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一式铁路客运站向综合交通枢纽升级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客运站逐渐由单一交通形式转变为铁路客运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衔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便捷换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铁路与城市交通所有权经营权隶属不同部门,规划、投资和管理没有实现一体化,必然导致乘车不便。要做到正真零换乘,就要从设计这个源头创新和探索,实现站场一体化设计,从而实现顺畅换乘。
2.传统候车式体验向融合式候车体验转变
传统的高铁站设计和布局,主要侧重候车大厅,乘客停留时间较长,候车大厅往往使用一个大跨空间将候车、商业、检票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集中式大空间。乘客的候车活动、商业活动和乘车活动集中布置在一个大空间中,没有明确的空间划分和流线引导,导致乘车高峰时段高铁客站候车大厅内部人流交叉、交通混乱。近年来的新建高铁客站项目往往更加融入城市,高铁站房各个空间联系密切。将安检置于候车大厅,乘客无需安检就可以车站进入,同时高铁站的进站空间也不局限于建筑入口,整个换乘大厅和室外广场、地下空间都可作为乘客进站等候区域。
3.功能导向的建筑需求向文化基因放心转变
越多的地区开始进行高铁站房的建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客流需求,高铁站房的建设呈现出井喷的状态。现如今高铁站房在形象上对于地域性文化基因的展现有了更多的需求。文化基因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传统材料、传统元素、传统文化,从而产生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地方建筑。设计师如何抽象再现,将文化基因演化为建筑语言,不仅要满足车站功能需求,也要传递出地方文化需要。
说了这么多高铁站发展趋势,那么什么样的高铁站设计算是好的设计呢,下面我总结了一个方面仅供地方政府和设计单位参考。
1.空间的开阔性
高铁站商业区、候车区、检票区和交通换乘区,组织在一个有机的站房中,不同功能区的动线和分布,应该在一个通透开阔的空间里,旅客可以清晰的确定自己的方向,从而高效的抵达目的。简洁而方正的大厅,明亮投射阳光的屋顶,高大的穹顶,站房两侧落地玻璃和进站广厅以及下沉式城市客厅的引入。这种开阔的视野,和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无疑都提高了旅客的通行效率。
2.结构的美学
新时期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使千变万化的屋顶建设成为可能,很多新建高铁站美观的建筑外形通过拱结构、桁架结构、膜结构和壳体结构实现。精巧的几何设计和重复排列形成韵律感,为乘客带去了丰富的视觉美感。拱结构,作为传统结构,拱结构能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拱高越大,室内空间越大 ;拱高越小,屋顶的曲线越平缓。桁架结构,作为屋盖承重结构,桁架贴合屋面轮廓线布置,能符合多种屋顶造型的需求,增添有秩序感。 膜结构,是一种新型材。通过支撑体系形成承受张力的稳定曲面,创造出自由多变的空间曲面,给人以轻盈柔和的艺术感受。
3.外立面材质
不同材质即体现不同地域文化基因,也显示各式各样的美观和质感。通透的玻璃给人以明亮感,木质纹理给人以真实自然之感,石材增加整洁质感。优秀的高铁站在室外的材质应用上能够做到和谐统一,呼应当地,给人一种清新的自然之感。
1.常德站
常德高铁站房采用 " 武陵腾飞,桃花盛开 " 的方案,以展现常德城市名片与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构筑标志性的城市形象。通过轻薄花瓣式递进屋顶,给人一种腾飞与绽放之感,由于屋顶采用了曲面加夸张的大屋檐,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其设计寓意。
2.嘉兴站
嘉兴站改建工程采用“森林中的火车站”为设计理念,该方案充分考虑嘉兴的历史和人文特点:遵循历史资料对老站房进行1:1复原;主要交通和商业功能收置于地下,新站房引入自然光,明亮高效,尺度宜人舒适;地面腾出大量的公共空间,将自然还给市民和旅客,给嘉兴带来一个绿色的城市中心,一个“森林中的火车站”。
3.衢州西站
