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焦煤组建以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下称“汾西矿业”)广大干部员工锚定加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企业战略目标,按照山西焦煤技术创新总体部署,坚持以目标、问题为导向,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和制度,持续强化工作落实,形成了一批干得好、立得住、叫得响的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高效发展。
建章立制 激发创新潜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汾西矿业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将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法宝,先后出台完善了《汾西矿业集团所属单位技术创新系统管理考核细则》《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贡献者专项激励考核办法》《汾西矿业集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及(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以及《重大项目技术论证和设计审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考核制度。这些考核制度的出台完善不仅细化了岗位创新、QC小组活动、攻关课题、科技创新、专利、论文、成果推广等奖励标准,更从制度、奖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激发了全员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2年,汾西矿业高阳矿成立创新技改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五小”成果申报,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充分激发出它的潜力,必须要出台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并形成体系,这样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为企业发展增添创新活力。”汾西矿业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岩深有感触地说。
2020年至2022年,汾西矿业有4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11项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1项国内先进,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累计创造效益6亿余元。
攻坚克难 提升核心竞争
2020年以来,汾西矿业从“双碳”技术、“保水”开采、煤矿智能化、煤矿安全四大方面,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新之路充满艰辛坎坷。汾西矿业曙光矿开展“110”工法以来,巷道底鼓、帮鼓严重、局部区域断面减小造成风速超限、受巷道内堆积渣石无法及时清理运输等问题是最大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最关键就在于要“支得住、切得开、下得来、护得好”。
对此,该矿组织成立“110”工法技术攻关小组,积极改进施工工艺,着眼工作面关键部位,安排专人现场跟班督促,对施工作业过程中打设恒阻锚索深度和强度、爆破切缝孔深度、角度和爆破质量、连体底梁架设强度、U型钢挡矸效果以及顶底板注浆情况等一系列施工情况进行把关监督,及时有效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
山西焦煤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曙光煤矿TDS智能干选技术工艺研究与应用》经过调研、采样、试验、论证、施工、调试等一系列程序后,已圆满通过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验收,并成功转化推广成果。转化推广以来,该项目有效解决目前动筛系统存在的问题,矸石带煤由原来的6%左右降低至1%以内。同时减少块煤损失,最大限度回收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作为山西焦煤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汾西电网一体化运行调度控制系统》已通过山西焦煤验收,并获得中煤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双柳煤矿通风监测智能调控与灾变风流应急》已通过汾西矿业验收,并获得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汾西矿业科技创新、五小创新方面硕果累累,2021年至2022年10月,共形成科技创新成果123项、五小成果21项、管理创新2项,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利润1177万元。
厉兵秣马 立足长远发展
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的教育培养储备至关重要。
近年来,汾西矿业在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紧跟山西焦煤步伐,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制度。项目参与者不仅有经济上的奖励,在未来职务晋升方面也会予以优先考虑,极大地激发全员想创新、敢创新的能动性,让善创新、能创新的人员有盼头、有奔头。
在汾西矿业双柳矿,技术创新任务被全面分解,全矿所有科室都要指定一名副科级人员主要负责技术创新项目,而技术创新项目的参与人员也无限扩大,无论哪个队组,不论什么岗位,只要提出了项目创意,就可以算作创新项目的团队成员,取得的成绩大家共享。
此外,由汾西矿业31个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组成的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创新联盟,围绕“创新、传承、开放、共享”四大发展理念,建立技术创新成果共享渠道,开创人才培育新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研修平台。依托该平台,汾西矿业在技术攻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团队优势,实施重点攻关、重点突破,达到技能创新、培养人才、整合高技能人才资源的目的,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