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 公司招聘
  • 2023-12-25 12:00
  • 龙泉小编

上海402车队职工宿舍(张文平 拍摄)

在那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上海支援山西建设,当时上海402汽车大队被派驻阳泉,驻扎在阳泉市白羊墅煤矿。

上海402车队带来的不仅是运输车辆,还把大上海的先进文化也带给了我们,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丰富了我们周边村矿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是阳泉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为阳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从上海402车队师傅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上海402车队的师傅们同当地人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不仅技术高超而且都非常随和。记得那时的我还在矿子弟学校上学,师傅们在工休时教我们打篮球球、排球、乒乓球等,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好多知识和技能,以至于我长大到外地上学以及参加工作后,好多人问我“你球打的那么好,跟谁学的?”我说:“上海家”(当时本地人称车队师傅们都叫“上海家”)。环境伴随我成长,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奉献、学到了乐观、学到了吃苦耐劳。402队部外墙上写有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上海的思想觉悟,真是“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真心的为他们点赞!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上海402车队食堂餐具

上海有多大?我怎么知道上海很大的

那时候,白羊墅煤矿有400多名职工,是一座年产九万吨的煤矿,在阳泉市地方煤矿来说,也算是一座大型煤矿。402车队驻扎在白羊墅煤矿后,三四十部车门上喷着“上海”两个醒目大字的解放牌汽车,全部用来帮助矿上拉煤上站。上海师傅告诉我,九万吨煤炭只是上海工业一天的用量,“啊?”我惊奇万分,这才知道上海原来有这么大呀。师傅们还告诉我,全国人民使用的日用品一半以上都是上海生产的。

上海有多少人?我怎么知道的大上海有多少人口

当时正值一九七六年“四人帮”被打倒,上海某地出现了一条标语:“上海一千万人希望张春桥当总理,全国八亿人民不放心”,这也是上海师傅们闲谈时说的笑话,但是我记住了,当时上海就有一千万人口,阳泉当时的人口才三十万。

上海402车队职工宿舍(张文平 拍摄)

上海402师傅为建设阳泉贡献了最美的青春年华

我和发小们也曾经共同回顾过那段成长的记忆,402车队在阳泉驻地伴随了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印象太深了。想他们千里迢迢来支援阳泉建设,选拔的肯定都是技术过硬的骨干力量,有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阳泉,很少回家,也有的在这里扎了根成了家,他们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片土地。我记得有位姓张的师傅名字好像叫张录录,跟随车队来到阳泉,几年都没回过家,好容易有机会要回上海探亲,结果在白羊墅火车站出了事故,被火车轧死,永远地留在了阳泉……他们为阳泉的建设付出了青春年华、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上海402车队师傅们为支援国家建设,贡献出了最美的青春,谱写出了一曲曲壮美的诗篇。

上海402车队停车场(张文平 拍摄)

记忆中的工匠

在402车队驻地看场房前有块水泥硬化的试刹车场地,当时有位姓朱的师傅带着几个徒弟,朱师傅只要听听踩刹车的声音,看看刹车线的痕迹,就可以确定汽车什么部位发生了故障需要修理,然后告诉徒弟进行处理。我当时觉得朱师傅真了不起,把式真高!他的一个徒弟告诉我,朱师傅祖上在解放前就有三部公共汽车,他家是资本家。我当时想到了上海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那时候,402车队技术高超的师傅很多,江锦忠的父亲江师傅、司机师傅刘永泰等等,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是很了不起的工匠。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上海402车队参加阳泉组织的“保煤”活动时留影(殷广雷 提供)

我印象中的钱队长

在七十年代初,402车队驻地来了一位姓钱的车队队长,年龄不大,但是很是平易近人,口碑特别好。我当时就想,人家这么年轻就当上了队长,真不简单!他也和几位司机师傅利用工休时间,同我们一起在白煤矿子弟学校后边操场打排球。那时候我就觉得他文武双全,人特别了不起。由此我联想到了周恩来总理提到的情报战线三杰的钱壮飞,因为当时我们历史课正好讲的是这篇文章,所以印象很深。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上海产飞马牌香烟

飞马牌香烟的故事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师傅们抽的都是从上海寄来的专供香烟,一种叫飞马香烟,当时听说是二毛八一包,光荣牌香烟一包三毛二。我的父亲当时是煤矿理发员,矿上安排他也给402车队师傅们义务理发。有一次在理发室理完发后,上海师傅为了感谢父亲,抽出飞马牌香烟请父亲抽,父亲连讲不客气,同时这位上海师傅讲到了飞马香烟的故事,他拿着一根香烟指着上边飞马的图案说:“这个烟是当时资本家兰云三家制造的,图案里飞马下边还有他的名字——兰云三。兰云三解放前已经去了美国,一九七二年尼克松防华时,他的随行人员到了上海要求抽飞马牌香烟,当时中方随行人员认真观察才注意到原来图标上有‘兰云三’的名字……”我一看果真是这样,上海人真了不起!

