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欧克
刘道明:男,生于1965年,湖北洪湖人。现任美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湖北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关系曾经是街谈巷议,时至今日,二者的加速融合已成大势,中国商界乃至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由此迎来新一轮洗牌,迄今仍未结束。在这轮洗牌中,大批传统企业出局,但也有很多企业探索转型,取得了耀眼的成功。刘道明领导的美好置业集团,就是传统地产行业成功转型的一个标本。
我们对刘道明创业史的记录,侧重于他推行的改革,希望能以此推动更多企业家关于企业发展转型的思考,同时向楚商企业家自我革命的决心与勇气致敬。特别是,这位年过半百、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还能自我革命,并以此焕发出难掩的青春活力,因而我们对刘道明的千里志向,愈加好奇,愈加钦佩。
刘道明的个人创业史是一部典型的白手起家史。1976年,刘道明还是个工程兵,当了六年兵后转业,他回到地方做起了个体运输户,赖以谋生。1984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北京某机关办事处当司机,这一做就做了四年,从北京到上海。
1988年海南建省,开始大建设,司机刘道明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和大多数在那个时期去海南淘金的冒险家一样,刘道明四处寻找商机:和人合伙搞建材、做项目……折腾了几年后,他“赚了点小钱”。1994年,他带着37万元和一辆车回到北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商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道明陪朋友去北京昌平看了一个旧村改造项目,这个项目朋友不感兴趣,却被他一眼相中。这个项目地段不好,配套设施也差,但刘道明认为,正因为地段不好,拿地成本才低,自己才有接盘改造的空间。房子是给人住的,只要开发质量有保证,住着舒适,就会有人买单,地段并非如此重要。
刘道明解决了一个个地段不好导致的问题:住户不便出行,他买了20辆车专门跑市内接送;没有通水,他规划了两口井,建了自来水厂和锅炉房,保证24小时供应热水和暖气;日常燃料,他改煤气罐为液化气,通到各家各户;同时,在楼盘附近规划了超市、饭馆和文娱等配套设施……这些问题解决后,他的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但他提供了不少在当时来说很稀缺的增值服务。最重要的是,他的楼盘定价不仅不高,而且低于同时期附近楼盘均价,引起人们热抢。持续开发四年后,刘道明挣了4个亿。他赖以成名的这个项目——名流花园,也成为他白手起家的最佳注脚。
应该说,刘道明具有一个商人对商机的天然敏感,同样重要的是,他赶上了好时代。1998年,国务院取消了持续多年的福利分房政策,此后住房补贴货币化,将房地产行业推向市场化,造就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行业迎来黄金十年。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这个行业里,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拥有大笔资金。刘道明清楚认识到这点,2000年,他开始从实业转向资本运作。经过两年摸索学习后,2002年,刘道明成功完成了对上市公司“云南华一”的兼并重组。这次操作很成功,刘道明把名流置业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把公司的主营业务从原来的百货改为房地产,并正式更名为“名流置业”。通过这次操作,刘道明获得了良好的融资渠道,数年间募资50多亿元,实力迅速壮大,跻身全国知名地产企业家之列。
2010年开始,国内房地产行业逐渐迎来拐点。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普通居民的置业需求逐渐得以满足,过去房子一开盘就售罄的火热局面开始改变,房地产行业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不仅意味着房子不再是建好了就能卖出去,而是要更加注重整体质量和服务,注重用户需求,同时也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结束了暴利时代,利润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基于市场的变化,2012年,刘道明请了一个第三方咨询机构给名流置业做调研,寻找应对变化之策。本次调研深入名流置业内部,系统梳理了公司组织架构、团队管理、业务模块、企业文化等,最后形成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篇幅很长,但刘道明对结论的八个字印象深刻:“国企现象,老人心态。”
这八个字严重刺痛了刘道明。他很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形成的这种局面,就是老板心态的直观反映。他回想自2008年成功募资、公司资产达到上百亿元后,自己“就开始确实没什么追求了”。在一个大家都能赚钱的行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让他感到舒服;名流置业多年来发展得顺风顺水,也让他在逐渐获得越来越大的财富实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荣誉时失去了上进心。
刘道明坦承自己“就是在享受社会地位、名誉”,没做多少实事。他对自己的状态很清楚,但是从未有人直接向他点破——身在高处的人,已经很难听到既真诚又有分量的意见了。这个第三方机构的结论,让刘道明深受刺激。静心思考后,刘道明不得不承认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他必须面对,而且要改变。
