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中科创达(智能化先驱)

  • 人才百科
  • 2023-12-16 07:0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东兴证券 孙业亮 刘蒙)

01

#智能化先驱,深度布局高景气赛道

1.1 稀缺的手机、汽车和物联网第三方软件服务商

敏锐战略眼光与技术积累带来公司Android生态先发优势。

公司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创达有限,成立初期专注于Linux系统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由于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操作系统,创达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与技术积累于国内率先开展Android系统产品的研究开发,并于2009年全面转向Android系统生态。

技术壁垒与经济性考虑共同提升客户对第三方软件服务商需求。开源Android系统仅涵盖基础功能,其与最终的成熟商用版本仍有较大差距,对于底层硬件商而言基础系统功能及与硬件的兼容适配尚不完善,需根据芯片、元器件、通信制式等对基础系统进行软硬件认证、调试优化、Bug修正等;对于上层终端商而言为提升市场竞争力需对基础系统进行定制化、差异化开发。

实现该种对系统的二次开发需具备对软硬件的深刻理解力及庞大的工程及维护团队,因此芯片厂、终端设备厂出于技术难度及经济性的考虑会选择与中科创达等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进行合作。

三轮驱动业务格局稳定,持续投入提前卡位前瞻领域。

公司基于对基础软硬件的理解以及抽象出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迁移复用与对外并购不断拓宽自身业务边界,于13、14年开始布局无人机、VR、机器人、摄像头等物联网智能硬件及汽车座舱软件业务,并逐步与ARM、高通成立物联网领域联合子公司安创空间、创通联达,并收购爱普新思、慧驰科技、Rightware等智能汽车相关标的,公司逐步形成三轮驱动的业务格局。

20年通过定增进一步发力智能驾驶,收购了智驾公司辅易航;22年开始新一轮定增,发力布局物联网领域XR与边缘计算,希望能在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提前卡位,维持公司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优势地位。

公司汽车及物联网业务于16年开始逐步放量,从近期数据来看,公司21年合计实现营收41.27亿元(同比+57%),其中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6.31亿元(同比+40%,占比39.5%)、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2.24亿元(同比+59%,占比29.7%)、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2.72亿元(同比+83%,占比30.8%)。

今年上半年公司合计实现营收24.77亿元(同比+46%),其中手机业务实现收入9.10亿元(同比+25%,占比36.7%)、汽车业务实现收入7.43亿元(同比+51%,占比30.0%)、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2.72亿元(同比+75%,占比33.1%)。创达基本盘手机业务维持稳健增长,汽车与物联网业务具备较高增速,公司整体发展稳健且长期高增动力强劲。

1.2 研发持续投入,业绩增速亮眼

中科创达近年凭借赛道景气度的上行与自身积累的竞争优势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持续高增,毛利率维持40%左右水平,净利率接近15%,大幅高于诚迈科技等业务领域有一定相似性的软件服务公司。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研发总支出(含资本化支出)占总营收比例接近20%,体现出公司赛道精耕、提前卡位以及技术驱动发展的战略方向。

利润方面,公司毛利率水平在40%左右,符合当前主项目制的业务模式,当前公司员工总数近12000人,在庞大员工规模下仍能保证毛利水平,体现出公司优秀的管理能力,未来随着客户结构的改善、更多IP的导入、物联网产品规模效应释放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费用端研发费用率整体较高,高研发投入符合当前公司发力新业务、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发展阶段,整体较为合理。

现金流方面,公司主要的现金流出体现在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增长上,应收帐款方面,其占整体收入的比重20、21年均在30%左右基本稳定,同时公司应收帐款前五名为扫地机器人龙头与车厂客户,坏账风险极低。

存货方面,随物联网业务快速增长,公司提前备货熨平芯片价格波动具有合理性,整体来看公司现金流状况较为稳健。

02 板块高景气带来稳增需求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第三方软件服务商的整体行业空间主要取决于所处赛道的空间与增速、客户的自行开发意愿与开发难度两方面因素。

