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沙特与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后,中东多国关系出现更多良性互动,地区局势进一步趋向缓和。本周,叙利亚与阿拉伯世界互动频繁。
4月22日,是第五十四个“世界地球日”。
从遥感卫星上看西亚的叙利亚沙漠,能看到天然形成的各种美丽色彩。这更印证了今年的主题:“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地时间4月18日,沙特外长费萨尔到访叙利亚,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首都大马士革举行会谈。这是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以来,沙特政府高级别官员首次访问叙利亚。
费萨尔指出,沙特支持维护叙利亚领土完整、安全和稳定。费萨尔还正式邀请阿萨德出席今年5月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阿拉伯联盟峰会。
连日来,从清晨起,满载行李的车辆将黎巴嫩东北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小镇挤得水泄不通,据美联社报道,叙利亚正在迎来首批返乡人。
叙利亚难民:回家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我们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最好的事情是人们回到自己的祖国。
据联合国难民署最新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20日,联合国难民署注册的叙利亚难民人数为557.3万。
值得一提的是,叙利亚难民危机中,未成年人受到巨大冲击。截至2022年7月,47%的叙利亚难民未满18岁,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当童工为生。
大马士革民众 沙迪:我们已经受够了战争,我们已经挣扎了12年了。我们不但希望与沙特关系的改善,而且也希望与其他海湾国家的关系改善,当与阿拉伯国家有活动和接触时,我们可以互利互惠。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经过10多年的动荡,拥有22个成员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逐渐意识到,叙利亚重回阿盟不仅能让紧张的地区局势得到缓和,还有助于阿拉伯国家形成政治合力,发出统一声音。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指出,从2015年至今,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联手展开的反恐行动帮助中东地区重新恢复稳定。而在今年2月土叙边强震后,沙特、埃及和阿联酋等国积极对叙施以援手。
然而,就在阿萨德与费萨尔握手言和的当日,美国联邦众议院外交事务小组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对事态表示遗憾。
美国联邦众议员 威尔逊:悲哀的是,我们近期注意到,美国非常重视的阿拉伯世界的盟友接连与阿萨德政府恢复邦交。
为阻止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回归正常化,美国国会正在商讨进一步加强全面制裁叙利亚的《凯撒法案》。
《华尔街日报》记者 佛肯:美国制裁的继续无益于阿拉伯世界重建和谐。
本周,4月19日,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武装型无人艇驶过霍尔木兹海峡,据美联社报道,海湾国家目前约20%的石油都要经该海峡转运。
美海军发言人霍金斯当天确认,该艇是美军最新型的“哈里斯MAST-13型无人艇”,长41英尺,携带摄像机和传感器,并配有12.9毫米的遥控机枪。
而在早前的4月8日,美国海军在波斯湾水域部署了一艘能够携带多达154枚“战斧”导弹的导弹潜艇。
在美联社看来,这是美国对伊朗炫耀武力。
不过,令美国尴尬的是,4月15日,美国刚造出来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克利夫兰”号在威斯康星州梅诺米尼河的船坞一下水,就撞上了一艘拖船,结果船体受损。
这种前后耗时20年,耗资约300亿美元研发的“科幻战舰”,曾被看作是未来活跃在波斯湾的重要力量,还被设想将来部署在东亚海岸。
耐人寻味的是,此前,伊朗革命卫队有针对性地展示了最新型的“苏莱曼尼烈士”号隐身导弹舰,外形上似乎“致敬”了美国的濒海战斗舰。
此前的2019年,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部队司令哈吉扎德曾透露,伊朗已经成功捕获了七到八架飞越叙利亚和伊拉克并对伊朗实施侦察的美国无人机。
之后,伊朗的无人机制造业似乎“开了挂”。
2023年4月20日,伊朗陆军接收了本国制造的200多架无人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无奈地承认,美国对伊朗长达数十年的制裁无助于遏制对方。而沙特和伊朗的关系缓和,倒是使伊朗生产的无人机在中东地区成为畅销货。
一方面,美国试图再次将中东局势推向对抗,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斡旋和影响下,一股势不可挡的“和解潮”已经在阿拉伯世界蔓延。
叙利亚电视台新闻:叙利亚和突尼斯今天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宣布,为响应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在大马士革任命驻该国大使的倡议,叙利亚决定重新开放其在突尼斯的大使馆并任命大使。
