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163医院(战友作品)

  • 公司招聘
  • 2023-12-19 12:00
  • 龙泉小编

163医院(战友作品)

战友作品:相聚襄渝铁路

原创 王凯戎 梅梓祥 2023-03-26 20:00 发表于北京

王凯戎大姐写战友聚会的文章。

老年人爱怀旧,铁道兵尤甚。因为铁道兵怀旧的内容丰富,有喜怒哀乐,生离死别,也就更生动感人。

凯戎大姐是原163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163医院是为三线建设而组建的,这样的医院在铁道兵先后有大大小小好多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广义地说,也包括担负后勤医疗保障的医院。“战地”,这两个字的内涵就有战斗激烈、流血牺牲的意思,事实也是如此。工程一开工,先把医院建起来,看似不吉利,实则大吉大利:有“白衣天使”护佑,打隧道,架桥梁,鏖战急,不可避免的伤亡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

凯戎大姐在163医院,与铁道兵七师军官李雪安相识、相恋,组建家庭,调入铁道兵七师工作。后来,夫妇双双进京,雪安大哥成了我在报社工作的同事,住一个大院。他们住西院5号楼最西边单元一层西,我时常去串门。他们乔迁他处二三十年了,他们的女儿小亮、小红的名字我至今都记得。雪安大哥调《人民铁道》报社工作,现在还是中国行业报协会的领导。凯戎大姐,从她的朋友圈看,一是经常授课,参加法律方面的讲座;二是晒晒风景照片和美食,由此看是一位事业、生活两不误的女中豪杰。他们夫妇都是铁道兵这所大学校培养的英才,对铁道兵有感情。凯戎大姐为我文章点赞多,雪安大哥留言多,持之以恒。

我喜欢凯戎大姐这篇文章。

凯戎大姐是律师。律师行文简洁,感情内敛,“证据”说话,这些特点在在表现在这篇作品中。

铁道兵写聚会的文章很多,我视这篇为“范文”。

从离京岀发始:“筹备了半年,163野战医院战友聚会之日终于来临。选择火车出行,就是为了重走记录着我们青春的襄渝线。”到文章结尾:“回到北京,迎接我们的是一带一路蓝。我的心情也像这蓝天一样纯粹而安静。耳畔一遍一遍响起的,还是《铁道兵志在四方》的熟悉旋律…… ”

首尾呼应,真善美的情感,时急时缓地自然流淌。掩卷之后,大有绕梁三日之感。

文章的中间部分,不同于类似聚会文章的抒情、议论之煽情,所有的深情,都以事实说话:一面老墙,一条标语,一棵树,一扇窗,一条街,甚至猪圈;美食,土特产……一切的一切,都用眼睛急急地寻觅、凝视,尔后拍照,深深地留在心中。战友久别重逢,相拥,争相照相,童真与沧桑的丰富表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做出各式各样的姿势,为一点点的不周到而自责……一切的一切,都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情,兄弟姊妹的爱。看似琐碎,实则是对片留下“血与泪”的土地,以及青春岁月不尽的相思,永世的爱恋。

我的感动,在于文章的真实,感情的真实。

文无定法,美文如斯。

163医院(战友作品)

(网络截图)

相聚襄渝铁路

王凯戎


筹备了半年,163野战医院战友聚会之日终于来临。选择火车出行,就是为了重走记录着我们青春的襄渝线。

我和我家领导雪安与立新、瑞祥夫妇一路同行,于2017年5月9日早上8时,登上K817次列车,从北京西站出发,向南,向西。

163医院(战友作品)

襄渝铁路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道部设计,铁道兵组织施工。参建的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2个独立团,以及隶属铁道兵的141个三线学兵连,另有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和湖北、陕西、四川等省民工。

离开37年后的回归,凝视车窗外,一路风景如画。

列车行驶在曾经工作过10年,绽放了青春,得到了爱的襄渝线。这次故地重游的第一站是:达州(原称达县)。

去年,几个北京战友游神农架的终点襄樊,是襄渝线的起点,这条铁路经湖北襄樊、十堰进入陕西,过安康折向西南进入四川,再经达州、广安到重庆。

163医院(战友作品)

