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陕西飞远(随着品骏快递退出)

  • 人才百科
  • 2023-12-09 19:00
  • 龙泉小编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作者 | 贾艺超

今年以来,二、三线快递和快运的命运走向,频频刷爆物流行业的朋友圈。前有如风达、国通、全一网络被爆停摆,后有亚风被摘牌、远成被申请破产。

相较而言,前几年全峰、天天快递的卖身看起来倒像是卖到了高点,在虹吸效应下,没有找到组织的企业只等来了市场的清盘。如今的市场环境下,相较前面几个例子而言,品骏快递的退出方式还算是体面。

11月25日,当电商平台唯品会宣布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时,没有围堵,没有横幅,没有「还我血汗钱」。伴随着品骏快递落幕的,是一个特别的群体——「落地配」,他们同因电商而生,如今也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落地配的起落

从字面上去理解落地配,就是货物到达城市落地后,由到达城市的物流公司实施配送操作,完成物流的最后一个配送程序。落地配主要由落地分拨、同城和地县转运、入宅服务三大要素组成,且主要是以开箱验货、半收半退、夜间送货、试穿试用、送二选一、代收货款、退货换货等核心的入宅服务为竞争亮点。

中国落地配产生的缘由是电子商务的兴起,核心是为从事B2C电子商务企业做代收货款的配送业务,因此落地配也叫COD(全称Cash on Delivery)配送。

在这之前,大部分落地配的前身为报刊发行队伍,另一部分为区域型快递。随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深入渗透,报刊发行下降,电视购物、电子商务形势大好,作为拥有较为成熟的城市送报网络的报刊发行队伍,其转型也顺理成章。因此,无论是早期的转型,还是后期的收购、兼并,那些频繁出现在公众视角里的落地配公司,其前身大都可以追溯到报刊发行。

2012年前后,是电商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落地配的「黄金时代」,行业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但这个「黄金时代」并没有持续很久,随后,伴随着电商行业市场格局、电商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落地配逐渐谢幕。

伏笔早在2007年京东宣布自建物流时开始埋下。尤其是从2012年前后京东开始猛攻自建物流,这种打造用户体验壁垒的方式,将B2C的蛋糕逐渐做大,并逐渐做到了自己手中。而后多家效仿自建物流的电商企业,将原有业务从落地配的「碗里」拿了回来,电商自建物流挤走一批落地配企业。

而电商大战过程中,被挤出的电商玩家将市场交给了头部企业,留给落地配企业的蛋糕进一步减少。另外一些具备自建物流实力的电商企业,由于战略方向上的失误最终被清扫出市场,比如凡客;如风达的落地配之路,也跟着凡客的衰落而止步。

与此同时,支付技术手段的成熟,使得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大批量合作成为可能,传统货到付款业务萎缩,落地配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而且经历过「双11」等电商大促期间规模化订单的「磨练」,通达系具备了比落地配企业更低的成本管控,并储备了足够的产能。在规模的基础上,快递企业开始腾出手来伸向曾是落地配企业特色的货到付款业务。

层层挤压之下,2014年,落地配行业出现了大量的收购和兼并事件。

收编整合

从2014年开始,落地配企业被收购的消息频繁出现,涉及次数最多的企业是顺丰、如风达、唯品会等,分别代表着快递企业与电商平台,都在相对集中的市场寻找可能的突破口。

如风达被天地华宇收购后转型三方物流,并在2014年密集收购了4家落地配公司,包括湖南创一、山东海红、河北建华、陕西飞远。收购的目的很明显,即从自建物流转型社会化物流后,面对快递企业的侵蚀,如风达要将其仓配一体化的模式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业务优势,通过收购可以抢得速度上的优势。

顺丰自2014年先后收购了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和成都星程宅配,这个时间节点也是顺丰频繁「触电」的时候,顺丰优选快速拓展并向下沉市场渗透、嘿客大规模铺店。无论是生鲜,还是社区O2O,都对成本、消费体验有更高的要求,此时落地配的开箱验货、半收半退、夜间送货、试穿试用等服务优势是快递企业所做不到的。

而对于唯品会,在电商行业形成阿里、京东等几股头部势力的情况下想要突围,就要抓住巨头不屑一顾的下沉市场。因此,唯品会定位于大牌特卖,并学习京东自建物流,只不过其抢占的是下沉市场。同样是看中开箱验货、退货、下沉市场网络密度的优势,唯品会于2014年密集收购落地配公司布局网络;物流配送标准方面,做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次日达,承诺送货到门口、退货上门取货、7天无条件退货并补贴运费等服务。唯品会自建物流的行为也一度被外界视为「小京东物流」。

同样具有「京东物流」味道的一个举动也发生在阿里。2018年,菜鸟深度整合五家配送合作方(万象、晟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成立了「新零售配送联盟」。今年5月份,丹鸟亮相,在「新零售」概念下,其定位是构建一张高效的S2B2b物流网络,服务于阿里整个新零售布局。

在这个收编整合的时代,落地配算是从乱世中找到了归宿。

成为筹码

在后续的发展中,从顺丰「触电」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今年如风达停摆、品骏被关停,落地配的结局不是那么乐观。

当唯品会正式宣布终止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时,还透露了另一个细节——「唯品会还将保留物流仓库等核心资产」,这意味着唯品会不是不做物流,而是不做配送环节。这再次将落地配企业搬上了台面。

上述落地配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唯品会和顺丰的面孔都曾多次出现,踩过什么坑双方心里都有数。唯品会要甩包袱,顺丰要抢市场,但二者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当前的局势给了他们一个谈判的机会。

一方面,今年以来二线快递举步维艰,倒闭消息频出,倘若品骏快递遭遇停摆、员工不欢而散的结局,于唯品会的品牌形象以及经营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但对比同样是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履约费用/总营收)基本稳定在7%上下,而唯品会的履约费率则在9%上下,巨大成本压力下,其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建物流的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顺丰而言,「中年危机论」此起彼伏,受经济下滑、无纸化办公及线上签约等的影响,高端商务件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快递企业的不断教育,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和改造,加盟制快递的组织效率逐步提升,由此带来的是通达系的服务体验与顺丰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低成本、规模化、服务提升的极致性价比基础上,通达系逐步具备抢占商务件市场的能力。近三年来,顺丰市场占有率从8.2%降到7.3%,仅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到通达系的进攻猛烈,服务不再是护城河,成本才是。

因此,今年5月份顺丰正式推出针对电商大客户的「特惠专配」产品,在其发布半年报的投资机构问答会上,顺丰相关负责人称,公司过去几年的持续投入提升了大网的装载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冗余资源,借助填仓的理念,可以做出不会增加太多成本的新产品。同时,这一新产品打破原有产品价格局限,填补价格区间空白,完善了顺丰的经济产品体系,不断贴近市场竞争。

这一战略效果明显,数据显示,从5月份开始,顺丰业务量增速连续5个月提升,7月重回20%,8月突破30%,而9月同比增速高达35.52%,创出2018年5月以来的最快增速。

对于顺丰而言,电商件成为顺丰降本增收、扩大市场的增量市场;而电商格局中,留给顺丰的选项不多。对于唯品会而言,无论是在订单分配上还是业务剥离上,唯品会都还有一定主动权,比如其还有一大服务商韵达,以及值钱的仓储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唯品会是为品骏找退路。

这场谈判中,落地配成为顺丰市场保卫战的一个交易筹码。品骏体面退出,唯品会在保障服务的基础上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名利双收。

品骏的退出,给一批落地配企业画上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没有这种资源加持的落地配企业来讲,仍面临生死的难题。接下来,落地配企业到何处去?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87228.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