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热点 -

大型纪行式全媒体报道 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44|邺水流长尽风流

  • 热点
  • 2023-04-18 11:13
  • 河北新闻网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许佳奇、龚正龙、史晓多、张晓华

记者手记

中国历史上,这是一条绕不开的河流。与卫河不同,漳河一贯以水势迅猛著称,野性、原始、肆虐。突然某一刻到来,凶猛化作浑厚,湍急变成滋润,裹挟着两岸进入新的历史纪元,造就了中国古代史上一座声名远播的都城——邺城。

历史浪花,奔涌向前;舟船起伏,承载民生。又一个春日,站在漳河桥头,远方吹来历史的风,我们在风中感受到三台遗址水润千年的文脉……这片古老的土地,迎着和煦的春风奋勇前行。欢快的流水声中,我们仿佛听到历史和现实协奏的新时代交响。

大型纪行式全媒体报道 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44|邺水流长尽风流

夕阳下的漳河。 河北日报通讯员 李海波摄

四月,桃花流水,漳河正流得欢畅。

抵达临漳县邺城镇,是在一个下午。尚未走近河畔,那潺潺的水声就从桥头传入耳中。很快,眼前一阔,古老的漳河露出真容。与一路行来所见多已毁弃或淤积的河流不同,漳河河道依旧水量充沛,尤其眼前这段河道开阔、水流湍急,如泼墨纵横,彰显出那原始的生命力。偶见水鸟扑棱着,或掠过河面,或突兀地立在湍流间的大石上,冷峻极了。

漳河,古称衡漳,也叫邺水。我们所寻访的邯郸境内,有两条主要的河流与大运河关系密切。除了流经冀豫等省多个县域的卫河,另一条便是眼前的漳河。其上游系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均发源于太行山腹地。上世纪40年代,漳河在馆陶县徐万仓村与卫河合流。合流后的部分,被称为漳卫河、卫运河,最终汇入南运河。

“现在的漳河,已经很温顺啦。历史上,漳河的洪水峰高、量大,‘善淤、善决、善徙’是最显著的特点。”临漳县水利局副局长孔祥辰说,多年来,漳河两岸的人们和这条狂野的河流斗智斗勇。两千多年前,西门豹就曾在此兴修水利、革除旧俗。

公元前422年,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当时漳河常决堤泛滥,民不聊生,百姓深受其苦。西门豹以改革者的魄力和智慧,大力革除陋习,同时积极兴民屯发民力,在漳河中修筑十二座溢流低堰以拦河水,每堰在南岸开取水口,共建成十二条渠道,能灌能排,旱时可引水灌田,水大时可排涝,效益十分显著。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引漳十二渠。据后世史学家和水利专家考证,当时粮食产量获得大幅提升。为纪念其政绩,后人修建了西门豹祠,代代香火不绝。

引漳十二渠,是我国古代大型引水灌溉渠系。如果说,战国初期西门豹开凿水渠,让饱受水患的邺城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农耕经济区和军事重镇,那么东汉末年利漕渠的修建,则真正意义上让邺城一跃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书写了早期中国大运河的璀璨华章。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渡黄河攻黎阳(今河南浚县附近),北征邺城。建安九年(204年),兴建白沟水运工程。这一工程使淇水脱离黄河,又使白沟从淇水获得较丰水量,以利通航兴业和军事北扩。同年,曹操大败袁尚,占据邺城,以之为根据地。经营数年后,为向北方运粮作战,又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开渠引漳水过邺入白沟,转通黄河。这条连通漳水和白沟的水渠,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利漕渠。

“利漕渠的修建,可谓意义重大。”2018年至2019年,受相关部门委托,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调查勘探队,就永济渠等水渠流向、广深进行全面勘探。曾参与此项工作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李鹏为介绍,此前邺城的物资流通主要依靠陆路,耗时耗力,利漕渠的修建则彻底沟通了黄河、淇水、洹水、漳河、卫河。这一系列水利工程不仅带来军事上的便利,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曹操踞邺前,史料记载黄河以北到邺城广大区域,田地荒芜,民不聊生,甚至出现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曹操踞邺后,积极兴修水利,大力推行屯田制,邺城一带农业生产迅速恢复,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后来,曹丕出行时见到沟渠纵横、庄稼繁茂的景象,不由得赋诗曰:“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

每一朵浪花,都是历史的回响。在漳河大桥上,我们驻足良久,向东远眺那广袤的原野,隐约可见有几面旗子飘扬。“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邺城遗址。走,瞧瞧去。”同行人员不由兴奋起来。

堤坝、古槐、绿柳、村舍、田地……几经曲折,我们抵达一处极开阔的地方,四面是农田环绕,中间是下挖的探方。阳光正好,一些工作人员正低头清理泥土,神情专注。在一圈白色碎石前,工作人员老刘一边忙碌,一边向我们介绍:“这些石头原本深埋地下,都是汉白玉的。咱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可能是古代的一处宫殿……”

邺城遗址,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底,“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挂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副队长何利群介绍,邺城因漳水而兴,以通白沟、利漕渠、平虏渠等古运河而盛。曹魏、后赵、冉魏等均以此为都城,兴盛四百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之典范”。邺城遗址现存和考古发掘的东魏北齐宫殿区、铜雀三台、朱明门、曹村北朝窑址、赵彭城与核桃园皇家佛寺、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等,是邺城辉煌历史的再现。40年的考古研究,确认了邺城的历史定位。邺城遗址高度契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承载。

一条自然河流,一系列人工水渠,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将僻壤变为沃土,创造出璀璨文明,把奋进实干的基因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里。当地文史专家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围绕漳河水系陆续建设了漳泽水库、岳城水库、红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促进农业生产和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今,沐浴着大运河文化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春风,临漳正抖擞精神,在新视野中书写新篇章。(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史晓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dian/5991.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