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碧芽舒展,闻茶香氤氲,望漫山竹林,听燕语莺歌。静坐竹楼,泡一壶茶,陶醉在茶界盛誉的江北“小江南”里。一书一天地,一茶一禅思,要把最真最醇的香气洒满乾坤……李传村如不外出,就在这里翻阅经典,参悟茶道,思考人生。
早就听说“南茶北引第一茶”碧雪春茶气韵独具,香飘万里。记者日前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后河西村,远眺一碧万顷的茶园,与碧雪春当家人李传村促膝长谈,一探成功之秘。
南茶北引,说来话长。
后河西村,背倚碧海青山之间的翠龙山脉,南面10余公里外即是碧波荡漾的黄海,青青的浅水河绕村而过。这里云雾连天,空气温润,温度适宜,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山花烂漫,百鸟争鸣。令人称奇的是,竹子在北方很难生长,然而这里不但竹林密布,而且竹子棵棵粗壮参天,绿荫障日。甚至就连这里的饮用水都是甜的,堪比其他地方的山泉水。后河西村及其附近村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江南”。
翠龙山之美,小江南之美,更有史书为证,据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诸城县志》记载,翠龙山又称缒鼓山或缒骨山,其缒骨八景令人心旷神怡,其中的一景为翠龙雄关,二景为松亭揽月。有诗赞曰:“奇山连秀谷,偕客共寻蹊。竹翠招人入,松幽引径迷。瀑泉春涧响,怪石矗云齐。”
以前,茶树只有在南方生长,在北方则不多见。1966年,胶南市相继从浙江、湖南等地引进茶种,起初在海青后河西村开始试种,选址在受海洋性季风影响、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沙壤深厚、适宜茶树生长的该镇翠龙山为试验推广基地,由国家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牵头提供技术,商业部、林业部共同组织实施。
于是,在该镇后河西村,有关人员开始不分日夜、废寝忘食地在这片沃土上试验。为解决茶叶在北方生长如何越冬的难关和关键环节,他们采取茶树间栽培、架设挡风围帐等方法,使茶叶安全度过了严冬期,令南方茶叶在北方找到了第二个故乡,“南茶北引”初获成功,之后辐射附近的日照、崂山、诸城、五莲等地,开始大面积推广。
1972年,农业部在河南省桃园县召开的全国茶叶工作会议,后河西村原党支部书记陆守光同志出席会议,并代表胶南介绍了“南茶北引”工作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自此,名不见经传的海青后河西人,深深埋下了幸福而芳香的茶种,每年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随着周边的日照、崂山、诸城、五莲等地开始大面积推广种茶,北方茶叶种植面积急速膨胀,桃林绿茶、日照绿茶、崂山绿茶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海青茶农固守传统种茶卖茶思维,逐渐被市场边缘,茶农的种茶积极性日渐薄弱。
1997年的一个春天,一个46岁的汉子在后河西村头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他,就是李传村(曾用名李钏村)。
李传村,1953年12月17日出生于胶南市(现改名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后河西村。高中毕业以后,当过生产队会计;任职过河联中教师,办过小卖部;建过钢球加工厂、手套加工厂; 1995 年曾出任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正在茶叶研究所负责销售工作的他,遇到本村茶农挑着自家的茶叶来卖。李传村问他们:“咱村不是有茶厂吗?”茶农们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一个劲的叹息、摇头,还有的是叹口气“效益不好啊……”
李传村考察发现,后河西当时共200亩茶园,就在这区区200亩茶园里,有的茶园种上了麦子,有的茶园里一片草,还有的茶园缺苗断垄,这就足以证明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他找茶农了解到,茶园管理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卖茶难,效益低。
后河西茶厂作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之后的第一座茶厂,岂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一定要让茶农富起来!一定要让后河西茶叶香飘万里!对家乡浓浓的情怀,对翠龙山深深的爱恋,对茶叶一往的情缘,令李传村心潮澎湃,久久难平。他毅然决定:辞掉公务,下海做茶!
