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是走过半个世纪的汉工,这是几代人的汉工,这是走向百年的汉工。这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回想起来那是特别的哏!请跟我走入美丽的汉工大院!谨以此篇,献给所有曾在此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汉工人,献给所有而今依然在此奋斗的汉工人,献给所有在此安度晚年的老人,并纪念所有长眠于此的老一辈汉工人!(我先后多次对汉江工具厂进行了航拍,航拍时间分别为2016年11月初,2017年3月中,2017年9月中,记录下了汉工的初冬、春天、金秋时节的美丽景象!并收录了部分汉工厂,建厂初期的老照片。)
2022-3-27从宗营镇到汉工大院航拍视频
视频加载中...
这是走向百年的三线企业——汉江工具厂
扎根在希望田野上的汉工
1968年开工建设的三线企业(由东北工业重心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迁来)
这是在60米上空俯拍厂区大门
60年代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毛主席提出:将沿海及一些中心城市的工业及军工科研单位迁往内地。一批又一批的三线建设者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了这个位于秦岭脚下、巴山深处而今最具历史文化魅力之城陕西汉中,两汉三国真美汉中!这里诞生了一大批三线企业:这里有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中坚企业陕飞集团(当时叫彤辉);有中国机械工业的骨干汉江工具厂、汉江机床厂、汉川机床厂等;隶属于核工业部的405、813厂;更有北京大学在校长周培源的带领下在这里创办了北大分校(对外称653),也曾在这里从事科研教学!(1977年迁回北京)这些肩负着共和国重托的三线企业,40多年过去了而今依然在市场经济的锤炼中发展前行,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今天我就用Dobby无人机的视界,向大家讲述一个三线企业的历史故事。
这是初冬时节的汉工,让我带你走入汉工大院。
这是汉江工具厂正门
这是山下家属区,始建于90年代初。
这是汉工俱乐部(而今的文体活动中心),也是单位工会所在地。曾经的电影院,如今已渐离渐远普通百姓的生活了!
这是地标性建筑冰棍房十字。
这是汉江工具厂子弟学校。
这是初冬时节的学校操场。
这是山上健身广场。
山上家属区,四十多年来很难看到它们上面的变化。
一栋栋红砖房,三线第一代建设者的温馨家园!也有更早的灰楼(青砖房)房顶的变化能够说明社会的发展,炊烟四起的烟囱,被太阳能热水器取代了!
这是汉江工具厂幼儿园
这里培养了一代三线者的子孙(献完青春献子孙)
这是废弃的游泳池遗址
这是郭弯家属区,80年代初第一批职工福利房建在了郭弯村附近,这是工厂职工第一次大规模的住房调整!极大的改善了职工的生活环境,第一次住上了带有阳台的房子!
这是汉工车库,过去的解放卡车不见了。
这是厂招待所,除了接待来外来办事人员外,招待所的餐厅也承接婚宴。80年代之至2000年初,这里见证了厂里职工的爱情故事。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衍生出的“民品”三厂红肠,已成为家喻户晓,春节假日人们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汉工通往外界的大门。
这是九月的汉工大院,丰收的季节!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工作生活!带你走近金秋九月的汉工大院。
金秋九月的汉工山上广场
再飞高些俯拍,山上家属区。
换个角度
三线建设者的家园
俯瞰生产区
无愧于花园式工厂
丰收的季节。
煤厂水塔顶上,不知当年修塔之人今安在?
通往郭湾家属区的小路
从煤厂水塔航拍,帮你判断照片拍摄的建筑归属
九月的汉工子校校园
这是学校后边的鱼塘,在里边捞过足球
这是过去吃水用的水塔
这是郭湾家属区和周围农家
郭湾家属区和周围农家连成一片
通往游泳池的家属楼,看到了吗。
这是三月的汉工,(以下照片和视频均是在相对高度60米,用无人机环绕拍摄的。如果说过去是用照片记录生活,那么未来我会倾向于用视频再现真实美好的日子。
金色花海,美丽汉中
厂区周围的美丽田野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路之隔的三线企业生产区和生活区。
山下家属区
汉工家园(山下家属区)
伴随着三线企业一起腾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赵庄
从汉工家园眺望周围农村
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汉工
这是单身楼
厂区门前大路
山下家属区
阳春三月的汉工大院
在广袤的大地扎根的汉工
山下家属区周边
这是希望的田野
通往外界的道路
阳春三月的汉工大院一隅
曾经汉工商业中心:由左至右依次为粮店、商店、早晚服务部、小吃部(现在叫餐馆)对面还有菜站,计划经济下副食品供应都要凭本。而今被超市、邮局、电信营业厅取代了
池塘边的校园
童年的回忆
在希望的田野上
通往山下的路
历经沧桑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汉工
这是汉工周边的河东店镇,而今的发展日新月异!
