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范建
坚持做榨菜30年,终于将一个亏损到倒闭边缘的手工作坊式企业,打造成了一个年入11亿的“榨菜王国”。
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涪陵榨菜”)登陆中小板7年,手握大量现金,并没有被外界的“风口”诱惑,“只会做榨菜,就只做榨菜。”
周斌全,这个小个子重庆男人执掌涪陵榨菜(002507.SZ)17年,也成就了自己的上亿身家。
作为一家典型的地方国企,涪陵榨菜为何能始终在这个小小行业中占据霸主地位?是什么让这家公司的发展一直稳步向前?
作为涪陵榨菜的董事长,周斌全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吃小半包榨菜。
涪陵榨菜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四川省涪陵榨菜集团公司,彼时,还是一个简陋破旧的手工作坊。
贱哥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村口有一个小卖部,小卖部里有几个半人高的土坛子,里面装的全部是辣椒粉包裹的整个的榨菜头。
在那个生活不太富裕的年代,家里买几个榨菜头回去端上餐桌,就已算是美味。
现在还记得,母亲把榨菜买回去之后,要在清水里面泡很久,但吃的时候还是感觉咸得像吃盐。这大概就是早年间涪陵榨菜的产品吧。
2000年,37岁的周斌全调任涪陵榨菜之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公司年产能只有1万吨,全部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当时,公司年亏损500多万,临近过年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此前,周斌全任职的朝华科技主要产品是瓷砖,早已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于是,他到任涪陵榨菜之后,力排众议攻克技术难题,上马了榨菜自动化生产线。当年,就实现了企业的扭亏为盈。10年之后,他带领涪陵榨菜登上了创业板,成为“中国榨菜第一股”。
最低价不过1元钱一袋的榨菜,涪陵榨菜的营收却从2010年的5.45亿,增长到2016年的11.2亿,净利从5500万增长到2016年的2.57亿。
涪陵榨菜巨有钱,经销商也都是先款后货,作为一家年营收超过11亿的公司,去年的应收账款不到200万。2016年,公司累计拿出10亿元去买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也预计有8亿。
奇怪的是,涪陵榨菜销量最大的地区不是公司所在的西南大区,而是华南大区。大概是因为华南地区农民工兄弟相对集中,“榨菜指数”的诞生也正是因为此。
这包榨菜为何能成功?斑马消费经过分析,应离不开如下几个原因:
●坚持主业。30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坚持把榨菜作为主业,不擅长的行业不去触碰。
截止目前,除了榨菜之外,该公司只是围绕榨菜做了一些产品延伸,譬如榨菜酱油、下饭菜等产品。即便如此,2016年榨菜仍贡献了超过88%的营收。
正因如此,周斌全在对企业进行总结之时,觉得涪陵榨菜对资本市场的运用还不够,没能将企业的规模做起来。
尽管公司一直稳健发展,但周斌全早已意识到,榨菜作为一个小行业,即便涪陵榨菜已稳居行业第一,但天花板已经在那里。
但四川泡菜就不一样,是可以作为菜品端上餐桌的,这一市场容量远非佐餐的榨菜可比。
于是,在四川泡菜方面更为擅长的四川惠通食品进入到了公司视线。2015年公司展开了上市以来的首次资产收购,涪陵榨菜以现金+发行股份的方式1.3亿收购惠通食品。
●共享发展。要论薪酬,涪陵榨菜董监高的工资都不算高,周斌全一年也才40万。
现在,很多国有企业都在探索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欲借此让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
事实上,涪陵榨菜目前还是一个重庆国资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但在管理层持股上,该公司已走在了前面。
早在2007年涪陵榨菜增资扩股时,身为公司董事长的周斌全就以267万获得了4.8%的股份。
到2010年公司上市时,公司总经理赵平、副总经理贺云川、监事会主席肖大波、工会主席向瑞玺等高管都不同程度持有公司股份。
截止目前,周斌全共持有880万股公司股票,以涪陵榨菜目前的股价计算,周斌全也是上亿身价,他还是公司前十大股东之一。赵平等持股高管身价也都是千万以上。
●班子稳定。与很多国资企业的领导走马灯一样变换不同,涪陵榨菜的主要领导班子一直保持稳定。
周斌全2000年入职涪陵榨菜,至今已17年;赵平2005年入职公司,至今12年;肖大波在公司的时间更长,1998年就在公司了……
班子的稳定,也就保证了公司发展思路可以一直得以延续。
●技术创新。前面提到,过去的涪陵榨菜全部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产能提不上来,质量卫生等条件都很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开始技术改造,让传统的榨菜变成了工业化的产品,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此次,该公司将触角伸向了市场规模更大的四川泡菜,同样面临技术革新问题。
大家都知道,韩国泡菜全球闻名,但在中国始终无法占领市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冷链物流。
于是,涪陵榨菜正在攻克四川泡菜的技术难题,分为炒制和二次发酵两个阶段,解决泡菜在常温状态下的储存问题。
小行业、大公司⑤
8分钱的手套年赚1.8亿
十三香一年卖了13亿
1毛钱的纽扣年赚3亿
55张纸牌年赚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