万事开头难。茶厂承包以后,李传村感到压力很重,从哪里入手开展工作,怎样开拓市场?谁来负责茶叶的制作技术? 200 亩茶园的现状怎样改造?带来这些问题和压力他在翠龙山茶园整整呆了一上午,他当时就对自已说这是最后一次创业,必须干好。
做茶先做人,茶道即人道,这是李传村对“禅茶一味”最朴素的理解,他也是这样干的。他深知,事业要成功,必须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首先是自己的家庭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爱人。辞掉研究所工作时,她就非常不同意:“好不容易离开村到镇上,还让干负责的,就是干一个职工也该满足了,都45岁了,干几年就算了,不必动脑筋了。”李传村反复做工作,分析、说服、动员,最后算同意了。
但难题接踵而至。企业不景气,茶厂不挣钱,招工实在太难。于是,李传村承诺,工资都照发不误,头两个月的工资先发下再干活。这样取得了工人的信任,陆续招了几位工人,又把哥哥和弟弟也招来做帮手,聘请了茶叶专家,就这样人员组织起来。资金又成了问题,没有钱什么都干不成,求亲告友,找同学、同事共筹集了2万,又到了信用社贷款1万。
初战告败的那次销售更是让李传村终生难忘。98年5月7号他带着茶叶到胶南推销时,遇到了不可想象的情形,给了他当头一棒:在琅琊台路有三个经销茶的茶店,我进去后,先是自我介绍,然后介绍茶叶,一边介绍一边叫他们品尝,年老的人还说句话,年轻的根本不搭理,只是拿着产品看,最后就是拒绝,都表达了一个意思, 怀疑产品是假的。其中有个女老板说:“我们没有听说过后河西茶厂,只知道有个蔡西茶厂。”欲哭无泪的李传村告诉工人们,不用担心工资,他不相信闯不出条路来。
李传村悟出,首先必须让消费者和经销商全面了解河西茶厂的历史以及产品状况。因此他去拜访了原来的村支部书记陆守光,了解到本村茶厂历史较长,70年曾炒了两斤连心茶送到了中南海。当年的陈厂长还拿出冷教授写的一首描述河西茶厂的诗:“当年种茶后河西,省地县社君为主,抵足交杯田园乐,更笑虎跑绍兴处。”一看到这首诗,李传村豁然开朗:这就是河西茶厂的历史依据啊,必将成为河西茶进入市场的桥梁。三天后他和陈厂长带着刚刚炒制的茶叶到青岛去拜访冷教授,冷教授特别高兴,当即同意他的诗可以用在包装上,同时又亲笔写下了“南茶北引结硕果,碧雪茶质北胜南。”
回来后,李传村信心倍增。他自编了一本小册子,但没钱复印,就采用土办法,到小学借油印机自己用油墨印刷,第一次印了1000本,凡是能进去的地方,茶店、商场、机关等地方都送进去了,见到了小册子,许多经销商开始打电话联系,这招还算见效,胶南市场慢慢的开始认识,接受河西茶,销路一步步打开。
此后,李传村白天跑市场找销路,晚上和职工一起加班,一个人干着厂长,当着会计,管着账目,还要干着推销员的工作,只要是厂里的事就要靠上干。这年全家没有一个人穿上新衣服都没有怨言。但是茶农的鲜叶款,职工工资,都应该要全部付清,也正是他们的支持才实现了他当初的承诺,为下年的开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经过98年的不懈努力,茶厂在胶南已小有名气,得到人们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99年5月,他联合茶农、茶叶经销商,自发的成立了胶南市绿茶开发研究会,通过这个组织,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按季节的不同,经常组织茶农学习研究茶园管理等技术,和茶农门探讨如何科学施肥、除虫,如何改良品种,帮助茶农引进新品种,改造老茶园。有些村的农民准备种茶,但又不知道怎样种。他知道后一方面为茶农联系新品种,一方面让公司的技术人员做辅导。通过组织经销商展开座谈会,研究如何开拓市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管他们不在茶厂里发工资,但他们把自己当成茶厂的职工,积极的进行工作,维护茶厂的声誉。
倚山倚海倚泉,豌香竹香果香。
这是李传村一位媒体朋友对碧雪春茶生长环境和茶质的独特总结,该媒体人士甚至将碧雪春茶称为“享誉华夏‘三香茶’”。
豌豆香?竹子香?水果香……碧雪春蕴藏的其实不仅仅这几种香气。就是因为碧雪春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香气,让很多喝完碧雪春茶的人迷恋上了这种三香茶,成为痴迷不悔的碧雪春信徒。
李传村马不停蹄地跑市场,茶叶品质日臻完善:
1999年3月发起联合本市茶农茶叶经销商和茶叶加工厂自发的成立了胶南市绿茶开发研究会,已发展会员120个。现在茶厂已带动周边9个村茶农1000多户,帮助茶农加工销售鲜茶叶30万斤,户均增收300多元,同时茶厂年招用不能外出打工的闲散劳力196人,其中妇女采茶人员150人,茶中管理炒制人员46人,城市下岗职工120多人参入茶叶领售、办起了茶叶专卖店。
2001年在胶南市茶行业中首家通过IS0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率先引进山东省第一台微波杀青制茶设备,改变了传统的制茶工艺。同年建立了自己的茶园基地600亩,引进无性系名优茶良种苗10万株,逐步形成了良种、实验、示范、选育、推广一体化生产,实现了“茶厂+基地+农户+销售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2006年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投资80万元建新厂房1200平方米,投资51万元引进山东省第一台自动化、洁净化、连续化茶叶生产线,使茶厂向着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2007年成功研制开发北方乌龙填补了北方乌龙茶的空白。