千年褒国,山水之城——褒河新城
褒河大桥
附近的5A级石门栈道风景区
依山傍水的316国道
这就是褒河鲜鱼一条街
栈道鱼庄就在底下
下边这组照片,这是2017年5月朋友帖子里的汉工老照片,真实可靠,下载收录到了我的美篇里(虽未经作者授权,但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目的,仅自娱自乐而已)和朋友们一起将记忆带回过去的岁月中!
这是八十年代初的汉工商店门口,真够热闹的了!
这是粮店门口一隅,正在搞学雷锋活动。
镜头中回头张望的朋友我认得,当年坐在椅子上的小朋友今在哪?
建厂初期的汉工车库,清一色的解放卡车。
职工家属有序地乘车。
这是通勤职工有序上车。返家
这是民兵在训练,好像全是热处理车间的职工。
这是在干什么?不解!
这是山上山下之间的那个坡,水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这是子弟学校的平房和操场,似乎在进行足球比赛。
这是厂游泳池,曾经举办过游泳比赛。
这是80年代初的子校,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太珍贵了!
在这美丽的汉工大院如今依然生活着许多花甲之年的老人,愿老人们晚年生活幸福快乐!在父亲离别我们四周年之际,我想用以下三篇我的QQ空间日志文章,来表达我对长眠于此的三线建设者的崇敬!并以此纪念我的父亲——一位永远长眠于此的第一代三线建设者!
荣转三线 情暖汉工
——纪念我的父亲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汉工——这个六十年代在共和国重托下,在秦岭脚下、巴山深处投资建设的三线企业,而今在几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产值超3亿,人均收入过5万的工具行业的龙头!在建厂投产40周年的庆典来临之际!让我追忆起一个普普通通,为汉工为之奋斗终生,而今长眠于此的第一代创业者——我的父亲!
1975年12月,响应祖国建设三线的号召,时年41岁的父亲带着我们举家由哈一工搬迁来到汉中。四岁的我依稀记得,当时火车还没有通到汉中,在阳平关换乘厂里的接站车来到了汉工!(后来才知道当时的阳安线还没建成通车)从此跟随着父母,我们四个子女的命运也由此改变,扎根汉工直至今日!
来到汉工后,父亲从哈一工的六车间,安排到了铣铰刀车间——五车间(曾经支撑汉工产值半壁江山,如今的通用公司)从事平磨工作,直到80年代初,成立六车间时,又被领导调到新成立的六车间。从此,父亲一直就在六车间生产一线工作,直到1992年底退休!现在偶尔翻看家里的老相册,看着那张穿着胸前印有"抓革命促生产"字样粗布工作服的1980工长学习班留念的合影照片,更是让人感慨万千!而那些烫上"荣转内地建设留念字样"的老照片、洗涑镜等更是那段参加三线建设历程的见证!
父亲在生产车间上班,母亲在大集体体制下的家属办木工车间,从事包装箱加工。我们四个孩子中,大姐待业在家,2个在学校上学,我在上幼儿园!在我的记忆深处,童年的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在菜站门前的电视机旁观看世界杯预选赛亚大赛区的比赛,当年那场中国对新西兰1:2的生死之战,成了我对中国足球的最早记忆!而今巴西世界杯来临之时,当年和父亲一起,在外露天观看第十二界世界杯——西班牙大赛电视转播的时光,更是让我无比怀念!当然还有坐在学校和老8栋楼之间的预制板看台上,观看露天电影了,下午提前拿上凳子占上位置,或者用粉笔画上标志"主权"象征的一片位置,以便晚上观看!记得80年代初,在新建成的汉工俱乐部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斗鲨》,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站在围有护栏的解放卡车上,戴着草帽进汉中城,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公共交通工具!现在看来都有些可笑,如果现在再这么做的话,交警一定会拦下来的!但那就是我们那时的真实生活写照!
那时,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的工资养活着我们一家六口。记得中午时间紧,几乎天天都是面条(挂面),以现在的日子来看,当时还是很艰苦的,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太苦!有时加班延点,但不论怎样都让我们吃饱了肚子!曾经问过父亲,我们为什么要来三线汉中,虽然没有听到诸如热血青年志在四方,哪里需要哪里去的豪迈回答!而是流露出为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而来,虽然费劲周折让姐姐就了业!但我更加敬佩父亲的选择——因为更多的三线建设者正是带着这样的"私心"而来!这才是普普通通的汉工创业者!四十年风雨兼程,而今汉工滚刀中国第一,汉工品牌俨然已成为中国工具行业的知名品牌,伴随着汉工的发展,工厂衍生出的"民品"——三厂红肠,也成为了家喻户晓,逢年过节供不应求的舌尖美食!
