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优妮可(我终于赶在30岁之前)

  • 职业人才
  • 2024-03-08 12:00
  • 龙泉小编

优妮可(我终于赶在30岁之前)

文|霓子 这是我的第21篇写作进阶文

前几天,我被一位加了至少有五六年的异性好友给删除了微信,他在删了我之前给我留言,“平时没有什么帮助到我,也没请我问吃饭,所以,再见!”

半个小时以后我看到了这条信息,还猜测他最近是否经历了些什么,就重新发了好友验证过去,他也通过了。

我问:“受刺激了?”

他说:“没有,就是觉得接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我说:“好的,那删了吧!”

于是,我删了他。

朋友圈最耐人寻味的道别方式就是删掉对方前,说一声再见。

讲真我也很厌烦刷朋友圈,因为总觉得很多事情本来“雨我无瓜”,却要消耗掉我的时间被迫接收这些信息。我之前甚至关闭了朋友圈入口,停止查看。

可是我发现,并不能因此帮我躲避掉那些无聊的信息,因为好奇,又重新打开了。所以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微信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渐渐地意识到浓缩朋友圈好友,提升好友品质才是让朋友圈变高级的最佳方式。

制定自己的交友规则

不要轻易通过好友验证。

微信好友上限可加5K人,多了一个都不行。

因此,每一个名额都很宝贵,我凭什么不认真挑选我认为有品质的新朋友?

一个月前有一个人向我发出好友申请,没有任何备注说明,我看了一下资料,通过了好友。可是,问他什么都不说,含糊的敷衍我几句,就开始躺尸。

没超过两个小时,我就把他给删掉了。这样的人,就像一个偷窥者,不删掉留着过年么?

张韶涵上《吐槽大会》这档节目曾说:“有人说我在圈里朋友特别少,不是我朋友少,是我对朋友的定义不一样。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准则,并不是你认识的人多,就显得你有多牛逼,社交能力就很高级了。

浓缩社交关系,也并不意味着拒绝社交,而是更懂得取舍,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情感。

当你发现自己被别人删掉时,也不要玻璃心。

默默地删掉那个人就好了,有缘江湖自然会再见。

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不问,不追究,不责怪,不自责。

真正聪明的人,会主动放弃、无视那些没有意义的社交关系。

很佩服那些会主动清理微信好友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样的高质量的社交关系才是自己想要的。


好友分组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微信好友分组了。

我对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会区别对待他们。

有人可能会说,多虚伪啊,这个人面前一套,那个人面前又是一套。

的确是这样。但凭什么我要一视同仁呢?

假如你很好很好的朋友结婚,你送2K的红包,难道你同学结婚你也会送2K?你不会的。

几年前我在一家公司也算是一个中层管理。公司的福利待遇,会根据岗位层级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比如,过中秋,总监会得到价值500元的高档月饼礼盒加1K红包,经理会得到价值300元的月饼礼盒加500红包,而普通的员工也会收到礼品,但只可能是价值几十块的月饼一盒。就是区别对待,但那又怎么呢?

我的微信好友,有同事、客户、商人、同学、好朋友、亲人,还有一些厉害的企业家,说直白一些,面对不同的人,在朋友圈展示的人设是不一样的。

在亲人、朋友面前,在那些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人面前,就算展示那些矫情和做作他们也不会嫌弃你。

但换作是你的客户和一些企业家,你的人设毫无疑问就是凉凉了,分组没毛病。

优妮可(我终于赶在30岁之前)

分组可见,也是一种高情商的做法。

比如,工作上的一些动态想发一个朋友圈,那么就可以只对你的客户可见,或许其它不相干的人看了,反而是一种多余和浪费别人的时间。

主动帮助他人过滤朋友圈动态内容,其实是一种高情商的做法。不打扰不相干的人。

尽管我们内心很渴望和更多人的产生情感链接和共鸣,

与其说分组也是一种作一种矫情的表现,不如说是一种对我们不同关系的期望管理。

分组可见吧,毕竟有的关系经不起被打扰。


这几种类型的人一定要留在朋友圈

我朋友圈有这么一位朋友,一年前在某个作者的新书签售会上认识的他。

当时他向作者提出了一些咨询,我主动通过微信群添加了他为好友。

事实证明,我没有加错人。

甚至这样的人,我愿意用10个躺尸的好友换他一个。

他是我朋友圈最自律的自律达人,每天坚持在4点多钟起床,朋友圈打卡。

三百多天过去了,一步步看着他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做付费社群,网络课程,打造了自己自媒体平台。

这三百多天里,激励我的是他的早起计划,后来我试着调整我的作息时间,11点半之前睡觉,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做早餐、看书、写文。

认真坚持了大半个多月,也不是没有懒床的时候,但还是想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为自己在一天中多争取一些时间。

所以,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人,能激励自己的人,能为你领路的人,能欣赏你的人,能关爱你的人,这几种人一定要留在朋友圈。

看他们的动态,就像在吸收养分,他们就像一个能量站供给站。

毕竟朋友圈的内容需要主动过滤的太多太多了,只有那些优质又高级的人,才能把自己的高级带给别人,从而影响他人。


不要勉强自己社交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越是复杂的环境和场景,我就特别想找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待着。​

我也不太会勉强自己去融入一些我根本不感兴趣的圈子。所以,时常有人说我高冷,其实,真的只是因为和你不熟而已。

在重庆生活了差不多十年,大部分的关系都是由同学,同事、合作伙伴开始建立,渐渐发展成为朋友。

只是近两三年,认识了好一些新媒体人,互联网人。

所以,我也将自己培养了一些类似的基因,和这些人总是会有话聊,甚至有人曾经问我,为什么我一个女生能和男生聊互联网,聊自媒体,聊新媒体。

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你靠近什么圈子,你就会生长出什么圈子的社交基因。

我也并不认为,在重庆生活的日子里,我的社交有多么广泛,曾经会因为一些朋友经常在朋友圈晒各种合照而感慨,感慨他们怎么会认识那么多朋友。

但是现在完全不会,我明白自己是在认真选择和哪些人成为朋友。要让社交关系变高级,就是要主动选择,主动断舍离。

庆幸,还在二十好几清醒。

三毛说:“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

优妮可(我终于赶在30岁之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105572.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