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主营稻麦种植、加工、销售和储备的光明农业发展集团重组成立。在“产业专业化、农场社区化”的改革大背景下,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崇明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明农场”)将所有耕地按光明食品集团农用地内部指导价出租给光明农发集团。除收取土地租金外,崇明农场还拥有光明农发集团10%的股权。经整合重组,光明农发集团打通了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肩负起引领光明粮食产业发展的重任,进一步夯实光明食品集团为上海这座特大城市保供粮食的底板。
在崇明农场区域内,光明母港种业创新区的建设以及青年农场的营运对农场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殷实农场建设的内涵。崇明农场传承农垦精神、光明精神、花博精神,坚守“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优越”的殷实农场建设初心。向着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农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力培育“小高巧”产业,不追求大规模,侧重于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着力培育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着力创新资产资管平台产业,着力发展农场服务休闲产业。
崇明农场自上世纪50年代末围垦滩涂创立以来,大力发展农副业,为今天农场转型发展“小高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奠定了基础。从都市农业培育角度来看,崇明农场有基础有条件,可重点围绕“螃蟹”“番茄”“玉米”三大单品做文章,做精单品、做大市场、做优品牌,共同打造“光明·崇明农场1959”原产地品牌,实现三大农产品从增量到提质再到增值。
一是打造“数字农业”,推动“小高巧”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发展。“数字农业”是传统农业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一种融合,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农业”是农业转型的主要路径。当前,光明食品集团正在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筹建信息数据共享、业财融合的财务中心,为崇明农场打造“数字农业”,推动“小高巧”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崇明农场“小高巧”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螃蟹养殖、鲜食玉米生产以及精品番茄种植。在精品番茄温室设施栽培、数字遥控肥水滴灌、全程智能化管理以及推进鲜食玉米加工线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螃蟹养殖的数字化应用,以期通过从传统螃蟹养殖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升级,解决当前农场养殖业效益不稳定的问题。
今年,崇明农场结合螃蟹养殖发展的需求,在占地2500余亩的长江养殖场,建设集“渔光互补”“自动投喂”“尾水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化螃蟹养殖基地,进行智能化控制(含养殖场中的水草长势),实现螃蟹养殖数据的精准分析,并围绕分析结果进行饲料的智能投放,不仅节俭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养殖作业效率。
二是打响“光明·崇明农场1959”品牌,提高都市农业产出效益。崇明农场围垦造地创办国营农场始于1959年,“光明·崇明农场1959”作为崇明农场产品的公共品牌,既传承了农垦精神,又赋予了垦拓文化、知青文化、光明文化新的内涵。在主打的三大都市农业品类中,鲜食玉米可以实现一年四季生产销售,成为农场所属大瀛食品的拳头产品。从玉米行业报告《2022年鲜食玉米消费趋势白皮书》来看,玉米在大众饮食消费结构中热度不减,糯玉米成为重点消费品类,鲜食玉米消费水平不断提升,高端化发展具有较大潜力。“更鲜甜、更新鲜、更便捷”吸引消费者从购买传统玉米转向鲜食玉米,电商网购成为主要渠道。
相较于鲜食玉米,番茄与螃蟹的供应具有季节性特征。番茄既可生食,也可做菜,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农业品种。崇明农场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所指导下,制定了光明番茄产业园发展规划,引进荷兰温室设施以及日本、荷兰的种子,并在上海农科院指导下进行了精品番茄的生产种植,重视口感体验与外观形象,有效提升了农场番茄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与知名度。
农场生产的鲜食玉米和螃蟹
农场生产的鲜食玉米和螃蟹
农场生产的鲜食玉米和螃蟹
崇明清水蟹也是崇明农场多年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螃蟹,学名中华绒毛蟹,上海及江浙俗称大闸蟹,天然蟹苗孕育在长江入海口,崇明是中华绒毛蟹故地。螃蟹养殖在崇明岛不仅有天然区位优势,而且随着阳澄湖“退养返湖”的推动,崇明清水蟹的市场地位也不断攀升。崇明农场依托崇明政府、农场、和海洋大学联手推动的“崇明·光明清水蟹”文化美食节活动这一平台,不断夯实“光明·崇明农场1959”品牌,打造现代农业螃蟹全产业链标准化养殖基地,争取3年左右实现“万亩蟹场、亿元产值”的目标。
当前,崇明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今年8月,崇明首部产业地图正式发布,产业地图覆盖一二三产业,聚焦“五新”产业(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崇明农场抢抓机遇,主动调整产业定位,着力打造“五新”产业。60多年来,崇明农场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开垦了10多万亩耕地,拥有5万多亩林地以及2万多亩鱼塘水面,并在农场及市区拥有不少房屋资产和具备开发价值的园区资产。崇明农场创新工作思路,盘活农场存量资产,借助政府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创业置业平台,吸引符合政府产业导向的企业入驻并集群发展。