2.1 三大赛道空间与增速

(1)手机业务

当前全球手机出货量呈下行趋势,但创达在该领域的业务模式为项目制收费,收入来源主要是根据芯片、手机等厂商的新品推出及产品升级需求,提供适配、优化及定制化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该部分业务空间的决定因素并非手机的绝对出货量,而是手机产业的整体代际变迁以及芯片及手机的新品推出速度。

5G带来手机产业新研发适配及差异化需求,产业链上下游厂商新品推出或将提速。当前5G浪潮的兴起给手机软硬件及其配套技术带来了大量研发需求,随着5G建设深化,产业链上游芯片厂商芯片平台迭代频次有望再提速,下游终端厂商新机型推出的节奏预计也将加快。

根据工信部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25年国内5G用户普及率预计将从2020年的15%提升至56%,5G智能手机不断从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机型渗透,为智能手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为厂商研发5G适配软硬件技术以及高频技术带来确定性,行业软硬件适配及操作系统差异化需求预计将持续旺盛,催化公司手机业务持续稳健成长。

(2)智能汽车业务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确定强,出货量与渗透率在逐年提升,“软件定义汽车”当前已成为行业共识。整车域控制器走向集中化,网络复杂度及软件功能数呈指数级上升,传统的软硬件一体化交付模式难以满足未来汽车的发展需求,车辆核心价值开始从“造型与工程设计+动力总成+底盘+电子电气”转变成“标准化硬件+软件+服务”。

行业整体特别是智能驾驶仍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因此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在该领域的发展空间主要取决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提升进度。

创达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主要聚焦于座舱域软件,同时通过技术迁移、外延收购、成立联合子公司等开拓智驾域业务。智能座舱当前在法律法规、技术路径等方面确定性更高,商业化落地更容易推进、成果更易感知,有助于快速提升车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智能驾驶当前处于早期高速发展阶段,主机厂为提升远期竞争力对相关软硬件需求旺盛。

根据IHS Markit及智研咨询数据,当前相关行业已进入快速渗透阶段,预期到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75%,L3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超过20%。

(3)物联网业务

根据GSMA《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2025年全球物联网收入预期将达1.1万亿美元,相较2019年增加两倍以上。

现如今尽管芯片短缺和新冠疫情对整个物联网产业造成了冲击,但物联网市场仍在继续增长,IoT Analytics预计全球联网的IoT设备数在2021年达123亿个,预期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或将超过270亿。

但由于行业下游应用众多,格局分散,我们认为该领域智能软件行业的发展空间主要在于头部公司的生态建设情况、行业的标准化程度提升情况、几大底层核心子行业的渗透率提升进度。

首先,对于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消费电子头部企业而言,物联网生态建设均成为其当前的重要发展战略,例如华为通过鸿蒙生态与“1+8+N”战略提升整体自身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与其他厂商形成生态粘性,巨头生态吸引众多传统制造业巨头加入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发展,第三方厂商的进入将提升对创达等智能软件公司模组开发、生态认证服务、平台接入服务等的需求。

其次,由于物联网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多、标准化程度低,碎片化的行业应用与复杂的开发程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下游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中小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与整体利润水平。随着行业格局逐步清晰、标准化程度提升,从规模效应与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看下游厂商将更专注于产品基础功用、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软件服务商将在标准化基础模组、适配、操作平台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第三方软件服务商的存在降低了行业的开发成本,提升了开发效率,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更优分工。

再次,我们认为几大具有底层通用性、潜力巨大、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子行业的渗透率提升进度对物联网行业整体发展影响更为显著。

以XR和边缘计算设备为例:

(1)XR设备:当前5G通信技术将推动AR/VR的大规模落地,XR有望成为未来信息交互的重要方式和载体,解决当前互联网流量见顶与内容单一等问题,提升工业生产等领域的运营效率。据 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统计数据,2020年AR/VR市场全球支出规模达120.7亿美元,同增43.8%,2020-2024年预期CAGR将达54.0%,同时XR产业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应用端之一,将为其提供数据基础,反推物联网技术发展。

