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大朵:牡丹小记

  • 热点
  • 2023-04-26 16:48
  • 新民晚报

一千多年前的花气,养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人。

大朵:牡丹小记

有爱花者,从山东菏泽移来数万株牡丹,栽种在乐清白石山上。谷雨前后,牡丹花发,春山皆是看花人,延续了“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历史情状。

我约了友人也汇入这股看花的潮流。古时,从温州城往乐清北面的白石是乘舟漂荡过瓯江,今人则经瓯江上的七都大桥,几分钟就到了对岸。谢灵运任永嘉郡守时,曾乘舟过江,去白石山巡视农田灾情。灵运在永嘉任上悠游山水,写下诸多山水诗。诗人也记录旅途的风物,曾写到“永嘉水际多牡丹”。想着白石山上的牡丹,也是灵运见过的芳华吗?

蜿蜒入山,一团花气拦在山道上。眼前已见繁花锦绣。走进花丛中,先前闻到的花气反倒不得了,不由得生“只可远观”之叹。周身花影重重,也不知先看哪一朵,白的叫“白雪塔”,红的叫“贵妃插翠”,粉的叫“雪影桃花”,黑紫的叫“豹尾”,千姿百态,朵朵皆好。几棵百年牡丹,花株已呈嶙峋之态。老枝着花,花不轻浮,经了年月,也就耐看了。赏花人纷纷于花间,欲与“花王”相媲美。人惜花,花才照人,这“照”字有深意。

这片高山花田,与“玉甑峰”遥遥相望,之间隔着一泓碧水。此时,“玉甑峰”像极了一朵开在天际的太古之花。这样的山光水色,倒是养花之地。花田下的下坭村,村舍俨然,羡慕村人有陶潜之乐。

赏花回来,意犹未尽,从书架上找出《徐堇侯书画作品集》。这位海棠巢主人是一位懂花人,妙手绘花卉,尤其钟爱牡丹。

大朵:牡丹小记

徐堇侯(1896-1979),是乐清人,名恭懋,别署元长,晚年署堇老、贞翁、玄翁、徐老等。我喜欢“堇老”,有草木气。人如草木,又不及草木。堇老的父亲徐干是一位乡绅,曾出资万两白银捐助孙诒让创办温州师范学堂。博学如堇老,曾师从刘之屏、陈黼宸、刘绍宽、朱鹏等习文史,从汪如渊学画,从叶墨卿治金石,从蔡履平学弹三弦,喜爱昆曲,尤擅岐黄之术,维新后以此为业,人称“一帖灵”。堇老与夏承焘、梅冷生、吴鹭山、苏渊雷等以诗交友,不愧为“东瓯才子”。

大朵:牡丹小记

牡丹雍华,描绘其形却不得其格者多,画出花气者的更少。堇老笔下的牡丹是有花气的。其设色牡丹,有丰润之气,又无俗气。这样的牡丹是用心泉浇灌的。

堇老的水墨牡丹,惊其长线披拂,灵动中似有玄幻之力,有形与无形之间,有乐音的高蹈,又见草木的本真。堇老是医者,精通草木本性,又喜欢昆曲,那些水墨线条似乎是水磨调的幻化。昆曲中有汤显祖的一朵绝世的“牡丹”,这两厢是否也有曲径通幽之处。

大朵:牡丹小记

堇老的牡丹,何以有如此境象。《徐堇侯书画作品集》中有两幅设色牡丹图的诗题,可寻到根源。一首是:“谢公拟山贼,踏遍永嘉山。佳句生春草,临流赏玉颜。国香随地艳,花韵午庭间。不索锦幛护,高风远可攀。”另一首是:“谢公拟山贼,踏遍永嘉山。佳句生春草,临流赏牡丹。国香随地有,云彩一时殷。不索锦幛护,高标在野栏。”

两首诗题都以谢公为引,可见堇老的牡丹花气,来自南朝谢灵运的“永嘉水际多牡丹”。堇老得了千年花气,也得了诗人的性灵。“高风远可攀”是先生追求的花气,“高标在野栏”则是先生追求的花品。

大朵:牡丹小记

这两幅牡丹图均创作于一九七七年,时年堇老已八十二岁,这位历经风雨沧桑的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刘旦宅一幅牡丹图中,见到了堇老的线条笔意。少年刘旦宅,就是堇老带到上海,栽培成才。人去,如花落,但花气在。

知师莫如弟子。曾师从堇老学画五年的谢振瓯先生说:“先生的人品德行第一,溢而为诗文,为医术,为书画。”据说,振瓯先生只要见到堇老的画作,就如先生在前,必先在其画作前鞠躬。

白石山看牡丹归来,不能忘却一棵长在山岩旁,枝头开红白两色的牡丹,苍岩、青苔、野草,映着天真的花颜,阳光似滤镜,让人真切地看到生命的苍劲郁勃。人间富贵花,移向野栏栽,更见其高标芳华。这点堇老最懂。

大朵:牡丹小记

谷雨那天,下吕浦公园里有牡丹花展,市民把自己精心栽培的牡丹,搬到公园里与大家共赏。这也是牡丹的历史风华在东海一隅延续。

人们种牡丹,画牡丹,赏牡丹,一千多年前的花气,养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人。(大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1251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