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实事求是”匾额彰显湖湘文化精神内核

  • 热点
  • 2023-05-25 15:13
  • 潇湘晨报

5月24日上午,“做人民的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主题活动“岳麓畅谈”在长沙岳麓书院举行。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汉民作为特邀嘉宾,对湖湘文化、实事求是精神作了精彩的分享。

“实事求是”匾额彰显湖湘文化精神内核

△5月24日,长沙,作家们在岳麓书院畅谈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象征

实事求是与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是什么关系?

郑佳明谈到,实事求是思想对湖南人才群体的崛起、进而对湖湘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湖南人写就”,说的就是湖湘地区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象征,近代湖湘伟人的摇篮。在历史深远的地方,岳麓书院虽然身处江南一隅,却联系着中国历史变迁。满怀忧患意识和家国关切,胡安国、胡宏来到湖南,创办碧泉书院、文定书院。胡宏的弟子张栻开辟了岳麓书院新篇章。明清之际,国破家亡,岳麓书院学子中,出了天地大儒王船山。他的哲学思想克服宋明以来官场学界思想上的虚空倾向,主张回到客观实际中来,从实际出发认识和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王船山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晚清和近代中国的思想,培育了近代湘学学风和湖南的士林品格。

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岳麓书院出身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集团人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割地赔款的时刻,谭嗣同痛呼“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与梁启超等人办起了“时务学堂”,时务学堂与岳麓书院也有不解之缘。民国初期,岳麓书院学子杨昌济等人,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这样的革命家。

岳麓书院向世人证明,它的哲学理念,它培养的学生能够经世致用,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改变中国。正如书院门口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书院蕴藏着《尚书·尧典》记载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壮志豪情。“实事求是”的思想源于岳麓书院,并非偶然。小小的书院出伟大的思想,也并非不可能。

岳麓书院和湘学传统有了进一步发展

朱汉民回顾郑佳明的分享时提到,王船山、魏源、曾国藩都曾经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他们三位是我非常敬重的人物,也是我的研究方向。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做湖湘文化研究,或者说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这都离不开他们三人。”

清代岳麓书院的许多山长,都十分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治学原则。道光年间,湖南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内创设专门研究乾嘉汉学的湘水校经堂。吴荣光深受他的老师阮元“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影响,在湘水校经堂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努力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乾嘉学派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表现出重事实、重归纳、重证据的特点,与以实证为特征的近代科学精神十分接近。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精神,也就发展演变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具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岳麓书院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这些改制后的高等学校,亦在自觉继承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教育传统。

朱汉民亦介绍道,青年毛泽东一直深受湘学传统影响。他后来对实事求是的哲学诠释和确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岳麓书院和湘学传统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还于1943年亲书“实事求是”,将其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毛泽东继承岳麓书院、湘学讲求实效与实事求是密切关联的思想传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实效:实事求是引导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重大胜利,也推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摄影记者吴琳红 王家骥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30865.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