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楼市管控政策,房地产“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曾经依靠“高杠杆、高扩张”模式发展的房企如今都在寻求转型或自救。
根据中国恒大披露的2020年年报,中国恒大负债总额已达到1.95万亿元。尽管恒大今年已积极展开“自救”行动,短期借款下降至2400亿元,同比减少了1358亿元,净负债率下降至100%以下,监管规定的“三条红线”中也有一条由红变绿。
但恒大的整体负债并未下降,根据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中国恒大总负债为1.97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200亿。即便在许家印强力减债的背景下,恒大的战车似乎仍不愿停歇。
作为曾经的“地产一哥”,跟着许家印辉煌了20年的恒大地产为何能欠下如此多的债务?反观2017年被许家印从“中国首富”宝座挤掉的王健林,如今却已带领万达成功转型。
1、高杠杆、高负债
一直以来,房地产有个通病,这便是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而且房地产商一旦从中牟利就不愿再停下来,只会不断贷款、囤地、建楼盘、销售回款后再贷款。长此以往,房地产商自然累积了不少“杠杆”,比如恒大,净资产仅为4110亿,负债率高达82.77%。伴随而来的是国内外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对中国恒大的信用评级。
比如:美国投行高盛将恒大的评级下调至卖出,标普将评级下调为B-,中诚信国际取消了恒大地产AAA评级。
2、副业太多,赔本赚吆喝
有段时间许家印经常对外宣传,恒大不仅是一个房地产公司,它更是一个向多元化方向转型的综合性集团。如今看来,恒大的多元化更多有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的嫌疑:新能源汽车、矿泉水、足球,每个业务都互不相干。
比如:截至2020年底,恒大新能源汽车已累计投入474亿元,核心技术和研发费用高达249亿元,但恒大汽车仍未实现量产。
自2014年许家印成立恒大冰泉以来,曾狂砸60亿元广告费,但却因为营销节奏过快、价格体系混乱等,在3年内巨亏40亿元;
在多个“副业”中,不得不承认恒大足球是唯一做出成绩的,从2010年签下郜林、郑智等明星球员开始,恒大足球也为中国足球史开创了新篇章,10余年间2次夺得亚冠,8次捧中超奖杯,这都为恒大赚足了热点,但其背后却是亏损了73亿元!
恒大的房地产根基固然庞大,但不断地赔本赚吆喝,久而久之,恒大这只房地产巨鳄也陷入了深深的负债泥潭之中。
面对1.95万亿的负债,恒大如何才能脱身,老对手王健林或许很值得许家印学习。2017年万达因被银行收紧信贷,遭遇“股债双杀”,短期现金流缺口高达200亿。王健林的妻子林宁被迫卖首饰还债,儿子王思聪也背负“老赖”的标题达1年之久,但仅过了4年,王健林携146亿美元的身价重回富豪榜。王健林是如何做到的呢?
1、“断臂式”甩卖
2017年,在海外大规模投资并购的万达被爆出负债4205亿元,最终导致各大银行限制了万达融资,迫使王健林走上了甩卖产业自救的道路:
2017年7月,万达旗下的77家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分别转让给富力地产和融创中国,回笼资金207.5亿元。
2018年1月,王健林以340亿元的价格转让了万达商业的14%股份,收购方为腾讯、苏宁和京东组成的财团。
2018年2月,王健林将万达影业12.77%的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和文投控股,获78亿元,同时万达从马德里竞技俱乐部撤资,出售了其17%的股份。
通过一系列大甩卖,万达获得了千亿的回笼资金,2018年负债降到了1886.89亿元,剩余流动资金也足以覆盖到期债务,万达总算从中喘了口气,而在当时看来,王健林的举动似乎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之举,但事实上却是最明智的“弃车保帅”之计。
2、剥离房地产业务,转型轻资产
关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王健林认为有两个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一、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受行业周期、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其二、是中国的房地产公司多为重资产模式,现金流压力较大。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不得不通过大量的银行借款,维持自身的周期性调整,以及现金流的平衡。但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对银行的严重依赖,一旦银行续贷出现不确定性,对房地产公司将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早在2015年开始,万达便决心启动“借鸡生蛋”的轻资产模式。
王健林抛弃了以往贷款拿地、贷款盖楼的模式,转型为别人拿地,别人盖楼,万达只需冠名和提供物业管理的轻资产模式。虽然抛弃了土地价差这一块巨额利润,但却获得了可以摆脱银行束缚的稳定现金流。
在2019年内部工作总结会上,王健林郑重宣布:以后万达一平米的房地产都不开发。根据万达集团2020年年报,万达的负债率降至51.11%,负债规模2874亿元,仅为恒大负债规模的14.74%,3年减债1331亿元。
王健林对万达的“刮骨疗毒”,让万达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王健林曾经说:“东北的企业能在广东做生意,那是件很光荣的事。”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企业,恒大依靠“房地产红利”直到2020年之前都是辉煌的。
但万事万物终究是有其周期性的,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背景下,地产行业正在逐步降温。很多中小地产公司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大地产公司兼并吸收。恒大靠着这些年打下的家底和人脉资源苦苦支撑。但如果不及时转型,谁又有实力为恒大这个万亿规模的庞然大物,持续输血呢?
2017年,我们看着万达衰落,恒大崛起。2021年,我们看着恒大衰落,万达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