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离家步行15分钟,就能修拉链、配钥匙、钉鞋掌,买早点、修家电、寄快递……据调查,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集中在这一范围内。
可以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增添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更满足了日常消费需求、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做好相关建设工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民生、促消费、畅通城市“微循环”的重要载体。
自《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发布以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加快落地。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二是推动社区消费的场景创新。顺应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一批智慧商店等新业态,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一店多能”,拓展便民服务,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三是培育社区消费的经营主体。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养老托育圈、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连锁企业门店进社区,支持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截至目前,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试点地区生活圈的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衡,设施业态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居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让有条件的城市都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对此,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补齐了设施短板,增强了社区活力,未来要继续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特色化、智慧化、体验化发展,提供适合不同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让社区商业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