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科技 -

绿普惠陶岚:带动50万家企业和5亿公众,每年减碳1亿吨 | 谈碳

  • 科技
  • 2023-05-10 20:01
  • 36氪新媒体

谈碳第二十三期,我们专访了绿普惠创始人陶岚。当高耗能企业被推上减碳主力地位,消费端的碳排量依然占到中国社会碳排总量的53%。2019年,陶岚成立了绿普惠,她和团队联合美团、滴滴、饿了么等场景企业,利用碳普惠方法学下的碳账本,量化公众减碳价值,并发放用户激励。

去年,陶岚把来自中国民间力量的碳账本,带到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国际舞台,还被福布斯中国评为“2022青年海归菁英100人”。未来,她想带动更多公众,参与到这场全民减碳行动中。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你知道吗?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正在帮你悄悄减碳。

使用共享单车每骑行1公里可以减碳250克;在外卖下单界面选择“无需餐具”可以减碳45.72克;就连将京东快递的快递单,替换为电子面单,也可以实现5g的减碳量。

绿色消费行为形成的减碳量和碳积分,在累计到一定量之后,还能换取奖品。

在北京一个名为“绿色生活季”的小程序上,绿色消费场景覆盖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还能转化成减碳量和碳积分,给予公众奖品激励。

绿普惠陶岚:带动50万家企业和5亿公众,每年减碳1亿吨 | 谈碳

绿色生活季小程序。图源:绿普惠

这个平台背后是多元碳普惠机制,其落地平台是一个数字化的“碳账本”。

2019年,陶岚正式创建绿普惠,她带领团队搭建起一套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打造链接多方的“碳账本”。

“碳账本”的运行模式是一个漏斗形状。漏斗最上层为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包括衣、食、住、行、用、游等方面的绿色行为,比如乘坐公交地铁、驾驶新能源汽车、购买节能家电等,这些行为会被第二层的数字化企业给记录下来,同时授权“碳账本”进行碳减排量化和记录。

其实市面上的碳普惠项目并不少见,但几乎都要靠用户主动记录和领取,反倒降低了用户积极性,还容易出现数据错算、减排量重复记录等问题。

绿普惠的思路便是利用“绿普惠云”这一第三方数字化计量平台,依托《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团体标准,科学量化个人减排行为,实现企业和政府碳普惠平台的链接,从而让个人减排量通过平台企业折现,无需手动记录。

政府也可以更方便地收集到辖区范围内的个人碳减排数量,更科学地制定地方节能减排政策,最终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三本账。

如今绿普惠已成立三年多,支持包括北京市、四川泸州、江苏苏州等地方政府建立碳普惠平台,还服务了广汽、美团、滴滴、饿了么、快电等众多互联网企业,为几十家企业建立碳账户产品和系统,带动上亿次减排行为。

去年,陶岚带着这份代表中国民间的碳普惠方案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以前,很多人会以为中国的减碳是靠政策自上而下地推动,其实来自民间的减碳力量非常大,很多国际机构都表示很难得。”陶岚说。

陶岚在节能减排、碳交易这一领域有近二十年的工作实践,如今也成为全国碳普惠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她表示,绿普惠希望带动上亿公众,每年减排一亿吨碳,还想帮助更多的企业建立自己的“蚂蚁森林”。

近日,陶岚接受了36碳的专访。

绿普惠陶岚:带动50万家企业和5亿公众,每年减碳1亿吨 | 谈碳

绿普惠创始人陶岚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36碳整理编辑

给14亿人算笔“碳账”

36碳:相比于高耗能产业降碳,个人碳减排的作用如何体现?

陶岚:如今整个社会向绿色低碳化发展,其中就包括绿色低碳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好理解,就是从高碳排的产业端去降碳,比如发电企业、钢铁企业等。但很多人不熟悉生活方式减碳,也就是需求端的减碳,这部分也是碳排放量的大头。

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总量已达37.24亿吨,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590亿吨,改变人的行为可减少70%碳排放。

随着城镇化推进,居民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还会逐渐增多。个人消费端碳减排能节约更多社会资源,还会倒逼生产方式转型,二者相互影响和协同。

36碳: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消费者基数,公众参与碳减排的潜力如何?

陶岚:其实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方面的觉醒还是比较早的。早在2006年,国家还没有提出“双碳”目标的时候,当时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车友会及民间环保组织等,共同倡议:“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当时活动带动约80万人参与,在国际上都形成很大反响,美国时任总统布什的环境顾问杜丹德还特地跑来中国调研。

2015年,我开始帮助企业做碳账户产品,最开始帮助支付宝打造蚂蚁森林,计算不同的消费行为带来多少减碳量。

前几年,我也引导了北京市发起的“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绿行者”等碳普惠行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之后,公众减排热度再次被提升。

36碳: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类似产品,为什么用户热度不够高?引导个人减碳有什么难点?

陶岚:抓大好抓,抓小不好抓,从个人消费端去推动减碳的难度非常大。很多地方政府以前就建立过类似平台,但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在于没有把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都纳入进来,用户在各个场景下的绿色行为数据也没有全面连通。用户完成绿色行为之后,还需要打开小程序或软件完成上传,这与个人用户习惯不符,当然就会影响用户积极性。

绿普惠推出的“个人数字碳账本”,是一个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把跨场景、跨平台的公众绿色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和融合汇总,个人减排量可以通过平台企业折现,无需手动记录。

绿普惠陶岚:带动50万家企业和5亿公众,每年减碳1亿吨 | 谈碳

图源:绿普惠

36碳:覆盖场景更加全面多元之后,如何体现减排量的科学性?

