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高密滨北中学招聘信息(山东高密)

  • 人才百科
  • 2023-04-24 15:00
  • 龙泉小编

面对学位不足、教师不足、跨区择校三大“拦路虎”,山东高密积极探索——

优质均衡发展的难题怎么破?

“去年孩子上学,到第二实验小学没报上名,因为不在招生片区。按照新的划片招生政策,我们到滨北学校顺利报名入了学,来了才发现这也是一所好学校。”近日,山东省高密市滨北学校学生家长王馨怡告诉记者。

王馨怡所说的高密第二实验小学,原来是大班额、旧校舍。去年建成新校区,扩增800多个学位,班额降到43人,家长拍手称好。

这些变化,是高密教育惠民“1号工程”带来的新成效。近两年,高密把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作为教育“1号工程”,市委书记杨建华、市长王文琦8次现场调度,以县为主大魄力建设学校、幼儿园,扩增学位、补充教师,全市城乡教育发生大变化。

面对学位不足、教师不足、跨区择校这些阻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拦路虎”,高密又是如何破解难题的?

投36亿元建学校幼儿园,扩增学位解决大班额

2013年,高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区学校大班额成为新问题。

“当时城区只有8所初中、24所小学,每年新增外来入学人口平均1100多人,学位不够。”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杜启强介绍,当时有400多个班级超出规定班额,城区学校老旧、校园狭小、生均面积不达标,制约着教育发展。

2016年7月,高密市委常委会果断决策:把解决大班额问题作为首要民生任务,全面改扩建城乡学校、幼儿园。“坚持‘以县为主、一体推进’,城乡学校幼儿园一体规划,改建校舍和破解大班额一体推进,土地资金等问题一体解决。”高密市市长王文琦说。

“市政府和镇街分别负责市直、镇属学校幼儿园建设。对镇街项目,市财政按照工程总造价的40%比例进行奖励,先行拨付20%启动资金。同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并减免建设费用、优先供应土地。全市投资36亿元,建设106所学校、幼儿园。”杜启强告诉记者。

在城区,市财政投入10亿元,高标准建成高密一中新校,搬迁老校。采取补位办学方法,一中原校区改建成九年一贯制滨北学校,破解了城区北部缺少优质学校的问题。投资5亿元重建、迁建高密五中、第二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和3所幼儿园。密水街道结合老城区改造,筹集2.7亿元,翻建立新中学、崇实小学等7所学校、幼儿园。上述学校在去年秋季启用,城区校园焕然一新。

在农村,夏庄镇投入9000万元,重建2所小学,新建3所幼儿园,实现中小学全部用上新楼房、新设备,村办园达到省级办园标准。姜庄镇征地60亩,筹集4300万元,仅7个月就建成了姜庄小学新校,教室全部配置85英寸触控一体机,预留学位200多个。“新校启用后,市政府组织对各镇街重点工作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姜庄镇教育得了满分100分。”姜庄镇教管办主任周福祥说。

“到2017年底,全市完成82所学校、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作,新增学位1.28万个。其余在建的24所,今秋开学启用,大班额问题可全面解决。”杜启强说。

创新补充培养机制,三年新增教师1300人

创办优质均衡教育,关键要有数量充足、师德优秀、专业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现实问题是,一方面教师总量超编,另一方面教师结构性紧缺。这个矛盾怎么破解?高密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解开了“问题扣子”。

“很幸运被录用了。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定当好老师。”去年,大学毕业的高雁羽报考在编教师,结果没考中。她正郁闷时,接到了高密市招考合同制教师的通知。与高雁羽一同考取合同制教师的还有233人。这批青年教师全部被安排到化解大班额学校,以满足新增设班级的需求。

“合同制教师由人社局和教育局公开招考,享有和同等资历在编教师相同的工资,由市财政核发。”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烈勇介绍,“我们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合同制教师也可以报考在编教师,不合格的则解除合同。”

记者了解到,针对教师缺口问题,高密市调整编制管理,让事业编向教育倾斜。同时,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2016年至2018年,每年招聘合同制教师200人。

2017年,事业编提高到238人。由于合同制教师有33人考取了事业编,高密市又按照“考走多少递补多少”的原则,把200名合同制教师的招聘计划追加到233人。同时,再增加一年招聘计划,2019年继续招聘200人。

“加上今年500人左右的招聘计划,近三年补充新教师达1300多人,有力加强了教师队伍。”杜启强说,“同时,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新的课题。”

为培养青年教师,高密专门组织了培训班,开展了入职培训、师德培训、教研培训等菜单式主题培训,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通过名师大讲堂、名师工作室、线上线下联动教研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各学校也开展了多样化的培训活动。第二实验小学把培训重点放在课堂,基本功比赛、汇报课、达标课、星级课堂、教学大奖赛连环推进,20多名新教师迅速成长。“我们采取个性化培养的办法,每名青年教师配备骨干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分管校长共4名导师,每周开展跟踪听课、展示课,每月开展青年教师论坛,着力培养新的骨干。”崇实小学校长李常学说。

“在注重业务成长的同时,还要关心教师的生活。我们投入8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乡村教师周转宿舍500套,统筹解决吃住行问题,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孙烈勇表示。

设学区网络化招生,引导800余名学生回流

由于历史原因,城区的立新中学一直是择校的焦点,班额严重“超载”,最高时单班突破65人。但在去年,立新中学缩减了招生人数,首次实现“零择校”。“这是因为启用了网络招生平台,挡住跨区择校生300多人。4栋新教学楼启用后,增加了班级,班额降到了50人。”校长高殿昌说。

网络招生是高密治理择校问题的新机制。去年以来,全市设立17个学区,绘制了对口直升全覆盖的“招生地图”,招生点明确到村居和小区。按照“招生地图”,高密自主开发了网络招生平台,全市中小学实现网络招生、阳光招生。

“我们组织幼儿园、小学把学生学籍、学校招生信息录入招生平台数据库。招生时,根据报名信息,现场与数据库信息比对。不在学校招生片区的,无法进入系统报名录取,有效杜绝了关系择校问题。”高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姚灵光说。

据粗略统计,实行学区制和网络招生以来,有800多名学生回流到原属地学校。有人感叹走关系选学校办不动了,更多的群众则为阳光招生点赞。

结合学区制管理,高密同步启动集团化办学,首批第一实验小学等3所优质学校分别和薄弱学校建立组合,按“一校长多校区”的模式,弱校挂优质学校分校区牌子,干部教师一体调配。输入名校资源后,3所城郊薄弱学校焕发出新生活力。

“办好教育是重要民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解决难题,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今后,我们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更好更优质的教育。”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说。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孙世杰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27日第4版 版名:新闻·深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1079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