出湖北、陕西,进入四川,到了铁道兵第七师修建的地段。163野战医院是为了配合铁道兵修建三线铁路成立的。六十年代末,铁七师完成修建成昆铁路任务从云南永仁换防四川达县,163野战医院随之从云南大姚迁址四川大竹,后又迁至达县。明星刘晓庆作为民工曾参加襄渝铁路的建设,并且在我们医院住过院。

列车此时到达宣汉,又是一个令我俩感慨、值得纪念的地方。5月10日,早上7:28开始穿越3078米长的大成隧道。

1971年5月17日,山洪暴发,隧道灌水塌方,85名铁道兵战友和民工被困。全力抢救7天7夜,终于将困在隧道里的52人救出。他们是以顽强的毅力,借助巨大山洪瞬间冲入,在隧道上部形成的高压气泡呼吸维持生命的。大成隧道的抢险和自救过程可歌可泣,载入铁七师(现中铁十七局)史册。大成隧道被命名为“5.17号隧道”,雪安当年参与了这一事件的宣传报道。

晚点30多分钟,历时24个小时,达州到了。战友建渝前来车站接我们。自然是一通热烈的拥抱和握手,迫不及待要在车站合张影。

163医院(战友作品)

163医院(战友作品)

达州完全变了,变得繁华、时尚,一点儿也认不出来了。

我们在达州有两个家,一个在凤凰山下的铁七师政治部,一个在南外的163野战医院。两个地方这次都要去看看。

到建渝家吃早饭,参观他家豪宅。建渝的妈妈和夫人热情接待我们。战友永泰已先期到达达州。看来,建渝生活得很幸福,祝福他们。

吃完早饭,前往我们曾经的家——铁道兵第七师旧址。师部大院现在是个驾校,大操场成了练车场。不过基本建筑都还在,这棵大树还在。想起我们结婚时,铁七师政治部就是在大树旁边的操场上安排了露天电影晚会,放映了彩色电影《万紫千红》。

沿着石阶上去,就是铁七师政治部和我们曾经的家。房子破旧却很亲切。院子里树木高大,落叶铺在地上,厚厚的。虽然一片荒凉,能一起回来看看我们的家,心里很温暖。多处老建筑的外墙上还残留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要斗私批修,要准备打仗......好有历史感。

163医院(战友作品)

中午,建渝一家在“红色记忆”饭店宴请。食材新鲜,饭菜非常可口,不太辣,麻得刚刚好。午饭后入住兰郡假日酒店。东道主的安排是待分批前来的云南、北京战友到齐后,次日下午集体前往163野战医院旧址。但是我们等不及了,“擅自”提前行动,与路遇的昆明战友政海一起去。

一进门诊大厅,就被远在楼上上班的老战友小桂认出。

我们至少有37年没见了。小桂七十多岁了,我习惯了这个称呼。小桂陪我们在院子里转,碰见另三位北京战友:新彩、宝珍、荷新,在北京也不是常能见面的,能在这儿相聚,好欢乐!

小桂被称为“163的活化石”,自1965年建院,从罗茨、大姚、大竹到达县,至今一直在这个医院上班。我们刚参军时,跟他在一个部门,他就像我们的大哥。因为要参加晚宴,大家决定先回酒店集合,明天下午再来。

达州战友宴请云南、北京战友,原铁七师达州干休所陈所长也应邀出席了晚宴。陈所长和雪安都在铁七师政治部,我调入铁七师在师后卫生科工作,与陈所长同在一个大院上班,也是战友。163和铁七师真是亲如一家。宴会结束后,陈所长夫妇到我们房间聊天至晚。

铁道兵战友相聚,总是要用叶帅给铁道兵的题词相互鼓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云南、北京、达州战友合影留念。

