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风流成性的君主,他的某些“作为”,跟商纣王的“事迹”也有得一拼。
这话可不是我信口开河,是刘邦的部下周昌说的。
有一次周昌去刘备那里汇报工作,看到了一个不该看到的画面:刘邦正在跟自己的爱妾戚夫人在那里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走天涯呢。
周昌看到了不该看的场景,脸都红到脖子根了,大白天这样搞,而且不避讳外人,情何以堪呐。
这个节骨眼他就很知趣,没有敢汇报啥,悄悄地退了出去,扭头就走。
假如把刘邦换成别的上司,一定尴尬地不要不要的,所谓恨不能挖个坑钻进去莫过于此了吧。
可人家刘邦看到周昌的背影之后,好像因为对方并没有发表观看感言,导致自己蛮有兴致,鞋也不穿,提着裤子就追了出去。他两三步追上了周昌,一只手揪住了周昌的衣服。
周昌一看今天自己是跑不掉了,就低下头臊眉耷眼地来了声:“大王好”。
谁知,周昌一低头,刘邦接下来作出一个更不着调的举动,他竟然一抬腿,就势就骑到了周昌的脖子上!
这一来,把周昌弄得哭笑不得,心说哪有你这样的头儿,没大没小,不分尊卑,不像个大王的样子,倒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孙儿似的,让人看见如何是好?
然而此刻的刘老大却一点也不在意,他骑到周昌的脖子上,一个劲地挠着周昌的痒痒肉,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发问:“你觉得我这个大王,当的咋样呢”?
周昌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一句话不经大脑就脱口而出:“大王堪比是夏桀和商纣”。
周昌的话说得有点重,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你当面拿他与知名暴君昏君相比,这几乎是等同于宣战找死了,不过周昌也没有完全冤枉刘邦,他确实是个好色之君。
说刘邦跟夏桀和商纣一个路数,稍有点不客观,因为那两人是因为好色丢了江山,而刘邦的好色却没有影响到江山永固,反而因为某一次的一夜风流,而成就了之后的文景之治。
大汉四年(前203年),楚汉相争如火如荼,双方在荥阳、成皋一带鏖战,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战局进入胶着状态。作为汉军总指挥的刘邦心里烦闷,一个人坐在成皋的灵台上吹吹风,想冷静一下头脑,想出打破僵局的良策。
这时候,他最宠爱的两个妻妾,管夫人、赵子儿偷偷跟着来了:“大王心情不好,臣妾来陪陪大王。”
刘邦没好气地说:“没看本王正烦着呢,去去去,一边去,哪凉快去哪。”
两个美女见状,不敢造次,就到一边去采花去了。
此时刘邦的思路也已经被打断,再也无法思考,只好无奈地看着两个美妾的背影发呆。两个美人没有发觉刘邦在看自己,仍旧在那里嘻嘻哈哈采花,叽叽喳喳在谈天说地,聊些宫闱之内的飞短流长。
刘邦无聊,也饶有兴致地偷听起来。
只听那管夫人赞叹地说:“你看这么多花,多美啊。”
赵子儿说:“花儿虽好,可惜花期太短,转眼之间就枯萎了,就像你我一样。”
管夫人说:“姐姐,你就别在这里伤感了,我们虽然也有红颜老去、失去大王宠爱的时候,但毕竟曾经被大王宠爱过,今生没有白来。不像有的人,美好年华虚度,被冷落在一边。”
赵子儿说:“有的人?妹妹说的是薄姬姐姐吧。”
“是啊,当初我们在一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对未来充满憧憬,薄姬姐姐还说,‘将来我们三姐妹谁要是飞黄腾达了,不要把其余两个姐妹忘记。’可惜世事无常,我们过得还可以,只是薄姬姐姐死了丈夫,现在不知道去了哪里,是死是活?”
刘邦一听,若有所思,他禁不住开口问道:“二位爱妾说的那个薄姬,可是魏国公子魏豹的妻子?”