衢州西站方案灵感来源于“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名片,以“礼遇四方、水韵绽放”为设计理念,从不同的视角展现拱手礼,融汇礼待四方贵客的美好寓意,诠释最有礼的高铁客站。按照“站城融合、交通综合、功能复合、绿化结合、文化契合”的五合原则,打造城市界面最优、候车空间最优、交通流线最优的新时代城市交通综合体。
需要指出的是,衢州西站的另一个方案也是很出彩的,并且这个方案成为了最终衢州西站中标方案。该方案以“水韵衢礼、科创绿洲”为设计理念,运用科技和可持续创新打造站区“城市客厅”,营造 “森林中的车站”意境,实现各类交通的无缝换乘,为站房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全新样板。站房由粼粼的衢江之水幻化而来,似一艘悬停于智慧新城的星际巨舰,象征着衢州经济与科技的腾飞!正立面又似一双“衢州之眼”。
4.重庆西站
重庆西站结合“T”型站房两侧空间,造型体现“英雄之城”概念,流动曲线形态的站房,表达的是两江汇聚的形象;而以岩石和江水刚柔相济的建造外观,则体现重庆“两江汇聚潮头涌”的气势,展现重庆“红岩浪漫英雄城”的革命气概和历史,充分表达出重庆这座西部中心城市的明珠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重庆西站站线问题具有不稳定性,所以重庆西站并没有进行一次建成,反倒是做出了充分预留。与此同时,重庆西站目前大力发展东广场,西广场因为预留原因目前仅建设高架候车室,并没有急于建设西侧部分的站台和线侧式站房。这样的设计,一个是能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在当前情况下产生的不必要的支出,二个是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充分的空间,这种设计能更好的与未来接入线路相融合,增加了站房的可操作性。
荆门西站,是沿江高铁重要节点,是呼南高铁与沿江高铁、荆荆高铁交汇车站,也是湖北十四五重点打造的四大综合客运枢纽车站之一。荆门西站站房面积按照一期规模4万8千平米设计,建造费用预算22亿。同时,荆门西站也将建设高铁新城,预算费用70亿。从预算费用和站房面积以及重要程度来说,荆门西站无疑都可以称之为城市重要建筑,那么荆门西站的设计方案如何呢,从目前官方透露的部分图片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首先重整体外观来看,外观采用了曲面屋顶,立面则采用了玻璃,整体似乎想营造出轻盈灵动的外观效果。荆门的文化符号应该是“荆楚门户,航空新城”,而该方案也似乎想抓住荆门这个文化符号,通过展翅翱翔的屋顶造型,和立面城市之眼的概念设计,不难看出设计的语言。
但个人观点,该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寓意翅膀的曲面屋顶造型过于厚重,缺乏轻盈灵动之感。对比上述优秀方案,不难看出,并不是上翘就代表轻盈,而是要更轻薄,更大的翼展才能体现出灵动。二是东广场的设计更像是城市之壳,看似蠢笨外壳,加上高耸的顶部,忖托出来的城市之眼,有部分网友说这个设计更像是一个将脑袋埋进地里的乌龟,完全感受不到城市灯塔的意境。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做到宣传城市的效果,反而成了沿江高铁沿线设计上最大的笑话。
三是整体比例不协调,作为一个4万8千平米的高铁站,很难从外观感受到那种城市名片、城市标志之感,站房门面不够大气,有局促之感。从侧面上看,东广场的这个设计反倒与隔壁某市迁建的机场极其类似,在设计上有抄袭之嫌。
四是西广场立面设计语言混乱,有拼凑之嫌,东西立面没有呼应关系,从审美上来说,西立面也缺乏美感。
五是城市客厅,理念非常新颖,但从最新的优化图效果来看,有缩水嫌疑,优化后有明显的平庸之感。
最后,笔者想说。一个高铁站,并不仅仅是只满足铁路客运需要的建筑,他理应该成为城市名片,一座高铁站一座城, 高铁站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第一门户,也是综合反映城市文化,城市内涵的代表性建筑。荆门西站如此高的投入,如此重要的枢纽地位,理应该更重视设计。并且,荆门西站未来或将接入随荆、荆安等铁路,接入铁路的同时势必会扩大站房面积和台线数。况且在目前情况下,西广场一次性建成的必要性并不强。在西广场的建设上,荆门西不妨学习一下重庆西站,暂缓实施,做出预留。这样一来是资金利用最大化,二个是设计更加有合理性。
也正如某部门所说,荆门西站的设计可以做到“五十年不落后”。那么笔者也坚信,经过不断的优化调整,荆门西站最后的方案一定是一个对得起这座城市、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方案!期待荆门西站的早日建成能给荆门带来质变式的发展,同时,荆门西站也将给荆门人民的出行带来全新的体验!
本文由特约作者“长安知事”授权转载,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