(2)边缘计算设备:传统的云计算模式下,计算网络将所有终端的数据全部上传至云中心进行处理,海量数据造成云中心的计算压力;传统终端产品一般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或特定功能,不具备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无法实现人机交互等智能化需求。因此催生了新的边缘侧需求,需要建设边缘计算设备及管理平台,实现“云-边-端”的整体协同。据IDC预测,到2024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将达到2506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5.9%。

2.2 产业链上下游自行开发意愿与可行性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智能终端品牌商可选择与底层操作系统、移动芯片、元器件厂商等直接进行合作,从底层自主适配开发集成优化,第三方软件服务商的存在相当于在已形成闭环的产业链中插入新的环节,加之其合作对象通常为各领域巨头,在体量及产业链地位上远高于自身,那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在产业链当中的价值和竞争优势在哪里?据此我们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存在的核心价值在于相关产业有足够的技术、经验层面壁垒使巨头有动力去寻求第三方合作以实现加快流程推进、节约成本的作用;同时相关产业的对于巨头长期发展战略重要性有限,其可接受由第三方代为实现相关业务。

如本文图1所示,操作系统为分层架构,其中应用层最贴近客户,终端设备厂商在该层面的创新和差异化能得到直接价值,因此厂商对于应用层软件要进行自主掌控,其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发上层差异化系统与应用。

框架与中间层在应用层之下, 其体量巨大,既要与底层硬件适配衔接又要起到对应用层的支撑作用,需要进行大量的算法移植、系统定制裁剪,性能优化等,终端设备厂难以完全自主把控。

该部分业务的实现需具备对基础软硬件的理解、足够的行业经验、较大规模的开发团队,中科创达在通信协议栈、操作系统优化、系统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拥有1200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且具备丰富的落地经验。

终端厂商为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保证产品的运行稳定,其有意愿在移植适配、性能优化、个性化等方面去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进行合作。

从创达的核心技术来看,例如图形图像算法调优、功耗优化、系统快速启动等,其作为终端产品的功能基础具备重要性,但对于终端设备厂商而言,该类非通用型的软件技术前期投入大、整体开发周期长、仅应用于自身不具备规模优势,且对于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而言影响较小,因此其可接受有经验的、值得信赖的厂商在该方面进行进行协助。

同时中科创达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具备全面的软件解决方案体系,其为客户提供了充分且灵活的方案选择权,其可根据客户的战略选择参与不同深度及广度的系统软件乃至应用软件的开发流程,同时通过平台化发展可为客户提供平台以降低客户进行应用算法移植的难度,客户可在平台上进行设计和后期调试,提高整体效率。

03 巩固先发优势,多维度锁定高成长确定性

从产业链角度看,第三方软件服务商作为整体赋能、加速产业运转的板块,先发优势与技术实力成为其竞争的关键,成熟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商需要对芯片、操作系统、终端设备等有全方位且深入的know-how积累,同时需要巨头背书或丰富落地经验来吸引合作与保障合作粘性。

严苛的先决条件使创达具备了强劲的卡位优势,加之国内乃至国外大部分同业仍处于人力外包的初级阶段,项目制乃至产品化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创达的稀缺性。

接下来本文将从与高通绑定、生态建设、模式进阶以及客户结构改善几个维度对创达的长期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3.1 绑定高通

高通通过QRD计划拓展中低端市场,中科创达参与合作开启二者渊源。受到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广阔空间与Android系统在入门级市场快速渗透的吸引,加之联发科此前功能机时代通过“交钥匙方案”打开中低端市场的先例,高通在2010年左右发布了面向大众智能手机市场的QRD计划(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高通参考设计生态)。

QRD是一套可以提供完整终端参考设计的平台,其中包括软件、硬件以及UI等终端设计所必需的构件,其将终端开发的核心成本囊括在QRD解决方案内,OEM厂商可将更多精力放在终端产品的差异化定制等方面。QRD的发布能帮助中小手机厂商快速完成手机的设计与开发,极大缩短了其研发成本与研发周期。

