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花瓣网,作者祝汉威
校招固定节目,哪些公司值得去?
每年的校招,都有很多同学纠结,我简历投给哪家公司呢?同时有两个公司的面试,该怎么取舍呢?
手里拿到了三四个offer,该怎么选呢?
从哪里才能知道这家公司靠不靠谱呢?
很多朋友都在推荐地产行业的榜单,各种销售额榜单,销售面积榜单。
我的建议是,可以参考,但不能迷信榜单。
曾经,销售排名是地产行业衡量一年内企业发展业绩的主要参考,但是近几年,参考意义越来越小,因为买单的越来越多。
房企销售额造假,是业内公认的潜规则。
那么除了看销售榜单,还要辅助另外两个数据,来综合考虑!
1、看三道红线数据
政府出台的三道红线,目的是管控房地产融资,减少金融市场的钱过多地流入房地产开发行业。
如果一家公司的三道红线全红,那么说明他高杠杆、高负债,现金流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
这样的公司首要任务就是降负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将面临增速放缓。
2、看商票数据
目前国家计划对房企的商票进一步的管控,所谓的商票,就是房企利用自己本身的信用度,向上下游供应商延期支付款项,以此达到融资的效果。
说白了,就是利用自己的信用度,向上下游供应商借款。
今年已经发生多起商票逾期支付的情况。
如果是商票逾期支付,说明企业内部现金流严重不足,后续发展可能会有问题,这样的房企不建议去。
从某种角度,我们常常把房企分为稳健性房企、高周转房企。
稳健性房企以国企央企为代表,例如华润、中海、金茂、招商蛇口等。
高周转房企以民企为代表,例如碧桂园、恒大、中梁、新城、阳光城。
房企的稳定性,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1、内部人员流动性
房企内部人员的流动性大小,应该是应聘员工比较关注的问题。
如果这家房企内部人员流动性非常高,那么说明新员工留不下,新老员工不停的进行岗位交接,意味着项目一定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工作压力会很大。
如果这家房企内部人员流动性非常差,新增岗位极少,在岗人员都是公司多年的老员工,说明这家公司的人员结构非常稳定,内部活力不足,晋升可能会困难重重。
2、目前土储规模
目前的地产行业,土储面积是能看得见的家底。
就各种房产政策调控之下,各家房企的拿地都多多少少面临不同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家的土地储备量高,谁家未来一段时间的项目开发就有保障。
有土地储备,就有项目可售,有项目可售就有现金流来源,有现金流就可以支付债款,能支付债款,就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
至少不会面临无项目可做的窘境!
3、企业内部架构调整
向管理要红利,是今年地产公司架构调整喊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地产行业普遍下行的目前,企业通过架构调整,唤醒企业活力,寻找新的利润点,是常规操作。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一线地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架构调整改革。
但是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架构调整都是“善意”的!
很多企业打着架构调整的大旗,做着变相裁员的活!
例如某公司裁掉未入职的校招生,导致大量优秀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校招作为学生迈入社会的第一个机会,拥有社招员工无法比拟的优势。
就是全面且细致的培养体系、快速的晋升机制。
当然,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体制和机制,不是所有的一线地产都如宣讲会讲的一样完美。
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
作为地产行业的标杆校招生,万科的新动力、龙湖的仕官生、中海的海之子是最优秀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是业内最受认可的校招生。
万科、龙湖作为校招计划的先行者,已经有20多年的校招经验,在内部的人才体系培养上,有其他公司不能比拟的优势。
尤其还是头部地产,各区域公司遍布全国,能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给校招的同学。
当然,也是万科、龙湖、中海这些头部公司的身体力行,让其他的地产公司看到了校招生培养的巨大优势,所以才纷纷效仿,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才梯队建设。
每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风格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校招生培养也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例如碧桂园的“碧业生”、未来领袖“等等,实施一个导师带几个学生,亲自授课、亲自培养。
在这样的体系下,你导师的能力,能够直接决定你个人的发展。
还有一部分,企业打着校招生的旗号招聘大量的学生,其实系统内的培养体制并不完善,学生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学习,这样的校招生,水平就差的很了。
每一年的校招,我都会建议朋友们,一定要多方面地考察一下企业!
两年前,认识了一个某地产公司的实习生,他是校招进入企业,一路晋升速度也很快,30岁出头就做了营销总监。
由于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没有办法拿地,导致他手头连个在做的项目都没有。
公司在业内口碑一般,排名靠后,项目情况不太好,销售数据自然也不太好看。
直接导致他看机会很难,简历发给人力,人力能挑出一堆毛病,不得已最后去了一家区域性小公司。
这就是选错了公司的代价!
市场认可度,说白了,就是招聘市场对校招生出身候选人的欢迎度。
举个例子,很多企业都会有不同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招聘对象的硬性条件是校招生出身。
在这样的招聘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很多一线地产的校招生真的非常受欢迎!
甚至有一些公司会指定要某某公司的校招生,3-5年经验的年轻人。
这个认可度,就是市场的直接反馈!
举个例子,一个恒大背景的校招生,校招生这三个字对他未来的求职几乎没有加分的情况。
因为恒大本身是一个高周转的公司,一个恒大集团的校招生,可能在项目实操经验上非常匮乏,而一个区域公司的校招生,他的经营意识和大局观又有欠缺。
相反的,一个中海的海之子,不管走到哪里,海之子这三个字,会一直给他别人高看一眼的待遇。
同样是校招生,不同的企业就类似是不同的大学,有的大学是211、985,而有的大学是普通本科。
同学历一样,一个好的公司,能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
他决定了你的工作模式、工作习惯、处理问题的思路、以及未来的发展!
我知道很多同学,对市场了解有限,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想的就是能拿到offer就行。
但是既然要从事地产行业,那么就要为自己的未来多考虑一点,多那么一点,在未来的发展上,你就有了那么一点优势。
地域,是近两年我才开始重视的一个条件,很多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地域的选择。
两种可能,回家或者不回家!
如果你选择回家工作,那么地产行业的可选公司就少了一些,这是必然的。
区域性地产公司的选择,除了一线地产的区域性公司,还有本土地产排名靠前的公司同样可以选择。
例如河南区域的建业集团,虽然他是当地的地产公司,在河南市场销售业绩非常出色。
而且这家公司的员工稳定性非常好,对企业的认可度也非常的高,相当一部分高管都是在公司任职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
如果你想回河南,建业也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线品牌的区域性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一线品牌,项目遍布全国,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发展状况。
有些区域,项目储备量可观,销售业绩集团排名靠前,在集团的地位也相对较高。
还有一部分区域,发展并不好,在集团的考核中多次靠后,集团的支持力度也相对一般,这样的情况下,请谨慎决定。
上面说到有地产公司裁撤未入职校招生的案例,裁撤的就是业绩表现较差的区域公司。
如果你不想回家,那么你可选择的范围就很广。
北上广深,这几个超一线城市,分布着大量的地产公司总部。
北京:龙湖、金茂、万达、远洋、融创
广深:万科、恒大、碧桂园、金地、保利、中海
上海:绿地、新城、阳光城、中梁、世茂、旭辉、正荣
除了集团总部,华东、华南,也是地产发展更加活跃的区域。
而华北区域,靠近北京,受政策调控影响的力度更大,近几年的发展都有点儿疲软,销售业绩非常惨淡。
如果对地域要求不高,那么尽量选择地产发展态势好的区域。
校招专题的第二期,这一期内容有点多,一不注意写了三千多字!
不过都是肺腑之言!
以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