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随着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深海养殖的装备制约因素已经成为过去,未来深远海养殖将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渠道,也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俄乌战争导致世界粮食紧缺,深远海养殖有望缓解这种粮食危机。
所以,“深蓝粮仓”的开启不仅利国利民,而且还会为造船业插上腾飞之翼。
中国重工官网
2012年以来,深耕蓝色国土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海洋装备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这也标志着我国深蓝粮仓的正式启航。
据了解,“国信1号”深远海大型养殖船是由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其首创的“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本次,“国信1号”深远海大型养殖船的交付也实现了我国深蓝经济从0到1的进阶。
而“国信1号”的交付有望开启我国深海养殖的浪潮,随着“国信1号 ”的交付,国信集团已经计划继续在中国重工继续打造2、3号养殖船的设计,并且将于2024年完成建造并投入运营。
中国重工的养殖船
不仅如此,国信集团也在同步打造更大的深远海养殖船,有消息称“国信4号”深海养殖船将会达到30万吨级别,其吨位比世界上现役最大的航母还要大得多,这个型号的养殖船将在2022年底完成研发设计,并于2023年开始建造。
未来5-10年,国信集团将会陆续建造50艘左右的大型养殖船,并配以物资补给船、加注船、综合实验船等配套设施,形成较为规范的规模化深海养殖。据国信集团的官网介绍,公司有望形成1000万载重吨的全球领先的深远海养殖船队。
其实,国信集团的深海经济只是我国经略海洋画卷中的冰山一角。多年来,沿海地区对于海洋的布局逐步加快,尤其是山东省,在这些布局的地区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21年,山东省继续深耕蓝色国土,全面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海洋生产总值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8%。
此外,福州作为我国沿海城市,在1994年就提出了向海进发的宣言,只是碍于当时远洋装备技术的制约,无法大规模扩张。不过,随着装备制约的解除,截至目前,福州市已经累计下水8套深海养殖平台,而且在2022年还计划继续启动3-4个平台。
未来,伴随着海洋装备的持续优化,这些地区有望向更深远的蓝色国土进发,“蓝色粮仓”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力端,也将为造船业插上梦想之翼。
当前,造船业正处于船周期的上升阶段,但是面对世界经济的动荡,很多投资者对于船周期始终抱有深深的疑虑,认为这次的船周期可能无法媲美2006年那次,更有甚者,还认为这次的船周期可能会有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其实,投资者这样认为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次的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0年11月就开始大幅上涨,截至今年3月份,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已经达到156点,较2020年11月的低点上涨了25%,创下了2009年6月以来的新高。
此外,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在过去的16个月中的上涨幅度也创下了2005年以来同期的最大涨幅。
这就意味着,这次的船周期其实早已经到来了,而且其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2005年的那次上涨。很多投资者可能还有点印象,2005年的那波船周期,直接让中国船舶创下了300元一股的新高,更是A股首支达到这个价位的股票。
但是,这次很多投资者之所以会抱有疑虑,是因为国家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会侵蚀船舶制造的利润。
不过,这个想法本来就是错误的。2005年的那波船周期,难道就没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扰动吗?通过查询可知,2005年那波船周期,钢铁、煤炭价格照样飞上天,而原油价格更是创下了148美元的历史新高,至今还无法突破。
所以,质疑原材料价格上涨会侵蚀造船利润的想法本来就是伪命题,因为当时的船周期原材料的价格也经历了快速上涨的阶段,而且涨得比这次还猛,但是造船厂在2006年以后利润就开始快速释放。
而这次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造船所用的钢材价格已经开启了下降通道,单单6月份,铁矿石的价格就跌了18.65%。
因此,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根本不存在,那为何到现在造船厂的利润还没体现出来呢?
这就跟造船的周期有关了。据了解,新造船的建造周期为16-36个月,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造船厂拿到了好的价格,但是其只有在交付的时候才会确认大部分的收入。
而在建造期间,每个建造节点确认的收入很小,而且船厂还需要垫付原材料的成本,占用了大量的资金,所以一开始,造船厂看起来似乎是增收不增利的。
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新造船价格同比大涨以及人民币的适度贬值,对于造船厂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不过,这种利好由于造船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看到,所以加大了市场对于造船企业的怀疑。参考2005年的船周期,这次船舶的利润释放大概率会在明年年初,但是经过个人测算,这个时间有可能提前至第三季度。
除了船周期带来的利好之外,真正能让造船厂插上腾飞之翼是深海经济带来的市场空间的放大。
船周期无非就是对以前船舶的替换而已,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增量,但是这次的深海经济可不一样,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空间的突破。
深海粮仓仅仅只是深海经济的一部分,但也是目前最成熟的经济模式,暂且就把深海经济约等于深海粮仓来测算,按照国信集团的1000万吨载重规模来看,一个企业的深海养殖市场规模就等于当前中国手持载重量的十分之一。
所以,未来深海经济有望为造船厂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这就是造船业的增量。
在此增量的驱动下,造船厂有望借此腾飞。
哪些造船厂会充分享受到这块红利呢?
首先,作为“国信1号”的建造商,青岛北海造船厂由于具有先发优势,是这波海洋经济的最大受益者。
而青岛北海造船厂是上市公司中国重工的子公司,因此,中国重工有望率先享受这波增量的红利。
除了中国重工之外,还有一些经营业务涉及大型网箱建造的企业,如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受益于配套设施的放量。
最后,随着深海经济规模的扩大,很多造船厂都有实力进入这个领域。
因此,深海经济的开启,也是造船厂的腾飞之日。
图源:中国重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