高通关注到中国中低端智能手机市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选择与中国厂商进行合作,2010年靠Android、Linux等智能操作系统二次开发起家的中科创达被高通选中,参与了第一代QRD的研发工作,此后二者的合作不断深化。

高通手机、智能座舱、物联网芯片全球龙头地位稳固,汽车业务不断加码,逐步发力智能驾驶领域。

手机芯片方面,根据Counterpoint数据,高通在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处于绝对龙头地位(>500 美元),联发科在中低端手机芯片方面优势显著,产品结构的差异使得高通在销量落后的情况下手机芯片整体销售额大幅领先于联发科。

三星在高端芯片领域受限于良率,份额在2022年一季度有所下降,其部分手机开始采用高通芯片。整体而言高通在手机领域特别是高端手机领域优势显著,有望帮助其在手机整体代际升级的情况下抢占更大份额。

智能座舱芯片方面,根据爱集微、亿欧咨询数据,当前高通在我国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市场份额超50%。此前座舱芯片市场由汽车电子厂商主导,主要供应商包括瑞萨、NXP、TI等,但由于智能座舱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在技术层面要求相似,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寿命、安全要求等,高通作为后来者,一方面通过承袭自身在消费芯片领域的优势,同时在同期竞争者中,骁龙芯片拥有更小制程、更大算力、更低价格、更快迭代,因此其在高端智能座舱市场优势显著。随着第四代5nm制程的骁龙SA8295P的发布,更强劲的底层算力平台有望进一步巩固高通在智能座舱领域的优势。

高通在智能驾驶芯片方面与英伟达(中高端)、Mobileye(中低端)等公司在量产节奏及当前份额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发展、芯片平台算力的提高有望逐步实现座舱芯片与智驾芯片的集成,高通或凭借在座舱方面的地位提升自身整体竞争优势。高通在智驾领域不断发力,今年四月宣布完成以45亿美元的价格从瑞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维宁尔收购 Arriver的交易,Arriver在自动驾驶视觉感知、驾驶策略以及驾驶辅助系统等算法及软件方面具有较强实力,高通据此逐步形成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升自身平台整体实力。

物联网芯片方面,高通在蜂窝物联网芯片出货量上长期占优,在细分领域上如XR芯片已应用于当前头部品牌的标签产品当中,如Oculus Quest 2(Meta)、Pico 4(字节)、VIVE Focus 3(HTC)等,其与中科创达子公司创通联达可为客户提供“核心板+操作系统+核心算法”一体化模组与开发套件,较为全面的覆盖了主流应用领域高中低性能物联设备厂商的产品或开发需求。

复盘中科创达发展历程,我们认为与高通的绑定合作是其此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创达凭借高通的强势地位在手机业务中打开市场,在项目执行中积累经验并总结抽象出核心技术,依靠核心技术提升自身产业链地位站稳脚跟,吸引其他巨头与其合作并不断提升客户粘性,同时公司通过技术迁移复用不断扩张自身业务边界。

放眼未来,创达有望凭借高通在物联网以及汽车方面的地位复现自身当年手机领域的发展路径,公司整体有着较高的发展确定性。

3.2 多生态发展

相较其他大公司供应商,我们认为创达的优势在于绑定高通而非依赖高通,凭借产业地位的稀缺性以及自身技术实力、前期基础合作,创达形成丰富且深入的底层软硬件合作生态,与英伟达、ARM、Intel等海外芯片巨头以及黑莓、微软等海外操作系统巨头展开合作。

一方面新入者难以进入巨头和核心生态圈,生态圈为创达提供了业务机会以及发展保障,同时创达我们认为创达有望凭借对外的广泛合作实现一定的网络效应,更为充分的满足下游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以英伟达和ARM为例,英伟达方面,中科创达于20年11月开始与英伟达合作,并获得Jetson和DRIVE两大平台的驱动开发和画质调优(ISP Tuning)权限,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英伟达画质调优授权的公司,可为英伟达生态伙伴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和跟踪式问题解答支持。

