搀兑一样。祭祀有三种作用,一是祈福,二是报恩,三是消灾。斋服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黑色属阴,能够使人静下心来思念鬼神。所以,君子如果专心致志的致斋三日,到了祭时,就能仿佛看到了自己要祭的神灵。

礼记尚品(国学经典之)

郊特牲篇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8768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