一是进一步做精做强崇明农场控股及参股的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小高巧”科技型工业企业。崇明农场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在二次创业“走出农场,走进市场”阶段,培育的一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在市场搏击中不断发展壮大。农场控股的达华药业以生产出口皮下埋植避孕产品为主,年轻的经营团队敢闯敢干,公司于2017年6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资质认证(PQ),随后进入国际公共产品采购市场,开启了国外大型集团竞争的新征程,其95%的产品远销海外。今年上半年,达华药业克服疫情影响,在稳定质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以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该项目争取年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与此同时,达华药业上半年又提交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获得了2项发明专利授权,为后续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打下基础。另外,以“水泵轴承”生产为核心业务的向明轴承公司已在中小板上市,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精耕细作防伪膜生产的宏盾防伪公司是防伪材料行业的翘楚,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做精做专农场控股企业,更加有望吸引更多具有“小高巧”特质且处于培育期的“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农场园区,为崇明农场三次创业,建设殷实农场增添活力。
二是主动协同东平、新海两镇,提升营商环境指数,夯实崇明长江经济园区、张江长征园区招商引资基础,打造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的根与魂。依托集林招商平台以及飘鹰资产租赁平台,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在“政策解读”“政务办事”“帮扶落地”“工作协调”“环境治理”以及场区平安和谐上做文章、下功夫,让创业者有平台、让成功者有空间、让情怀者有归属。充分利用农场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旧厂房进行城市更新,盘活农场闲置资产,释放更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和更多团队创业。光明正阳禽业入驻大瀛食品空置的鸡鸭屠宰工厂,通过优势互补盘活了崇明农场大瀛食品的部分资产,同时催生了管理与技术创新理念。上述举措符合崇明农场“小高巧”与“专精特新”的产业定位,顺应崇明地方上对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是农场打造资产资管平台产业的尝试。
光明田原游客中心
崇明农场区域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占崇明岛1/6多,跨越崇明区东平、新海两镇。场区服务水平是检验农场履行“管理当局”职能和服务产业绩效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崇明农场充分利用农场60多年来的服务产业积累,发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旅游资源的叠加效应,大力推进农场服务休闲产业发展。
一是做好农场河道和林业养护工作,履行好企业“河长制”“林长制”“环长制”职责,让光明集团驻场企业拥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除农场区域镇级以上河道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外,农场社区事务中心负责98条农场河道养护工作,确保水清岸绿。崇明农场不仅拥有条田防风林,自2019年开始,还新种了公益林与廊道林22985亩,从而使农场林业养护面积达到48000多亩。同时,在河道及林业养护服务中引进机械化、智能化养护,不断减少人工投入,确保河道与林业养护的质量达到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相关养护标准,达到节约资金、提高功效的目的。
二是借助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充分挖掘农场垦拓文化、知青文化,并增添相应的设施设备,让崇明农场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首先要搭好服务平台。瑞华果园是农场顺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专门为市民休闲打造的后花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四季有花可欣赏、有果可采摘,还有农场与地方农委合作展示品牌的“番茄节”“玉米节”和“品蟹节”以及森林漫步、林中骑行、水上垂钓、攀岩划船、餐饮住宿、亲子游玩等休闲体验项目。在主打“瑞华果园”农旅融合休闲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崇明农场可进一步集聚农场区域的“前进庄园”“河口渔家乐”、花博会址及光明花博酒店等吃、住、游、玩以及培训、会务资源。
瑞华果园
其次要打造好休闲旅游服务品牌,可重点围绕工会职工疗休养和亲子农业科普游两大项目,把回归大自然放飞心情与游客体验互动、孩子学农科普体验相结合,并借助“知青”元素,打造农场知青怀旧体验之旅。总体来看,农场服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应着力打造乡村元素、农场特色、农场概念,体现可参与性、可观赏性、可品尝性,这代表了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张国江,系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崇明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中国农垦》2022第11期 中国农垦杂志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