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您好,给我拿一管抑菌膏。”“该产品已经下架了。”4月19日,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实地探访辖区内“消”字号抗(抑)菌制剂整改情况时,某药房工作人员朝检察官说道。
去年7月,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与市相关行政部门对照最高检下发的典型违规消毒产品列表,就辖区内售卖“消”字号抗(抑)菌制剂进行专项监督。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询问、查验等方式,重点对全市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药房、超市、母婴用品专卖店等场所内的抗(抑)菌制剂类消毒产品进行调查,发现辖区内多家机构存在销售违规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禁用物质,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针对多家机构违规销售消毒产品线索,2022年8月22日,该院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鉴定,出具鉴定报告与意见,查明典型违规消毒产品中违禁物质的具体含量。宜兴市其他相关机构是否也存在此类隐患?据此,该院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销售监督管理,督促其履行法定职责。
宜兴市相关行政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并于2022年10月21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483家相关经营单位开展“地毯式”检查,共排查消毒产品3042品种次,确认不规范消毒产品7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开具相关法律文书,要求相关机构立即下架不规范消毒产品7种,行政立案查处5家,罚款1.5万元。
与此同时,2022年12月7日,该院督导相关行政部门向违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相关行政部门发函告知产品违规行为,力促消毒产品从生产源头即做到规范合法。
“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做到常态化监督检查。”该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介绍,2022年12月开始,针对企业生产行为,宜兴市检察院还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对市内14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长效化监督检查,并开展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定时监督抽检工作,形成“我管”促“都管”的监管合力,及时消除“消”字号产品风险隐患,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