2013年五一期间,刘道明开始了闭门思考。他把自己关在深圳一家酒店里,足足三天没有出门。奋斗这么多年,从司机到知名企业家,他获得了无数荣誉、地位和财富,但他不快乐了。过去的种种对他形成了包袱,给他造成了压力。他想要改变。
经过深入思考,刘道明找到了答案:人活着,就是要让生活更美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重塑价值观,于是刘道明推出了“美好价值观”,同时把企业名从“名流置业”改成“美好置业”。
初心要变成制度才有意义。美好置业把住户满意度的指标按照产品和服务分成了不同的维度,一共100多项,美好置业的目标是要达到住户满意100%。
由此,刘道明提炼出公司的发展新战略:以“住户满意百分百”为目标,实行大总包模式、交钥匙工程,房屋“零缺陷”交给业主。委托合作伙伴开展物业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置业服务的“四位一体”志愿者管家服务,提高美好社区幸福指数,营造“亲人社区”,提升品牌影响力,做美好生活集成商。集成的目标不再是房子,而是让业主生活更美好的一整套服务。这其中有两个关键区别,一是突出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二是突出强调变“房子”为“家”的长期优质服务。刘道明砍掉了工程建设、采购等很多非核心业务,使公司的服务属性更加凸显,更加直面用户需求。
从企业家的角度出发,刘道明不但自己要坚守新的发展理念,而且要把新理念有力地传导给同事尤其是负责执行的团队,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他一遍遍在公司内部阐释自己的判断和思考,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强化上至高管,下到基层员工的改革意识。
譬如他搞的每周一的美好价值观宣誓活动。每个员工每周一早上上班的时候都要宣誓,形成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仪式。
为了推进改革,刘道明进行了团队和业务的大洗牌。此后一年多时间里,美好置业集团经历了员工的大调整,公司原有的1200人减少为200人,高管人员甚至走了2/3,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跟着刘道明一起成长的老战友。刘道明对此十分不舍和无奈,但他从未因此后悔或动摇过。他变革的决心十分坚定,但他也很孤独,“像一个传教士一样,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改革的路上”。
此外,刘道明设计了一套鼓励独立解决问题、倡导团队协作的激励机制:倡导主动工作、多劳多得、协同工作;建立住户满意度指标,将住户满意度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等。以前美好置业内部是温情管理,竞争力不够,缺少拼搏精神。改革以后,管理开始严格,引入了更多的竞争机制。
刘道明将“爱心、奉献、互助、共享”确定为公司核心价值观,公司立足于做“城乡建设的服务者”,发展“装配式建筑”“房产开发”“城市土地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兴镇”五大业务,致力将城乡建设成“长者的天堂、儿童的乐园、奋斗者的港湾”。
装配式建筑——专业从事装配式建筑精装房屋制造,致力于现代建筑工业化发展。引进德国叠合剪力墙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艾巴维、沃乐特生产线及RIB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绿色环保、智能制造”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PC工厂。目前,武汉、青岛工厂已投产,北京、重庆、南京、长沙、合肥、郑州、成都、济南等工厂也即将规划投产,辐射周边200公里范围内所有城市。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满意服务,公司首创S-EPC(红线内工程总承包)服务模式,贯穿代建、开发全过程服务,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可提供范围包括投资咨询、技术服务、工程设计、构件生产、物流配送、现场安装、室内装饰、室外工程、向用户交钥匙、终身维保等服务。
房产开发——以“让更多人快速住上好用好看便宜的房子”为使命,满足客户自住需求,以“产品质量零缺陷、服务满意百分百”为目标,建设高质量的房屋建筑,让购房者获得安居保障;通过加强周转能力、布局纵深发展、做强人才支撑,做美好社区建设者。
房产开发板块携手美好公益,打造住户满意中心,做强做大美好社区志愿者团体,建设优质服务社区;携手装配式建筑板块,减少开发过程能耗,使用绿色环保节能新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打造“零缺陷”产品,建设绿色宜居社区。
目前,公司已在全国打造了包括北京美好名流花园、武汉美好长江首玺、西安美好时光、重庆美好名流印象、惠州美好名流印象等40余个亮点产品。从住宅到别墅,从城市中心到郊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人群需求,精益求精,用匠心精神为不同需求的人群带来具备“美好”特色的高质量产品和人居体验,让更多人生活更美好。
城市土地开发——以“推动城市文明进步”为使命,聚焦“旧城、旧厂、旧村”和“棚户区改造”,推进城市产业升级与转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创新城市开发模式,横向扩张,构建CEM业务模型(大社区+大教育+大健康),做城市建设引领者。
