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富士康风云人物”,在富士康工作十多年的向志煌身上有不少故事。
他先后在龙华、烟台、贵阳为集团开疆辟土,多次临危受命接手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单位,并在短期内扭亏为盈;他主导了一项又一项创新改善,屡建奇功,获得不少奖励。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30周年庆员工同乐会在龙华园区C1礼堂隆重举行,郭台铭亲自给他颁奖。看着胸前黄灿灿的“风云人物”纯金奖章,向志煌觉得,过去十多年的辛勤付出,那一刻都有了回报。
向志煌现年41岁,出生于湖南省普通农家,为家中独子。2003年3月临近毕业季,富士康到向志煌就读的湖南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
当时,应聘者多达三百余人,录用名额却只有十个。作为计算器通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高材生,向志煌一路顺利闯关,并于3月30日入职龙华园区,成为WLBG事业群“优黄专案”第一期新干班的一员。
入职后,包括向志煌在内的“优黄专案”新干班成员先是培训了一个月。第一个星期是脱岗培训,上午学SMT方面的专业课,下午站2小时军姿;随后,他们被分配到产线,开始实操训练,以练代学。
“刚开始,我们连作业员都称不上,唯一的工作就是擦机台和看别人操作,一周内根本不允许操作。”向志煌说,那时,大家都是站着上班,有时候太累了,就靠着设备稍微休息一下。一天站下来,小腿发胀,就像灌了铅似的。半个月之后,他们才慢慢地习惯了。
当时,向志煌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有些不理解。但后来他感悟到:不管什么样的学历,都必须先学会弯腰,放低姿态,这样才会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除了摆正心态,向志煌还信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还是SMT操作员的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入职半年当上线长,一年后再干到组长。“我觉得目标很重要,同时不要给自己设限。”
向志煌并非说说而已。他工作积极认真,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员工,空闲时则忙着看书充电。入职仅仅一个月,他就晋升为SMT线长。四个月后,他再获晋升,成为SMT组长。之后,他又由组长飞速成长为制程工程师、IE规划工程师、课长、专理、副理、经理。
仅2017年,他所带领的团队就荣获“优秀生产团队奖”“组装生产技术创新奖”“优秀技能比武团队”多项荣誉。因表现突出,在集团投资大陆30周年之际,向志煌被评为“富士康风云人物”。
是什么原因,使得向志煌一步步从基层作业员蜕变为管理高手?也许,从“爱抄书”这一点便可窥见一斑。
刚接触SMT时,为了快速入门,向志煌爱上了抄笔记。当时,很多老操作员都有一个本子,里面记着SMT相关的知识及个人工作心得。向志煌打起了这些笔记本的主意:大家都在午休时,他借来同事们的笔记,认认真真地抄写起来。抄完了不算,还要反复观察、学习,对照产线实际逐一消化。
这样的“反常”之举很快引起了课长李元军的注意。被暗中观察一段时间后,向志煌被顺利提拔为线长。
当了线长后,向志煌一下子感到了压力和挫折。SMT生产线的很多设备从德国和美国进口,操作界面全是专业英文,他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咋办?继续抄。
向志煌借来系统文件边学习边誊写,半年就抄满了三本厚度各为一两百页的笔记本。笔记抄好了,他时不时抽空研究,看不懂的地方就暗自琢磨或找机会请教别人。
在不少人看来,向志煌还有些“不务正业”,品保、工程、设备什么都学。不过,向志煌可不是无的放矢。就以品保为例,产线上的产品品质能不能通过标准、是良品还是不良品,有什么问题都得请教品质工程师。
想着“求人不如求已”,2003年7月左右,他把足有三四百页的PCBA外观检验标准IPC610抄了一遍。抄完后,向志煌对品保标准有了不少了解,时不时会就产品品质与品质工程师理论一番。
有一次,产线上的SMT PCBA板引脚焊锡量超过50%,品质工程师按军工标准判定SMT PCBA板焊锡量不合格,说是不良品。向志煌拿出笔记本跟对方沟通,证实了军工标准引脚上锡量75%是合格的,民用标准则以50%为合格。民用标准不能使用军工标准来判定,所以产线上的SMT PCBA板应该判定为良品。最终,品质工程师收回了他的判定意见。
“我们车间的整体规划都是他做的,他在这方面简直就是个天才。”这是曾和向志煌共事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肖礼理对他的评价。
