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善文
一
前几天,天清气朗,惠风和畅。我们兄弟姊妹一行9人齐聚在所城宣化门外,准备结伴去所城里仔细游览一番。故地重游,别有一种情怀涌上心间。所城是我们的先祖600多年前驰骋疆场、守土御边、建功立业之地,也是我们张氏家族居住了几百年的故园。
走进西门,修缮后的所城里两侧房屋整旧如新,幽雅古风扑面而来。游走其间,仿佛能品味到数百年的历史底蕴;流连忘返,似乎能跨越时空,与先祖们亲切交谈。沿街的房屋青砖黛瓦,典雅祥和,十二条古街小巷环绕其间,恰似阡陌纵横,宁静而深远;又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颇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我们推着95岁高龄的姐夫和89岁姐姐的轮椅,旁边还有84岁的二哥伴行,踽踽行进在所城大街的青石板路上。两旁茶肆酒楼门边悬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着,像在招手迎接我们的到来。大家边走边指点辨认,张春铎的老宅、旧时的粮站、刘俊文和花月兰的旧居、所城居委会和所城童鞋厂原址,及所城大街57号纺绳厂旧址等等,无不熟悉又亲切。纺绳厂的厂长刘文英是革命先烈张黎(张文曦)的遗孀。她为人慈祥和蔼,平易近人,举止娴雅却行事低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年她响应政府号召,组织8户烈军属从事纺麻绳生产,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行至所城大街十字路口,东南角向南不远是原南关小学旧址,西南角的高门大宅是刘凤镳的老宅。再向北走,慢行至北门里中段永发胡同的最里面,路南的一栋房屋便是我家的旧居。它是1952年父亲购买的,原是张家五支张谦初的自家私塾,独门独院。父母去世后,由我小弟继承。小弟于2015年去世了。为迎接兄弟姊妹们到来,弟妹提前收拾了两天卫生,屋里收拾得窗明几净。大家在旧居中缅怀追思故人,并集体留影。凑巧的是,20年前,我们兄弟姊妹们也在这里举行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家庭聚会。抚今追昔,令人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分。父母已逝,故居便是最好的纪念之地,兄弟姊妹便是最温暖的亲情牵挂。所城里的故居就是我们的根之所在和生命的源泉。
我家北窗外有一个巨大的碾盘,直径2米开外,厚度约有40厘米,也算是一个罕有的物件了。小时候我经常站在上面嬉戏玩耍。那时父亲在碾盘外做了个简易的小栅栏门,里面种满了紫红色的喇叭花和红白两色的粉豆花及夹竹桃。花开之时常看见蝴蝶蜜蜂在上下飞舞,一派宁静安逸的田园景色。
张家五支先人张谦初曾创办过永发木匠铺、碾房和烧锅等民族工业。永发胡同中七个院落的房子皆是他家的产业,而这个大碾盘想必也是他家碾房中的遗物了。如今,这个大碾盘已放上了重新找回来的大碾砣并配装上了支架,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
中午,我们兄弟姊妹们在所城里大街东南角的一家餐厅小聚,这里原是张春荣家老宅,四进院落,优雅宁静,茂林修竹,古意盎然。宴会之上欢声笑语不断,兄弟姊妹倾心交谈,共同举杯祝大家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二
游玩后回到家中,89岁的姐姐虽然感到身体很累,但余兴未尽。经过和二哥商议,决定再去一次所城里,时间选在5天后,行走路线决定先从基督教堂开始。当天,我推着姐姐的轮椅来到基督教堂大门前时,二哥及妹妹已在此等候了。
基督教堂一楼左侧曾是烟台爱光小学旧址,姐姐和二哥均在此上过学。走进曾经的教室一看,除了桌椅不是原物,一切皆是老样子。熟悉的场景令人倍感亲切。84岁的哥哥高兴得像个孩子,不停地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嘴里不住地喃喃自语,感慨万千。我们兄弟姊妹在基督教堂前集体留了个影。
接着,二哥取出一张自己手绘的图纸,是我家位于基督教堂下方的老宅房屋平面布置图。1924年爷爷经过多年奋斗,集资在现基督教堂下面盖了24间房子。房子分为三进院落排列,临街的是一个大红铁门。据父亲讲,基督教堂是在我家老宅盖好后的两三年落成的。二哥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老宅中房屋的结构布局和家人生活场景,真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当年基督教堂落成后,母亲经常带着姐姐去做礼拜。
我推着姐姐的轮椅,一行四人径直奔向所城西门。循着路径游遍了所城南门里的大街小巷后,又逛了城隍庙,向北来到了张家祠堂大门前,恰巧遇到了张氏谱书最近一次修谱的主笔人杨红岩先生,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祠堂中参观。
张家祠堂大门上方悬挂着“张氏宗祠”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大殿正门上方悬挂着“孝思堂”三个大字,庄重典雅,俱是张德政老师的墨宝,而大殿正门的门柱镶嵌着由张春树老师撰写、张德政老师书写的楹联,上联“威镇奇山三千里勇忠安国”,下联“德昭史册六百年慈孝齐家”。进入大殿,正上方悬挂的牌匾是“笃礼忠义”四个大字,两边廊柱上的楹联,上联“依奇山望北海念吾先祖立德立功绵延世泽长存”;下联“有典赓续箕裘可绍登高殿入享堂咨而后昆有则”。此联是张广育老师撰写,刘铭伟老师书写的隶书。劲道俊俏,古拙典雅。古老的祠堂经过整修和装点,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祠堂西南屋是以前放置祭祀物品和皇帝诏书的地方。如今杨红岩、张春刚等人正伏案对新续修的张氏谱书做最后的逐一校对。奇山的张氏老谱书初修于清乾隆40年(1775),经清道光17年(1837)和清同治3年(1864)重修,修成于1911年,迄今已逾110年。2019年6月族人组成修谱编委会,并特邀五支二十世张春蓉之子杨红岩执笔主修续谱事宜。在海内外广大张氏宗亲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以及全体续谱小组成员的努力下,历时四年的第五次续修奇山所城张氏谱书工作即将结束。目前《张氏谱书》已编辑完成,最后的校对正在有序进行,即将付梓。
原文发表于2023年6月2日《烟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