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 职业人才
  • 2024-03-03 18:01
  • 龙泉小编

《元会》

(三国)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霄中。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爆竹》

(明)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体,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过年总是在鞭炮声开启的。

当鞭炮声由稀渐密,由远渐近,冬季凛冽的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着硫磺味儿,我们就知道,年又一次来了。

谁也不会否认,小时候对过年都充满着期待。中国人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了一年,就为了这几日的欢娱。更重要的是,春节还意味着草木凋零的冬天即将过去,春暖花开的日子就要到来,因此人们自然要以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方式来迎接。这就等同于,过年是一场欢乐嘉年华。

所以,那种对过年的期待,总让人不由自主地能联想起朱自清写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于是,我们的心也活起来了。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图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是最胆大的】

就像每年例行的春晚都是以例行的群舞作为开场篇一样,中国人的过年,一开始也是热衷于载歌载舞的。

在古代,过年时的拜天祭祖,都带有一定的巫术礼仪特征的,而这种特征,正是通过动态激情的舞蹈所表现。

舞便是巫的外象。甲骨文中的巫字同舞字,也是很多见。到了周初,经周公“制礼作乐”即理性化的体制建树,将天人合一、政教合一的巫的根本特质,制度化地保存延续下来,成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核心。

于是,从半坡陶片起,我们就爱舞了。有人说,从现在看我们的文明,可以说我们文明的核心灵魂是舞出来的。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图说:看这腰鼓和长绸,心就蹦了起来】

不过,周公的“制礼作乐”,也一并将人们的行为举止规范化了,到了孔子再“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调节,老百姓跳舞的欲望就慢慢减退,兴趣转到走亲访友、吃喝穿、博戏,拜菩萨等等去了。

当然还有前面所说的燃放爆竹。不过,这得等到唐代“爆竹祖师”李畋的出现。

民间有关于他的美丽传说,说的是当时南川河两岸时闻有人被山魈所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被惊扰得龙体不安,遂下诏全国求医。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大瑶的李畋受先人“燃竹驱祟”的启发,拜药王孙思邈(其时隐居浏阳城东“孙隐山”)为师研制火药,将火药填入竹筒内,改“燃竹”为“爆竹”。后又学习造纸技术,用纸筒代替竹筒,改“竹爆”为“纸爆”。

从此,“以纸卷之、以药爆之”的爆竹(又称鞭炮、编炮)问世……这种费尽苦心研制出爆竹,日后不仅用来驱祟避邪,保护一方平安,更为太宗驱镇邪魅。李畋救驾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为“爆竹祖师”。

后来,李畋子孙在老祖宗的发明基础上,又开发出了新型的品种——烟花,此品种和鞭炮遂总称“花炮”。《中国实业志》有载:“中国花炮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而发源于浏阳也。”

有了爆竹,过年从味觉,到视觉,再到听觉,都日发的生动起来。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图说:每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王安石在“爆竹声中一岁除”,到了明清时代,花炮更是走入寻常百姓家。

资料谓,清咸丰年间,鞭炮庄号遍及湖南省内外各埠,烟花鞭炮年产量猛增,大瑶、金刚头、潭江、文家市及城区等地百分之九十的居民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烟花鞭花已开成大行业,素有“十家九爆之称”。每到年关,百姓家家户户通过燃放爆竹烟花来祭神祭祖,表示庆贺,求神灵祖先保佑全家顺利,万事如意。

另外,中国民间还有“开门爆竹”一说,在除夕夜零点到来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大门燃放爆竹,一为了除旧迎新,二为了喜庆。不管家富还是家穷,这一挂爆竹总是免不了。家富的人,为了讨喜,或者显示自身的实力,爆竹可以接二连三地放到天明。当然,也有的风俗是,有人在除夕夜熬不住就休息,到天明起床后开门,再放开门爆竹。

这个时候,也许最开心的莫过于每户每家的孩子。他们或躲在大人的身后,看着大人们点燃爆竹。或自己捂着耳朵,小心谨慎地将火条伸向了二踢脚的鞭引,然后趁着鞭引哧啦哧啦地缩短,赶紧蹦开,然后想听又怕听似的,听取“万人头上一声雷”。而大人们平时管教甚严,但此时也任孩子闹腾,有的就在旁边笑呵呵地,“听烧爆竹童心在”,也觉得自己都童心未泯了。

随着爆竹渐次放起来,新年的另一个“表”情——春联也开始贴了起来,红底黑字,印入你的眼帘。

王安石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换旧符,指向的就是春联。

在宋之前,民间传说天下的鬼都畏惧神人神荼、郁垒,于是常用桃木刻上这两位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以后,为了节省麻烦,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他们的名字代替。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流程又进一步作了改进,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日后此举便演变为了用红纸写春联。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图说:没贴过春联者,不足以语新年】

与春联一起贴的,有年画,什么《福禄寿三星图》什么《天官赐福》什么《五谷丰登》还有什么《鲤鱼跳龙门》,都有一定的寓意在其中。因此,中国也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除此外,贴的还有窗花,以及“福”字。不过这“福”字很多时候是倒过来的,寓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当然,少不了门神。因为乡下人家的大门总是两扇对开的,所以荣登门神之宝座的,也是成双成对。