向志煌的工作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从2005年至2009年,他在龙华园区先后完成6项新厂建厂工作;2009年至2016年,他在烟台园区工作期间,协助建立烟台FIH-LG系统整机制造机能,负责LG手机SMT和整机组装制造生产……
不过,万事开头难,向志煌一开始也不是车间规划的行家。2005年11月,向志煌接到第一个建厂任务——将龙华园区C18栋的车间模式“复制”到G2栋,要在还是毛坯房的厂房里规划出17条SMT产线。
当时,他刚从制程工程师转为IE工程师,layout规划经验并不足,只能边做边问,摸着石头过河。
向志煌反复思索,根据IE设施规划原理,把整个车间的物流、人流规划好,然后根据生产产品特点和车间平面布局,设计了5种不同的车间layout图,并分别注明各自的优缺点,交由主管审核。主管看后,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向志煌按照主管的建议,抓紧时间修改layout图,有时还要去现场察看、测量,确认人流、物流、网络等走线是否合理。
前前后后,从整个layout绘制到后面的调整、定案,向志煌先后绘制了两三百张图纸。他还重点梳理出C18栋生产线的先天痛点,如拥挤、物流环节长、工站与领料位置相距太远等,避免在规划新车间时重蹈覆辙。
然而,向志煌在Layout图绘制过程中复制移动设备地标时,因操作不慎导致两条线体较原定距离偏移了近0.4米。直到架好第一条产线,向志煌才发现情况不对劲。
当天晚上10点,心急如焚的向志煌一个人从C18栋跑去G2栋厂房,拿起尺子各种测量,量好距离、设好点位,向志煌将第七、八条线体间距扩宽0.4米,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时,已是晚上11:30。
除了车间规划,向志煌在成本管控方面也颇有心得。他戏称自己是“大内管家”,实际上,跟他打过交道的人,不少人说他“实在抠门”。
2009年2月,向志煌随事业群北迁至烟台园区,任FIH事业群系统整机制造部长。此前,该制造部的手机业务因为客户报价过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主管给向志煌定下的目标底线是:系统整机段不亏损就好。
如何才能不亏损,甚至达到获利,对向志煌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向志煌当时负责整个制造部的生产管理,兼任制造处的内部经管。走马上任后,他专门成立了成本管控小组,制造、工程、品保、供应链等部门超出500元的支出均要上报审核。
成本管控小组对各部门报上来的开支项目专门加以记录、分析,仔细斟酌:这些能不能不买?必须买的能不能少买、分批买?价格方面能不能更优惠一些?有没有更便宜的替代品?
此外,向志煌将每一台手机的制造成本精细化,分摊到制造、工程、品保、供应链等成本部门,根据每个月的订单量决定每个部门可以花多少钱,进行严格的预算管控。
一下子被迫“缩衣减食”,很多人既不理解也不甘心,不时有人跟向志煌讨价还价,希望他能“网开一面”。对此,向志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4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一直亏损的系统整机段不仅止损了,还实现了盈利。这下,不少人对向志煌佩服起来。慢慢地,大家认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还有兄弟部门的主管主动找到向志煌,希望他能到自己所在部门上上课,教大家如何测算成本、管控成本。
“志煌很负责任,工作能力很强,在产线优化、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很有一套。”向志煌的主管陈纹钦处长说,他之前和志煌合作了三年,两人分工明确、配合十分默契。而这,也是他转调到贵阳厂区后,力邀向志煌前来的原因。
向志煌果然没有令他失望,仅仅两年时间就屡建功勋:通过精益生产推动提升人员效率、优化岗位人力,2016年6-12月人员效率提升37%;组建“变废为宝”团队,2017年共拯救物料价值达571万元;组建“月光工作室”,进行低成本自动化和治具化导入,自行设计及制作工具台及治工具,外购比例由92%下降至43%,全年有效改善167项,节约资金346万元……
向志煌不仅深受主管认可,同样也颇得员工之心。“他对我们很严,经常说他做不到的事情不会要求大家。”曾是向志煌下属的周锦平说,向志煌当了她八年的主管,在工作和为人处事上都让她十分佩服。“做他的下属虽然累,但能学到很多东西。”
在周锦平看来,向志煌工作非常负责任。忙碌时,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小时,有时多达15个小时。2008年,SMT产线经常错料,已是课长的向志煌吃不下睡不好,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解决难题。后来,他设计出SMT上料漏扫描系统,降低了错料机率。他还制作出被员工称为“葵花宝典”的流程小卡片,只要员工严格按流程作业,错料也将不会被追责。