目前中科创达拥有英伟达专用实验室,以及基于DRIVE 和Jetson两大平台的专业驱动、画质调优、画质测试(IQ test)团队,在AI医疗领域研发出了AI辅助诊断系统“慧镜”,在边云结合AI中台系统领域开发了“IoT Harbor”,并在IoT Harbor上构筑了“安全作业智慧管理方案”。创达与英伟达在汽车和物联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

ARM方面,2011年公司与ARM在智能终端领域加深合作,同时获得ARM战略入股,2014年公司与ARM及其他移动计算领域领先企业共同发起中国移动联盟MCA,2015年公司与ARM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安创空间(安创加速器),其作为Arm全球唯一加速器,安创依托于Arm全球庞大的生态系统资源及行业领先的技术,通过创业加速和创新赋能为技术驱动型创业者以及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生态伙伴提供深度产业链接及一站式服务。

不仅与海外巨头合作紧密,创达也在与国产汽车及物联网生态主流厂商进行深入合作,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国产生态的适配为创达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

3.3 模式进阶

对于软件服务类公司来说,虽然赛道众多,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软件类企业主要可以分为服务型(本质为对外租赁人员,解决甲方缺乏人手的问题)、项目制(NRE,本质为组织人员承做甲方项目,最终向甲方交付特定软件或系统等)、产品化(License,将技术或经验汇总抽取成可复用的产品或支持平台进行销售)、进阶型(如IP型按出货量收费、SaaS型实现收入持续、平台化抽成等)四级。

四类模式间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优劣之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也绝非必须把自身业务局限在某一模式框架内,但在人效、业绩持续性、盈利能力、边际成本、壁垒深度等方面我们认为整体还是有着“IP型→产品化→项目交付制→人力服务型”的优劣次序。

对于硬件销售类企业根据产品毛利及壁垒高低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硬件作为软件价值量载体型企业本质上仍为软件型企业,公司买来基础硬件通过自身软件实力进行赋能与优化,打包销售至下游客户,软硬件打包销售的模式可能是为了提升客户接受度、下游客户具备特定需求、在上游基础硬件渠道上具备优势、相较项目收费软件许可等模式可实现持续型盈利等原因。

模式持续进阶,服务型过度至“IP+服务+解决方案”三位一体及软硬件一体销售模式。

创达起家于对Linux、安卓等系统产品的二次开发,之后作为高通等巨头的外包服务商(高通提供实验室设备、相关代码和文档、开放部分内部系统等,创达提供技术人员和场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得到客户认可,逐步进阶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技术与经验积累,建立大量得以复用的通用模块、中台化的全方位开发平台。

在技术成熟、产品力与影响力提升后公司凭借领先的全栈定制化能力自研及外购IP,发展IP授权业务,同时以核心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了多个汽车、物联生态的建设。

中科创达在商业模式上实现了多级进阶,形成当前“IP+服务+解决方案”三位一体(当前解决方案为主,服务支撑项目实施,IP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的全栈式模块化、标准化、定制化软件产品和方案以及软件为核心的软硬一体产品销售(物联网模块及开发套件)。

汽车领域IP不断积累、打磨与协同。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Rightware、MM Solutions、辅易航等公司完善自身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体系,积累了一系列IP,按照客户搭载公司IP的产品出货量收取授权费用,该模式下业务边际成本递减,客户粘性更强,带来持续性收入与稳健合作。

(1)HMI(人机交互)领域:公司通过收购Rightware积累,Rightware旗下Kanzi是一款高效、灵活的汽车仪表和信息娱乐系统 UI 设计及开发工具,截至21年8月,全球超50+品牌首选Kanzi作为HMI开发工具,其已赋能车型超过100个,全球超3000万辆车使用了Kanzi技术,同时创达凭借Kanzi也为自身引入了车厂及Tier1客户。

