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马跃峰 黄娴
海报设计:姚晶权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要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数字经济已经具备政策、算力、数据、产业等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2023年,贵州出台《贵州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的若干激励政策》等文件,明确建设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支持打造人工智能算力高地,鼓励开展大模型研发、训练和应用。
二是算力优势。贵州是“东数西算”工程布局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通算、智算和超算得到统筹发展,全省投运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达43个,算力总规模达到19Eflops,并积极推动算力资源的统一纳管和弹性供给。
三是数据优势。贵州从政务及公共数据融合应用出发,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率先接入国家数据共享枢纽,提供数据服务数百万次。贵阳数交所累计集聚数据商、数据中介等经营主体750多家,累计交易额超23亿元。
四是产业优势。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新兴产业“双千倍增”行动,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产业。上云企业累计突破3万家,贵安大数据科创城招引大数据等领域注册企业810余家。
面对“把握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新机遇,贵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基地,还需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一是数据中心“从存到算”的转型还不够。2023年全省智算能力较年初提升74倍,但总体规模与大模型爆发式增长需求不相适应,在建及投运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多以IDC业务或是企业自用为主。二是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生态还不健全。上游以服务器为中心的配套产业链尚未形成,下游以算力为主的应用场景不丰富,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企业数量在全国的占比均不足1%。三是数字化转型程度还不深。每年2万余家企业开展融合评估、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真正实施的约10%;90%的企业主要改造销售管理环节,生产端改造不多,全流程改造的更少;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协同转型偏少,如工业企业约占13%。四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还不足。政务数据基本归集,水电气、交通等公共行业数据尚未归集,融合应用场景拓展不充分。
为此建议:
一是夯实智算基础,打造能力底座。持续扩大智算规模,加强服务,推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腾讯等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效能提升;加快算力业务场景开放,建好用好算力运营调度平台和公共算力池。把智算中心打造成融合公共算力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产业创新聚集的“四位一体”综合平台。
二是做深融合赋能,打造示范应用。聚焦“四化”和“六大产业基地”,坚持一业一策、一业一平台,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行动,赋能工业智能化、政务便捷化、城镇智慧化、乡村数字化、旅游场景化等创新,推动数据汇聚,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
三是做强产业集群,打造发展动力。围绕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产业生态招商引资,着力推进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提升数字产业集聚平台能级,加快形成龙头引领、链主带动、全链条发力的产业生态格局。
四是抢抓政策机遇,打造卡位优势。积极争取建设国家数据训练基地,推动公共及行业数据归集,打造高质量数据训练集。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推动垂直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形成独特的立足贵州、服务全国的行业场景应用。
五是谋好未来发展,打造新增长点。发挥智算和数据优势,支持领军企业提升供应链自主创新水平,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助力前沿颠覆性技术转化为创业企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