“对呀,大王怎么知道的?”管夫人、赵子儿异口同声地问。
“当初魏豹勾结项羽跟本王作对,被本王打败死在战场上,他的老婆成为战俘被送进宫中织布的工房。有一次本王到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非凡,就将其纳入后宫。”
“不曾想,战事频繁,忙起来把她给忘记了,你们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这几年让她受委屈了。”刘邦有点内疚地说。
管夫人、赵子儿一看大王对薄姬有意思,也赶紧说好话:“大王啊,那薄姬可不是凡人,当年她母亲魏媪曾经到一个著名的卦师许负那里看过相,那卦师说了,薄姬是大富大贵之命,将来还要生天子呢。”
“对,当时她的丈夫魏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欣喜若狂:自己的老婆会生天子,那不说明我就是真龙天子吗?因此他才反了大王,想当皇帝,结果被大王斩首。”
刘邦一听心中暗喜,这魏豹是烂泥糊不上墙,枉做千秋大梦,不恰恰说明我刘某才是真命天子,薄姬是当皇后的命,我如果临幸了她,那就是顺应天意,何愁霸业不成?
于是,刘邦当晚就给太监总管打招呼:“今晚本王谁都不找,去把织布工房薄姬叫过来。“
接到通知,浓妆艳抹的薄姬很快来到刘邦的房间。
刘邦非常诧异:“你为何这么高效,速度好快哦。”
薄姬回:“臣妾知道今天大王要召见,是故一大早就梳妆打扮,严阵以待,以承圣恩。”
刘邦笑了,他不以为然地说:“是吗,难道你是先知先觉吗?”
薄姬轻声对刘邦说:“先知先觉倒不是,不瞒大王说,臣妾昨晚做了个很奇怪的梦。”
刘邦好奇心上来了:“哦,说来听听。”
薄姬羞怯地说:“梦见....梦见一条苍龙盘踞在臣妾的小腹之上。”
刘邦听完哈哈一笑说:“这个可是个美好的梦,今天本王就顺应天意,让你美梦成真!”
说完刘邦喝退了宫女和太监,将寝宫的灯熄灭,拉上帷幔,开始了未来天子的打造过程。由于战况紧急,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第二天,他就不得不告别了心爱的薄姬。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没有莫强求,这话真没有说假。管夫人、赵子儿和刘邦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却只见耕耘没有收获,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而薄姬跟刘邦一夜风流,就播下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公元前202年,薄姬腹中胎儿呱呱坠地,接生婆兴奋地说道:“恭喜大王,是个大胖小子。”刘邦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刘家终于有了第四个男丁,取名刘恒。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宫中,无论你如何得宠,没有儿子都白搭,只有生了儿子,保险系数才会增加。
俗话说母以子贵,就是这个道理,薄姬因此从织布工房的一名普通的女工,晋级成为皇帝身边的女人。
不过薄姬并没有因为生下这个宝贝儿子而成为刘邦的独宠。因为刘邦最宠爱的,是娱乐圈明星,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人家有艺术细胞。
跟过去相比,薄姬的命运只是略微有了点变化。
在西汉后宫,地位最显赫的是皇后,其次是夫人,而薄姬的级别是“姬”,属于三级。总之,生下孩子后,刘邦早就把这个曾经做过别人妻子的薄姬给忘到了九霄云外。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戚夫人,在刘邦死后受到了吕后的清算,被安排去做了苦力。后来因为戚夫人抱怨,吕后勃然大怒,将其砍去手足、挖掉眼睛,熏聋耳朵,喝下哑药,把她扔在窟室裹,称为"人彘"。
而薄姬却因祸得福,因为失宠已久,没有遭到厄运。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他老人家与世长辞,备受刘邦冷落的怨妇吕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开始反攻倒算。
那些夺走吕后老公情感的女人们,大多遭遇灭顶之灾。吕后除了将戚夫人迫害,还将刘邦所有的女人都软禁起来,让她们劳动改造,24小时监视居住,不让她们出宫门半步。
而薄姬因为备受刘邦冷落,吕后对她网开一面,没有对她严重迫害。
在此情况下,薄姬得以出宫,跟随儿子、代王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代王的舅舅薄昭也跟着到了那里。
到了那里,薄姬开始好好管教9岁的刘恒,让他好好读书,学习孔子的著作《论语》和商鞅的著作《商君书》,首先学习帝王之术,然后攻读《道德经》、理解黄老思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刘恒初步具备了帝王之气,主要收获就是学会了驾驭人的本领。
刘恒能有一个岁月静好的学习环境,除了母亲的教诲,还跟母亲的不得宠的地位有关。因此,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刘恒是比较幸运的,没有被吕后看做最大威胁。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只生了一个,在刘邦死后当了皇帝,即汉惠帝刘盈。然而刘盈非常短命,只活了22岁就死了,这让吕后心里难免不平衡。
于是在惠帝去世后,吕后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开始展开疯狂迫害——我的儿子死了,你们还活得好好的,这让人如何能接受?