1978年,我从汉工幼儿园毕业了,(更有意思的是三十年后我的女儿也毕业于这个幼儿园!)懵懵懂懂的我走进了汉工子第学校,在这里从小学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学校操场——足球场这个学生时代的乐土,伴随了我整个的学生时代,那时汉工子校的足球是汉中的传统项目,汉工子校也因此多次代表汉中地区参加省级比赛!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这让我无比自豪!而横亘在郭湾家属区和老家属区之间的游泳池,更是给儿时的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厂里的定向委培生而招入汉工,加入汉工建设者之列!在此之前姐姐哥哥相继招工或厂技校毕业进厂!父亲和母亲也因此而得以慰藉!
就在父亲沐浴在汉工和谐的春风下,颐养天年之时,不幸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先是父亲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症,后又遇到失去爱女(婿)的打击!父亲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最大人间之不幸,在10多年的抗怕之路上 ,父亲面对疾病和生活所表现出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不感染着我:2010年前后又先后摔断了两臂,摔破了头颅,在无麻药的情况下复位、缝针,父亲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强和与病魔挑战的勇气是近四十年来,在汉工积累沉淀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14年1月28日深夜,就在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就在汉工投产建厂40周年之时,80岁的父亲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这一刻!虽然父亲走了,但我们无怨无悔!父亲半生的经历都留在了汉工这片土地,这里洒满了父亲工作时的汗水!这里有和父亲相濡以沫终身,而今依然在此安度晚年80高龄的母亲!这里留下了父亲的儿女,为打造百年汉工继续在此,向父亲一样默默地工作!保护好母亲,建设好百年汉工,让母亲有尊严地生活在和谐温馨的汉工大院,成了我对父亲在天之灵的最后承诺!
在汉工建成投产40周年之际,在父亲节来临之时,谨以此纪念我的父亲——一位长眠于此的普通平凡的汉工第一代创业者!
2014-6-15(父亲节)
1975年12月,响应国家号召,时年41岁的母亲跟随父亲从东北搬迁来到陕西汉中汉江工具厂,投身到三线建设中。父亲在生产车间工作,母亲被安排到大集体体制下的家属办木工车间,从事包装箱加工。从农村到城市,从东北到汉工。母亲由一个农民,走进了工厂,也因此而要学习新的技能来适应新的生活。母亲只上过二年学,但天性勤奋好学的母亲很快适应了工厂的工作!母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为四个子女的家庭主妇,更多地承担起了家庭重任,并且支持父亲全身心地投入到汉工的发展建设中!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就是母亲在汉工的生活。
父亲在生产车间一线上班,每到月底的时候,常常要加班延点,母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着我们这个大家,以便让父亲能够安心车间的工作,直至1992底父亲退休返聘的那段日子。那时我还在上学,常常是晚上父亲下班回家后,夜班的同事经常会到家里找父亲,有时是调床子,有时是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父亲去现场指导解决。父亲总是撂下碗筷,立马回车间了!而家里这一切就都留给了我的母亲!今天我在写到这里之时,心中就有一种疑问:是什么让父亲如此敬业,是什么又让母亲任劳任怨,一人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呢?!
1984年6月,就在大姐已经确定下来的婚期即将到来的前几天,父亲因为工作的需要,被安排去外地出差,为用户解决刀具的使用问题!面对自己子女的第一尊婚事,面对突发的情况,母亲没有拖父亲的后退,独自一人为大姐如期张罗举办了简单的婚礼!那时我们其他子女都小,全靠母亲一人跑前跑后,可想而知当时母亲的辛劳!今天我同样会有一种疑问,面对自己孩子的第一尊婚事,父亲竟然因为工作原因而无法参加,而母亲又能够一人独自承担起这一切!
1985年冬天,母亲在为国家做了14年贡献之后,光荣地退休了!开始了在汉工大院的退休生活!