晚宴过程中,战友多种组合、多次合影,是什么名义的组合已经记不清了。

7人合影的组合是“68年的”。163医院1968年的兵全是女兵,北京13人、云南5人,一起到楚雄军分区民族营,新兵训练3个月,艰苦战斗中结下的友谊啊。雪安也是1968年入伍,应邀参加合影。

达州战友太热情了,晚宴安排了二十多道菜。这张照片只是一开始上的那三分之一。各桌互串敬酒络绎不绝,有人喝醉。

163医院(战友作品)

次日,冒雨前往罗江参观张爱萍故居和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原来张将军不仅是开国元勋,不仅搞两弹一星,还是中国海军的创始人和促成铁道兵等兵种成立的大功臣。张爱萍故居由张将军的子女捐献给国家,免费开放。

拾级而上,就到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达州一带曾有12万人参加红军。我特别关注红军中的女性,去年出差去习水,土城镇里有女红军博物馆,有条女红军街,专程去参观过。在写着“列宁”二字的牌坊前,摆各种姿势拍照。院子里陈列着多种退役装备,像进入了军事博物馆。

参观结束,达州战友在罗江江河鱼楼宴请。饭店就建在江(洲河)边,享有“江河归来不吃鱼”的美誉。采用河里野生鱼黄鲴头、青鲍、鲢鱼、水米子、黄辣丁、江团等(我都不认识),用中餐菜品的做法来诠释鱼的另类吃法,好吃极了,道道菜品都令人叫绝。

从罗江回到达州,稍事休息后,集体到163野战医院旧址怀旧。战友滇秋教导员说得好:上世纪百万大裁军中,163撤编了。三十多年过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63的兵不管换了多少茬,达州南外的163不管你挂什么牌子,163永存战友心中!

医院盖起了豪华大楼,是社会资本投资修建的,经营着一所民营医院。以前的医疗用房只剩下住院楼,大家感慨,走过每一层,寻找自己曾经上班的地方,怀念过去的岁月。我们的青春在这里度过。大多数宿舍楼还在,一起去寻觅自己曾经的家。

那时都年轻,除了院首长,多数战友是在四川期间收获爱情,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小战友吴雷戏称:“那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上班在不同的科室部门,其他时间都生活在这几栋宿舍楼内,所以知根知底,亲密无间。

我们的第二个家(第一个家在凤凰岭下铁七师,昨天去看过)就在这个楼的顶层(四层)最左边那个单元。同一个楼层的江君晋滇夫妇今天也在现场,相偕在家门口拍照留念。宿舍楼旁边的工作灶,建筑物还在,荒废着。那时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在这儿解决的。

163医院(战友作品)

医院周边(达州市南外)环境大变,面目全非。37年前的野地盖起幢幢大楼。四川是人口大省,达州也不例外,是人口大市。南外这个比较偏僻的地方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各种各样的时髦店铺。街上的竹篾编织品小摊、灯影牛肉特产店,传统和现代并存。以前这里没有城市公共汽车,现在通了数十条公交线路。当晚,达州战友在“芭夯兔”饭店再次宴请,竹珍火锅像达州战友一样热情洋溢。

12日晨,云南、北京、达州战友和家属一行50人,乘大巴经大竹前往重庆参加世纪大聚会。

大竹到了。这是历史悠久的大竹中学,163野战医院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驻扎在这学校里。大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学校之一,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被列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63医院(战友作品)

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是“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川东绿竹之乡”……连续12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

大竹,我们爱你!

虽已焕然一新,还是惊喜地找到了以前的宿舍。门前的水池依然如故,现在是学生宿舍。还有到炊事班锻炼时喂猪的猪圈,集合和晚上看电影的操场。我和晋滇都清楚地记得,我俩住在从里面倒数第二间,是6人间还是8人间?记忆有争议。后面的窗户还是老样子。露天长形石板洗衣池完全没有变样,只是周边长出了青苔。恍惚间浮现出当年玉溪惠珍战友教我刷洗棉衣裤的情形。去年去玉溪因为时间紧没吃饭,这次被惠珍唠叨了一路,说下次务必要吃一碗过桥米线才能放行。