陶岚:这也是痛点之一,此前我国消费端一直存在减排场景不清晰、减排标准不统一、减排量计算不科学等问题。去年4月,我们和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编制团体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其中推荐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七大类别的40项绿色低碳行为,还规定了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这意味着个人碳减排从减排量层面有了一把“标尺”。2022年8月,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参考这套标准,推出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平台上线一个月后,为超过636万市民建立了碳账本,带动减排行为超过8800万次,形成减排量约4万吨。

绿普惠陶岚:带动50万家企业和5亿公众,每年减碳1亿吨 | 谈碳

图源:绿普惠

把个人减排公益变成“卖碳”生意

36碳:碳普惠是一个链接政府、企业、个人的多元体系,政府和企业的诉求有何不同?

陶岚:从政府端来看,“双碳”目标之后,各地开始重视碳普惠。但面向消费者引导减碳,政府很难让用户直接参与进来,没有用户基数,再多的补贴也没法精准激励到用户。而企业则不一样,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消费者,不断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他们还希望融入国家双碳目标,带动用户减排,用更创新的方式吸引、维护用户,并在更多地方政府打开市场。

政府和企业都具备减碳积极性,但我国有300多个地方政府,几十万家企业,不可能让每个政府去跟上万家企业一个个谈合作,需要一个平台或市场机制整合多方。绿普惠在做的事情就是“链接”,让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这样各方都省劲了。

36碳:基于不同诉求和特点,绿普惠如何面向企业、政府提供产品?

陶岚:我们的核心产品“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同时可以服务企业和政府。在企业方面,绿普惠首先帮助企业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打造企业碳账户,带动员工或用户减排,形成碳资产,助力企业碳中和。其次让减碳赋能企业经营,实现企业和用户长效链接,以提升用户粘性;还可以帮助企业链接政府碳普惠平台,助力企业碳普惠减排量交易。

以丰田汽车举例,绿普惠帮助丰田汽车建立车主碳账户“丰云绿动”,量化车主的日常使用所产生的减排量,并进行车主排名,返还权益和奖励。激励方面与车辆后市场链接,车主可以去4S店去换机油,换工时费等,又回到丰田服务体系中去。这个案例被写入广汽集团的ESG报告,还获得多项双碳案例奖项。

政府合作方面,绿普惠不仅在多个省市建立碳普惠平台,去年还服务了北京冬奥会的碳普惠,用“低碳冬奥”小程序带动百万人参与减排,并作为冬奥会遗产写入赛后可持续发展报告。

绿普惠陶岚:带动50万家企业和5亿公众,每年减碳1亿吨 | 谈碳

低碳冬奥小程序。图源:绿普惠

36碳:这些“链接”工作,相比您以前参与的碳市场工作,难度是不是更大?

陶岚:这和我以前参与碳市场交易工作不一样,碳市场目前被纳入全国交易的就是2000多家企业。如今绿普惠面向的企业更多元丰富,有减排诉求的公司都有合作意愿,一些大型国央企还在推行员工内部的碳账户,这个需求是无限大的,我反倒觉得越做越有意思。

绿普惠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碳普惠激励模式,在未来的项目推进中也会更高效。目前,“多元碳普惠机制”还被写入生态环境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中央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报告中。

36碳:目前国内碳交易更多由企业承担,未来个人碳减排机制和碳市场有可能结合吗?

陶岚:碳普惠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与主体和范围来看,碳普惠是面向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是居民生活需求端减排,其涉及范围更广,影响范围更大。碳市场参与主体是高能耗企业,是工业生产领域的减排。

从碳交易市场机制来看,有关部门是基于企业过去三年的碳排放数据给控排企业发放配额。碳市场目前以强制性交易为主,国家有指定交易平台。这套方式对居民行不通,不能规定居民每年的碳排量是多少,更无法做到平均发放配额,这就决定了碳普惠是基于宣传倡导和社会激励的市场,需要有解决方案服务商。

但碳普惠减排量可以自愿交易,比如去年王府井集团举办的“人民甄选”活动,经测算产生761吨碳排放,通过认购碳普惠减排量实现活动碳中和,这给今后大型活动自身实现碳中和提供初步经验范式。

36碳:未来绿普惠会关注哪些方面?

陶岚:首先一定是服务好客户。绿普惠云的解决方案采用大数据、隐私计算技术,在不触及用户隐私的情况下,使用一套系统同时服务政府和企业。

其次是做好碳普惠的宣传推广,帮助更多企业带动用户减排,并将个人减排融入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大化发挥个人减排价值,让用户、企业、政府都获益。

目前我们已带动千万用户减排6亿多次,相信不久后就会实现带动1亿用户,每人减排1吨碳,达到1亿吨的减排目标。过去两年,绿普惠已经融资数千万,2023年~2024年将再实现亿级融资,加速规模化发展。

「谈碳」, 36碳围绕“双碳与ESG”议题推出的专访栏目,我们会寻找业内大公司“双碳业务”的关键角色、明星企业 CEO、学界产业代表等人物,针对碳中和战略、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一场深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keji/22560.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