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柘皋招聘(合肥两会时间)

  • 人才百科
  • 2023-05-04 10:30
  • 龙泉小编

柘皋招聘(合肥两会时间)

景美业兴人和 乡村美丽如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冬日里,走进环巢湖沿岸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去年以来,通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犹如明珠般点缀在合肥广袤的田野上。近城、环湖、依山、沿岭,各地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景展现出乡村美景、产业新貌和农民美好生活。

生态宜居村庄美

来到依水而建的巢湖市柘皋镇,顺着集镇的主干道步行,彩色沥青慢行系统和两边绿化景观让人眼前一亮。修旧如旧的柘皋老街人气渐旺、蜿蜒流淌的柘皋河清澈美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正在这座千年古镇变为现实。

柘皋镇的华丽转身,在合肥并非个例。去年以来,合肥着力在推动“以村为主”向“全域治理”转变上求突破,推动美丽乡村有序建设。

乡镇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为补齐乡镇建设管理“短板”,我市全面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016年度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已全部完成;2017年度2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到2018年第三季度将全部建成。

同时,合肥注重引领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市级中心村达278个;2017年度33个省级中心村、37个市级中心村已陆续开工建设,预计到2018年三季度全面建成。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市712个规划建设的中心村全部达到建设标准。

兴业富民生活美

“美丽乡村”既要有外在颜值,也要有实在产值。在长丰县杜集乡东黄村,回乡创业的杜广静流转了邻村水塘周边200亩土地,搞起了稻田龙虾养殖。“多亏了政府的支持帮助,现在龙虾养殖基地亩均年效益能达4500元。”在杜广静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发展迅速,在当地形成了“小龙虾、大经济”发展新局面、产业新格局。

今年以来,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美丽成果”、“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化,不断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016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59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

“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各美其美。“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蔬菜园艺、苗木花卉、健康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园村一体化发展。”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846个、地理标志(产地认证)农产品14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一村一品”特色村分别发展到6个、37个和549个。

火热乡村旅游“钱”景可观。去年以来,合肥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采摘农园、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扶持发展新型农业业态,让美丽乡村、美丽田园逐渐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的世外桃源。

此外,以美丽乡村为突破,由点到面、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繁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市已经建成的348个省、市级中心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文明和谐乡风美

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在全国文明村镇长丰县陶楼镇陶西新村,除了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村部的三层小楼里,健身房、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等文体设施更是一应俱全。“白天大伙在这里健健身、练习书法、打乒乓球,到了晚上再去小广场上跳舞。”村民童胜菊直言过上了幸福好日子。

不只是在陶西新村,目前,全市中心村全部建有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从“注重硬件”到“内外兼修”,合肥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合肥将坚持‘内外兼修’,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提升,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市农委负责人介绍说,在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上,我市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融入道路、公园、河岸的建设中,让农民在赏心悦目中受到教育,切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去年以来,合肥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和“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等具有地方特色文明创建活动,组织村居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写家风、晒家训”活动,发挥农村党员、道德好人和新乡贤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已创成11个全国文明村镇、8个省级文明村镇,已组建5072个道德评议会,评选县级五好文明家庭9073户、市级4000户、国家级3户,九星级、十星级文明户44656户。

柘皋招聘(合肥两会时间)

光伏农业

推进“三大革命” 刷新乡村颜值

巢湖市中庙街道旭东村小陈自然村位于巢湖湖畔,顺着水泥村道走进村巷,已看不到以往农村的粪堆、垃圾堆,每家每户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三格式厕所改造也一改以往农村旱厕的“尴尬”。村民的生活污水顺着地下污水管网汇入污水处理站。小陈村家门口的大变化,源于一场立足改善农村环境的“三大革命”。

从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从乡村小道到集镇街道,去年以来,我市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主攻点,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着力在长效治理上求突破,让美丽乡村“容颜永驻”。

陈年垃圾全面清理到位

走进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干净清爽,村头巷尾整洁有序……这个因张治中故里而闻名,因“九龙攒珠”布局而称奇的古村落,如今不仅让游人一见钟情,更让村民日久生情。“现在村里除了专职保洁员,还实行‘10户轮值制’,由村民轮流义务为村里保洁。”村道边,正在捡拾垃圾的村民洪丙均感叹道,“干净清爽的环境,住得可舒心了。”

过去生活垃圾随手乱丢,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度成为农村环境的顽疾。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中,合肥首先向陈年垃圾宣战,并于去年8月底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陈年垃圾清理任务。

为实现全面长效治理,合肥还建立健全“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和“户分类、保洁员收集、公司转运、市县处理”等模式,并进行有效推广。目前,全市农村专兼职保洁员队伍已达到21536人,市场化率85%,农村公路、村村通道路、中心村保洁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65%以上,巢湖市、长丰县等地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向自然村全覆盖,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道路有人扫、户户垃圾有人清”。同时,农村垃圾分类试点稳步开展,巢湖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

污水处理设施稳步建设

小陈村村民陈孔辉住的是两层楼房,窗明几净。他领着记者来到厨房、卫生间,介绍着自家的新变化,“现在用水、上厕所都方便了。特别是厕所改造,我一分钱没掏,政府就帮我们改造好了。”