《耶路撒冷邮报》评论称,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的起源地,叙利亚是美国干涉中东的主要目标,如今戏剧性地实现和解,具有标志性意义。
2011年1月,在美国旨在培养本国代理人的“127e”秘密项目的资助下,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时任总统本·阿里逃亡沙特,并在沙特去世。
随后,整个阿拉伯世界,从利比亚、埃及、也门、巴林,到沙特东部的部分地区都爆发了类似的“阿拉伯之春”。
民选的埃及总统穆尔西下台,利比亚执政42年的反美强人卡扎菲惨死街头。
2013年,美国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美国在叙利亚大打“代理人战争”,甚至纠集北约亲自动手,反而削弱了反恐力量,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乘机崛起。
2018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达成协议,在宣布撤出非法驻扎叙利亚的美军的同时,又以“保护油田”的名义留下了数百名美军和40多辆用于“偷油”的油罐车。
叙利亚石油部表示,美国平均每天在叙利亚窃取6.6万桶石油,给叙利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种“以盗养军”的奇葩方式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
而2021年,美国不顾他人的“阿富汗大撤退”,就连中东盟友也直摇头。
与此同时,美国近年来试图搞“全球北约”,频繁在全球拱火,也引起了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众多国家的警惕。
2021年6月,美国前劳工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赖希撰文指出,美国面临的最大危险其实是美国自己。
2022年10月,美国众议员科尔特斯直言不讳地警告说,在美国国内极端撕裂的情况下,正在孕育“法西斯主义环境”。
2023年4月1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干脆在社交媒体上写着:“第三次世界大战”。
“谁会成为下一个阿富汗?”这是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特提出的尖锐问题。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莱特·史蒂芬点出了问题的实质:每一个拥有美军支援的盟友,都会从这次撤军中吸取教训:他们最终只能靠自己。
一边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调整以及美国面向全球的战略焦虑。另一边,沙伊和解潮的积极外溢效应继续显现。
4月14日起,也门政府、沙特阿拉伯领导的多国联军和胡塞武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规模换俘行动。
获释人员:能够回到我的祖国也门,我感到很自豪和高兴,我迫不及待地想亲吻我祖国的土地。也门就像我亲爱的母亲。
4月9日,沙特与阿曼代表团已经抵达也门首都萨那,与胡塞武装最高领导人迈赫迪·穆沙特举行会晤,讨论永久性停火协议等相关问题。
在CNN看来,沙特和伊朗分别支持也门内战中的对立派系,眼下沙伊和解有望促成也门八年内战的彻底结束。
4月12日,巴林和卡塔尔两国代表团在沙特的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举行会议,双方决定根据联合国宪章以及《日内瓦外交关系公约》相关规定,即日恢复双边外交关系。
在《卫报》看来,巴林和卡塔尔同为富甲天下的海湾小国,历史上并没有直接矛盾。
随着2022年11月,卡塔尔成功举办世界杯,伊朗首胜欧洲队、沙特小组赛战胜梅西领衔的阿根廷。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海湾国家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
“足球外交”也为“中东兄弟”们“相逢一笑泯恩仇”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东地区发生的战争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多。
其实从更长远的历史上看,中东阿拉伯国家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各族群之间相互融合、往来密切,早已成为东西方交往的纽带。
而这一地区之所以变得易燃易爆,与西方国家为了石油利益纷纷涌入,导致政局动荡密不可分。
4月17日,据路透社报道,应以色列政府的邀请,伊朗前王朝巴列维王朝的后人——前伊朗王储礼萨·巴列维及夫人雅斯敏·巴列维到访以色列。
前伊朗王储 礼萨·巴列维:用科技帮助伊朗人民,用互联网帮助他们,资助他们罢工基金,帮助工人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罢工。
礼萨·巴列维是1979年革命中被推翻的伊朗最后一位国王“老巴列维”的儿子,从17岁起便在美国接受教育,如今定居在华盛顿周边的弗吉尼亚州。
根据2000年解密的文件,1953年3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曾指示弟弟艾伦·杜勒斯领导的中情局拨款100万美元,制定颠覆伊朗政府的计划。
1953年8月的政变中,主张将西方石油公司国有化的摩萨台政府被颠覆。老巴列维上台后,一直被外界看作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代言人,直到被推翻后流亡美国。
如今西方眼中的巴列维家族的“流亡反对派领导人”到以色列访问,不禁使人想起70年前,美国在伊朗策划颠覆活动的往事。
3月2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对美国广播公司透露,美国对伊方的所谓“安全局势”非常担忧。