城乡土地开发作为公司的重点业务,不仅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也将应对时代变化下的巨大挑战。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挑战,争做城市建设参与者,做城市蓝图规划者,做城镇化建设主力军,促进城市文明进步。
截至目前,公司已参与多个旧改项目的改造和开发,在土地一级开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相继完成武汉市长丰村城中村旧改项目(198.26万平方米)、武汉市建和村城中村旧改项目(90.96万平方米)、武汉市新湖村城中村旧改项目(28.50万平方米)、武汉市农利村城中村旧改项目(29.43万平方米)、深圳市桂圆路旧改项目(53.90万平方米)、深圳市四方埔旧改项目(188.29万平方米)、东莞市塘厦宝光旧改项目(22.97万平方米)、重庆市永川区来龙湖旧改项目(179.99万平方米)等。
现代农业——以“虾稻共作”为切入点,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产业,致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种养规模化、产业闭环化、产品品牌化、人才专业化、管理智能化发展战略,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转型,做现代农业实践者。
2018年5月和7月,公司先后与监利县、洪湖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在两地打造绿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项目落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刘道明看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市场机遇,积极进军现代农业,将从“农业强、社区美、农民富”三个方面展开,以现代化种养、生产、管理技术,改变中国家庭种养的低效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建设美丽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完善生活配套,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将农民转化成上班族,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实现富裕。
产业新镇——以现代农业和装配建筑为主体、构建2+3+N产业体系,即从良种到舌尖,从原材料到城镇建设,结合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的,主要解决农民就业、居住、生活配套,建设产业新镇,从精神和物质上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做三农发展推动者。
基于农业生产效能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农民养老无法保障、农民教育条件不足、农民收入仅够温饱五大痛点,公司紧抓“三农”问题,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产业为核心,积极发展产业,让农民主动进镇,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提升农民的技能和思想文化。同时,公司还积极完善老人养老配套、子女教育配套、医疗配套、商业配套、文化活动配套等设施,力求将城乡建设成为“长者的天堂,儿童的乐园,奋斗者的港湾”。
2018年6月,公司成功中标洪湖新滩美好未来新城PPP项目(一期),率先启动新城933万平方米核心配套区建设。未来还将在新滩“三闸”(2200平方米)和“磁器湖”(1200平方米)两个片区打造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的新型城镇,更好地促进洪湖新滩经济合作区的科学发展,加速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刘道明的转型,某种程度上引领了行业发展新趋势,甚至可以作为传统企业转型用户经济时代的一个范例。如果说传统地产商的项目思维反映的是一锤子买卖的商业模式,那么在用户为王的时代,面对新生代用户变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及伴随新技术、新思维而来的参与经济、体验经济,粗糙的服务模式必然难以为继,这是大部分传统企业面临的困境。刘道明认为:用户口碑形成初期会有个过程,一旦真正步入轨道,将呈爆炸式传播。他要逐渐把社区里试验成熟的互动方式传播到社会上去,把服务社会化的范围扩大,使物业资源也可以进一步整合等。
时至今日,美好置业集团有了新的发展目标:领跑行业,美好常青。刘道明认为,国内房地产业的旧有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眼看着互联网用新技术、新思维不断改造传统产业,房地产这样一个传统的产业如何实现成功转型?他没有看到满意的现成答案,而是用自己的实践做出了回答。
刘道明特别指出,他的转型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他没有原罪,创业之初就有意克制自己对金钱的欲望,企业因而做得较为规范,不至于在改革触动原有团队利益时授人以柄,难以变革;二是变革亲自动手,不假手于人,不试图用空降兵的方式来变革。刘道明直言不讳:寄希望于别人来做救世主,这不现实,也反映出企业掌门人的内心还不够强大。实际上,变革一旦开始,每走一步,企业家都是在增强自身的能量,越往后走路越宽。
他对影响他变革思路的雷军说:“你比我轻松多了,你做小米是在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我是在改造一个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