大象吹口琴的故事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白羊墅煤矿子弟学校上学,上海402车队驻地修理房的侧面就是我们的教室,那时去市里边都是坐402车队的拉煤车,因为车去汉河沟煤矿装煤上站要穿过市里。汽车从市里直接通过,途中要路过南山公园门口、市政府、一中、经过阳钢直到汉河沟。记得一个星期天,我坐上402车队的汽车要去巿里,在车上司机师傅问我去市里做什么?我说到南山公园玩,去看猴。他就给我讲上海有个西郊公园,里面有大象会吹口琴。我很好奇,同时也记在了心里。在我参加工作后,一九八五年出差到上海,专门去了趟西郊公园,我亲眼看到了大象吹口琴表演。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电子合成图片(张文平 制作)

上海402车队的汽车

402汽车队支援阳泉驻扎在白羊墅煤矿,车队全称是“上运三场”,师傅们的驾驶证是红皮的,当时有三四十部解放牌翻斗汽车专门用于拉煤,听师傅们说这批汽车是改装成翻斗的,核定吨位是4吨。车身通体是绿色的,车门上喷着黄色“上海”字样,前轮是单胎后轮是双胎,后马槽上喷着数字08一×××,当时司机师傅告诉我08是上海汽车牌照代号,04是山西汽车牌照的代号,那时我才知道了汽车还有代号。驾驶室可以乘坐两个人,在后面的车斗上左右两边插上一截加高的木质马槽,就能够让人在上边乘坐。周围的人们去市里办事或者参加活动、看电影都乘坐他们的车。人坐在车上有的站在驾驶室后边扶着栏杆,有的蹲在车斗里扶着周围马槽的栏杆,神气的很啊!师傅还告诉我上海还有十轮大货车呢,我当时非常好奇,心里想啥时候我能去看看那么大的汽车呀!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上海师傅赠送的、珍藏至今的全国粮票(杨爱生 提供)

粮票的故事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402车队支援阳泉的时候正是计划经济时期,那时候吃饭要粮票买衣要布票,我父亲因为工作关系和402车队的师傅们接触较多(父亲是白煤矿的理发员,也负责每月给402车队师傅们理发),所以父亲和402车队驻地的师傅们都认识。记得有一年的初夕,有一位姓王的师傅(印象中是后勤管理员)端了两个菜,一个是溜肥肠,一个是大肉丸子(当时的调料都是上海供过来的,他们做的菜很好吃的),找父亲一起过年,我记得父亲拿出来的是阳泉产的散装白酒(一块二一斤),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他们边喝边山南海北地聊,兴致很高。年夜饭虽然不丰盛,但我们吃的很开心。我记得吃了扁食(饺子),王师傅拿出拾斤全国粮票要给父亲留下,父亲连忙说:“王师傅不行、不行,这是你半月的口粮。”王师傅说:“啊拉(我)和侬(你)是朋友,侬(你)就不要客气嘛。”这样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粮票。他们的友谊很纯洁也很高尚,已至于后来王师傅的儿子来驻地工作,父亲那时因身体原因已不从事理发工作了,但是他们到家里来看望,父亲还用手推给他们继续理发……这样友谊谁能说不深厚呢?

白羊墅煤矿子弟在上海外滩留影(张文平 拍摄)

远嫁他乡的张姐你生活的好吗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初402车队驻扎在白羊墅煤矿,车队人员大部分都是男的,还有不少是小伙子,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与村里及煤矿的子弟(女孩子)难免产生相识、相知、相恋的情况,张姐就是其中之一。

张姐是瀑里村人,也是白煤矿子弟,是地地道道的阳泉人。他父亲在矿上班,与我父亲关系很好,张姐就是和402车队一个小伙子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的。记得那个时候她的父亲也和我父亲谈到过这事,“孩孩们愿意就由他们吧”,可是长辈们也有担心呀,一个是工作再一个是户口、人家还是大都市的……那时的职业“听诊器、方向盘,给个干部也不换”,汽车司机是很牛气的职业,“到时候把孩甩了可咋办?……”大人们的考虑也是很实际的,好在他们是自由恋爱。“驻地的女孩很漂亮”,张姐当时正是妙龄少女,“很好看的”。最后张姐还是随对象去了大都市。估计现在张姐也是儿孙满堂了吧?从张姐的远嫁,我想到了昭君出塞,不同的就是咱是过江南下。

张姐,你从小生活在阳泉(北方),吃惯了家乡的抿圪斗、糊嘟、馓,能习惯吃大米海鲜吗?习惯了黄土高坡的气候,还习惯上海的海风吗?习惯了家乡的口音还习惯上海话吗?好多风俗习惯都适应吗?张姐,几十年了,你是应该习惯了,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张姐,想你如今已儿孙满堂,小弟在家乡祝福你: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有时间常回来看看。

当时的环境促成了上海小伙与阳泉姑娘的联姻。为此也把“大上海”和“小上海”紧紧连在了一起。

上海车队(光阴的故事)

上海402车队大队部(张文平 拍摄)

我们是世交

在网群里大家都有自己的昵称,如果不备注真实的姓名,很多时候熟人即使在同一个群里也不知道网名的背后到底谁是谁,很容易发生一些误会。

这不是前些时候在一个群里发生了舌战,知道真名后,才发现我们居然是老朋友、世交。不仅我们这一辈关系不错,而且父辈们也是朋友,网友的父亲是当时402车队的技术队队长,我父亲是白煤矿的理发员,因为工作关系.他们成了好朋友。那还是在我初中即将毕业的时候,网友父亲问我:“孩子,毕业后去做什么?”我告诉上海大爷说,我兄弟姊妹多,父亲一个人上班,家庭挺困难的,我上班吧。他对着父亲和我说:“孩子,你应该继续上学,你好好上学就是对父母亲最好的回报。”后来,我继续读了高中,再以后和父亲叨舌起来,父亲还夸奖说,人家上海家就是有远见。网友不仅是和我关系不错,而且他爱人还是我们矿的子弟,同时也是我的同学,由于我的同学不愿意离开家乡,结果他就在阳泉安了家扎了根,现在事业还真干得不错。一家两代人,子一辈父一辈都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后来网友的姑娘高考录取,又回了老家上海的大学读书。

阳泉和上海的情缘到底有多深?我们都深有感触、深有体会。(杨爱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92846.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