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为成都作传,蒋蓝畅谈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

  • 热点
  • 2023-05-06 09:35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罗海韵

5月5日,第二十四期 “青春之我•真人书屋”作家见面会蒋蓝专场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作家蒋蓝围绕《成都传》的写作主题,畅谈天府成都的前世今生,探寻古蜀文明的源远流长,揭示文学书写的地方形塑。

为成都作传,蒋蓝畅谈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

作家见面会现场

为成都作传,蒋蓝畅谈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

作家见面会现场

《成都传》是篇幅浩瀚的城市传记,充分彰显成都的城市底蕴,再现“成”与“都”的分野和汇聚为城的演变过程。围绕《成都传》写作主题,蒋蓝先生以“探寻古蜀文明,溯源天府文化”为切入点,畅谈千年古都的历史文明,带领师生了解从蜀山至天府成都近4000年的蜀地历史嬗变。

为成都作传,蒋蓝畅谈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

蒋蓝新作《成都传》

在分享会上,蒋蓝介绍了写作此书的缘由。他走遍成都的大街小巷,用两年时间完成的《成都传》。这本书从春秋时代古蜀王朝移居成都平原开始,沿着河流街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寻找城市的发展脉络,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他从自身的工作、写作经历讲起,将《成都传》的成书背景、写作思路娓娓道来。

为成都作传,蒋蓝畅谈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

嘉宾对谈环节

“40岁以后,我决定把写诗的想法放一放,那时我已经写了七八十万字的随笔书稿,开始思考自己如何写成都文明”。蒋蓝发现,史料中关于成都格局变化和古蜀文字演变的记载比较少,于是他以独创的“踪迹史”书写方式,从植物学、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细微之处,全面而深入地捕捉蜀地文化的辉光。在构建这部宏大的城市传记时,蒋蓝将成都的宏大历史细分成条理清晰的无数支线,又在整体“五编”的架构下形成宏大的历史整体。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曾指出,踪迹体现了一种有意味的时空感。踪迹呈现若隐若现的散点状,提供了精神的联结和个体化的想象方法,一种复调式的文本空间,抵达了真实的另一层解读。

蒋蓝通过对城市人文历史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他在《成都传》中归纳了成都的移民历史,认为成都具有开放包容的情怀。“从中国长江流域体系来看,长江上游出鬼才,长江中游出天才,长江下游出人才,每个时代都需要破局者,破局者是鬼才,天才是绘画师,人才是施工者。”在成都文明的发展中,蜀地人才对社会发展做出许多贡献,移民文化成为成都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传》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从文学叙事延伸至传承历史文脉,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呈现成都的市井百态,揭示出巴蜀文化是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巴蜀地区的融合创新。

为成都作传,蒋蓝畅谈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

作家见面会合影

为了充分彰显成都的韧性城市底蕴,再现“成”与“都”的分野和汇聚为城的演变过程,蒋蓝选取关键人物的地理踪迹和情感踪迹,用“人”与“城”的交叉叙述书写城市历史的脉络。他用诗性的想象力,用独特的“踪迹史”书写城市历史的脉络,带领读者超越经纬度,成为历史的在场者。

在互动环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艾莲说:“蒋蓝老师非常重视田野调查和现场考证,用行走的写作、学术的写作和诗意的写作展现天府之国的千年嬗变,《成都传》里融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传成都’则体现出蒋蓝老师的社会关怀。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立足中国大地,以工匠精神打磨《成都传》,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四川大学教授、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称赞,蒋蓝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特聘导师,这次受邀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图书馆做分享会,为师生们带来全新的体会,无论当下的环境如何改变,沉淀下来并专注写作才是作家的立身之本。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李国太刚从南充考察回来,对田野考察的辛苦深有同感:“这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蒋蓝老师能坚持身体力行地发掘历史真相,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面对川大学子们的热情提问,蒋蓝分享:“非虚构文学高于报告文学,难于纪实文学,在非虚构写作中,作家可以用想象和追问来丰富细节,最终形成整体观。写诗的经验塑造了我遣词造句的敏感度,我用诗性写作的方法弥合了感受和现实之间的缝隙,在书写城市历史的过程中还原人的情感,复原修补并完成真相。”在《成都传》的后记中,蒋蓝写道,构建出一座与历史相向而行的宏大纸上建筑,这也许是《成都传》最为重要的特征,《成都传》最大的难度不仅仅在于廓清历史真相,而且在于如何演绎这一真相,并令我们成为历史的在场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1861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