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位推荐 -

无锡服装厂最新招聘(老淮安服装业的那些事儿)

  • 职位推荐
  • 2023-05-20 10:20
  • 龙泉小编

老淮安服装业的那些事儿

■章来福 文/图

剪刀和量布的尺子

烧木炭发热后烫衣服的烫斗

旧时缝纫店使用的缝纫机

已改作他用的淮安童装厂大门

1978年,裁缝师傅走上街头免费为群众裁剪衣服

晚清年间直至解放初期,那时淮安区有一句“做衣裳要去系马桩”的市井俗语。此话是什么意思呢?因巷子内从南向北集中了多家的缝纫户。系马桩巷位于中长街东(今南门大街)府学路上,淮安府学的东隔壁。巷内有王家、孙家、曹家、屠家、钟家等缝纫户。用现今的时髦话,那就是“缝纫一条街”。

老淮安(现淮安区)的服装业源远流长。清代中叶, 城内的官宦家庭、富裕人家的太太是从不摸针线的, 衣服都由专门的缝纫户订做。贵重的布料缝制成衣服,手工费是很贵的。

老淮安城内的缝纫户,还有八字桥小街上的杨家、大鱼市口东的毛家、大鱼市口西的杨家、小香渠巷的支家、水洞巷的范家、夯轮寺巷的乔家,河下的郭家、何家、李家等等。

1912年,淮安城内居住着军人、学生等不同群体,缝纫业较为兴盛。1932年,淮安城内缝纫户有140多家,有剪缝、做针线活有200多人,少数缝纫户已用上了“洋机”(缝纫机)来缝制衣服了。1939年, 日本鬼子侵占淮安城后, 不少的小业主都跑反躲到乡下去了,缝纫业便冷落了, 城内还有20多家缝纫户在维持生计。1945年9月, 新四军攻克了淮安城,跑反躲到乡下的人陆续回城了,缝纫店又有90多家营业了。

建国初期,淮安县共有缝纫户50多家。1954年, 缝纫的小业主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着自家的烫斗、大剪刀、缝纫机、板凳、裁剪案子等缝纫工具,成立淮城区服装合作社。共有社员200多人。

初期, 在城内设有几处服装加工店。一店:南门大街人民剧场对面(今江苏农商行营业部身底);二店:在院东街围墙巷头(今镇淮楼东路北侧漕运广场入口处);三店:东门大街北侧大观音巷头(今东门大街的苏果超市门前广场) 。后来,又在围墙巷内的空地上建起了厂房。

当时,还有的缝纫小业主被政府有关部门分配到平桥、车桥、范集、钦工、苏嘴等乡镇的集镇上, 成立服装合作社, 为当地农民服务。

孙家裁缝店

孙家裁缝店,在东岳庙牌楼口西侧的岳庙西街上,孙家裁缝手艺系祖传的,往往与别人家的缝纫店所做的同样式样的衣服有所不同,非常注重根据人的岁数大小,来决定人的衣服尺寸长短、肥瘦。这就是孙家裁缝店裁剪时善于把握做衣服的对象特点,从中悟出了长短的诀窍。年轻人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老年人走路时低头弯腰,缝制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这样做出的衣服,穿在身上舒服度就不一样了。衣服缝纫好了,让顾客当场试穿,顾客将衣服穿在身上,都感到“长短肥瘦合身合体”。

民国年间,孙家裁缝店获悉苏南、上海等地已有少数人穿上了西服,便与时俱进,让孙家裁缝店的第三代传人孙桂林,去苏州专做西服的裁缝店拜师学艺,学习裁剪与缝纫西服的手艺,孙桂林手艺学成后回到老家。但当时淮安的男士,还在流行穿长衫、便装等式样的衣服,故只好从事淮安人所穿的衣服式样的裁剪。

新中国建国初期,孙家裁缝店的后代,加入淮城区服装合作社后,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仍有三代共7人在淮安市服装厂从事着服装的裁剪工作。

淮安县(市)服装厂

1958年, 在淮城区服装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淮安县服装厂,厂址设在南门大街的繁华地段,人民剧场对面的临街店面(今江苏农商行营业部身底) 。