(2)视觉领域:公司通过收购MM Solutions积累,MM Solutions具有全球领先的图像视觉和AI算法开发、优化和集成能力,截至18年全球超5亿台智能手机摄像头成像单元搭载了MM Solutions的图像处理算法和画质调校技术,汽车领域MM Solutions自主研发了智能汽车摄像头开发套件AutoCDK,并拥有业界领先的智能汽车全景环视解决方案。

(3)低速自动驾驶与毫米波雷达领域:公司通过收购辅易航积累,辅易航具备全球领先的传感、毫米波和超声波领域底层技术能力,该方面技术与创达具备全球领先的视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协同。

物联网行业具有长尾特性,广阔场景更具产品化潜力。

随着连接的终端数量越来越多,物联网市场整体呈现出需求多样化且分散的长尾形态,因此公司面向物联网市场采用“标准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的业务模式。

中科创达依托TurboX智能大脑平台以及TurboX Cloud智能物联网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云、边、端在内的丰富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公司借助高通芯片在物联网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基于自身平台为终端厂商提供具有通用性与差异性的产品。

TurboX平台旨在保证客户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开发适配,当前主要应用于VR/AR、无人机、智能相机和智能机器人四大领域,提供包括核心计算模块、开发套件、定制化操作系统、个性化算法软件开发工具包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终端厂商直接采购核心计算模块并进行产品化开发,省去中间层的研究适配工作,降低产品开发的门槛及成本,缩短上市时间。

TurboX Cloud平台旨在帮助客户能执行好后期的设备管理、升级以及数据存储与分析等重要环节。TurboX Cloud主要由设备管理平台、FOTA(在线升级)平台、应用赋能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四个部分构成,其专门针对物联网垂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升级,面对不同的物联网开发和应用场景提供多种支持方案,能够真正做到物联网应用开发的一站式技术支持,为上下游客户生态圈提供增值服务。

3.4 客户结构改善

创达当前定位为Tier2,Tier2与整车厂的合作通常需要Tier1的中间介入。

智能汽车领域,公司可提供从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到应用定制、自动化测试等一站式、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在与Tier1合作中公司较难提供全栈式的汽车方案,主要是提供特定部分的座舱或智驾产品,从单客户方面的价值获取不够充分。

按21年披露的200多家智能汽车客户、12亿元汽车领域收入计算,单客户价值量仅为600万左右,提升空间较大,因此公司未来加强与主机厂直接合作、改进客户结构将成为必然趋势。产品力提升与客户合作逐步深入是创达未来实现客户导入、单客户价值量提升的根本,以下几方面或将使其提速:

首先正如前文的分析,在汽车软硬件解耦、架构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下主机厂与算力核心芯片厂商的产业地位将有所提升。随着高通更高算力的第三代骁龙8155汽车座舱平台逐步落地、第四代骁龙8295芯片汽车座舱平台得以选型适配,高通芯片在汽车座舱乃至智能驾驶的领域优势将逐步释放,主机厂在芯片选型的过程中若选择与高通合作,创达预期将凭借与高通的绑定实现客户导入。

其次公司收购的IP如Rightware的Kanzi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全球超50+品牌首选Kanzi作为HMI开发工具,其已赋能车型超过100个,全球超3000万辆车使用了Kanzi技术,此前奥迪等车厂与Rightware有着全面合作,创达有望凭借Rightware的客户资源导入更多客户。

最后有高通持股的畅行智驾是中科创达面向域控算力平台的子公司,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汽车智能域控制器产品和解决方案。畅行智驾可实现硬件交付,具备直接承接整车厂业务的能力,这将一定程度上同Tier1产生竞合。

04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中科创达作为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智能操作系统龙头,凭借高通等巨头生态以及核心技术积累提升客户粘性;下游长期高景气以及物联网业务长尾客户不断覆盖催化公司业绩增长与产业地位提升,技术迁移复用、业务模式进阶以及汽车端的客户结构优化将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5/13.07/17.5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56/38/29倍。

05 风险提示

智能驾驶推进不及预期;物联设备成长性及盈利释放不及预期;公司与高通、英伟达、地平线等的合作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等。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8949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