不过,门神也得有资格认证。其一需要有正气和武力,二需要相貌出奇,因为古人相信,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所以,能当门神的绝不会是现在的高帅富,他们大多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在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说起来,山魈也好,鬼魅也好,大概跟李世民当年为争夺皇位,而发动玄武门之变,截杀了太子李建成,最后又大开杀戒有关。毕竟是手足相残,得了皇位,总是心虚。但好在有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当年味变得越来越浓,广大的女性却开始越发的辛劳。

按照旧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风俗传统,祭祀大事与她们无缘,但是她们不仅要给家里扫尘,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还要给家人及自己布置穿着打扮,“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过年无疑是她们展示女性美的大好时机,所以要要巧制首饰试做新衣,犹如现在满大街东奔西跑的时尚妹妹。

除此外,她们还得精心准备年夜饭。也许得等到年夜饭过后,大家一起围炉守岁时,“从此剪刀闲一月”,终于有了难得的清闲。

至于守岁的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

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也叫“照虚耗”——古人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同时,守岁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聊天、玩耍,也是一次难得的团圆。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图说:以前看着春联守岁,但现在你还看春晚吗】

如果再深入一点探讨,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显然是一个象征。古人特意拿出这个带有交接意味神圣意味基因意味的夜晚,让我们打量被平时忽略了的时间。”

在当代作家郭文斌所著的一本书里,他是这样描述乡土中国经典的守岁样式:“爹和娘在炕上拥被而坐,兄和嫂在炕头围炉而坐,小子们环绕在周围,静听年的脚步响过除夕,天伦之乐如水弥漫。直到‘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在他看来,那也许就是幸福最原始的状态了,就是亲情最原始的状态了。时间变得可看,可听、可嗅、可触。

有守岁,也便有贺岁。

李世民的“共欢新故岁,迎送一霄中”,便表达了他对辞旧迎新的欢悦之情。

尽管民众的兴趣有所转移,但舞蹈在宫廷的庆典仪式中,依旧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李世民本身就是一舞蹈高手,《资治通鉴》曾记载,在降了颉利可汗的庆功派对上:“酒酣,上皇自弹,上起舞,公卿迭起为寿,逮夜而归……”想必为了贺岁,他亦曾再“起舞”一番。

只不知,是古典舞蹈还是HIPHOP?

都说过年是风俗、习俗、民俗,但这“俗”,根据毛公鼎、郭店楚简等文献推论,通“欲”,即人们欲望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是欲望的需求促成了风俗、习俗、民俗的产生。

而人,吃是大欲,中国人尤重。自然,贺岁总离不开美食。所以,李世民可以尽情开派对,曹植等人就可以大宴宾客。

曹植在《元会》中的描述,其实就是说春节是良辰吉日,到时会高朋满堂,大家尽情欢笑,快乐无穷。

不过,朝贺赴宴的官员要“衣裳鲜洁,黼黻元黄”。当然,回报他们的宴席也是“珍膳杂沓”,冷盘、热菜,分层推上……可以说,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筵席也出现了新特点,其场面更为宏大,礼仪复杂、菜肴丰富。这些热冷盘之中,应该有鱼鮓、五味脯、胡羹、胡炮肉、莼羹、蒸豚(就是蒸小猪)、跳丸炙、武昌鱼……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名菜。

当然,也很可能有我们今天已经司空见惯的乳制品。但这也仅仅是因为大批西北游牧少数民族入居中原,促进了中原畜牧业发展,才让他们有了酪(发酵乳)、酥(酥油)、乳腐(乾酪)等食物可吃。这些食品在当时算得上高档。也许,吃完饭,他们还可以喝喝“荼”,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茶”。

在三国时期之前的文献中,“茶”字不见经传,只有“荼”字。好在随着茶树种植的增加,茶叶在南方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通饮料,蜀人饮茶习俗已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有时想想,过去那些年的孩子渴望过年,想吃点好的很关键,欢娱有时倒退居其次。乡下的新年,虽然比不上那些精英分子式的热闹,但好歹也有鸡鹅,外加各种小零嘴,还有压岁钱。只是谁也没想到,今天的生活水准发展得这样让人意想不到,平常的日子也如同过去的新年,这年自然而然地在心头便淡了。

幸好还有爆竹和春联在提醒我们,年的存在。

--------------------------------------

过年微话题

#元旦#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又称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从汉武帝起,又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这种状况到了民初之后又有所改变,元旦的时间前移,成了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它空出来的位置,则专门使用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等等区别之。@袁世凯

#神荼和郁垒#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王安石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图说:相比这两位大神,今人更熟悉的是秦琼和尉迟恭】

#第一副春联#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花蕊夫人@赵匡胤

#写春联#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杨慎@徐渭

--------------------------------------

珍膳美(诗词里过大年)

采写|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小说《媒体这个圈》、《无所适从的荷尔蒙》,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近年来相继推出《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海派再起》、《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紫菜爸爸》以及《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等作品。)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大腰精

制作|粉红女佩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04562.html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珍膳美(快乐)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