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证。
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是国际上公认的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任人廉能,知人善用,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以上二十四位文武功臣,再附加一位贞观良相——岑文本,共二十五位文臣武将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赵国公)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李孝恭(河间王)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杜如晦(莱国公)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魏征(郑国公)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房玄龄(梁国公)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高士廉(申国公)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尉迟敬德(鄂国公)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李靖(卫国公)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萧瑀(宋国公)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段志玄(褒国公)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刘弘基(夔国公)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屈突通(蒋国公)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殷开山(勋国公)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柴绍(谯国公)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长孙顺德(邳国公)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张亮(郧国公)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侯君集(陈国公)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张公瑾(郯国公)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程知节(卢国公)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虞世南(永兴公)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刘政会(邢国公)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唐俭(莒国公)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李勣(英国公)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秦叔宝(胡国公)
沉敏谦谨,一代良臣——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