2008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为胶南茶的下一步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示范作用
2010年研制开发成功红茶产品,改变了传统的制茶工艺技术,极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填补了胶南无红茶的空白。
期间,海青河西茶厂也早已蜕变为青岛益元茶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达680万元,拥有有机茶、乌龙茶、无公害茶茶叶生产线三条,茶叶加工厂房2200平方米,年销售茶叶15吨。
随着茶叶的香飘万里,各种荣誉称号也纷至沓来:
国际风筝联合会将该厂指定为“专用精品生产厂”,把该厂生产的松针和御茶春指定为“世界蓝天杯奖”。农业部在安徽召开全国茶叶大世界研讨会,李传村在会上代表北方茶叶作典型发言。参加了山东省国际公关协会成立大会,并纳入常务理事。1999年12月国家领导人同全国27个省市和地区的300多家明星企业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上,该厂生产的“碧雪春”茶获大会指定产品。2001年世界杰出人士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碧雪春”茶成为本次大会的专用茶。2003年被授予“3.15中国市场驰名品牌”。青岛市组织的“三名” 评选中,该厂“三名”榜上有名,“御茶春”被评为“青岛十大名茶”和“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该厂研究开发的“碧雪春”牌绿茶于2003年被评为“青岛十大名茶”,2004年山东省首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山东名茶”,2004年在全省首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山东“名茶”被青岛市民营科技促进会认定为“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2006年有机茶标准化基地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7 年通过有机茶认证,2008年被认定为“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区”。茶叶生产基地已被山东省科协列为“山东省优质茶生产基地”,被青岛市科协列为“青岛市科普示范基地”,被青岛市农委列为“青岛市名优茶良种繁育基地”和“青岛市茶叶科技示范园”,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审核认定其为“有机茶和有机茶生产基地”。
李传村个人也迎来了无数的掌声和赞誉:
2003年9月,他组织撰写的《海青茶现状浅析》获得青岛市茶叶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他也于2005 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农民致富能手”;同年12月被青岛市茶叶学会评为先进个人;2006年4月被胶南市委宣传部聘为“胶南市社会主义荣年观报告团成员”2010月被青岛市农业委员会、青岛市人事局评为“优秀乡镇半脱产农业技术员”;2008年5月被胶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2007年度十岗定责、爱洒农家”百佳服务岗称号; 2009年7月被胶南市委、市政府授予“胶南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2010年被胶南市政府授予“胶南市劳动模范”称号;6月被胶南市委评为“胶南市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
最令他振奋的是,2002年8月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经贸会议上,该厂生产的“碧雪针”茶卖出了黄金价:100克茶叶买到了2000美元。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驻足李传村的会客厅,夏耕、张新起、张若飞、王建祥等青岛历任或现任主要领导视察碧雪春茶厂的照片就是对李传村最高的评价,潘长江、唐国强等影视界名人与李传村的合影就是对李传村莫大的鼓舞。
把“海青佳人”红茶和“海青才子”绿茶打造成碧雪春茶系的“双璧”、把茶园打造成远近闻名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先在山东17个地级市布点后在全国设专卖店……茶香袅袅中,李传村放眼茶林,胸怀华夏。
文/孙安清 万钧
更多精彩,关注西海岸周刊公众号进行详细查阅。《西海岸周刊》,与您一起品·阅生活!