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人说这是“贪婪”,不过在我看来,它这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毕竟谁不喜欢好吃的呢?不用别人教,小孩子天生就会垂涎别人手上的美食,他们对于“好吃的”完全没有抵抗力。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段视频,姥爷带着宝宝去餐厅吃饭,结果孩子被邻座客人手上的鸡腿吸引,别看小家伙年龄小,毅力可不差,盯着鸡腿一动不动,保持了好几分钟。
邻桌客人见到这一幕也乐了,在恶趣味的趋势下,他打算逗一逗这个孩子,于是将鸡腿稍稍往前一伸,宝宝明显有了反应,又是伸手又是嗲吧嘴,口水都往流成河了,看得出来,他很想吃。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把鸡腿往嘴里一塞,直接一口吞掉,眼睁睁看着最喜欢吃的东西没了,小家伙立即表示受不了,放声大哭。
姥爷闻声赶来,见孩子被一个鸡腿馋哭了,一边安慰一边哈哈大笑,这也太可爱了!当然,估计他心里肯定也在抱怨:如此逗弄孩子,是人干的事情么!
不少网友也对此进行了深度讨论:
@亲亲麻麻:快把鸡腿给宝宝!我家孩子也是这个德行,见到好吃的就迈不动腿,非要吃了才肯走。
@小飞机:我见过不喜欢玩的孩子,但是还真没见过不喜欢吃的孩子,感觉个个都爱吃。都能吃!
@坞房山的家:孩子好像就喜欢别人手上的,我给儿子买山芋,他从来都不可能吃完,但只要是从舅舅那里抢过来的,皮都啃掉半截。
1、通过其它美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因想吃没吃到而哭泣,一方面是他们真的想吃,但更多的其实是孩子由于“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情绪反馈,也就是说,他们注重的并非别人手上的美食,而是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在这种时候,家长可以通过其它美食或者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之前发生的事情,只要将那股子委屈压下去,孩子就会停止哭泣,并不一定非要买一摸一样的东西给孩子吃。
2、准备好食物,让他人递给孩子
小孩子的逻辑非常奇怪,他们往往只能单线程思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宝宝眼里,妈妈惩罚孩子,那妈妈就是坏人,可要是妈妈指挥爸爸惩罚孩子,就爸爸就变成了坏人,与妈妈没关系。
同理,有些时候别人就那么一份美食,吃完了就没了,又不可能再变出一份。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随便给别人一个食物,让他移交给孩子,以此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用担心孩子识破,他们只会关注“东西是之前逗弄自己的陌生人给的”,心理上的愉悦会让孩子忽视细节问题。
3、及时与孩子沟通,进行“延迟满足”教育
遇到这样的事情,吴妈是这么跟孩子说的:“告诉妈妈,男子汉能不能哭?”宝宝怯生生地回了一句:“不能哭。”等她擦干宝宝眼泪之后,又明知故问:“宝宝为什么哭?”甭管孩子如何解释,父母都得在这个时候送上安慰,“那等下我们也去买好吃的好不好?”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既能锻炼孩子的内心,让他们习惯坚强,又是在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教育,懂得如何面对“嫉妒”,毕竟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孩子早晚要面对类似的情况。
当然,要是真遇到那种明显是恶意逗弄孩子的低素质陌生人,家长也得及时站出来,将孩子带离现场的好,有些食物诱惑孩子半天,孩子吃不得,真是太讨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