2013年,厂部产品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品质异常,出不了货。身为专理的向志煌十分着急,连续两三天泡在车间里,不断召集周边单位开会检讨原因,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此外,向志煌还十分关心员工。为了让产线员工有放松心情的地方,他从车间划出一块区域设置为员工休息室,带领厂部干部一起清理杂物、请购桌凳、设置看板,将休息室装饰一新。
调入贵阳厂区ACKH事业群组装制造部后,向志煌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但他同样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仅用半年时间,就带领手机整机工厂完成扭亏,每月产量由2016年的40万台提高至2017年的250万台。
“向副理很厉害,成本意识很强,我很佩服他。”下属陈文权专理介绍,2016年,向志煌作为“空降兵”、“光杆司令”,未带一兵一卒就来接收“烂摊子”。刚开始,大家对他并不服气,暗地里不太配合。尤其是他一来就将成本卡得很死,被不少人私下吐槽“很小气”。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家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2017年7、8月,手机产品出现批量品质异常。向副理一方面紧急召集工程、品管、制造等部门研讨;一方面亲自下产线,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防呆措施并通过广播激励作业员、宣导注意事项及作业手法。“这样的主管真的很不错,亲力亲为,没有主管的架子。”
对工作尽心尽责,是向志煌的主管、同事、下属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但在家庭方面,向志煌却对妻儿深感愧疚。
从2003年到现在,向志煌与妻子郭凤妮相识相恋到生儿育女,陪伴对方的时间很少。2010年,妻子怀上小女儿没多久就回到老家湖南。
此时,向志煌刚调来烟台不久,正是工作繁忙、分身乏术之时。妻子怀胎十月,他陪伴她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半个月。
女儿出生前两天,向志煌特意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可从烟台到湖南单程路上就花掉了28个小时。女儿呱呱落地两天后,他还没来得及多抱抱孩子,就不得不踏上了返程的火车。
对2007年底出生的儿子,向志煌同样觉得亏欠很多。由于他先后从龙华调至烟台园区、贵阳厂区,儿子也跟着他辗转多地,光是幼儿园就上过5所。
“我很想和孩子亲近,但他们都有点怕我。”提起孩子,向志煌沉默了几秒钟:“也许,这是身为制造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吧。”
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什么时候来电都要接——这是向志煌从事生产现场管理多年养成的“职业病”。
生产现场白班、夜班两班倒,突发事件多,不管白天黑夜,向志煌经常接到工作电话。担心晚上睡得太沉错过电话,他还先后买回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戴在腕上,与手机相匹配,一有来电就能“震”醒自己。
无论多晚,只要车间有人打来电话向他“求救”,他都二话不说就爬起床,赶到厂区去“救火”。有时,睡梦中被吵醒的妻子免不了抱怨:“这么晚了,怎么还那么忙?”
忙于工作的向志煌难以兼顾家庭,妻子郭凤妮对此也颇有怨言。
“他就是个工作狂,对家庭投入实在太少。”郭凤妮说,老向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在他心里,第一是工作,第二、第三还是工作,家庭只能排在第四位。平时工作日,老向每天回到家基本上都是在晚上八、九点之后。有时车间忙,他还会熬夜工作。
向志煌调到贵阳厂区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夫唱妇随”。考虑到孩子大了,她于2017年重新入职富士康,从事物控工作。有时候,她和老向都要加班,回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两个小孩还饿着肚子。等他们匆匆忙忙做好饭后,时针已指向晚上九点、十点,这让郭凤妮十分心疼孩子。
虽然儿女早已习惯没有爸爸陪着玩耍,但向志煌有时间的话,也会尽力陪伴妻子和孩子。在外出差,他会记得给孩子带回好吃的果脯等零食,孩子们很开心。女儿还曾亲手制作小卡片,作为送给爸爸的父亲节礼物。
“其实我也能理解他,他的责任感太强了。”郭凤妮说,她会尽自己所能教好孩子,尽量不要让家庭琐事影响到丈夫。(作者:蒙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