另还设有围墙巷门市部、八字桥门市部和河下车间。

1972年, 在向阳路(今镇淮楼西路)的南侧, 紧邻文渠边上八字桥西, 建起了老淮安的第一幢底部二层,局部三层的大楼,淮安人俗称“服装大楼”。底层、二层用于服装生产车间和作为对零散客户的服装加工服务点。1973年, 淮安县服装厂开始部分生产出口服装,由于生产场地的面积已不够使用,便选址位于里运河西,征用了华亭大队的土地,新建了厂房。

1985年, 为统筹发展淮安服装行业中的其它企业, 经原淮安县人民政府行文批准,挂牌成立了以淮安县服装厂为主体的“淮安县服装工业公司”,内部划分为西服厂、青年时装厂,以及在城内“服装大楼”的一楼,成立淮安县服装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

淮安市服装厂,终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影响下,由于众多对企业不利的因素,造成了该企业被迫停产。这个成立于“大跃进”年代的工厂,于2007年宣布破产改制。

传统服装企业现多倒闭

淮安县(市)第二服装厂:1957年, 由上坂街北头的蒋明武、方兆祺,八字桥头的高鹤松等五户缝纫户,自带缝纫工具,在府市口筹建瞻岱服装组。1958年,更名为“红光服装厂”,厂迁至大观音寺巷头(东门大街与韩信路的十字路口),主要生产淮安县百货公司所销售的儿童服装、田径裤头等。1971年,厂名更名为“淮安县淮城服装厂”,由居委会的企业上升为淮城镇属企业。1980年初,厂名更名为“淮安县服装二厂”。1980年4月, 为南京军区305兵工厂生产军裤、军服,共计三年时间。1983年,为上海服装五厂生产出口服装。1984年,为无锡街道服装厂生产加工常熟服装市场的服装。1985年,为常州外贸公司生产出口睡袍。1987年,为上海外贸公司生产夏季针织服装。八十年代初,该厂曾在厂大门西侧大观音寺巷头,开设了全县第一家专营服装的门市部。2006年,服装二厂因城市改造企业拆迁。

淮安县(市)第三服装厂、童装厂:成立于公私合营年代,由孙、高、朱、王等缝纫户组成的缝纫小组,在南门大街北头面西的临街处,缝纫小组代客加工各类服装。不久,缝纫小组迁址兴文街对面。后缝纫小组隶属淮城镇东风居委会下属企业,厂址又从兴文街对面,搬至大鱼市口东街196号。1970年更换厂名为“淮安县淮城东风服装厂”。建厂初期,为外贸加工锈花牙条花边枕套。1983年更名为“淮安县第三服装厂”,曾多年在夏季来临之前,生产男子田径短裤,销售给本县百货公司批发部,其销量在本地市场最大。淮安儿童服装厂,系淮城镇办企业,成立于1981年7月, 厂址在南门大街102号,产品主要销往淮阴、徐州两家纺织品采购供应站,以及本地的各乡镇供销社。1991年,儿童服装厂同第三服装厂合并,厂名仍沿袭使用淮安童装厂的厂名。厂房迁置第三服装厂址后,又在临街原厂房内,开办了全县第一家妇女儿童服装商店。

1982年,淮安县民政局在窦娥巷内,招收22名残疾人,购置了脚踏缝纫机,创办了社会福利厂服装车间。每年上半年,托人情,找关系,为本地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服。下半年,以生产救济、救灾用棉衣、棉袄、棉大衣等服装产品。

1983年,淮安针织厂在厂内成立了服装厂(车间),以本厂生产的针织布为制衣原料生产服装。

1992年,淮安县纺织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在人民桥北首的里运河背水面的堆堤下,新建了一幢坐南面北的二层小楼,创办了怡宝服装厂,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淮安县百货公司,也在南门大街西侧,百货公司第五门市部的后院内,创办了淮安县百货公司服装厂,发动职工找关系,托门路,为企事业单位定做服装,用于各单位发放福利。

进入新世纪,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导使了淮安传统服装行业中的大小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wei/27941.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