1990年父亲因眼疾视网膜脱落,需到西安手术治疗,车间生产任务紧张抽不出陪护人员,此时母亲带着还还没上学的外孙,又陪护父亲去西安救治,虽然最终因西安的医疗水平限制,无法手术,不得已后又转院广州中山眼科,最终在那里手术康复。(广州陪护换成其他人)但对于没有文化的母亲,在异地他乡二十多天的陪护,实属不易!最终让父亲完成了前期的检查和治疗准备。
自己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女,退休后又帮着我们带大四个孩子!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龄,但是不幸又接踵而至,先是2005年我二姐和姐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罹难,让母亲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最大的人间不幸!而后父亲的帕金森病又到了晚期,病魔已将父亲击垮在床,已经没有了自理能力,母亲又整日整夜的在床前护理照料!照顾父亲的工作是很艰难的!丧失了自理能力的父亲,生命最后的3年,吃喝拉撒睡,一天三顿饭,都是我母亲自己照顾,而且还必须每天喂三次药。(虽然药物治不好病,但还必须服用,否则连目前的状态都维持不住)同样高龄的母亲要照料一个体重是她近两倍的父亲,翻身喂药换尿布,可想而知有多困难!母亲患有小肠疝气,因此而常常发病!但母亲很坚强,从不要求我们做什么,总是一个人承担着!
2014年1月28日,母亲陪伴父亲十多年的抗帕之路走到了终点,相濡以沫60年的父亲最终离开了母亲,让母亲一人孤零零地留在了汉工大院!从河北到东北,从东北到汉工,母亲跟随着父亲一路走来!父母大半生的经历都留在了汉工这片土地,这里洒下了父母亲工作时的汗水!这里写下了父母亲在此工作生活的难忘回忆!这里留下了扎根在此的你们的子孙,继续在此默默工作!
而今84岁的母亲依然在此安度晚年!四十多年来,母亲在汉工积累沉淀的宝贵精神品质:勤劳、勇敢、坚强、善良、博爱、善解人意、只知奉献从不索取,面对困境,斗志弥坚!这些都是母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母亲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质,陪伴着母亲有尊严地生活在温馨和谐的汉工大院,一起迎接百年汉工的到来!
公元2014年1.29凌晨,就在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80岁的父亲的生命永久地定格在这一刻!恶性神经阻滞剂综合症最终吞噬了患帕10多年的父亲,父亲走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幸运的是:我有幸记录了父亲生命的最后12天,这是父亲最后12天的生命轨迹!1.28日我的女儿为爷爷充当了一天"营养师",为父亲的体内注入了精心配制的流质食物!本以为父亲能够渡过这个坎,没想到就在这一天父亲的生命体程突发异常,情况急转直下,最终还是离我而去!
父亲走了,永远地走了!十多年的抗帕之路走到了尽头!回想所走过的抗帕之路,一路艰辛!息宁、协良行、森得宁、森福罗、泰舒达、珂丹等曾几何时,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期冀!这些药就是现在在我生活的城市至今有的还没有!尤其是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没有我们的精心护理,即使帕病本身不会要命,摔跤也会耍了父亲的命!这是怎样的日子!和父亲一同抗帕,已让我的生活完全融入了父亲的生命之中!让父亲有尊严地活着,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父亲走了,让我无限思念!父亲的坚强和对生活的乐观感染着我!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无怨无悔地护理照顾父亲的动力!2005年姐姐姐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双亡,这让时年71岁患帕病的父亲,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人间最大的不幸,2007年虽遭抢却,巨恶财物损失,而父亲依然乐观!2008、2009又先后摔破了头和摔断胳膊!在无麻药的情況下缝针、复位。父亲一直都很坚强乐观,即便是2013年12.14父亲最后一次坐我车叁加帕金森全国义诊活动,都表现出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父亲走了,我们无怨无悔!也因此母亲解脱了,这些年一个柔软的身躯照顾着帕病的父亲!疲惫不堪的母亲如今也已80高龄!身体憔悴!保护好母亲,让母亲在有生之年幸福生活,成为我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后的保证!
父亲走了,也因此可能我会离开这里,这里是记载了抗帕之路最后两年多,所走之路也是照顾护理父亲最艰难时刻,几尽崩溃之时!也正是通过这个空间让我精神得以宣泄!让我走完了这条抗帕之路!
父亲走了,也因此而改变了我的生活!曾经融入父亲生活的我,而今让我木然释手!却让我更加流恋那些侍候父亲的艰辛时光!
父亲走了,一路走好!想你的时候我会再来这里追忆和您一起的抗帕生活片段!
写在最后的话:就在本文即将成篇之时恰逢迎来了,汉中2018年的第二场雪,在这数九隆冬时节,中午时分我用Dobby无人机,对雪后的汉工做了又一次航拍,因为天气寒冷,飞机在低温下续航能力不足,加之操控手机更是低温下死机,险些造成炸机事故!仅在汉工健身广场位置做了航拍,选出几张照片以飨读者!
汉工商店门前广场
雪后的汉工大院
生产区和生活区紧邻
生产区厂房
汉工俱乐部及山下家属区
隆冬时节的三线者家园
数九寒天的汉工子校
眺望汉工子校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