美国广播公司记者:五角大楼的一位高级官员今天透露,如果伊朗愿意,伊朗将拥有足够的材料来建造核弹。他们可以在短短12天内做到这一点,伊朗前所未有地拥有制造核弹的能力。
在美联社看来,美军方突然给伊朗扣上“能快速制造核武器”的大帽子,似乎与20年前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如出一辙。
只不过,美国情报机构如今正陷入“泄密门”丑闻中。而作为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内塔尼亚胡和拜登的关系近来也出现不睦。
4月11日,据美联社曝光,美国每年斥资约900亿美元专门用于海外的间谍活动,美国的众多所谓的盟友均在华盛顿的监视之下。
在目前泄露的上百份文件中,一份标题为“以色列: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援助的途径”的文件被舆论热议。文件显示,华盛顿寄希望于对耶路撒冷不断施压, 最终使其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援助。
对此,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部长本·格维尔强烈批评拜登政府称:“他们必须明白,以色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美国国旗上的一颗星星。”
据《以色列时报》3月28日报道,以色列国内因司法改革问题引发的政治危机引来美国总统拜登的警告。拜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向内塔尼亚胡喊话“不能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
这被看作是继美国民主党政府与海湾国家最重要的盟友沙特疏远后,与美国在中东地区铁杆盟友以色列关系也出现裂痕的信号。
而根据盖洛普在2023年2月对民主党人的调查,有49%的民主党人选择支持巴勒斯坦而不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支持率第一次超过以色列,令一向以强硬著称的内塔尼亚胡也感到尴尬。
事实上,在中东地区纷纷“去美国化”的大背景下,究竟该如何定位,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大多中东国家都要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3月7日,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20周年之际,美防长奥斯汀早前对媒体秘而不宣,突访了伊拉克巴格达的美军基地。
美国国防部长 奥斯汀:如今展望未来,应伊拉克政府的要求,美军打算继续留在伊拉克。
当晚,奥斯汀在推特上发布访问视频称:“在巴格达降落。我来这里是重申美国与伊拉克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将朝着一个更安全、更稳定、更独立的伊拉克迈进。”
很快,这一推文即刻招来了大批网友的声讨。
有人用此前伊拉克战争中民众高举反美斗士穆克塔达·萨德尔的照片表达对美军的反感。有人用卡通画形象地揭批了美国多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强盗行径。也有人直接将美军称为小丑。
2003年5月,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现身“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
时任美国总统 小布什:从独裁到民主的过渡需要时间,但每一步都是值得的。我们的联军将留在那里,直到我们的工作完成。然后我们将离开,在我们身后将留下一个自由的伊拉克。
然而,20年后,美国在伊拉克的驻军仍然超过2500人。
欧盟媒体《欧洲动态》3月10日撰文写道,战争爆发至今已过去20年,“这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仍深受战争的伤害......与华盛顿曾设想的自由民主国家相去甚远”。
讽刺的是,去年5月,当小布什在老家得州发表讲话时,一不小心说出了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大实话”。
美国前总统 小布什:一个人就能决定对伊拉克发动完全无理和野蛮的侵略。我的意思是,乌克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奥斯汀访问伊拉克的前后脚,3月4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突访位于叙利亚东北部的美军基地。
汉密尔顿反战联盟负责人 肯·斯通:美国占领叙利亚东部地区有两个目的,当然占领是完全非法的。一个目的是使叙利亚丧失重建的能力;第二个目的是,美国官员公开声称,美军占领叙利亚东部地区是为了美国在叙代理人战争结束谈判时将此作为谈判的筹码。
就在米利访问当天,美国在叙的非法“偷油”活动仍在继续。
叙利亚当地居民 穆罕默德·阿博沙什:美国对叙利亚的非法侵占导致了经济崩溃、基础设施被破坏,石油被偷盗,粮食被焚毁,方方面面都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让我们的生活跌入谷底,我真想早日摆脱他们。
美国卫斯理学院学者阿莱恩·加彭指出,中东“和解潮”是由更广泛的国际形势变化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中东已经进入“去美国化时代”。具体表现就是不依附西方,向全世界开放。
正因为中东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长期动荡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如果该地区能持续稳定,进入和解“快车道”,全球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