去年,在深入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全市现有85个乡镇,已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或者纳入城市管理的有67个乡镇,其余18个乡镇已全面启动规划、选址等相关工作,预计到2019年底前全部建成。

同时,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全市规划建设的712个省、市级中心村,截至目前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278个、在建70个。对未建的364个中心村,我市将按照 “先管网后设施建设”的要求,坚持改厕治污一体化推进,切实做到与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农村厕所改造持续推进

“一个土坑两块儿砖,三尺土墙围个边”,说的就是过去典型的农村旱厕。现如今,随着农村厕所改造的推进,脏乱臭的旱厕已成为过去式。去年,我市自行确定了2万户农村改厕试点任务,重点对不能纳入管网集中收集处理的自然村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按照“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截至目前已开工30666户,已验收27579户。到2020年,将全部完成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此外,围绕“全域提升”,合肥还着力推进精品示范创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示范带、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了环巢湖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1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11条,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长丰县水湖镇费岗村、肥西县官亭镇回民社区等3个村庄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巢湖市黄麓镇洪疃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柘皋招聘(合肥两会时间)

长丰精准扶贫

加快脱贫攻坚 携手共奔小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去年以来,合肥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和合肥市扶贫开发“百日攻坚”行动计划为抓手,实行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有力促进了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高位推动—— 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扶贫

杨湾村,是肥西县花岗镇的贫困村。在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赵敬东的带领下,2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家禽、水产养殖之路,生活有了奔头。如今,在化解100多万元原村级债务的基础上,杨湾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十余万元,并顺利出列。

要摘掉贫困帽子,关键是“领头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甫一吹响,合肥便立下军令状: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治理格局”,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合肥向112个已出列的贫困村,每村再选派一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每村组建一支由县处级干部、帮扶工作队长、帮扶队员3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同时,对有扶贫任务的359个非贫困村,共明确596名联系帮扶干部,实现有扶贫任务的地方帮扶干部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长丰去年还在全县公开招聘200多名扶贫专干,实施“一村一室一专干”,一村专设一个扶贫工作室,配备一名扶贫专干,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在一批批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的优秀干部向基层一线汇聚的同时,财政资金也加大护航,给力精准脱贫。据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累计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0.83亿元,实际支出10.04亿元,支出进度92.74%,有力地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补齐短板—— 特色产业扛起精准扶贫大梁

眼下,长丰的草莓已开始零星上市。连日来,水湖镇李杨村贫困户熊跃华正在地里忙着采摘第一茬的鲜果。“才上市的草莓,价格能卖到20多元一斤。”看着一颗颗鲜红诱人的草莓,熊跃华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去年他家种植了一亩多的大棚草莓,加上大棚钢架、秧苗的政策补贴,粗略算了一下,纯收入能达上万元。

作为“中国草莓之都”,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一半来自草莓产业,其中从事草莓生产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8万元,小草莓已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草莓扶贫”,只是我市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举措、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源,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安排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和政策。截至目前,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建有扶贫产业园或扶贫车间,实现到村扶贫项目全覆盖;产业扶贫覆盖的贫困户9.3万户,覆盖率97%,户均项目1.4个。

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这一年,合肥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突出补齐健康脱贫、教育脱贫、金融脱贫等短板,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病有所医、教有所学,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其中,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户,我市还建立了贫困人口“四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政策,贫困户凭身份证和医疗服务证就可以在就诊医院享受“一站式”、“直通车”服务。全市已有28.77万人次(住院和门诊)贫困人口享受了综合医保报销政策,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91%,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100%。

攻坚拔寨—— 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机制活,则全局活。在扶贫开发中,合肥勇于创新,继全国率先探索“光伏扶贫”,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协作、“三无特困户政府兜底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试点和低保、五保、扶贫“三线合一”之后,还着力构建精准扶贫开发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扶贫开发工作合力不够的问题。

去年,我市启动扶贫开发“百日攻坚”行动计划,成立5个督查组,实行脱贫攻坚“日报告、周督查、旬调度、月考评”工作机制。此外,市纪委成立7个专项督查组,对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开展“地毯式”扫描。自去年10月份起,还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全市脱贫攻坚大排查活动,找准找实工作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抓紧抓好整改落实,全面开展补缺补差。截至当年10月31日,全市共排查发现问题109705个,整改率达100%。

有合力才有战斗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凝聚起攻坚合力。截至目前,市城乡建委承担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年度任务的112.98%;市交通部门实施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市水务局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和“八小”水利工程都扎实推进,已全部完成年度任务。此外,巾帼脱贫、青春助力脱贫、“百企帮百村”脱贫等脱贫专项行动持续开展。

脱贫攻坚,仍在路上。“十三五”期间,扶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决战决胜阶段。据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深入实施九大扶贫专项工程,包括产业扶贫、健康脱贫、智力扶贫、就业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保兜底保障、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任务。计划到2020年,实现21.0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12个贫困村稳定出列,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合肥日报 记者 王蔚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1720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