那时我们每人要到炊事班锻炼两个月,一个月协助喂猪磨豆腐,一个月帮厨。当然都是打打下手,到现在也没学会这两样营生。这就是当时的豆腐坊和猪圈。

163医院(战友作品)

大竹中学后面,与我们宿舍一墙之隔的是四川省第三监狱,现称川东监狱,后面浅蓝灰色的楼,墙上的铁丝网清晰可见。163野战医院驻扎在大竹中学时,常应邀前往这个监狱为重要的犯人看病。大文豪胡风从1970年起被关押在此,梅鉴中主任等专家曾去为其诊治。

大竹,我们流过汗流过泪还流过血。我们是医务人员,但首先是军人,要站岗放哨训练出操拉练,还有实弹射击。战友晓馨在大竹的一次手榴弹实弹训练中受伤致残。碎弹片从眼球旁边穿过,急送回院又转重庆西南医院治疗。最为感人的是,晓馨是家中唯一女孩儿,她的父亲是军区干部,没有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晓馨也并未因此享受任何特殊待遇,仍然去条件更为艰苦的万源青花163医院三所工作。

校园很美,操场没有变,铺上了塑胶步行道。那时我们集合、开会、唱歌、看电影都是在这里。温馨的赶脚。

校领导听说我们要来,热烈欢迎。我们不愿意打扰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们,“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校门口的大型液晶显示屏上打出了“热烈欢迎163医院领导和专家重游故里”的字样,感动!

163医院(战友作品)

满载战友的大巴车继续往重庆方向前行,窗外的景色既熟悉又生疏,亦真亦幻。

中午时光,重庆到了。聚会安排在白云宾馆。

重庆战友们大大的辛苦!战友聚会标配动作之一:见面大喊一声——拥抱,用右手握手,左手指着对方-“你是谁啊?”标配动作之二:如有合影,必不断有人冲进加入,“哎,等一会儿”之声不绝于耳,摆拍人数膨胀。标配动作之三:交流基本靠吼。所有场合震耳欲聋,说话都听不见,只能用尽全力大声喊。估计声嘶人数已超50%。

163医院(战友作品)

火花战友专程从美国回来参加聚会,获“最佳聚会战友奖”;华芬姐姐年近七旬青春永驻,她的先生友乐获”最佳护花战友奖”。

“帽子工厂”老板阿冰和先生世杰露面了。阿冰给很多战友“生产”过帽子,这次“转产”水晶画,背了一大包分送战友。感动,谢谢哈!靖萍老友叮嘱我明年一定不要再干了,姐姐范儿。

非常高兴见到我的老师张秉乾和夫人何凤琴。

在大姚、大竹和达县,我是他们家的常客,逢年过节总在他们家吃饭。包汤圆就是跟夫人学的。从张秉乾老师那里学到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除了见到了微信中常见却难见真人的好友,还见到了许多不上微信失联多年的战友和他们的家人,徐冠吉院长夫人张金彦及长女徐茁。梅鉴中、周鸣涛等前辈当年是163的学术权威,现在是微信群里的活跃分子,我们常在微信群里聊天。去年梅老一家在青海旅游遇地震被困门源车站,群友们个个心急如焚,密切关注,直至他们安然脱险。战友情深!

为了聚会,筹委会交给我一个任务:收集、整理、编辑通讯录。各位战友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最后葛照斌战友对联系设计、编排、校对、印刷等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最终每位战友都拿到了通讯录,并表示要珍藏。

163医院(战友作品)

通讯录的封面、目录、我和立新的萌照。立新的父亲是164野战医院院长,留苏的老革命,164医院也是为配属铁道兵建三线铁路,与163野战医院同时组建。李滇秋战友为这本通讯录所写的序言,说出了战友们的心声。6位首任院处长,我都见过,没有忘记他们的音容笑貌。见面会从齐唱军歌开始,163医院代言人大帅哥于作臣教导员指挥。这次聚会的发起人、组织者施汉银院长主持战友见面会。

