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外景。其身后为原汉阳钢铁厂厂房。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航拍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汪文汉)2011年6月21日,“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张之洞博物馆)在汉阳铁厂旧址举行了盛大奠基仪式。承载着武汉近代史的辉煌篇章,还有世界级建筑大师的设计手笔,一直备受各界关注。2014年8月底,该博物馆主体建筑(馆体)完工后,就处于停工状态。今年4月10日,博物馆再次启动施工,预计今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
工人在博物馆内安装空调风管。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位于琴台大道旁,规划占地34亩,博物馆的整体造型看上去,像一艘漂浮在地平线上的方舟(船)。
上午,记者来到现场。虽然停工三年,但是外表示是进口的面板材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方舟”底部距地面悬空十余米。正门由两个巨大钢构件支撑的“时间之门”,将引领观众从这里穿越现实和历史,进入钢厂工业遗址区。
工人在博物馆内安装空调风管。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陪同记者采访的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介绍,博物馆借鉴中国古象形文字元素,方舟两个角好似黄鹤楼顶的飞檐。建成后的博物馆主体陈设全部集中于悬空的“方舟”,“方舟”内将建有舞台,顶部是一个四季如春的空中花园。
博物馆由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及空中三层组成,一楼室内积水生苔,记者沿着楼梯上去,楼梯锈迹斑斑。一楼是身穿“武汉银翰艺术”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管道安装,二楼是武汉奇盛消防公司在进行消防安装,三楼是武汉万科房地产公司在进行安装内部结构安装。
武汉万科房地产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张志雄介绍,这次工程是4月10日启动,前两天才把所有水电全部接通,这两天相关施工单位陆续进场,计划在今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
记者在三楼看到,三四五三层,是空中畅通结构,所有的铁架已经全部搭好,20多名工人正紧张施工中,不时听到“哐当”声。
工人在博物馆内安装空调风管。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奇盛消防公司邓师傅介绍,他们是两天前进场,所有施工设计都是按几年前的规划图纸进行,这次工期很紧,整个消防工程要6月份前完工。
门口保安曹新飞今年55岁,在汉阳钢铁厂做保安10多年,在博物馆守大门3年多了,亲眼目睹了博物馆停工的过程,“自从2014年8月底主体机构完工后,所有施工人员全部撤走,直到最近才恢复施工。今年以来,很多小车进来,市区领导多次到现场开会协调督办,这次总算开工了。”
武汉万科房地产公司“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项目部陈姓负责人介绍,他们是这个月才派驻进来的,在武汉市、汉阳区政府领导多次协调下,经过武钢与他们公司多次协商,再次启动这个项目,他们会抓紧施工进度,加快室内装修装饰,争取张之洞博物馆早日投入使用。
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外景。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航拍
记者在武汉市国土规划局网站查阅,“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规划全馆建筑面积7010平方米,展示面积3500平方米,配有主展厅和特展厅、视听厅和阅览媒体厅,按照世界级博物馆的级别来建造。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是在拆除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原址上建设的。
“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顾问、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原馆长顾必阶是整个博物馆建设过程的见证者。
顾必阶受访时介绍,为传承和记录张之洞督鄂期间兴建汉阳铁厂、“汉阳造”为代表的武汉近代工业的历史,武钢在10多年前创办了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顾必阶。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顾必阶介绍,“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是由百年前参与汉阳铁厂建设的卢森堡大公国提供珍贵历史资料建成的,馆内现有珍贵遗存的文物近千件,其中汉阳铁厂界碑和166岁全国迄今最早的原汉阳兵工厂的刨床更为镇馆之宝,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0年3月,武汉市委批准,结合汉阳钢厂整体搬迁,推进“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建设。随后,万科集团与任武钢集团达成参与“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建设的协议。万科公司迅即邀请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美国著名设计师丹尼尔·李伯斯金担纲馆体设计。李布斯金本人被誉为“博物馆之王”,作品有柏林犹太博物馆、纽约911世贸纪念公园等。张之洞博物馆是他在中国的首个作品。
顾必阶介绍,博物馆的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全部采用钢架结构。除了外立面将用到德国进口的不锈钢板,这里所有的钢材都是武钢造,共计3000余吨。因为是异形,构筑博物馆的1500多个钢构件没有一模一样的,其中最大的钢构件重达25吨、高43.8米,工艺相当复杂,施工难度堪比“鸟巢”,即使在“鸟巢”的施工过程中,也难得一见这么大的弧形“悬挑”,安装难度非常大,也是为了展现武汉工业水平。
博物馆为何停工三年?
三年来,关于博物馆停工一直是各媒体关注的话题,也引起市民的热议。
两年来,胡明荣、卢钢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议,关于加快博物馆的建设推进工作。民进湖北省委会也集体提案重启“张之洞博物馆”建设。
省人大代表胡明荣先后两次在人大会议提出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胡明荣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张之洞博物馆是武汉城市的金名片,要尽快让这个名片打响”。
武汉万科房地产公司博物馆项目部陈姓负责人不愿意透露具体原因。
顾必阶介绍,估计还是经费问题,设计师丹尼尔·李伯斯金多次到现场,标准也比较高,最初计划是8000万,但是到2014年8月停工时,已经花费了1.2亿元。经费超过了预算,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省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会理事卢纲多次到现场调研,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博物馆之所以“搁浅”,一方面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求严格,使得建设费用超出了预算,原预算8000万元,现在预计超过2亿;另一方面是博物馆建成后,每年几百万的运营费用也让投资方有所顾虑。这些因素促使投资方2014年作出了终止继续投资建设的决定。
顾必阶说,新馆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卢森堡、比利时等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博物馆本来已经与卢森堡达成了联合办展协议,但新馆完工遥遥无期,这份协议一直无法落实。
自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后停工以来,武汉市、区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和调研视察,了解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督促万科集团、武钢集团等相关各方加快博物馆建设,顺利完工开馆。
据了解,市政协在2015年5月组织关于“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专题调研,对项目进行持续跟踪,督促尽快恢复博物馆后续建设和布展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
2015年6月,市政府到博物馆建设现场开展调研,并与万科、武钢等相关各方举行座谈。督促万科、武钢尽快就下一步的合作达成共识,加速推进博物馆的建设。
2016年3月,市文化局、汉阳区政府与万科集团、武钢集团多次进行磋商。协议达成,由万科集团负责加快博物馆的建设、策展、布展,以及博物馆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工作,由武钢集团负责博物馆项目涉及的32亩红线范围内土地的拆迁腾退工作,配合做好开馆所需文物的收集工作。
今年以来,市政府、市政协、汉阳区政府多次到现场调研,多次召开协调会,促使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