吕后掀起了腥风血雨,将刘邦剩余的七个儿子害死了四个。
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逃过一劫,未被陷害,得以善终;而薄姬的儿子刘恒和赵姬的儿子刘长也得以幸免,活了下来。
吕后去世的时候,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
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受待见,最不被看好,也是最不显眼的一个。
因为母亲的地位不显赫,刘恒从小就做事就十分低调,卑微谦逊,小心翼翼,从不咄咄逼人、去招惹是非,在宫中的口碑也很好。
因此,刘恒在八岁时,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了代王。
尽管刘恒非常低调,吕后对她也没有兴趣,不愿意让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而是安排刘盈的儿子、自己的孙子刘弘(西汉后少帝)当了皇帝。
吕后死后,尸骨未寒,刘邦的旧臣陈平和周勃就联合出击,将吕氏一族一网打尽,把天下还给了老刘家,而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也被陈平他们说疑似不是惠帝亲生的,因此将其废掉。
这时候,有资格成为接班人的,只剩下两个人——刘恒和刘长。
刘长跟刘恒的身世差不多,他们的母亲都曾是别人的妻子,母亲的前夫都曾经造反,跟刘邦作对。
刘长母亲赵姬是赵国人张敖的妻子,张敖因为谋反被杀,赵姬备受歧视,在生下刘长后自杀。
从此,刘长是被吕后带大的。在吕后活着的时候这算是一种荣耀,一个平安符,但在吕氏势力被大肆铲除之际嘛,刘长就毫不意外地输给了刘恒。
经过反复掂量,大臣们选择了平易近人的代王刘恒接班,之后陈平他们就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
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刘恒见到使者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是惴惴不安,唯恐是个圈套,就向自己的智囊团咨询。
刘恒的属下也没有统一看法,有说吕后刚死,吕家在朝廷的势力盘根错节,而陈平他们是墙头草、两面派,曾经为吕后巩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现在谁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态度?
也有的说,陈平他们巴结吕后是忍辱负重,是为了刘家江山。吕后倒台,树倒猢狲散,早已完蛋了,当前的形势只有刘恒是合法的、合适的继承人,不存在什么针对刘恒的阴谋论,不要犹豫,夜长梦多。
众说纷纭,刘恒没有了主意,薄姬告诉儿子,还是算一卦吧。于是,刘恒请来了代地最有名的卦师,用占卜来决定去不去长安。
占卜的结果——“大横”,即大顺,大吉大利,开心吃鸡。刘恒这才放心,决定到长安去。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马虎大意,而是处处小心。快到长安的时候,他下令停止前进,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探风声,确定安全之后,再继续向长安进发。
由此可见,22岁的刘恒在政治上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具备成为大汉江山掌舵人的能力,陈平他们没有看错人。
最后,小心翼翼的刘恒终于住进了未央宫,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从此,西汉在汉文帝的领导下,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前进,“文景之治”正式开启。
登基后,刘恒就把自己的母亲,历经坎坷的薄太后接了过来,对她说:“母后,今后儿子是皇帝了,再也不会让你受委屈了。”
刘恒登基之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将母亲的名分,由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舅舅薄昭封为轵侯。
表面上不露锋芒、以柔克刚的薄姬笑到了最后,成为胜利者。
春去秋来、光阴似箭,转眼间又是25年过去,薄姬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而这时候,他的儿子刘恒已经作古两年,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这时候的薄姬,已经贵为太皇太后。弥留之际,薄姬从容淡定,欣然留下遗言:我要与儿子葬在一起。
薄姬与刘邦之间,不过是一夜情缘,清淡如水,而且吕后已经在那里陪伴,自己何苦去凑什么热闹,既然生未同床,何必死来同穴。
而与自己的爱子刘恒,共同经历风雨,相依为命,患难与共,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母子情深似海,何不生死相依?
薄姬特地为自己起了一座陵墓,靠近儿子刘恒也就是汉文帝的霸陵。
说“文景之治”的起点是刘邦的“一夜风流”,虽稍嫌戏剧化,但也的确忠于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