从下午开始,滚动播出163野战医院的历史图片和各位战友们新老照片。这是建渝战友多年来收集整理保存制作的珍贵的历史资料。给建渝100个赞。

滇秋战友隆重推出参会的163老一辈战友。战友代表发言,我是京津冀战友的代表,没有忘记代表铁七师战友向大聚会表示祝贺。罗永林政委是163医院的第三任政委,年大体弱,眼神不好,也来参加了聚会。此前我没有见过罗政委,他来院时我已离开。认识罗政委是通过微信。素未谋面却喜欢他的亲切、幽默、爱学习、善钻研和正能量满满。当然还喜欢抢他在群里发的大红包。12日,我在微信群里的发言就是:“大快人心事,见到罗政委”。更感人的是峨嵋籍战友童兴文,提前一天到罗政委家中陪同罗政委来渝,一路形影不离……

163医院(战友作品)

因行程紧张,无暇前往养老院看望杜俊萍老战友,只通了两次电话。老杜说她有件事一直不能释怀:有一次,我到重庆开会她要了车送我,因为要赶去火车站接人就没有下车,在机场门口话别,为此多年来自责至今......真让我不知说什么好!本来就不善言辞,此时更是语塞。

见面会在齐唱《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中结束。衷心感谢重庆战友,你们辛苦了,欢迎来北京耍哦!

163医院(战友作品)

13日晨,重庆一日游。第一站先去人民大会堂广场照200多人的集体合影,照片在当晚就送到了每个人的手里。广场上又是一通各种组合排列。友乐、华芬这对在163收获甜蜜爱情的夫妻组合,又称湖北云南组合或称郎才女貌组合,在秀恩爱,旁若无人哪!

上海小姑娘们还是那么年轻漂亮,这次来了4位,全部都有先生全程陪同,透着幸福满满。

到白公馆和渣滓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磁器口,幼时读《红岩》耳熟能详,是当年华子良出去买菜给渣滓洞狱友做饭,与地下党接头交换情报的地方,现在是人流如织的商业街。

洪崖洞,仿重庆古代山城民居建筑群。

一日游的晚餐,大队长老火锅店。很荣幸和书法家凯民老弟合影,欣赏他的沉稳内敛,大器晚成。明天早上也要和一路同行的立新、瑞祥夫妇暂时分手了,他们要在重庆家多住两天。很抱歉,原来以为老郭是163的家属,不知他后来调入163,没有索要照片编入通讯录。他俩的女儿女婿是我的同事,发展得很好。立新是北京密云心内科名医,一次和区领导一起吃饭,区领导说:感谢解放军的医院,为我我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才 。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白天和晚上。桥上有轻轨通过,不时飘过一辆一辆的缆车。重庆景象。两江口晚霞。两江游,在江中欣赏百变的重庆歌剧院。美丽的重庆夜景。

这是我近年的第三次两江游,百游不厌。在船尾做“泰坦尼克式”拍照,一群疯丫头,亲密的朋友,纯洁的友情。我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163医院(战友作品)

聚会结束,各奔东西。大多数战友继续在重庆周边、四川其他地方、三峡至湖北等各处旅游。我因工作原因,在14日中午飞北京,重庆战友吴雷叫了车送我们到江北机场。早上在白云宾馆餐厅,大家都在话别。梅鉴中老先生紧紧握着我的手,听到他说了一句:“你懂事。”瞬间泪奔。

生活在163这样一个大家庭,有什么比得到前辈和兄长一句家常贴心表扬的话更高的奖赏呢!每每有人问起我年轻时在艰苦地区(云南、四川、青海)生活工作的感受,我从来都没有感到不堪回首,记不得曾经吃过的苦,头脑中出现的图像都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也许就是因为有爱,有战友们的爱,有爱的榜样,也有我家领导的爱,被浓浓的爱包围。

回到北京,迎接我们的是一带一路蓝。我的心情也像这蓝天一样纯粹而安静。耳畔一遍一遍响起的,还是《铁道兵志在四方》的熟悉旋律……

163医院(战友作品)

编辑:乐在其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9068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