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顾见
监制丨阑夕
过去,读书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时至今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快手新知共同发布的《2023快手泛知识报告》就体现了知识的传播在当下的互联网生态里的新现象与新变化。
报告显示,2022年,快手泛知识类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24%,万粉创作者视频发布量达1.1亿。此外,泛知识内容的直播和互动量也显著增长,直播播放量同比增长60.6%、视频发布量和视频评论量分别同比增长39.6%和65.5%。
在供给与消费两端,快手泛知识内容生态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既能为用户提供生活的实用干货,也能带用户感受知识的极致浪漫。
据《2023快手泛知识报告》显示:2022年,快手上“副业”搜索量同比增幅103.5%。搜索人群中,超五成为00后;同年,累计312万用户通过快手教育普惠项目《新知如师说》在直播间内成为"清华、北大旁听生”。
这些数据只是快手泛知识生态的冰山一角。在快手,已经出现了一个让用户学以致用、以学促实的泛知识生态。在这里,有人将生涩难啃的硬核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有人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与社会、职场、兴趣爱好息息相关的金玉良言。这些泛知识创作者产生的合力,让快手用户拥有了一所用知识改变命运、治愈自我的“社会大学”。
这所大学中,有很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课程。
比如,成年人识字问题这个巨大痛点,就在快手得到了妥善解决。
数据显示,我国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文盲率下降至2.67%。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一个百分点背后就是数千万人的难言之隐。好在,每天晚上七点半,快手用户@成人识字 金霞老师 会准时来到课堂,从最基础的一字一拼读开始授课,教“学生”把新学会的词语句子用手机输入法复现。有时,她还会捎带教一些九九乘法表、记账算账等生活技能。
截至2022年底,快手上有182个像金霞这样的成人识字直播间,总粉丝约1231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常识教学”,却是无数人的救命稻草。在快手直播间,他们得以报团取暖,在相互鼓励中寻得一把开启新生活的钥匙。
再比如,很多体力劳动者渴望在黄金年龄实现事业转型。
在快手用户@阿泽计算机课堂 的直播间,阿泽把办公软件应用细分拆解,每天直播讲一节,帮助学员成为电脑操作达人,提升工作效率。
在@设计师祝哥—教你学设计 直播间,祝哥能耐下心来,帮那些键盘都用不熟练的新手成长为具有独立设计、接单能力的从业者。很多体力劳动者通过这里实现了事业转型,从打工人变成了“小老板”。
对于喜欢“折腾”的人来说,快手达人@雷厉风行「干点啥挣钱」是个宝藏直播间。这里汇聚了360行各种小本致富秘籍,更是把各种避坑经验无偿分享,帮助那些“斜杠青年”找到了工作之外的其它收入来源。
除了实用知识外,这所大学还提供很多能吸引用户的“浪漫”知识。
《2023快手泛知识报告》显示,2022年快手上的手艺创作者获得的总收入同比增幅40.6%。传统手艺不断创新传承,吸粉无数。这些人文艺术和手艺教学虽然与生活的距离较远,但是能够将数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带入当下,带给人们浪漫以惊喜。
比如快手用户@银匠雪儿 山呷呷 大学毕业后 以凯里市苗族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的角色当起了银匠。将一项即将消亡的非遗手艺带上短视频的舞台,也让无数粉丝见证了这项手艺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非遗文化是“回顾过去”的浪漫,那么在快手遇见天文宇宙知识就是一种“仰望星空”的浪漫。202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快手号直播双子座流星雨,超过1700万用户共同见证这场盛大的天文现象,尺间感受着来自宇宙的极致浪漫。
《创新的扩散》一书曾提出过“无形学院”理念:通过专业人士的自发科普、知识分享,让非专业人士享受到知识普惠,提升知识储备改变生活。而快手的泛知识版图,让抽象的“无形学院”变成了一所具象的社会大学。
这里没有门槛、没有专业和学分限制,每个用户都可以按需寻找那些输出工具价值的“必修课”,以及提供情绪价值的“选修课”,通过自我驱动的方式不断收获成长“加速度”。
快手用户“学以致用”的同时,平台的知识供给侧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传统模式下,知识获取是自上而下且滞后的:知识创作往往是由专业作家和各行业顶尖人士完成。无论是硬核知识还是经验分享,从写作到成书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出版社为例,普通书稿从交稿到出版一般需要6~8个月。因此,很多书籍上市时已经缺乏时效性,对应的知识价值也大打折扣。
而快手的短视频、直播间,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灵活的载体。这个泛知识生态所催生出的“循环经济”,也让供给侧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一方面,快手为硬核知识人提供了优秀的创作土壤。
比如同济大学退休物理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 她虽然年过七旬,却一直致力于用有趣的方式激发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通过在快手深耕物理科普,收获了185.1万粉丝。
再比如全民普法趋势下,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些法律常识,依法捍卫自身权益。考虑到专业的法律书籍生涩难懂,快手用户@朝阳律师开始了自己的短视频普法之路,通过录制普法视频帮助用户答疑解惑。他的视频得到了数千万粉丝的关注,一年时间就通过私信回答了超3000个法律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不适合出版但是对工作生活有巨大助力的兴趣、经验和技能,也能在快手发展成“新学科”。这些“野生知识”无法被收录于书本之中,是由各行业资深人士试错、总结后产生的宝贵经验,能够在解决特定问题时发挥功效。
比如手机维修,对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愈发重要。在移动办公、网课趋势下,手机成为一台存有大量资料的“掌上电脑”,一旦损坏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受制于信息安全问题,用户不敢轻易把手机交给维修站点。为此,很多人关注了快手用户@世纪威锋波哥 ,通过他的视频从零开始学习手机维修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再比如国家一级建造师@宁如川 在快手教普通人如何看懂建筑施工图纸。无论是大学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还是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的员工,亦或是工地上的工人,都在这个直播间里习得一技傍身。
在这些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快手这所“社会大学”也得以生生不息。海量的泛知识内容又精准流向需要的用户,帮助他们扩展视野、提升自我,解锁更好人生。一些受到启发的用户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掌握的边缘、小众知识,也能为别人带去价值,从而迸发出创作积极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而平台的有意扶持也让创作者能够更好的通过商单广告、直播电商、知识付费等方式获得变现收益。
至此,一个繁荣的,能够自我进化的知识内循环生态已经初具规模。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间成为“终身学习者”。
在ChatGPT等AI工具的助力下,知识获取变得异常简单。但人们必须谨慎面对科技的馈赠,更不能过度依赖于这种“拿来主义”,以免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相比之下,阅读纸质书能够系统性的吸收知识,将其变为己用。只不过,很多书中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时空背景进行调整,否则又会让人们困在“教条主义”当中。
在ChatGPT和纸质书之外,似乎还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中间地带”来真正实现知识普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在《论语》中提到过一种终身学习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至今日,快手泛知识生态为这个理念提供了一块宽广的“试验田”。在这里,每个参与泛知识创作的用户都在促进着知识的传递和扩散;学院派的理论知识与经验丰富的讲书人相辅相成,为所有渴望新知识的用户提供精准的“知识灌溉”。
“三老铁必有我师”,这大概就是快手泛知识生态的终极愿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